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端午节说说屈原和《楚辞》

屈原是楚国名门望族之后。在《左传》中,屈氏家族世代世袭叫做莫敖的官职。莫敖,《淮南子·修务训》作「 ”莫嚣”。原为楚国最高官职。楚武王初称王时犹然,武王嫌其封号太重,始改以令尹为重臣。《左传·庄公四年》以令尹与莫敖并提,当处于同等地位。后莫敖废置不常,地位逐渐降低。《左传·襄公十五年》叙楚国封官事,列莫敖于令尹、右尹、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之后。莫敖是楚国的重要官职,主要掌管楚国的国家祭祀,也是确认楚王之正统性的官职。屈氏是出自拥有悠久历史的楚王之后的名门,如同周公一族维护周王的权威,屈氏也大概同样肩负着维护楚王权威的使命。 《楚辞》是一部收集了楚国诗歌的诗集,非常有名。很多时候它被作为南方文化的代表作品,与收集北方诗歌的《诗经》相提并论。 传说屈原就是《楚辞》的作者。实际上《楚辞》是经多人之手而成的,并非屈原一人所做。也就是说屈原是「 ”被指定为”《楚辞》的作者。这种假托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楚辞》中大量收集了与祭祀相关的诗歌。屈氏家族世世代代的主要任务即是掌管祭祀。因此,屈原就被假托为《楚辞》的作者。 据《左传》记载,屈氏家族在 ... 方面的成就也颇为显著,战国时代出现了很多将军。《左传》记载的楚国最早的莫敖为屈瑕,是楚武王之子,屈原的先祖。前701年,屈瑕领兵伐绞国,迫使其签订城下之盟(成语出处);前699年,领兵伐罗国,因骄傲自大而战败,是以谢罪 ... ,开楚国统帅以身殉职、以死谢罪的先例。有着这种家族背景的屈氏,在楚国的郢都被秦国军队攻陷之后,突然就销声匿迹了。屈氏既然是掌管祭祀的官员,这就说明屈氏家族也居住在王都之内,屈氏受封的都市也应该在湖北或湖南一带。王都陷落,加之湖北、湖南一带都变成了秦国的统治范围,于是屈氏的势力也逐渐衰落。 即使是这样,名门屈氏与楚国王都共命运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震撼了楚国人民的心。有关屈原的传说也得以流传至今。 其中有个传说与端午节吃粽子相关。屈原因失意而投身洞庭的泪罗江。洞庭湖内栖息着很多大鱼,人们往河里投掷食物,以免这些大鱼啃食屈原的遗骨。据说这就是粽子的由来。虽说这是把自古以来的习俗套用在了屈原身上,但人们对屈原的思念也可见一斑。 从起源来看,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每年端午节,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老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 死的,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去纪念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因此,端午节人们划龙船、包粽子、挂菖蒲和艾叶,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并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民间习俗。同时端午节也成了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据说屈原曾向楚王提出过意见,但没有被采纳。甚至有人认为这个意见很有可能与制度改革相关。屈原掌管祭祀官,其立场要求他要尊崇传统秩序。站在这种立场上的屈原居然要求进行改革。如果这是事实,倒也是件值得研究的事情。不过我们还是能看出这个传说影射出了人们想把楚国灭亡的原因归咎于楚王没有采纳屈原意见上的想法。给这个传说添加上制度改革这一亮点的,应该是进入近代之后的见解了。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了屈原向楚怀王进谏的故事。这段谏言在《楚世家》内则是昭雎说的了。注释上注明了两个人就同一件事情进言,所进谏之人是楚怀王,他与屈原一样,同样都是「 ”反秦”的象征性人物。这是因为这段故事被摆到了象征性的位置。 楚怀王中了秦国的圈套,前去会见秦王,最终被生擒并软禁了下来。此事发生于公元前297年。如果只看这一件事情,它就是一个讲愚蠢的楚怀王掉进秦国圈套里的故事。然而,如果把前后的来龙去脉都连贯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孟尝君的「 ”合纵”是公元前298年促成的,此后形成了秦国无法走出函谷关的局面。此次「 ”合纵”是由三晋(韩、魏、赵)组成的,楚国是局外人。在这种状况下,秦国以割地相让为诱饵要求会见楚王。楚怀王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前往秦国,结果被擒。这使楚王变成了一个愚蠢的国君。不过事实上君主之间相互会见是有先例的。所以,既然由秦国提出要求会面,楚怀王也就毫无防备地应邀前往了。结果,秦国突然扣留了楚怀王,将其软禁了起来。 楚怀王设法逃亡,逃到了赵国,却被赵国遣返给了秦国。公元前296年,齐国、宋国以及中山国都加人了「 ”合纵”的队伍,楚国仍旧没有参加。楚怀王在软禁中死去,其遗骨被运回了故国。这时楚国太子在齐国。齐国向楚国提出条件,只要割让土地就放太子回国。事态变得非常紧迫。由于这个原因,后来齐国和楚国一直都没能建立同盟关系。 楚国国内局势也是非常严峻。楚国答应割让土地,委派个叫做屈署的人物出使齐国,于是太子终于能回国了。楚国又派人去曾为夙敌的秦国,搬来援兵。齐国知道了楚国有援军之后才放弃了要挟,没再要求割让土地。这时回国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楚顷襄王。 《屈原列传》中记载说屈原与这个顷襄王关系不合,并讲屈原曾经批判过顷襄王及其亲信对秦国张仪的处置过于宽大。不过,记载同一个故事原委的《战国策》中却没有屈原的名字。因此屈原与楚王关系不合一说可能是后来编进去的。 作为公元前278年楚王准备向东部的陈(最后称为陈郢)迁都时的事件,有文章介绍说当时楚国还保有湖南部分(黔中、巫郡部分)和东方。屈原自尽的地方是在洞庭湖的汨罗江,所以他很有可能是被委派去管理湖南的人物之一。如果屈原受命管理湖南,而湖南最后还被秦国攻下了,这不仅意味着屈原逃向东方是极其困难的事,同时也意味着楚国连这个地方也失去了。屈原就是这样葬身于秦国的征服战争之中。 在匡复楚国这一口号下,屈原变成了英雄。众矢之的便是秦国。楚怀王因这个秦国的「 ” ... ”计谋而客死他乡。这样,楚怀王也成了抗秦的标志。所以,向楚怀王进谏的人物就被改写了,后人把这个人物改成了屈原。这就是顷襄王与屈原不合一说的发端。 现代学者已经质疑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屈原、其著作《离骚》的身份,以及通过作者传记阅读作品的 ... 。对汉代及后来的传统学者而言,这些问题都是禁区。屈原是为不可忍受的绝望所驱动的诗人原型。在司马迁看来,屈原简直就像孔子一样,是他的精神先师,无数后来的作者也将他的命运看成是自己命运的一种预演。贾谊《吊屈原》、扬雄《反离骚》都批评屈原的逃避主义和 ... 行为,但司马迁同情这位悲剧英雄的看法更占上风:屈原徒劳地试图使自己的君王与国家免于灾难,他为自己的高风亮节付出了最昂贵的代价。到了现代,如闻一多、郭沫若等人,他们在日本侵华期间的创作中,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塑造了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积极参政的知识分子,中国的「 ”第一位人民诗人”。(一南整理) 中国通史(共5册) ¥251 购买

端午节说说屈原和《楚辞》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2. 楚汉相争项羽要煮刘太公,项伯到说了啥,成就刘邦得天下

    历史上著名的的楚相相争,又叫楚汉争霸,有名楚汉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6年8月到公元前202年月,是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争夺天下政权所发生的异常重要战争。命令项羽刘邦兵分两路,项羽北上救赵,刘邦西进伐秦,开始发起灭秦之战,并约定谁先入关就是关中王。发动彭城之战在公元前205年3月,刘邦得到楚国的重要情报,从南渡平阴津到洛阳新城,准备开始袭击彭城,不过在彭城一站,刘邦打败,项羽歼灭了刘邦主力军队,刘邦落荒而逃。

  3. 君子之交:除了管仲和鲍叔牙,还有他们俩!两人关乎整个楚国存亡

    小编最近很喜欢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八九,最幸运的是能与人言之一二三”。一个人的一生中真正的知己好友不过一二人,甚至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未必能寻觅到这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己”比「”伴侣”更难找到。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历史人物能够称得上是对方的知己。比如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杜甫和李白,周瑜和诸葛亮。他们这些人有些甚至是敌人,就像周瑜和诸葛亮,各为其主但是却不妨碍他们互相敬佩和仰

  4. 先秦被称为蛮夷之邦,愚昧野蛮,卫鞅为何最后还是会选择秦国

    在未央成长的年代,东方列国对秦国列为蛮夷之邦,剔除在中原之外。秦国民风"三代同居,男女同屋;寒食恶饮,好逸恶劳"。士人官吏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喜欢谈论秦国的愚昧与野蛮,可见秦国在当时的名声是很差的。秦国虽差强人意,但有醇厚凛冽的性格,这是卫鞅所向往的。从此刻起,卫鞅已经决定赶紧赶往秦国,并且愿意在秦国一展报复。小编以为,像卫鞅这种怀有大才且有抱负的士子,不仅君王选择他,他也会选择君王的。

  5. 秦昭襄王曾被送到燕国做人质,后来是如何回国夺位的?

    秦惠文王迎娶魏国公主和楚国公主,她们各生下三个儿子。几十年后燕国太子丹来咸阳做人质,算是礼尚往来。秦武王去世时年仅二十二岁,刚到冠礼的年龄,此前朝政由太后慧王后和秦武王共同操持。如今秦武王出了意外,南国佳人芈八子,决定豪赌一把,她要与惠文后争夺太后之位。随后赵武灵王派相国赵固,到燕国接公子稷,再领兵护送公子稷回国。

  6. 战国七雄之魏国:高开低走的「 ”遗憾之国”

    战国时代开场时,如果要评选一个开局状态最好的国家,答案并不是老牌「”大佬”齐国,也不是传统「”非主流”楚国,而是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魏国是战国时代最早变法的国家,也是变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初期可谓威风八面。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军队不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秦军,而是魏国武卒。那么,如此强盛的魏国,最后怎么就没了呢?本文分魏家渊源、文武侯图强、夭折的统一梦三篇为你讲述令人唏嘘的魏国兴亡史。上篇魏

  7. 「 ”商鞅变法”到底「 ”变”了什么,让弱小的秦国一步登天灭掉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仅仅花费十年时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达200多年的战国混乱时代。实现了中华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也是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8. 考古发现楚国并非「 ”芈”姓「 ”熊”氏,这可能来自秦王朝的丑化污蔑

    首届中华姓氏申遗大会7日在福州举行,来自海内外姓氏文化专家和姓氏组织代表共两百余人与会,共同倡导传承和保护中华姓氏文化,推动中华姓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这篇文字就来聊聊本人姓氏的来历。之前有次在某平台看到有人给拙作《先秦古国志》差评,理由居然是「”看作者的名字以为是日本人,买到书打开看作者简介才知道是江西人!被骗了。”这个理由实在有点……后来上度娘一查,才知道日本还真有这个姓氏。日本有个学者叫

  9. 战国时期最强的一个小国,远胜战国七雄,竟然全是高手组成

    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动荡不安,七雄相争。在战国七雄中,以秦国和齐国为最强。秦王与齐王各自立为东帝和西帝,但一山不容二虎,齐国与秦国都想一统天下,因此两国也在竞争。可是这中途齐国内部却出现了问题,而这一切都来源于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孟尝君田文是齐国贵族,他的父亲是齐威王的小儿子田婴,但是田文幼时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不过田婴四十多个孩子中的一个,还是最不起眼的那种,而母亲也只是卑微的贱妾。

  10. 阖闾向逃犯请教富国强兵之策,答曰想称霸,按风水修建苏州城

    吴王阖闾能够称霸诸侯,主要靠两个人,一个是伍子胥,一个是孙武,尤其是伍子胥,对于吴王阖闾来说更加的重要,因为没有伍子胥,阖闾是根本当不上吴王的。伍子胥治国能力是非常强的,不然也不会被霸王阖闾看中,没想到伍子胥在风水方面也是大师,当时吴国的首都就是现在的苏州,所以伍子胥根据吴国的强敌来设计苏州城,或许伍子胥是最早的苏州城的设计者了。

随机推荐

  1. 盗墓贼太猖狂,甚至敢说:若给自己足够时间,秦始皇陵都不在话下

    因为,盗墓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所谓的盗墓口诀,也只是盗墓者给自己的心理安慰。并且,盗墓绝技自古是传男不传女,绝不外传的。盗墓行为不仅使古墓遭到破坏,而且,还导致文物大量流失,让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盗汉墓的认为鼎值钱,甚至,还看不起盗明清墓的,盗明清墓的认为瓷器字画比起鼎来好出手,价值也不菲,总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2. 表达败家的句子 | 历史新知网

    驽钝之子不败家,败家之子不驽钝。咄咄夫不管先人是多么富贵,一个败家子就足以损坏门楣。败家子名言英国诗人拜伦在败家子的生活中,今天总是一个头等吹大炮的角色,明天总是一个头等胆怯鬼,听了昨天的大话害怕的;今天好比古时戏剧中的牛大王,明天赛似现代哑剧中的小丑。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形容败家娘们的句子有哪些?

  3. 果郡王死后,他唯一的儿子结局如何?学者:死于乾隆之手

    康熙第17子允礼(胤礼),因年幼避开了险象环生的九子夺嫡,更兼其人平素淡薄,唯笃诗文游学,这为他顺遂的人生埋下伏笔。

  4. 台湾省大战第一个牺牲者出现,卢秀燕被扣大帽子,暗藏不可告人目的

    台中街头13日差点上演的“统独大战”蔓延到网络,...籍台中市长卢秀燕...网页被冠上“卖国贼”三字,在岛内引发争论。此外,卢秀燕“争议事件目录”也被加了一项,“核准2019年4月13日和平统一发展论坛的...”。卢秀燕14日出席佛诞节浴佛园游会庆典活动,对因批准统促会以及反统促两方...做出说明。

  5. 中医记载「 ”不老穴”,女性体质偏寒,「 ”不想变老”就要「 ”热养”!

    很多女性疾病和亚健康问题困扰着我们,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乳腺增生,妇科炎症,早衰,更年期以及各种皮肤问题长痘,长斑等。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穴位,可保你一生美丽健康不显老。别看只是简单的穴位,延缓衰老的功效不可小觑。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

  6. 肩周炎犯了,肩颈痛抬不起来?学会3招展筋操

    「”肩痛”越来越年轻化了。人们常说肩周炎是「”五十肩”,意思就是人年纪大了,很多到了50岁之后就开始肩痛。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年轻人也开始「”肩痛”。发病的时候,洗脸、梳头、洗头,甚至抬个胳膊都疼得要命,有些严重的更是疼得晚上睡觉都睡不好。有时候一疼就是半年一年的,咋办?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病变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中医认为,肩周炎多

  7. 谎称为兄

    谎称为兄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有钱,要用钱时可以满足自己需要,如此的满足欲望,所以称他为哥哥。

  8. 鹤林和尚嗣牛头威禅师

    师讳马素,未规行状,不决化缘始终。敕谥大律禅师大和宝航之塔。有僧敲门,师问:“是什摩人?”

  9. 梦见儿子被水淹

    周公解梦梦见儿子被水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儿子被水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是谁?到底是婉容还是她

    慈禧断然做出决定:婚礼如期举行,并且皇后必须经过太和门再入后宫。在珍妃死后,皇后依然不得宠。>说起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谁?1922年已经退位10年的溥仪和自己同龄16岁的郭布罗·婉容举行大婚,婉容成为紫禁城内名义上的皇后。>因此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并不是溥仪的夫人婉容,而是光绪帝的皇后隆裕皇后,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后隆裕太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