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谈清康熙五彩瓷器鉴藏(图一)五彩灯笼纹罐。在清代康熙瓷器中普遍流行,以彩画来表现最为常见,多寓意吉祥,此笔筒画面明朗大方,色彩浓淡协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清康熙五彩花篮纹菱口大盘(底足)(图五)五彩花卉纹小杯(一对)。清康熙五彩仕女戏婴图笔筒在鉴定方面。以上的特点是鉴定康熙五彩瓷器的基本要点与规律。
谈清康熙五彩瓷器鉴藏
(图一)五彩灯笼纹罐。
清康熙早期。高29.6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16厘米。直口,侈沿,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敛,近底足外撇,平底微凹。罐颈以红、绿彩绘芭蕉叶纹,肩以红、黄、蓝、绿彩绘缠枝牡丹、菊花纹,腹部主题纹饰以红、黄、蓝、绿、赭等彩绘灯笼四个,中间间隔四组共八串杂宝纹,近底以红、绿彩绘变形莲瓣纹。罐里外施白中闪青釉,釉厚平滑、光亮润泽。底无釉露胎,胎灰白细腻,罐壁较厚重,底可见修胎时留下的数块釉斑。
清康熙五彩花卉灯笼纹将军罐
此罐无款识,从器形、纹饰看其 ... 风格,应为康熙早期的五彩瓷,因五彩瓷器发展至清康熙年间,釉上蓝彩己烧制成功,故纹饰中很少采用釉下青花作蓝彩,但也有小部分器物和仿明代五彩器才用釉下青花。
(图二)五彩花蓝纹菱口大盘。
清康熙。高6.2厘米,口径38.5厘米,足径20.8厘米。撇口,折沿,浅弧腹,圈足。口沿饰织锦地托六个椭圆形开光,内绘各式山石花卉、博古纹、文房四宝等。盘心黑彩双圈内绘《花篮图》,花篮内满插莲花、菊花、牡丹、梅花等花卉,花篮腹部绘镂孔“金钱图”三个,可看见篮内的花,盘外壁绘三束缠枝花卉。纹饰丰富多彩,色彩运用了康熙时发明的釉上蓝彩,加上红彩、绿彩、黑彩及金彩更显富丽堂皇。施釉平滑润泽,盘内施白中微闪青釉,盘外壁施白中偏青釉,圈足内釉更薄,这也是康熙时施釉的特点。底青花双圈内绘青花花押款。圈足处无釉露胎,胎洁白细腻。
此盘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纹饰写实,色彩鲜艳明快,华丽耀目,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康熙民窑较流行的五彩瓷器。
清康熙五彩花篮纹菱口大盘
(图三)五彩人物图笔筒。
清康熙。高13.2厘米,口径、足径均为10.8厘米。圆筒形,口底直径相若,腹微内弯,玉璧形底。外壁五彩绘纹饰为通景《庭园仕女婴戏图》,两仕女游玩,三小童伴随左右。两仕女均发髻高耸,面目清秀,衣装华丽,并肩相倚而立,身后闪出一小童趋前,一娇小顽童手持折枝花扑蝶其前,另一小童游戏其后,庭园中绘栏杆、洞石、芭蕉等,远景绘太阳点缀。其绘画均以墨彩勾边,根据需要随纹敷彩,以淡绿、深绿、红彩为主色,间施黄、赭、黑等彩。笔筒里外均施粉白釉,口一周施釉较厚、如唇,底一周无釉露胎。腹红彩绘小叶和花押款。
(图四)五彩山水博古纹笔筒。
清康熙。高13厘米,口径、足径11厘米。圆筒形,口底相若,玉璧形底。外壁一面五彩绘山水画为题材,另一面绘博古图。里施白釉,釉色微泛青,外壁施粉白釉,釉厚平滑润泽,底一周无釉露胎。在清代康熙瓷器中普遍流行,以彩画来表现最为常见,多寓意吉祥,此笔筒画面明朗大方,色彩浓淡协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清康熙五彩花篮纹菱口大盘(底足)
(图五)五彩花卉纹小杯(一对)。
清康熙。高3.9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2.2厘米。撇口,深弧腹,圈足。杯造型秀巧玲珑,胎薄体轻。外壁五彩绘山石、菊花、兰、草及昆虫飞舞图。诗曰有“广殿轻发香,高台运吹吟。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内外施洁白釉,釉温润柔和。底青花双圈内方形花押款。胎质洁白细腻,修胎规整,圈足较深。
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主要品种之一,俗称“古彩”,也称“硬彩”。五彩施彩 ... 仅一种以勾线后平涂填色,它创烧于元代晚期江西景德镇窑。五彩的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钴、锰等矿物元素,以水或胶水作溶剂,按纹饰需要施于已烧好的素白釉瓷器上,再经常770~800`C的彩炉中焙烧而成,烧烤后的色彩呈现玻璃质状,有坚硬质感。五彩的基本色调为红、黄、绿、蓝、紫等彩料为主。
康熙五彩瓷器是五彩瓷器烧制以来进入最顶峰时期,这时的五彩器色彩华丽,笔线豪劲,绘技精巧,艺术造诣极高。而康熙五彩仍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一、其中以釉上五彩最能显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其特点在于,(1)康熙五彩虽然以红、黄、绿、蓝、紫作为基本色彩,但蓝色使用比较少,多数五彩器物不用或小用蓝色,如(图三)。(2)在施有蓝彩的五彩器物中,由于康熙时期蓝彩以配制成功,其色艳的浓淡胜于青花,所以绝大多数使用釉上蓝彩代替以往的釉下青花,如(图二、图四)。(3)康熙五彩中开始出现使用熠熠生辉的金彩,如(图二),使器物更显华丽高贵,增添了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较果。(4)黑彩在五彩中出现,而且上面常加一层透明釉,使颜色光亮如漆,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而黑彩多用于画树木的枝干、花卉叶脉、山岭山峰、人物飘带、鞋子等,如(图二、图三)。(5)康熙五彩彩料薄而细,颜色比较浅淡,显得非常秀丽。它的施彩以平涂多种色料表现物象,使层次感表现得生动自然。二、康熙青花五彩是以仿明代为主,如(图一),但所用的青花料是云南产“珠明料”,可调配出浓淡不一的料水,使色泽翠艳明亮,并有“墨分五色”之象,以釉下显示其蓝彩的较果。其工艺韵致,迥然高出明代。其釉上施彩仍是采用平涂法,但在平涂后,再于其上用重色或黑色密描线,形成物象色彩的深浅变化,呈象真切自然,其艺术效果明显高于明代五彩。
清康熙五彩仕女戏婴图笔筒
在鉴定方面。康熙五彩瓷器釉面细润纯净,釉表闪现深沉、含蓄的自然的旧光泽,胎釉结合紧密,彩釉有足够的硬度,给人以坚硬感觉,侧视或正视下的釉面与彩、彩的边缘均有五光十色的光晕,即俗称“蛤蜊光”、“彩虹光”或“煤油在水面上的彩光”。同时在白釉地上,环绕着纹饰中也闪现出美丽似彩虹的晕光,这种晕光是因时间的久远而自然形成的,还有可见历经岁月而产生的自然磨损痕迹。在康熙瓷器白釉地中,早期呈现的釉面色泽为青白色釉,釉汁凝厚,个别有混蚀现象,如(图一);中期为莹润的粉白色釉或柔和的浆白色釉,如(图四);晚期则再度出现青白色釉面,但此种青中微闪淡绿、细润洁净、硬度很高的釉面被俗称为“硬亮青釉”,如(图二)。而康熙瓷器大多数外釉与内釉同时出现两种不同色泽的白釉,在瓷器底釉中,有的为光亮的粉白釉,如(图四),有的为柔和润泽的浆白釉,如(图三),还有的为平滑晶莹的淡青白釉,如(图二)。釉面中还往往因熔融时流动不匀,形成条状或片状的凝滞痕,如(图三、图四)。施釉极淡薄的,常常因气泡或缩釉形成的小棕眼,有的透过底釉面,可见到胎体的同心旋痕及微小的跳刀痕,如(图三、图四)。在器口方面,康熙瓷器普遍在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给人以厚唇凸起或出边之感,但由于粉白釉质较疏松,常造成口沿处的漏釉与破泡现象,同时由于干裂的破泡孔内易于藏垢,而形成器口的片片黄斑,如(图三、图四),这是康熙瓷器中所独有的特点,有的器口施加深浅不一的酱黄色釉。
从康熙瓷器的胎质看,胎土淘炼得极为纯净细腻,如同糯米粉一般细白,此时的制坯技术的精密和烧成温度的极度纯熟,康熙早期米黄色的胎体较为疏松,如(图一),粉白色的胎体略为坚硬,如(图三、图四),中后期的色如米浆、质轻而薄的浆胎胎体坚致细密独具时代特色,是历代所没有,其瓷胎的器物,以胎质细腻和体轻著称,如(图二、图五)。康熙时期琢器平底修胎时往往底部留有一至数块的釉斑,平底器或有圈足器物大多数都可见修胎时或深或浅的跳刀痕。
以上的特点是鉴定康熙五彩瓷器的基本要点与规律。而康熙五彩瓷按品种可分如下: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色地五彩、红地五彩、墨地五彩、雪花蓝地五彩和哥釉五彩等。
由于康熙五彩瓷器的精湛艺术和收藏价值贵重,所以从清嘉庆起到民国,其间屡有仿制,赝品较多,再加近年仿制品科技化,市场上出现有款或无款的五彩瓷器“克隆”制品,使很多收藏爱好者和一些古玩经营者交“学费”,而无伦是赝品或仿制品,它们都没有康熙五彩瓷所具有的特点,只有下面的特点:(1)仿品胎体器形大都显轻或过厚重,无坚硬感,缺乏康熙瓷胎的细白紧密感。(2)釉面混浊不清、显现浮光,胎釉结合疏松,施彩或厚或过薄,有人工作旧之感。而旧器后加彩往往有粗粒感。(3)画面显层次不清、运笔板滞、线条生硬感,纹饰色彩带有人工做旧的“蛤蜊光”或器身满布五光十色的缭眼光气。(4)无年久自然形成的光晕和磨损擦痕,只有人工砂轮打磨擦痕和人工入色做旧的痕迹感。(5)赝器、仿品大多数白釉地或其它色地,都欠缺康熙瓷的釉厚莹润以及平滑感。
清康熙五彩仕女戏婴图笔筒(另面)
总之,一件真正康熙五彩瓷器,它的气韵生动,另人心旷神怡,使人薰陶于它的神韵中。
参考资料:
(1)《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2)《五彩、斗彩》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清康熙五彩仕女戏婴图笔筒(另面)
(3)《中国历化陶瓷鉴定》李宗杨著。北京大学分校历史系教材。
清康熙五彩仕女戏婴图笔筒(底足)
清康熙五彩山水纹笔筒
清康熙五彩花卉纹杯(一对)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