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8月23日将进入处暑。处暑期间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干得冒火,大便秘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海宁市中医院内科王国强副主任中医师提醒大家,处暑时节自我保健首先要预防秋燥。25℃左右的白开水最适合人体生理的需要,淡淡的绿茶水、菊花水,口感清香,又能滋润秋燥。
8月23日将进入处暑。处暑时节,三伏天气接近尾声或已过,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故民间有“处暑寒来”的谚语。
处暑期间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干得冒火,大便秘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如不及时防治,病邪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危象。海宁市中医院内科王国强副主任中医师提醒大家,处暑时节自我保健首先要预防秋燥。
滋润秋燥
秋季的气候转凉变干燥,饮食调养应坚持“少辛增酸、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的原则,所以养阴津、补水液就成为秋季养生的重要诀窍。通过滋阴补水,既可补充夏季热蒸汗多引起的阴液消耗,又可消除秋天气燥对人体的干扰。
具体怎么做呢?王医师介绍,主动喝水,足量喝水最重要。25℃左右的白开水最适合人体生理的需要,淡淡的绿茶水、菊花水,口感清香,又能滋润秋燥。多吃蔬菜水果也很重要,黄瓜、梨子营养丰富,含水量高,梨子生吃,黄瓜可凉拌,还可做成梨子粥、黄瓜粥。“秋藕最补人”,藕可以切片生吃,也可做藕粥,还可以将糯米灌入藕眼蒸熟食用,既能滋养润燥,又能饱享美味。
秋季清补多吃鸭、鱼、泥鳅、黄鳝、猪瘦肉、海产品等,也可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饮。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等,均可配合使用,如果使用得当,便可达到一定的清补。若是身体孱弱的人,尤其是老年妇女,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养胃生津。
另外,王医师还提醒大家,食疗应该对症而“吃”,每次可选2~3种,无需面面俱到。另外,燥证治疗,以甘寒以及咸寒滋阴润燥为主,除有化热化火外,一般不要采用苦寒类的食物。
适度秋冻
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养生之说。应当怎样正确看待“秋冻“呢?
秋冻,就是说秋天不要急于添加衣服,可以再冻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初秋天气,余热还在,即使到了中秋,天气渐凉,晚一点添加衣服,也可以锻炼耐寒的能力。等到深秋来临,气温明显下降,再穿较厚的秋装。《诗经》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句子,就是说农历七月的初秋,天气仍然较热,直到九月深秋,天气才真正转凉,才是添加秋衣的最佳时节。
但是,“秋冻”也要适度。绝不能为了美观,只要风度而不要温度。秋季毕竟和夏季不同,秋天早晚凉,而且秋后每下一场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次,衣服也应随着气温的变化逐渐增加。特别是老人和病人,尤其不可拘于“秋冻”之说,该加的衣服还是要及时添加,以免受凉生病或使病情加重。
编辑:admin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