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国朝坊间流传一个段子:某村在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村里说话最有人听的是那个最有文化的人;建国以后,有威信的就不只是最有文化的人了,还多了个村支书;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说话说得响的人变成了村支书以及村里最有钱的老板,而最有文化的人倒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了。这不免会令人感叹社会的直线“堕落”:一个尚“德”的社会,在百年中逐渐成为一个尚“金”、尚“权”的社会。不管闻者对这个段子如何反应,它所反映的却是一个近代以来在东西方许多国家都发生了的历史进程,美国也不例外。
  18世纪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相比于欧洲大陆来说要平等得多, 但英国的贵族文化在这里仍然有极深的影响。在殖民地,经济精英,政治精华与文化精英三种身份复合在同一群人身上,他们被称为“绅士”(gentry)。他们遵循英国贵族的生活理想,模仿其礼俗与教育方式,甚至想方设法将自己的血缘谱系追溯到英国的某个土地贵族。当时在北美流传着许多贵族生活方式的手册,其中较早的一本是1662年一位叫托马斯•皮查姆 (Thomas Peacham)的英国绅士写的《资深绅士》(The Compleat Gentleman)。这本书不仅教导贵族礼节,更重要的是,它突出了关于义务与 *** 控制的道德教导。皮查姆理想中的绅士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全面发展的人:他以体育锻炼自己的身体,准备服役军中;他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以及广泛的交游来发展自己的智识。绅士要掌握拉丁语法,会用优雅的英文写作,如果他自己不从事音乐与艺术的话,他至少要懂得欣赏。可以想见,殖民地的文化精英们就是在这样的教养环境中成长起来,那些书籍在他们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乔治•华盛顿在他15岁的时候就给自己编辑了110条行为规范,从“不向火里吐痰”这样具体训诫的到“努力劳作以在你的胸中保持那被称为良知的天火的闪耀”这样的高尚教导一应俱全,其中很多规范就源自那些教养书籍。美国的国父们都是殖民地的绅士,美国立宪的辩论过程,以及最终产生的宪法文本都足以体现他们的深厚学养与作为绅士的一般政治态度——没有对于罗马史的熟悉,他们不可能凭空制定出一部如此精巧的宪法;同时,作为绅士,他们也不可能喜欢雅典式的直接民主。在立宪过程中,无论联邦党人还是反联邦党人都强调,他们要的不是一个民主政体(democracy),而是一个“共和国”(republic) —— 在古典语境中,这意味着混合政体。
  绅士们有自己的职业,有的是政治家,有的是律师,有的是商人,有的是种植园主。但对他们来说,那些职业都只是功能性的。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作为绅士的文化精英身份。 他们认为自己代表了普遍的人的理想,因此值得下层阶级的效仿。正如上文提到,在殖民地, 文化精英与政治经济精英是复合的。在美国建国后不久,随着向西垦殖的逐渐进行,新的经济精英不断崛起,这使得文化精英与经济精英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裂。但是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文化精英仍然掌握着强劲的话语权。新发财的资本家与种植园主想要获得人的普遍尊敬,仍然需要根据文化精英的规范来重塑自己,洗刷掉自己身上的“庸俗”气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绅士的理想也在缓慢地“本土化”。在向西的垦殖过程中,一种与城市生活方式非常不同的边疆与乡野生活方式在形成,相应产生了“自然绅士”(natural gentry)的文化理想。之所以要用“自然”这个词,那正是要与“世袭”的、城市的绅士相区别。“自然绅士”在传统绅士的修养之外,还加上了“自由”与“独立”这样的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品质。我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瓦尔登湖》作者梭罗,就称得上是一位“自然绅士”伦理的实践者(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作家受到宋明理学较深的影响)。
  这种“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局面在美国内战之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内战统一了美国国内市场,给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扫清了政治障碍。“西进运动”使得中下层阶级获得了新的暴富机会。社会的财富分配进一步平均化。如今殖民地时代留下来的世袭绅士的财富跟一个向西垦殖的小农的财富相比,不见得会多出多少。随着社会流动变得非常剧烈,传统文化精英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失去了光彩。而且,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与社会分工的发展,掌握技术与专业知识对于获得财富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试图改变自己经济地位的大众制造出强大压力,要求学校教育提供更多的技术与专业知识训练,而这必然冲击殖民地时代文化精英们设置的教育方案。在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一场“古今之争” 在高教领域上演了。
  在“古今之争”发生以前,美国大学的教育理想是培养有教养的绅士。学生在入学的时候,要考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使得大学以前的教育不得不花费很多时候在这两门语言上。在进大学之后,学生仍然要继续学习这两门语言,阅读大量希腊罗马经典。当时耶鲁大学的主要课程是希腊语,拉丁语,数学与修辞学,历史,社会科学,物理学,法语或德语次之,逻辑学,天文学,心理学,地理与法律等科目只开一个学期。教育突出对古典文本的尊崇,而这些经典一般都假定人性始终如一,人类经验亦不停重复自身。这在受到历史进步观感染的批评者看来,(美国历史 www.lishirenzhi.com)简直让人难以忍受。争论的焦点最后落在希腊语的存废上。反对者认为,花费这么长时间学习这门已经死掉的语言毫无意义,这同时也妨碍了学生学习科技与专业知识;希腊语的捍卫者们认为,学习这门古典语言能够锻炼记忆力,培养无与伦比的自律与判断力。美国历史学家斯多•珀森斯(stow Persons)将这场争论称为“科学对希腊语”,可谓形象至极。但德性论者敌不过功利主义者,这场争论以希腊语的败落而结束。从此,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培养科学家的目标取代了培养绅士的目标。随着大学的大众化,传统文化精英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式微。
  二十世纪,美国社会进一步平等化,相应兴起的是一种全新的消费者文化。在19世纪,发财之后要做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与艺术品位,而在二十世纪的消费主义影响下,发财之后的事情则成了追赶时尚,满足各种新奇的欲望。随着消费主义——很大程度上是资本家所生产出来的文化——横扫全社会,传统文化精英的文化理想进一步在普通老百姓的视野中远去。在一个多世纪里,美国政治也大大民主化了,而为了赢得选票, 政客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拼命取悦选民,这导致政治也被消费主义深深感染。美国人对于这种“政治消费主义”的感觉可能不强,但让一个欧洲人来看,就一目了然。2004年总统大选的两位候选人中,克里无疑让欧洲人感觉更有教养,更有绅士风度;而布什则又粗野又鲁莽。但是更多美国人喜欢布什。为什么?风度翩翩的克里让他们产生距离感,而布什,却像一个能够坐下来一起喝啤酒的哥们。十九世纪式的绅士零散地散布在大学教师,专业人士与一些保持历史连续性的大家庭之中,但已经不再成什么气候。
  笔者正在美国一所公立大学参与“通识教育”,教学生读古典文本。在课堂上,我的感觉始终是复杂的。学生的心不在焉与极其粗糙的学习质量,让人忍不住怀念他们的十九世纪。但另一方面,我也非常清楚,如果没有美国社会的民主化,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青年有机会坐在这个课堂里接受古典教育。而且中西社会曾经呈现出来的对文化精英的推崇,也可能只是一种表象,根本上还是因为这些文化精英同时是政治精英或经济精英。中国曾经有的对读书人的尊敬,从根本上离不开科举制度对政治与社会身份的分配。在没有科举制传统的西方,成为文化精英更离不开已有的政治精英或经济精英地位。而普通人对文化的尊敬,或许从实质上是对权力的尊敬。 至于学识本身,霍布斯在《利维坦》里说得最为中肯:
  学识是一种微小的权势,因为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不是很显著,因而也不易被人公认;而且除开在少数人身上以外,连小权势都不是,在这些人身上也只限于少数事物。因为学问的本质规定它除开造诣很深的人以外就很少有人能知道它。
  这大概就是对当今不具备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地位的大学教书匠们最准确的定位吧。 有自知之明,才能心宽体胖。

美国绅士衰亡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什么推动教育大众化──集权还是民主?

    瑞典乡村...的投票权是按照居民的收入课税价值和土地课税价值分配的,两者分别按1%、3%的比例折算,这就导致地主精英在地方事务上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图2不同类型地区的教育支出针对前一个现象的解释是,19世纪瑞典的下层阶级通常反对大规模学校教育,因为他们不想分担相应的税费,而且家庭还需要依赖子女工作来维持生计。这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瑞典尽管在19世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却能够保持高水平人力资本的独特历史现象。

  2. 武汉:一座自我生长的城市

    武汉Wuhan以洋务运动为契机建立的武汉大学,没有错过这片土地上每一次动荡。而本是为了怀恋家乡的樱花,已经成为了新世纪年轻人们的打卡景点。

  3. 章太炎反对北伐、鲁迅「 ”思路轰毁”:漫谈北伐期间文化精英的选择

    1926年起,广东革命...的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发起进攻,北伐战争掀开序幕。但当年有不少大学问家、文化界名流对北伐战争、大革命的态度十分微妙,他们并没有站在一路凯歌频传的北伐军一方,在主观上往往并不接受大革命的纲领,而对战争造成的破坏尤为恐惧,对北伐军的军纪更是不抱任何希望。其原因是多元的,其中一条是大革命的参与者与这些功成名就的大学者并非同路。

  4. 不仅仅是神话:古代DNA揭示了第一代希腊文明的根源

    对古代DNA的研究表明,这些古代文化的前辈和今天的希腊人之间存在着遗传上的连续性。第一个希腊文明米诺斯人和迈锡尼人从学科早期就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这个文明从公元前1600年持续到公元前1100年,产生了希腊语最早的书面形式。研究人员对这些古代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根据332个其他古代基因组和数千个现代人类基因组的数据库对DNA进行了检查。然而,宾特利夫警告说,不要寻找基因扩散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

  5. 大学辍学的神话:扎克伯格的成功为何反常

    当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要求在哈佛大学发表今年的毕业典礼演讲时,他向比尔盖茨征求意见。是大学辍学者的神话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有多少最富有和最有才华的人有影响力的人大学毕业。我们的研究对象在精英学校就读的比率远高于一般人的预期。然而,如果你是一个想不上大学或考虑退学的学生,请记住,就连盖茨和扎克伯格也上了大学。

  6. 照片:犹他州发现的尖头恐龙,但它有亚洲血统

    第1页,共2页:第1页第1页第2页新发现的强直虫研究人员在犹他州发现了新发现的阿卡尼奥弗勒斯·约翰逊。希腊语单词“cephalus”翻译为“head”,总括起来,意思是“尖头”。强直尾强直尾“akaincephalusjohnsonsi”的尖头。刷土另一张LevittBussian挖掘Akainacephalusjohnsoni尾椎骨的照片。晒伤中心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野外工作人员挖掘了阿卡尼亚弗勒斯·约翰逊的骨骼。画廊时间展品团队准备AkainacephalusJohnsonsi运到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

  7. 女性英文名大全_姓名测试

    女性英文名大全经常看到有朋友起很奇怪的英文名,现今英文名用得越来越普遍,有些朋友仅仅只是因为好听或是好记而起了不恰当的英文名,从而落下了笑柄。在这里整理了常用的英文名字并且有注释,以供大家借鉴参考。人们认为是娇小可爱的女人,文静,令人喜爱,个性甜美。被看做是意志坚强、性感的金发女子,富有、任性、而且活泼。他们当中,有一个英雄名叫,又名或Fingal。Francis(拉丁语)“自由”的意思,来自法国,Francis的女性名。

  8. “Xmas”这样的写法是现代人对Christmas不尊重的缩

    流言Xmas是现代人为了方便创造的Christmas的缩写形式,因为X看起来像个十字,所以用来代替Christ真相Xmas确实是Christmas的缩写,但并非由于象形意义,而是源自希腊语中的Χριστo(基督)。论证事实上Xmas这个词的历史几乎和基督教的历史本身一样古老[1]。

  9. 美国绅士衰亡录

      国朝坊间流传一个段子:某村在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村里说话最有人听的是那个最有文化的人;建国以后,有威信的就不只是最有文化的人了,还多了个村支书;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说话说得响的人变成了村支书以及村里最有钱的老板,而最有文化的人倒是“门庭冷落车马稀&rdquo...

随机推荐

  1.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是谁?俄国画家马列维奇生平简介

    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十月革命后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马列维奇首创了几何形绘画,留存于世的那些作品在这么多年以后,仍以它的单纯简约而令人惊讶。

  2. 郎红与祭红

    郎红与祭红通体高温铜红釉瓷器的...始于元代景德镇窑。这一时期所烧的铜红釉釉色之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深受世人喜爱,被冠以鲜红、宝石红、鸡红、霁红、积红、祭红等雅称。郎窑红的产生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而一些名贵品种的初来乍到往往非出“人算”,而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巧合及一些偶然因素造就,“郎窑红釉”便是这样诞生的。换言之,郎红是铜红釉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变种。

  3. 梦见雪地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我们经常会做梦梦见雪地,那么梦到雪地是什么意思?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雪地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在雪地上翻滚游戏,表示爱情有转机。梦见积雪,将有烦恼事发生。梦见在冰冻的雪路上滑倒,在行为方面可能会有异常。梦见雪地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默念:“周公周公,指点迷津。”

  4. 4种类型的头痛,中医教你远离偏头痛

    从中医角度来看,偏头痛又名边头风,以反复发作、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当头部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引发头痛。本期以最常见的四大生活实例进行解析,教你如何搭配穴位...、中药茶饮,远离偏头痛!假如脾胃运化出现问题,身体各处得不到足够的气血,就会造成气血虚弱,引起头晕或偏头痛。活血化瘀,丹参、益母草、山楂、桃仁、川芎等药材都能帮助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搭配补血的当归效果更好。

  5. 栗姬在历史上是什么下场?她是真的很可怜吗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朝历史上的栗姬其实很可怜?

  6. 听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听”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听”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混淆视听——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

  7. 元旦祝福语_给长辈的元旦祝福_元旦祝福

    当然不能错过今天,祝你元旦快乐。送你祝福炮弹,迎接快乐欢笑过元旦!元旦到了,祝朋友:元旦喜悦快乐!

  8. 夏启建国

    夏启建国  禹在位时曾举荐皋陶为继承人,但皋陶早逝,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禹死后,禹之子启攻益而夺天下,自立为王,建立夏王朝。  夏代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了世袭王朝制。帝王把国家当成一家的天下,他死后由他的嫡长子来继承,并且世世代代继续下去。土地也成了私家的财产。为...

  9. 秦二世胡亥当了几年皇帝

    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年表>公元前230年,胡亥出生。>公元前208年,赵高诬陷李斯谋反,被处以极刑。>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赵高指使人杀秦二世胡亥于咸阳。

  10. 带有花字的成语

    包含有“花”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晚节黄花——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耍花腔——用虚假而动听的话骗人。生花之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如花似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人面桃花——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拈花微笑——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落花无言——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路柳墙花——路边的柳,墙旁的花。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