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强化乡间教化还有一种做法,那就是推行乡饮酒礼制度。乡饮酒礼在中国历史上的周代时就已经盛行。明朝开国后参酌唐宋之制,兼“采周官属民读法之旨”而定乡饮酒礼。不过明朝的这种乡饮酒礼团聚会没有现在这么轻松,而是充满了严肃的政治色彩。如有屡教不改者或态度恶劣者,那就会被当场宣布为“顽民”。
强化乡间教化还有一种做法,那就是推行乡饮酒礼制度。乡饮酒礼在中国历史上的周代时就已经盛行。明朝开国后参酌唐宋之制,兼“采周官属民读法之旨”而定乡饮酒礼。> > 洪武五年四月,朱元璋诏告天下举行乡饮酒礼,其具体的做法是:“在内应天府及直隶府、州、县,每岁孟春正月、孟冬十月,有司与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之于学校;在外行省所属府、州、县亦皆取法于京师,其民里社以百家为一会,粮长或里长主之,百人内以年最长者为正宾,余以序齿坐,每季行之于里中,大率皆本于正齿位之说,而宾兴贤能《春秋》、习射亦可通行焉。所用酒肴,毋致奢靡,若读律令,则以刑部所编申明《戒谕书》,兼读之其武职衙门,在内各卫亲军指挥使司及指挥使司,凡镇守军官每月朔日亦以大都督府所编《戒谕书》,率僚佐读之,如此则众皆知所警,而不犯法矣。”> > 后来明朝农村乡饮酒礼仪式大致演变成这样:每村每年举行两次全村集体会餐,其中一次在正月(春耕即将开始),有点像是新年全村迎春会,还有一次是在十月(秋收之后),这十月份的“乡饮”倒是很像我们现在的单位年终团聚会。不过明朝的这种乡饮酒礼团聚会没有现在这么轻松,而是充满了严肃的政治色彩。> > 首先由一个年高望重者主持,在就餐前他要宣读最新颁布的法令文件,发表训词,对于一年内发生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坏人坏事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如有屡教不改者或态度恶劣者,那就会被当场宣布为“顽民”。一旦被“定”为“顽民”,后果是极其可怕的,“顽民”本人将被扭送到官府去,接着他本人与全家将要被发配到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去。所以,这样的“团圆酒宴”一点也不好喝,要是有人被宣布为“顽民”,赶紧得跟耆老去说说情,都是本乡本土的,网开一面,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发配了。有人讲这样的乡饮酒礼也不用办了,那可不行,假如被推举出来的“老者”不好好地履行职责,他很可能要受到惩罚,严重失职的将会被发配到边疆去。> > 里、甲长选出后“轮流坐庄”,德高望重的老者选出后实施教化,粮长负责税粮征缴……这大概算得上是大一统帝国下的“乡村自治”。一提到乡村自治,有些人特别兴奋,这是中国农村民主改革么,是吗?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出:里甲长、耆老和粮长确实是选出来的,但那是帝国 ... 圈定的范围,譬如要丁粮多的人户才能“当选”里甲长,丁粮特多的“当选”粮长,“当选”了以后也不是自己可以推行“施政纲领”,而是要以皇帝的诏谕等作为行动的指南,所以说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地方自治。这里有一个问题似乎一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家族势力。在朱元璋的“乡村自治”中没有过多地依靠中国历代王朝一直所倚重的地方家族势力。我的看法是朱元璋对他们似乎很“感冒”,一些地方大家族、豪门世家是洪武年间的打击对象,所以朱元璋不可能过多去依靠他们。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