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焦躁绝望的陈友谅最后死在流矢之下,大厦将倾,张定边又只身闯敌巢,救出了幼主陈理,当然,他的身体又带了一百多支箭。幼主称帝,大汉不灭,这都是张定边的功劳。张定边不忍士兵受苦,劝慰他们回归家乡。张定边居然能够将它一击而伤,把它的前胯骨打断。传说他活了一百多岁,比起朱元璋那些赢了战争输了性命的将领而言,他是赢家。多少年后,人们依然称张定边为元末的猛将第一人,唯一的全能明星。

立身在世,我们总有许多的愿望,比如希望有一个好的外型,人们总是花无数的心力在外表上,这个愿望的力量可以带动几个行业。帅哥美女的称呼烂大街,听到的人还是心花怒放。 我们还希望什么呢,学习好,身体好,最奢侈的愿望就是自己是一个武林高手,这是多少少年曾经的梦啊。 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他身材高大,长髯飘胸,容貌英俊明朗,至于气质吗,想想,一个学霸级的博学者,拥有一身的好武艺,那是什么样的气质。 好像所有的美好都集于一身了,然而,他的人生,并不美丽。 他叫张定边,本是渔家儿郎,十几岁时就与陈友谅、张必先义结金兰。后来陈友谅起义称帝,历经无数战斗,张定边都是他的左右臂膀,立下了赫赫战功。但随着成功的到来,陈友谅性格中的缺点越来越显露出来,他的狂妄自大,愚蠢固执让他越行越远,张定边屡劝不听,最后陈友谅被迫与朱元璋展开鄱阳湖大战。 这可以说是一场一战定乾坤的大战,张定边曾经试图力挽狂澜,他只船闯入敌阵,试图擒拿朱元璋,让敌阵大乱,可惜朱元璋这边人多势众,也不乏能人猛将,其中一个叫常遇春的就射中了张定边的额头,张定边只能指挥撤退,身上带回来一百多只箭。这一场惊吓几乎成了朱元璋以后的梦魇。 张定边身体素质之好超越常人,负此重伤,第二天居然又精神抖擞的上到战场,在场之人都惊为天人。 然而,一个将军的英勇挡不住一个自以为自己是王者的愚蠢。陈友谅不断不错,战争失利,内部矛盾不断。最后甚至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焦躁绝望的陈友谅最后死在流矢之下,大厦将倾,张定边又只身闯敌巢, 救出了幼主陈理,当然,他的身体又带了一百多支箭。 幼主称帝,大汉不灭,这都是张定边的功劳。 可是,他这份拼死立下的功劳,却挡不住历史的脚步。鄱阳湖之战已将局势定格,其他各路势力都是风中残云,这其中也包括了大创之后的大汉。 但有吞吐天地之势的张定边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就是另一个结拜兄弟被绑缚城下,让他感觉到越来越深的绝望时,他也没有放弃,依然英勇无畏的战斗着,可惜,年幼无知的陈理居然听从了奸臣之言,自开城门。 张定边毕生的努力付之东流。 他带着残部冲出重围,但陈理已经被俘,大汉再无生机。失去了城池的士兵居无定所,走到哪里都是战争,环境越来越艰苦。张定边不忍士兵受苦,劝慰他们回归家乡。自己为了躲避朱元璋的追兵,落发为僧,带着无家可归的旧部开垦荒田,自耕自食。也可接济百姓。 博学多才的张定边也精通医学,见当地百姓缺医少药,便常常免费救治。 英雄落魄,却从不曾有半分消沉,他不仅安置了旧部,照拂了百姓,连自己的武艺也不曾落下。传说他在八十多岁时,曾遭遇猛虎。张定边居然能够将它一击而伤,把它的前胯骨打断。可见其勇猛不减当年。 传说他活了一百多岁,比起朱元璋那些赢了战争输了性命的将领而言,他是赢家。 有些人可以输掉战争,但从不缺少尊敬与仰慕。 多少年后,人们依然称张定边为元末的猛将第一人,唯一的全能明星。 可惜了陈友谅,拥有这样优秀的兄弟与部下,却不能取得天下。 可惜了张定边,选错了兄弟,空负了一身才学,豪情终成空。
本文标签:定边张定边历史明朝陈友谅朱元璋元朝明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