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晚清摄影师彭伦,在香港皇后大道拥有一间经营良好的照相馆,并在福州、西贡和新加坡设有分公司。彭伦是晚清为数不多的本土摄影师之一,他的这一组肖像照片,记录了一百多年前人物的面貌,很有时代特色。这些照片所展示的清朝人物面貌,跟影视剧还是差别挺大的。算命先生与求卦人,在彭伦位于皇后大道56号的照相馆内摆拍。现在他们的作品大多被国外收藏,当是晚清来华外国人带回本国,从而保存至今的。戏剧演员,身着丝绸戏装。

晚清摄影师彭伦(英文名PUN Lun),在香港皇后大道拥有一间经营良好的照相馆,并在福州、西贡和新加坡设有分公司。彭伦活跃的历史时期是1870年-1900年代。 晚清广州官员。 赤脚的女孩与她的弟弟。 彭伦是晚清为数不多的本土摄影师之一,他的这一组肖像照片,记录了一百多年前人物的面貌,很有时代特色。这些照片所展示的清朝人物面貌,跟影视剧还是差别挺大的。 一对夫妻。 摄影术在1840年代初传入晚清社会,20多年后,才开始出现中国摄影师活动的记录。即便如此,整个晚清时期,外籍摄影师的数量还是比本土摄影师多,拍照水平也更高。 算命先生与求卦人,在彭伦位于皇后大道56号的照相馆内摆拍。 年轻女子肖像。 本来本土摄影师数量就不多,再加上近代以来中国战乱不乱,因此他们的摄影作品流传下来的就更少。现在他们的作品大多被国外收藏,当是晚清来华外国人带回本国,从而保存至今的。 手持扇子的绅士。 晚清时期为什么本土摄影师数量很少呢?这跟当时人们对摄影术的观念有关。人们普遍认为,摄影术能摄人魂魄,致人死命,因此持拒绝态度。对深入民间拍照的摄影师(不论中国籍还是外国籍),百姓常常施以暴力驱赶。 年轻女子肖像。 花瓶、扇子、茶碗,是晚清任何一家照相馆必备的道具。 摆拍的年轻女子。 晚清的照相馆——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开在外国人控制的租界,只有在这里,照相馆才能经营下去;也只有在这里,才会有一些思想比较开通的人们,愿意走进照相馆拍照。 缠着小脚的年轻女子。 南方沿海一带女子大多不裹脚,只有少数富贵之家的女子才裹。 戏剧演员,身着丝绸戏装。 晚清照相成本比较高,收费比较贵。精明的照相馆老板常常将他满意的照片挂在橱窗里售卖,赚第二笔钱。那时候没有肖像权的概念,照片被售卖的顾客不仅不生气,反而以此为荣。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摄影晚清摄影术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