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有一次,祝枝山到杭州游玩。在这些文人中,有三个秀才,由于“文人相轻”,对祝枝山的才学不服气,趁此机会,要和他一较高低。三秀才言明,要和他对对,祝枝山欣然同意。三个秀才,以为这下子,难倒祝枝山了,胜券在握,准备扬长而去。祝枝山忽然想起对对开始,互通姓名时,有一个秀才,自称姓“朱”,他灵机一动,当即对出了下联:>朱先生三个牛头。从此,祝枝山名声,在苏杭一带,更加响亮了。

祝枝山(一四六一--一五六七年)名允明,因生枝指,故自号枝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他与唐伯虎、徐真卿、文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 有一次,祝枝山到杭州游玩。当地文人争相请他赴宴、题诗、作画。在这些文人中,有三个秀才,由于“文人相轻”,对祝枝山的才学不服气,趁此机会,要和他一较高低。三秀才言明,要和他对对,祝枝山欣然同意。 >秀才甲,出了个同韵对: >屋北(1)鹿独宿; >这上联五个字皆同韵,以为这一招,可以难倒祝枝山了,谁知祝枝山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便对出了巧妙的下联: >溪西鸡齐啼。 >秀才乙,见势不好,立即吟出,早已准备好的第二上联: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上联既用了“童子”、“桐子”、“不落”、“不乐”的谐音,又用了顶真格,祝枝山思索片刻,便答出了符合要求的下联: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秀才丙,见两联都难不倒祝枝山,便走上前去,念出了自认为看家的第三个上联: >大丈夫半截人身; >这个上联,颇费心思,利用“大丈夫”,三个字形的下一半,均是“人”的特点撰成,有一定的难度。祝枝山果然一时对不出来。三个秀才,以为这下子,难倒祝枝山了,胜券在握,准备扬长而去。祝枝山忽然想起对对开始,互通姓名时,有一个秀才,自称姓“朱”,他灵机一动,当即对出了下联: >朱先生三个牛头。 >下联“朱先生”,三个字的字形的上一半,均是“牛”字头,不仅符合上联的要求,同时,还挖苦三个秀才,不过是“牛头”,蠢得可以。从此,祝枝山名声,在苏杭一带,更加响亮了。 >注:(1)北:按苏、杭一带读音,北读bu与屋、鹿、独、宿同韵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祝枝山秀才文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