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楚囚南冠成语故事_成语“楚囚南冠”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 春秋时,郑国在晋的帮助下打败了楚国,俘获楚大夫钟仪。郑国将这个俘虏献给了晋国,但后来郑又附楚疏晋...
楚囚南冠成语故事_成语“楚囚南冠”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
春秋时,郑国在晋的帮助下打败了楚国,俘获楚大夫钟仪。郑国将这个俘虏献给了晋国,但后来郑又附楚疏晋,晋楚之间发生了战争。
有一次,晋侯到军府视察,看见了钟仪。他问:“那个戴着南方人帽子的囚徒是什么人?”一个官吏回答说,此人叫钟仪,是郑国人献给晋国的楚国俘虏。想到郑国以往对晋亲近,如今又反目为仇,晋侯十分感叹。他下令将钟仪释放,并召见了他。
钟仪对晋侯的宽宏大量十分感激,两次向晋侯下拜行礼。晋侯问钟仪的身世,他说世代都是乐官。又问他是否会奏乐,钟仪说:“这是我家祖传的职业,我不敢做其它事,只会奏乐。”晋侯命人拿来了琴,让钟仪演奏。钟仪弹起了楚国的民间乐曲,其声伤感。晋侯问起他楚王的情况,钟仪不作正面回答,只推辞说:“君王的事,我怎么会知道呢?”
后来,晋侯将见到钟仪的事告诉了范文子,文子很感动地对晋侯说:“这个楚国人说起祖业来如此恭敬,不敢违背。让他奏乐,他奏的是本国音乐,不忘故国。君侯何不放了他,让他回去为晋楚友好出力呢?”
晋侯果然放了钟仪,并备了厚礼让他带回国,(www.lishirenzhi.com)谋求两国的和平。
后人用“楚囚南冠”的典故形容困居他乡,怀恋故土;或指被囚禁的人。
春秋后期,诸侯国中以楚国和晋国最为强大。 楚、晋两国为了争霸天下,经常爆发战争。如此一 来,受苦的是介于两国之间的郑、宋、蔡、卫等小 国,他们如果依附其中一个强国,都会招致另一个 的攻打。
周简王二年(公元前584年),楚国对郑国兴 兵讨伐。晋景公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联合了齐、 鲁、宋、卫、曹等共同出兵救郑。楚军寡不敌众,节 节败退,郑军甚至活捉了郧公钟仪,送给了晋军。
晋军班师回朝,也带钟仪回到晋国,关在存放 兵器的库房内,这一关就是两年。有一天,晋景公 前来视察,看到待在武器库中的钟仪,就问管仓库 的官吏:“这个带着楚国帽子的是什么人?”
“他就是郑国人所献的俘虏,来自楚国的钟 仪。”官吏回答说。
景公叫人去除了钟仪身上的刑具,并且安慰 了他几句。钟仪再拜稽首,表示对晋景公的感谢。 景公问钟仪:“你们这个家族在楚国是什么职业?” “我的祖上是做乐官的。”钟仪回答。
景公又问:“那么演奏乐曲你会吗?”
钟仪回答说:“奏乐是我们祖先的职业,我们 怎敢放弃不干而从事其他职业呢?”
景公便叫人拿来乐器,钟仪当着景公的面演 奏了楚国的乐曲。演奏完后,景公问钟仪楚王为 人怎样。钟仪说:“我并不了解这个情况,我只知 道他做太子的时候,对令尹公子婴齐和司马公子 侧很尊敬,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上卿范文子知道这件事后,对景公说:“根据 钟仪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个君子。您不如送他 回国,请他促成楚、晋两国间的和谈,以结束连年 的战争,这样对百姓也有利。”
景公听从了范文子的建议,以礼相待钟仪,请 他回国后促成两国和好。钟仪回国后不久,楚王 就派使者到晋国来,重修两国之好。
后来,“南冠楚囚”这一典故,用来表示被囚异 国、不忘故国的意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