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没有谁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多数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没有谁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多数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王维便是如此。 我们现在都说他是「 ”诗佛”,然而他不是一开始就那么「 ”佛性”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读书人,王维早年也是热衷于功名利禄,渴望以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历史证明,没有几个文人可以真正叱吒官场。 王维曾高中状元,起点算是非常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官运亨通。 公元737年,唐玄宗封王维为监察御史,命令他出使凉州,查访军情,慰问将士。 凉州是大唐的边塞,荒凉偏僻,所以这绝对不是个好差事,这是变相地将他排挤出朝廷。 王维便怀着孤独抑郁的心情踏上了征程,他在途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使至塞上》,全诗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成功入选语文教科书,其中第历史认知网的两句更是耳熟能详,是典型的「 ”诗中有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歌开头便交代了他轻装简行要去边疆慰问将士,一路经过无数附属国,到了西北边塞居延。 一个「 ”单”字,写出了他的孤独,一车一骑走在那茫茫的大漠中,何等凄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接着又说自己像那随风而飞的蓬草出使边塞,像北归的大雁进入胡地。 「 ”蓬”是诗歌中很常见的意象,它很轻,风一吹便四处飘转,所以经常用来形容游子飘零他乡,就像李白的「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而诗中的「 ”雁”也是思乡的代表。 他明明是身负皇命的出使者,可他却不觉得这是皇恩浩荡。他不是像苏武那样怀着神圣的使命出使西域,他是因为被排挤,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苦闷和悲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浩瀚无边,袅袅的孤烟随风而起,直上云霄;黄河横无际涯,圆圆的落日当空而照。 这两句是他所见之景,气象雄浑,意境开阔,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就像王国维所言「 ”可谓千古奇观”。 这里的「 ”直”「 ”圆”二字看似非常俗气,确实再合适不过了,就像《红楼梦》的香菱所言:好似无理又俗气,但是合上书却仿佛看到了那景象。再找其他字代替,却是不能了。 很多诗词便是如此,看着是平平常常的字,却能有非凡的意境,后人想改都改不了,就像杜甫的「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个「 ”出”,一个「 ”斜”,看似简单,却是难以替代。 「 ”直”「 ”圆”二句不仅写出了大漠的壮丽风光,更表现了他的孤寂心情。大漠黄河都是何其广阔,置身于这样广袤的空间,人就变得渺小孤独。 而「 ”孤烟”「 ”落日”本就是荒凉的意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将自己孤独落寞的之情巧妙地融入了广阔的自然风光中。 若不是知道他是因为遭小人陷害,才被迫出塞,恐怕也是很难理解他的这份孤独之情。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最后一句说他到了萧关,碰到了侦查士兵,告诉他都护还在前线。 这里的「 ”燕然”本是指蒙古的杭爱山,当年东汉的窦宪击退匈奴,在此地刻石记功,于是「 ”燕然”便泛指边塞,在很多诗中表现建功立业也会用到它「 ”燕然未勒归无计”。 诗歌到这里便结束了,王维找到都护会说些什么,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只能靠读者自行猜测了。 描写边塞的诗歌并不少,然而王维这篇的境界却是常人难以企及。 王国维就十分推崇这首诗,尤其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两句,他认为只有纳兰容若的「 ”夜深千帐灯”可以相媲美。 也许是因为他们的这两首都是将自己孤寂之情融入壮美意境中吧。 周围的景象越壮阔,就越显得渺小孤独。 不知你怎么看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标签:王维读书诗歌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