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妙评《鹭鸶》-苏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当时的散文大家;母亲程氏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官宦家庭,是一位明大义、有才学的女子。苏家藏书甚丰,父母对苏轼有着良好的影响和教育,加上他聪敏好学,7岁知书,10岁能文,出口成章,所以亲友夸奖,远近闻名。 有一天,苏轼和弟弟苏辙跟同乡程建用、杨咨在草堂一边游戏,一边吃着馒头。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四人商量联句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程建用先出第一句:“庭松偃盖如醉。”意为堂前浓密偃卧的松树在风雨中像喝醉了酒一样不住摇动。杨咨接着说:“夏雨初凉似秋。”意思是夏日的雨一来阴暗凄凉、乌云压顶,好像是秋天。苏轼紧跟着杨咨吟道:“有客高吟拥鼻。”这一句写的最为典雅,用晋朝大臣谢安的典故。意思是此时此地,有几个文人用雅音拖长声调吟诗作赋。几个人一听齐声叫好,说这句诗有声有色高雅含蓄,这时苏辙看见大家都只顾品诗顾不上吃馒头,于是又联了一句最俏皮的话:“无人共吃馒头。”听罢三人都哈哈大笑。 >苏轼稍大一点,就到四川峨嵋山下眉山城西面的寿昌书院里读书。书院的教师叫刘微之,他既精通经史又会写诗作文,是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吟诵了自己新近创作的一首《鹭鸶》诗。老师吟罢,传来了学生的一片赞扬声,老师看看学生们的反映,然后说:“大家不能都一味夸好,还要大胆提意见。”课堂上一片沉寂,老师用鼓励的眼光望着大家,看到有一位学生开始用手指轻轻敲着桌子,一遍又一遍地默念“渔人忽惊起,雪片随风斜”,从他的神态看,老师知道这位学生对诗似乎有点看法,他就问:“苏轼,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 >苏轼很有礼貌地站起来说:“这首诗从整体来看写得很好,但有一点学生不清楚,想请教老师,这后两句中的‘雪片’是不是指鹭鸶受惊时一瞬间掉落下来的羽毛?”“正是,正是。”老师连连点头。“学生前几天在江边玩,亲眼目睹鹭鸶受惊时,一瞬间掉落下来的羽毛,离地面很近,并不是随风斜飘的。” >“诗首先要真,既然不合乎事理,就请你改一改吧。”老师用真诚的眼光看着苏轼,然后又转向学生,“大家都试试看吧。”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一句话。苏轼也沉吟了一下,然后说:“我看可以改为‘雪片落芦苇。’” >刘老师是位谦虚好学的人。他凝思片刻,称赞说:“改得好,改得好! >这‘落’字读起来声音铿锵有力,合乎事理,使人们仿佛看到鹭鸶惊飞时掉羽毛的生动情景,这样诗的意境就比原来清新优美得多了。” >从此以后刘老师经常和苏轼一起切磋诗文,常常告诫别的学生要好好向苏轼学习。 >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博览群书,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21岁考中进士,在诗、词、散文、书法诸领域里都有巨大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豪放派词宗;书法方面,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树一帜。童话故事:://gushi51/tonghua/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妙评《鹭鸶》-苏轼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错就错,误当赤壁又何妨?苏轼转而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周瑜,想到了他们之间发生的那场大战,于是借题发挥,即兴填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在苏轼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一位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4. 沈括为何死后无人给他写墓志铭?他亲眼看见「 ”飞碟”,你相信吗?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人。弱冠之年就承父荫当了个沭阳主簿的小官,在任上显示了其出众的水利才能。二十三岁中进士。沈括科技能力一流.天文、历法、农桑、水利、医学、...工程、地质、数理化,无一不懂,属于不世出的通才。

  5. 想爱而不能爱,林徽因病中写下这首凄美情词,如一曲清泉流过心间

    对于林徽因来说,写诗完全是出于兴趣,而那个让她爱上诗的男人是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时才16岁,对方的一首首情诗将她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诗境中。虽然两人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林徽因余生都没有放下过诗歌。让我们来品一品:作为一首现代诗,林徽因这首诗的工整度是相当高的,充满了古诗的韵味。关门的波斯菊花海诗中描写的是一种想爱而不能的情绪,有人觉得林徽因写的就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但作者从来没有这样表示过。

  6. 苏轼与王弗:人生路上没有了你,几多坎坷几多风雨

    据说,宋神宗曾问他的大臣:「”当朝人物,哪一位可以跟李白比呢?”一个大臣回答说:「”苏轼跟李白差不多”。我们不去评论到底是李白还是苏轼更好些,但凭此就可以看出,苏轼的确是个卓越之才。苏轼生活于政局变幻的北宋中期,他志在有为,但人生征程起伏曲折,「”崎岖世味尝应遍”。尽管如此,他总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逆境,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道尽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坦然超脱的情怀。

  7. 苏轼过惶恐滩,因为「 ”二毛人”而想当水手,二毛人是谁?

    北宋大文豪苏轼虽然弱冠之年就高中进士,开始出仕,但宦海浮沉,几乎没有多少顺的日子。王安石变法时,他因反对新法,被视为守旧派,受到变法派的打击。

  8.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9. 苏轼调侃好友怕老婆,还写了首诗嘲笑他,其中一成语流传至今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10.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随机推荐

  1. 老了后怕老年痴呆?别用这2种方式吃饭,常做2个动作,大脑年轻

    老年痴呆不光会发生在65岁以后,在医学上,对老年痴呆这种病症有着划分。如果你在65岁以前,发生老年痴呆,这种情况被叫为早年性的痴呆,如果在65岁以后,发生这种情况可以较为老年性痴呆。如果你不想这种病症找上你的话,别用以下这2种方式吃饭,常做3个动作,让大脑年轻。延缓大脑衰老,老年人不要经常吃高油脂的食物。今天教大家以下这2个动作。

  2. 男人右脚底有痣,女人左脚脚底有痣_看相大全

    男人右脚底有痣,女人左脚脚底有痣右脚脚底有痣,右脚脚心有痣脚底长痣:是所谓的「峰候带相」,这类的人可以做地方之长,统领一方,像安碌山节度使脚底就有长痣。原来现实生活中,脚板底有七粒痣的人,的而且确是好命之人。但有这类特征的人,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知识教育,有可能成为大奸大恶的坏人。女人左脚脚底有痣图据说左脚脚下长痣,说明你非富即贵!女人脚底有痣,应该是贵人之相。痣相学_看相大全

  3. 为什么孩子需要维生素?

    实际上,正确的维生素标准是健康儿童的基础,也是健康成年人的基础。因为一个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需要的能量至少是一个成年人的两倍,而且因为它本身是无法存储所需要的葡萄糖能源的,所以这种需求必须持续地由食物加以提供。但是只有热量还是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婴儿——母乳哺育或人工喂养——都需要补充额外的维生素的原因。

  4. 周公解梦 做梦梦见好多鱼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做梦梦见好多鱼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做梦梦见好多鱼是什么意思梦见很多鱼,一般说来都跟梦者的感情有关。梦境意味着梦者的天赋并没有跟战略思考密切结合,往往是直观的反应甚于周密的思考。梦见好多鱼游水,主有财。梦到发现水边有好多鱼,发现的梦代表着一种变化的来临,暗示梦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做梦梦见喂狗吃东西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5. 梦见勤劳 勤奋

    周公解梦梦见勤劳 勤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勤劳 勤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远色得贵

    远色得贵太仓的陆公,容貌及体态俊美。明朝天顺三年往南京应试。旅馆的东主有一女,晚上竟然往陆处求与他共宿。陆假装说有病,并与她约于后夜再会。次日清早便借故离去。是年秋天便得上榜。在此之前,陆公之父梦见郡守送来旗匾鼓吹,匾上题有:“月白风清”四字;其父还以为是自己将要去世之兆,写了一封遗书给陆公。后来他考到进士,并做官至参政之职。

  7. 梦见穿红婚纱

    周公解梦梦见穿红婚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穿红婚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赐萧瑀》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赠萧瑀》。萧瑀是隋唐之际人,为唐高祖的开国元勋之一,性格孤僻,恃才自傲,常与其他大臣发生冲突。但太宗看中其忠直品性,并委以重任。《赠萧瑀》一诗就是唐太宗专为称赞萧瑀而作的。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9. 搅海翻江的意思及近义词 | 成语大全

    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10. 只问用心,不问感应

    只问用心,不问感应修法会遇到一个小误区,因为曾有过一些修法感应,当烦恼较重、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效果不好,而不愿意修法,有点自暴自弃,甚至忽视了念咒、拜佛而空耗时间。对于精进的行者,越是状态不好,反而越是净化业力。这个误区其实反映了一个见地问题,修法要“只问用心,不问感应”。但学佛修行不可能只用50%的身心做佛,50%的身心还作俗人。“只问用心,不问感应”就是在阐述三殊胜窍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