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期间,敌我双方都在大规模的行军途中,无线电通讯成为双方传递军情的主要联系方式。蒋介石或许没想到,自己部队电台发出的电文其实大多数都被红军截获破译,在...途中,曾希圣带领...二局(负责情报侦查工作)人员全天候监听敌军的电波信号,破译了...800多种不同电文密码版本,被红军领导人称是认识天书的人。日前,曾希圣的女儿曾小红、《曾希圣传》编纂...会的研究成员陆德生,向笔者讲述了曾希圣不为人知
... 期间,敌我双方都在大规模的行军途中,无线电通讯成为双方传递军情的主要联系方式。蒋介石或许没想到,自己部队电台发出的电文其实大多数都被红军截获破译,在 ... 途中,曾希圣带领 ... 二局(负责情报侦查工作)人员全天候监听敌军的电波信号,破译了 ... 800多种不同电文密码版本,被红军领导人称是认识天书的人。
日前,曾希圣的女儿曾小红、《曾希圣传》编纂 ... 会的研究成员陆德生,向笔者讲述了曾希圣不为人知的情报工作历程。
曾希圣与曾小红
白手起家,通宵达旦硬啃天书
曾希圣于1904年出生于湖南兴宁,1927年加入中国 ... ,早先参加无线电人员培训班学习,1930年担任上海 ... 中央 ... 谍报科科长,负责情报工作,曾获取了 ... 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 ... 计划等重要情报。
曾小红向笔者介绍道:1932年红军在攻打赣州时失利,当时侦查的情报了解到赣州这一块的 ... 军人员比较少,大概是三千多人,是可以打的。但没想到赣州北面 ... 蒋介石嫡系5个师的精锐部队突然调动,迅速南下包抄了攻城的红军,红军在那次作战中伤亡很大。
此战过后,我军意识到,战场上军情瞬息万变,若能截获敌军的无线密电就能随时了解对方的动态,但 ... 的电报内容都经过加密处理,报务员抄收的敌军电文虽然堆集了一大捆,也只能一筹莫展。一次,曾希圣认识的一位邮电局报务员告诉他:其实无线电的密码也有规律可循,是可以破译的。曾希圣听后眼前一亮,他向上级请示成立了电文破译小组。
破译小组成立后,曾希圣和曹祥仁、邹毕兆等几位人员开始了针对 ... 电台的破译工作。他让收发员把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波分别一一编号归类,最后搜集了整整两大箱加密过的电文,曾希圣他们几人就钻进房里没日没夜地研究起来。加密过的电文并无明显规律可循,一开始什么也看不懂,破译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1932年8月,红军击败 ... 在江西宜黄县的部队,曾希圣带人在敌师部的电台机房中搜查到一批遗留下来的加密电文,通过它大大提高了破译的效率。
曾小红回忆说:父亲和曹祥仁等人带回这批电文后仔细研究,最终找到一份已经翻译出了三十多个字的电文,他们把这30多个字作为线索,通过它们之间的规律、连贯的字词猜测大概意思,多次反复推敲后,最后硬是将这封‘天书’般的加密电文猜译出来,由此打开了破译 ... 密电的一个缺口。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钻研,曾希圣同几位同志将 ... 军的展密(一种密码代号)密码本贯通,敌军的情报源源不断地被送到红军指挥部,随着破译小组的作用日益凸显,中革 ... 决定成立 ... 二局,由曾希圣担任局长,曾希圣和另两个同志组成破译小组,专门负责破译敌人的电台密码。
到1933年7月,二局已成功破译敌军密码100多本,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在红军建军6周年的纪念日上,曾希圣被授予二等红星勋章。
... 赶路,常常从马上摔下来
电报内容屡次被破令蒋介石提高了警惕, ... 电台的密码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变换, ... 二局的破译人员需要不断地破解新密码。曾希圣把二局的工作职能进一步细化,他带领一部分人专门搞破译工作,另一部分人专门负责接收敌军来自四面八方的电文,并让局里的每一台电台负责敌军对应的一个师或两个师,提高了破译敌方密码的效率。
由于经常通宵达旦地破译电文,父亲和二局的同志在行军中常常因过度疲劳被绊倒,或从马上摔下来,但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破译了大量有价值的密电。曾小红说道。
1933年红军在登仙桥附近一举迁灭了 ... 两个师的围剿部队,令 ... 军队士气大受打击, ... 名将李默庵闻后心情低落,就用自己师部的电台秘密给在上海的夫人发了一首诗: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这封电报被当时的二局截获,准确无误地破译出来,周恩来看后记住了这首诗。
1936年周恩来到西安处理西安事变时,见到了他的黄埔学生李默庵,周恩来想起他写的那首诗不错,随口就念了出来。李默庵听后大吃一惊:那是我密电给夫人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了不间断获悉 ... 部队的动向,曾希圣把人员分成两支队伍,一支随着大部队先走,另一支留在原地架起信号设备,搜集电报信号。到了约定的时间后,行在前方的队伍停下来架设电台开始搜集电报,此时后一批人才停止工作赶上来, ... 路上这两支队伍就这样一边随大队行进,一边负责破译工作。
假冒蒋介石密电,为红军顺利渡乌江争取了时间
陆德生向笔者介绍,1935年红军指挥部根据曾希圣二局破获的情报,采取了避实击虚灵活战术,带领红军在 ... 40万人的围堵缝隙中穿插移动,在四渡赤水中争取了主动,走出了危局。
1935年3月,红军主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南下抵达金沙县安底附近,准备南渡乌江。这时曾希圣和报务员从蒋介石调动军队的电文了解到, ... 的周浑元、吴奇伟2个纵队6个师部队正由安底西北一带往东南方向逼近红军主力,一天后很可能会与红军主力遭遇,同时在乌江南岸20余公里处,还有 ... 军3个师的部队。红军主力要保证安全渡江至少要三天时间,双方部队若交锋,必然会是一场恶战。
当晚红军指挥部灯火通明,领导人员开了很长的会议研究对策。曾小红告诉笔者:后来父亲在会议上提议,二局的破译人员对蒋介石电文的语言规律、用词都比较熟悉,能不能利用掌握的 ... 军的口令和电文格式,假冒蒋介石密电,命令这两支部队改变行进路线,令他们晚些抵达安底一带,争取时间让红军渡过乌江。
这一提议得到上级的赞同,大家认为,只要电报内容不太过直白, ... 军应该不会察觉。根据指示,曾希圣让 ... 二局报务员以蒋介石的语气,向这两支部队发出了继续前进电令。假电报发出后,一直朝着东、南两个方向前行的 ... 周浑元、吴奇伟部接获密电后深信不疑,部队果然没有改变方向,奉命继续向泮水、新场、三重堰方向前进,使得 ... 部队的包围圈扩大,与红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三天后,红军顺利渡过乌江,队伍长驱南下甩掉了 ... 20多万的堵截大军,避免了一场血战。后来这起假电报的事一直没有人提起, ... 内部可能也没有察觉。曾小红道。
在艰苦的 ... 路上,曾希圣和曹祥仁等同志共破译 ... 军各类口令860多种,红军领导人曾评价曾希圣领导的 ... 二局道:没有二局,红军 ... 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曾小红回忆父亲:脾气急,但很严谨
... 期间军情瞬息万变,但破译工作又非常繁琐耗时,曾希圣的压力非常大。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行军遇到的环境特别艰苦,有一段时间整天都吃水煮竹子,没有盐,父亲看到就反胃,得了严重的胃溃疡,身体条件很差。曾小红告诉笔者:父亲一急起来脾气就不好。他对工作要求很严格,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点马虎,特别反感别人用‘可能、好像’之类的词跟他说事。但生活中的他却十分随和,有空时就跟我们几个小孩一起玩游戏,我很少见过父亲 ... 。
曾希圣直到去世都未曾向家人透露自己 ... 期间的情报工作经历,曾小红后来从父亲的老战友口中才逐渐知道父亲在 ... 期间的一些经历。父亲一直对自己在 ... 期间的工作经历守口如瓶,他从没跟我说过任何一点有关 ... 的事情。小时候我就听母亲说父亲走过 ... ,曾好奇地问父亲 ... 期间打过什么仗、是不是要吃野草、树皮,但父亲总是闭口不谈。曾小红说道。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