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有网民称,“贩毒都贩出民族英雄的感觉来了”。谭晓林团伙贩卖毒品的暴露。)1999年7月28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正式立案查处谭晓林跨境贩毒集团,案件命名为“7·28案件”。据警方调查,指挥制造这批惊人数量...的,正是刘招华。最终,成功改名“李森青”并持有全州县“合法”身份证。在骆明远的斡旋下,林场与刘招华签订协议,同意租赁改制。这次租赁改制的另一大动作是“安置了大量职工”。
看到图的网民纷纷表示被该毒贩的话“中笑点”。有网民称,“贩毒都贩出民族英雄的感觉来了”。
可能较年轻的网友们,还不太了解这位大毒枭,他除了这段话外,还有一句比较经典的话:“我最看不起带枪的人,带枪的都比较蠢!”。
今天我们的大案故事,就借着这次的视频。来详细了解下这位大毒枭。
大毒枭是谁?
中文名:刘招华
别 名:中国头号大毒枭
国 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福安市
出生日期:1965年3月5日
刘招华从小就好学上进,为人谦恭和蔼、乐于助人,是个老好人。在读中学时刘招华很喜欢数理化,尤其在化学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以及过人的天赋。当时家里有很多化学方面的书籍,但由于家境贫寒高二就辍学应征入伍。1983年至1989年在福建平潭武警边防支队服役,期间他被提升过干部,但因 ... 公款145.15元受到支队行政记过处分和团内严重警告处分。1989年12月退伍,转业到地方,被安排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任司法警察。
在当司法警察期间,刘招华的工资只有50多块钱,对于一个家境贫寒受够穷困折磨的人来说,这点可怜的工资远不能让刘招华满足,他曾不止一次地抱怨工资低。
1991年,福安市由于大搞招商引资,需要很多人手。于是市委、市 ... 就从组织部管辖的各单位抽调干部去集中搞项目。也就在这时候,“聪明、工作积极”的刘招华被市领导看中,作为福安人民法院唯一的干部被抽调上去,这活在当时看来就是得了“肥缺”,刘招华不但借此和一些领导混得很熟,还认识了不少外商。
有了这些优势资源,1994年12月,刘招华辞去法警职务,选择了“下海”。
“下海”后的刘招华向家人提起辞职一事时,都会说会和一位 ... 一起办厂,生产洋葱晶。这个 ... 一直是个谜。
厂终于办好了,可是...
工厂建在在赛岐镇苏洋村外的赛江边上,厂房后面是一座小山,把工厂和村子完全分隔了开来。工厂离最近的村庄约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整个工厂的核心是一栋三层黄色琉璃瓦小楼。外面有高高的围墙,而且养了六七条大狼狗。当地村民根本进不去,更不知道工厂里在做什么。
村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工厂居然是一个制毒工厂。刘招华选择把制毒工厂建在这显然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因为工厂的位置,靠江使工厂运输方便,靠山又避开了村民的视野,相对偏僻的位置,使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里面究竟在干什么。
有了工厂,刘招华还差一项关键的内容: ... 结晶工艺
于是1996年刘招华来到西安,找到了西安交大的一位姓朱的教授,以研制减肥药为借口。“请教”老教授帮忙实验用苯丙酮合成甲基 ... 。在实验前,朱教授曾认真查阅了有关资料,确定甲基 ... 确实是 ... 减肥药的一种必要成分,然后才进行实验并成功合成了甲基 ... 。至于刘招华用该工艺来制 ... 的真实用意,朱教授当时毫不知情,更不知道甲基 ... 就是 ... 。他们在一处很简陋的实验室里完成 ... 结晶工艺。万分感激的刘招华当即支付给他现金5000元,返回福州后又给朱邮寄了5000元。
有了技术,有了工厂,刘招华正式走上了 ... 的非法生产道路。
由于 ... 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腐蚀性很强的污水,没过多久,刘招华工厂流出的废水,就把村里鱼塘里的鱼给毒死了,引起村民们的不满,告到 ... 部门。
刘招华见势不妙,赶紧北上银川寻找避身之地。
刘招华到了银川后,找到了隶属宁夏银川市新城区沙渠口牧工商联合公司的一个农药厂房。
于是把制毒设备转移到这里,重新开始安装并制造 ... 。
在这个僻静的厂房里,刘招华真正的由原先的小角色迅速发迹成后来震惊世界的大毒枭。
从1999年1月至10月,刘招华伙同陈炳锡,指挥4名普宁人运用他掌握的新技术,生产出至少12.36吨的 ... 。
如果不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刘招华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震撼。
究竟发了什么事呢?
谭晓林团伙贩卖毒品的暴露。谭晓林(原籍四川,在云南边境一带打工中结识缅甸大毒枭杨国栋,后娶其女,入缅甸籍,拥有上亿元身家财产,成为金三角地区的新一代大毒枭。)
1999年7月28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正式立案查处谭晓林跨境贩毒集团,案件命名为“7·28案件”。同年11月4日,警方在长时间跟踪这个团伙后,在广州一家仓库里,还意外地发现了17个纸箱,这些箱子里装的也全都是高 ... ... ,从地下堆到(房)顶上。民警们搬这些箱子花了一天时间,结果摆满了整整一个篮球场,一数,竟有554个纸箱,共装有11.08吨 ... 。
通过审讯,警方还从普宁市池尾镇贵政山村缴获质量较差的1.28吨 ... 。据警方调查,指挥制造这批惊人数量 ... 的,正是刘招华。
1999年11月,公安部对刘招华发布通缉令。
此后,刘招华开始了逃亡之路。
刘招华的逃亡之路也是一段传奇。
▲刘招华潜逃线路图
2000年,刘招华潜逃桂林找到全州社会上的一名中介,此人再找另一中介,第二中介从龙水镇同安村委获得盖章证明,证明刘招华等人是本村人,但户口登记中漏登了,第二中介到龙水派出所上到户口,然后以农转非名义转入全州镇,入户城关派出所。
最终,成功改名“李森青”并持有全州县“合法”身份证。
在有了新身份后,刘招华并没有低调生活,他先是在桂林市郊漓江花园购置了一套二手3层小别墅,2001年9月在桂林高新区创建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7人,刘招华任董事长。
自这年起,刘招华在桂林市下辖的龙胜、临桂两县投资约千万元,主要种植濒危植物红豆杉。
2002年2月,成立桂林胜康天然生物研究所,后因这个“空壳”公司连续两年未年检被吊销。
在桂林生活期间,刘招华似乎忘却了远在福建的妻儿,与周倩以夫妻身份出入。刘招华和周倩都喜欢打牌和打麻将,在花园里有不少牌友,经常围坐一起消遣。刘招华曾在牌桌上说,他在全州、龙胜和临桂都有投资,但看不出他身上有老板的气派,有时反倒显得很小气,夫妻俩经常为对方输了钱而吵架。
和刘招华有过交往的人,对他的印象不错,除了长着福气相,为人做事也比较低调、沉稳,说话不紧不慢,谦和有城府。虽然刘的身份证是全州的,但一口浓重福建口音的他不避讳说自己是福建人。
刘招华凭借手中的资本和强大的游说能力,被奉为造福当地的“恩人”
和许多通缉嫌犯尽可能断绝与外界往来不同的是,刘招华频频与桂林方面的一些官员接触。在内地大兴招商引资的背景下,刘招华凭借手中的资本和强大的游说能力,一度成为桂林一些县乡领导的座上宾,甚至被奉为造福当地的“恩人”。
2002年底,临桂县凤凰林场许多职工在收看当地电视新闻时,惊讶地发现林场已经被县里租赁给刘招华的森森公司了,而林场方面却不知情。直到2003年3月,时任临桂县委副书记的骆明远才把刘招华带来林场进行商洽。在骆明远的斡旋下,林场与刘招华签订协议,同意租赁改制。
根据这份协议,林场1600多公顷林地几乎全部租赁给对方,用于红豆杉种植和深加工,租赁期70年,第一年完成工厂建设,投入1.3亿元,3年内完成总投资3亿元。工厂建成2年内即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应缴税款达1000万元,2008年达5000万元……”这次租赁改制的另一大动作是“安置了大量职工”。这次改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的赞同,但在批复中要求把70年租赁期降为国家规定的50年,同时提出“原场内森林公安机构不得随林地租赁,应上收到所在县森林公安机构统一管理
签订协议后,刘招华很快给临桂县财政送来600万元,用来安置林场职工、处理林场原有债务等方面。300亩苗圃基地也很快开建,种上了红豆杉苗。因天然红豆杉已濒临灭绝,而其中提取的紫砂醇对抗癌有奇效,因此人工种植前景被普遍看好。在这个背景下,临桂县方面对刘招华寄予厚望,不时前来探望。
2003年5月,刘招华来到离凤凰林场10公里远的两江镇白岩村,宣称准备投资8000多万元在这里兴建洋葱素加工项目,并与两江镇 ... 签订了落户办厂协议。刘招华在这里共征地20亩,花费40多万元,此外还对旁边一个山洞进行了整平拓宽,刘想把汽车开进去。
可是“李总(刘招华)”这么大的动作很快就让当初热烈追捧他的地方官员失望了。大约从2003年下半年起,他基本停止了协议里承诺的继续投资。大家逐渐发现,“李总”只不过给他们编织了一个宏大而虚幻的投资神话。
至于他在协议里说的1年之内投入1.3个亿完成工厂建设,就更是“纸上谈兵”。因为占用林场400亩林地建厂,需要 ... 有关部门批准,而“现在还在报批等待中”。
两江镇 ... 满怀期望的洋葱素加工项目,在把20亩良田整平、把山洞拓宽后,刘招华也是再无下文。
在搞了这么大的动静后,桂林再不能给刘招华终生的庇护感。在这里刘招华隐姓埋名近5年后,他似乎嗅到了危机正在来临。
(至于刘招华在两江镇办洋葱素加工厂,不仅让人联想到公安部通缉令上说他在福建制毒是打着生产洋葱精的幌子,更使人认为他很可能也是想以生产洋葱素为名,在山洞里制造 ... 。因为工厂一般应设在交通发达处,但那里非常偏僻。)
2004年警方悬红60万缉拿他,2004年11月24日下午,在桂林福建老乡江荣华的红云烟酒店里,刘招华像往常一样喝着茶,看着电视。
突然,他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放公安部A级通缉令。晚上6时左右,刘招华和店里的朋友吃过晚饭,刘招华妻子的表弟驾车来到店里接他,他们并未回到自己的别墅——漓江花园185号,而是乘车直接奔向阳朔。
当月25日,到达阳朔后,刘招华做了短暂停留,随后又驾车往桂林雁山方向逃亡。
最后逃到了这个雷达站。可是当数百警力组成的搜索队赶到这个废弃的雷达站时,留给他们的只是刘招华丢弃的衣物和一个用来包装鞋垫的塑料袋,刘招华从桂林跑了。刘招华为16个日夜山洞生活还留下——“李森在此一游”的纪念文字。
继续逃亡的刘招华悄悄的潜回了老家。
40岁生日当天被捕
2005年3月5日,这也是刘招华40岁生日的日子,一群穿着防弹背心的警员,驱车开往200公里外的福安市。他们的目标是福安市街尾27号。从正街进入街尾,是一条不足2米宽的小巷,小巷两边立着超过三层以上的私宅,站在巷头望上去,楼与楼之间,似乎跨步可过。按从大号往小号顺序,走到街尾巷尽头,倒数第二间,就是27号。再往前走两步,又是一条窄仅半米的小巷,穿巷而出,可以走上另一条正街。街尾前后巷,4个出口,似乎稍有风吹草动,从任何一个巷口离开27号,都很方便。
凌晨4点,警员们组成的突击组到了街尾27号,想打开这两扇厚约15厘米的朱漆大门,并不容易。在这条巷道里,27号算是最讲究的了。大门上有尖峭门檐,无法攀登。突击组两位武警,从28号大门爬上去,再折回跳进27号的小天井……这道大门里面加了锁。
没有任何办法,在锁上别上了爆破器,“轰”……大门终于打开。
警员们冲进27号,不断叫着“开灯!开灯!”一路冲到了三楼,结果三楼没有人,又折返回二楼。
刘招华在睡梦中被警员与武警按住。
“抬起他的脸!抬起他的脸!”一阵嚷嚷。顺着手电的光,警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刘招华。”看起来,刘招华有些不耐烦,“你们都知道了,还问什么问。”
没想到刘招华这么爽快的就交代了自己的名字,警员们都有些诧异。
警员们原本想着,刘招华可能会有枪——如果有枪拒捕,就当场击毙。
但是,除了化学书,刘招华没有准备任何武器。
离开街尾27号时,刘招华说:“你们有什么问题,列一个单子来,我能说的,全部告诉你们,涉及其他人的,你们也不要问。”
稍后,刘招华又补充道:“你们别跟我玩智商,要玩,不一定玩得过我。”
被捕后的刘招华在被问到:“你为什么不准备枪?”
刘招华是这样回答的:“我最看不起带枪的人,带枪的都比较蠢!”
刘招华被捕后,也在想办法美化自己,视频都是那些话不再是如此吗!可是在法律面前,这种美化全是徒劳的。
2007年6月26日,刘招华因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被广州中院判处 ... , ... ,并 ... 。2008年4月18日,广东省高院二审开庭。2008年6月25日,广东高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9年9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经最高法院核准,疯狂制造 ... 12.36吨,非法牟利3100万元的“头号毒枭”刘招华被押赴刑场,执行 ... ,终年44岁。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