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水浒传》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蒲东郡内产豪英,义勇大刀关胜。但是这位出身显赫,武力超群,还精通兵法的优秀将领,在率兵攻打梁山之前又在做什么呢?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现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

《水浒传》 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绣旗飘挂动天兵,金甲绿袍相称。 赤兔马腾腾紫霞,青龙刀凛凛寒冰。蒲东郡内产豪英,义勇大刀关胜。 上面这一首《西江月》是梁山好汉大刀关胜的赞词,说起这位关胜可不是简单人物,他本是三国名将关羽关云长的后代,梁山好汉中排名高居第五,马军五虎大将之首,甚至还力压了山上资历能力都很强的豹子头林冲一头。 但是这位出身显赫,武力超群,还精通兵法的优秀将领,在率兵攻打梁山之前又在做什么呢?我们且来看看。 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现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 这里就能看出关胜的窘迫了,堂堂的「 ”义勇武安王”关公关二爷后裔,却还要靠旧识宣赞在蔡京面前保举他才行,否则根本就没人把他当回事,更加想不到用他,那么问题来了,这个「 ”蒲东巡检”又是个什么官儿呢?我们且来看看。 巡检的演变史 所谓的巡检这个官职,其实最早出现在唐朝后期,而五代时期则已经非常普遍,比如《旧五代史》中曾记录,后梁龙德三年,「 ”唐军袭邪州,陷之。巡检使前陈州刺史刘遂严、本州都指挥使燕额,奔归京师,皆斩于都市。”。 那个时候,巡检大多由皇帝的亲信担任,负责监视地方武将,颇有几分「 ”钦差大臣”的意味,他们甚至还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可谓位高权重。 而在宋朝初期还保留了这种制度,比如当时的西山巡检和关南巡检分别由太祖的近臣郭进和李汉超担任,只不过随着剩余的地方割据势力被一一扫平,巡检存在的必要性就越来越小,而且相反还引起了后代君主的忌惮,因为他们越来越奉行「 ”重文抑武”的政策,是决不允许这么牛逼的武将存在的。 而且在这个时候一般来说监督地方,统率大军的责任都是三司使的文官来代替,这巡检的存在自然也是越来越尴尬,渐渐的开始往地方上去疏散了,成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缉捕盗贼的存在。 比如《宋会要》曾记载,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 ”诸路每一州军巡检,有至三五员者,又两三州至八九州有都同巡检或驻泊捉贼。”,由此就可见这巡检逐渐演变成路,郡,州这些地方的警备队长或者防暴队长。 而从中央到地方,单从官职显赫程度来说,显然是「 ”降级”了。 区域不同,地位亦不同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 ”巡检”从一开始的皇帝亲信,高级将领,甚至可以以「 ”钦差大臣”的身份来统领地方军队的高级武将,逐渐变成了地方上维持治安的普通军官。 只不过就算同样是「 ”治安大队长”,但是在不同的区域地位还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京畿地区的巡检,等于是天子脚下做事,无论是等级还是权力,都是巡检中的「 ”战斗机”。 比如《宋代官制辞典》中曾经提及,「 ”北宋景德四年,于京城内外诸厢差禁军充诸厢巡检,掌巡检争斗、寇盗、烟火等事「 ”,这个「 ”诸厢”指的就是京城划分的下属区域——我们现在更喜欢用几环来区分,可以说这巡检等于是负责京城的治安甚至是火灾援助之类的事务,虽然看似琐碎,但也极为重要,毕竟是国家要地。 这里面也提及到了京城巡检的具体官位——「 ”太平兴国四年正月二十九日置京城内外都巡检,初由诸卫大将军(正四品)充任。总掌京师开封府巡警寇盗、烟火、治安公事。”,正四品的武将,其实已经超过府州郡这些地方上的兵马总管和团练使,相当厉害了。 但是这一旦被丢到山高皇帝远的边远地区,那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比如宋朝规定,每一个县都设置县尉一名,专管「 ”缉捕、侦查、检验、押运等职能”,他们的手下则是马步军都头,看过《水浒》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当时九纹龙史进被小人举报,结果华阴县官兵就在八月十五夜里派人去他家里围堵正在聚会的他和朱武陈达杨春等人,当时带兵的就是县尉以及几个都头。 而宋法就曾明确规定,当县尉发现「 ”贼人数量过多”的时候,就可以提交到「 ”本属州府及捉贼使臣,委节度、防御、团练使、巡检”,由他们来调集更多人马来追捕盗贼——说明巡检此时就是县尉的同领域上官。 而这种情况《水浒》之中也同样发生过,当时晁盖吴用他们从郓城县逃到了石碣村,那个观察何涛害怕他们的厉害,就回禀了济州府府尹,请求支援。 府尹道:「”既是如此说时,再差一员了得事的捕盗巡检,点与五百官兵人马,和你一处去缉捕。” 这里这个捕盗巡检,其实就等于是地方上的巡检了,比起县尉要高一级,但是又要受济州府府尹的节制,其实也就是六七品等级的样子,只能算是低级武官了。 而大刀关胜乃是蒲东郡的巡检,这郡和州在宋朝的编制基本相当,所以他的地位其实也就和这个济州府的捕盗巡检差不多,手下也就五百多人马而已。 红尘君说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宣赞为什么说关胜乃是「 ”屈在下僚”了,因为他深知这位朋友的实力,但是现在却混的比自己还惨,只能在蒲东郡这种小地方里面抓抓毛贼什么的,显然大材小用,这才一力保荐,同时自己也有机会立功。 但是金子总是会闪光的,关胜「 ”大喜”的带着好友井木轩郝思文,随同着宣赞一起来见太师蔡京,顿时就靠着自己的堂堂相貌和深通兵法,获得了蔡京的好感,并且当场就保荐他做了大约为四品的指挥使,还带了一万五千精兵,和之前的带着三五百乡间土兵的情形相比,简直是一飞冲天。 蔡京看了关胜,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太师大喜。 太师见说大喜,宣赞道:「”此乃围魏救赵之计,正合吾心。” 虽然最后关胜还是不敌拥有主角光环的梁山,但其实这已经是人生的逆袭了,而且最后他也是少数的得了善终的梁山将领。 关胜在北京大名府总管兵马,甚得军心,众皆钦伏。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 ... ,得病身亡。 关胜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一,光靠祖宗是没用的,就算你是关二爷的后人,但是隔了几代后也没人拿你当回事了,只能做个六七品的「 ”捕盗大队长”。 第二,就算处于逆境之中,自己不能放弃,该学习学习,该精进精进,如果关胜自己武艺不强,兵法不精,就算有机会见到蔡京,也照样把握不住,难得重用。 第三,还是要多交朋友,尤其是意气相投的弟兄,这次如果不是老朋友宣赞在蔡京面前大力保荐的话,关胜依然也不会有机会,只能在蒲东郡郁郁终老。 参考文献: 《水浒传》 《宋代官制辞典》 《宋会要》
本文标签:关胜历史蔡京宋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