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冰淇淋的演化史:从冰鉴饮食到苏合山、冰饮子、冰酪,再到冰淇淋

炎热的夏季,我只想待在屋里吹空调 陆游有一首诗,写尽了古人度夏所遭受的溽暑之苦: 「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夏日炎炎,我们现代人的命都是空调给的,在古代没有空调,怎么办呢? 有块大冰多凉快啊 之前有人说,古人很聪明,他们采冰而食,可以消暑。这就大错特错了。怎么会有错!又有史书记载,又有文物出土,怎么会有错!史书确实记载了中国人在3500年前就开始采冰、存冰,但是他们真的吃这些冰吗?若是如此想当然,那就是读书不细,草草略过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人跟冰的「 ”千年情缘”,来一探究竟吧。 青铜冰鉴 周朝就有采冰的记录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采冰藏冰了,并且将采冰藏冰列入国家制度,有组织地进行。并且设置了专门的职务——凌人来管理采冰、藏冰、启用、祭祀等一些列工作。凌人属于天官之列,周朝时,由文王的儿子姬封及其后代世代传袭,这一支就是凌姓人的始祖。冬季采冰制度一经确立,就一直为古代王朝所延续,改朝换代也没有中断,一直到清朝,每年冬天还是循例采冰藏冰,这也是中国这个数千年大国传承有序的标志之一。 清朝采冰 采冰的时间 冬十月「 ”水始冰”,还不能采;冬十一月「 ”冰益壮”,时机也未到;冬十二月「 ”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冰以入”(《礼记·月令》》。采冰的时间就是腊月里,冰的厚度已经到达顶峰的时候,才开始采冰。 《周礼·天官冢宰》中也有记载:「 ”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这里不但有采冰的时间,也就是农历十二月。还有采冰量的记载,冰块从冬天采回到夏天使用,会融化掉很多,事先估算出使用量,采冰的时候就要考虑储存过程中的损耗,采冰量要是使用量的三倍才够。 冰窖入口,里面是地下的形式 藏冰的地点 古人藏冰的地点叫做凌阴,《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之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这个凌阴是个什么样子呢?是在地上的建筑,还是利用山洞?古代文献上并没有详细记载,很幸运的是,我们有现代考古,在陕西,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曾经发现了凌阴的遗址。它是在地下十几米的一个大坑,并且有大量的草木使用的痕迹,应该是以前使用时用来保温的。正是地下温度较低,并且有草木隔热,才保证了冰块的保存时间。 把食物和冰放在鉴中 用冰的时间 古人开凌阴用冰的时间很早。在农历二月就开始开窖用冰了。《礼记·月令》记载:「 ”仲春之月……天子乃鲜(同献)羔开冰,先荐寝庙。”开凌阴用冰是一个非常庄严的过程,要天子亲自参加,向神灵贡献羊羔和头茬韭菜(献羔祭韭)。取出第一批的冰,天子自己还不能用,要先用它来祭祀自己祖先宗庙,可见用冰是多么神圣庄严。 冰放在盘中,取凉避暑 冰的四种用途 周代藏冰的代价很大,是很珍贵的物品,所以取冰仪式要天子亲躬,冰的使用也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取用。《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了冰的主要用途: 1、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 2、祭祀,共冰鉴。 3、宾客,共冰。 4、大丧,共夷槃冰。 肉类很容易腐坏 这里规定了冰的四种用途:用来保存天子的食材、冰酒;用冰鉴保存祭祀食品;招待贵重客人时,用来降温;用来保存尸体。 古代的蔬菜可以随吃随采,但是像肉食, ... 一头猪、一头羊、一头牛,一次很难吃完,剩下的就可以用冰鉴冰起来。春二月天气还不是很暖和,水果、蔬菜不会那么容易腐坏,只有肉类才会在一两天内变坏,用冰冰着就可以保存数日,所以开凌阴的时间才会那么早,并非为了降暑。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鉴醴,就是把甜米酒用冰鉴冰来喝,会更加可口,就像我们现在喝的冰镇啤酒一样。 米酒凉凉甜甜的真不错 在宗庙祭祀祖先要摆上贡品。我们应该有这种经验,在腊月的时候会 ... 些肉食、面食,留着正月里吃,但是气温稍微一升高就存不住了,会发霉腐烂。宗庙里的贡品也是如此,一出二月,熟食两天天就会变馊有味了,但是宗庙的食物要一直摆放在那里,如果腐坏,岂不是对祖先不敬?因此,一定要用冰镇着,保持新鲜。这也不是为了消暑。 平民祭祖当天就撤下了,天子宗庙要每天都摆放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消暑了,但是这个消暑并不是随便就拿来用的。必须是有「 ”宾客”来,摆上以大份冰,大家共同享受这份清凉。 最后有一个功能就是冰尸体。古代以丧礼为大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天气又热的话,尸体很容易腐烂,味道很大,所以用冰来保存尸体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了。盛放冰尸体的容器有两种:大盘和夷盘,因为尸体不可能放在冰鉴里,选择大口的盘这种器皿可以尽量散冷气。由于冰的珍贵,只有天子、诸侯、大夫级别才能使用,士及以下没有资格用冰保存尸体。 《礼记·大丧记》: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士并瓦盘无冰,设床襢笫,有枕。 我们看看这四种用途,里面有跟食物有关的,但是没有一种是直接食用的。包括直接喝的酒,也不是像现在威士忌、鸡尾酒那样直接加冰食用,而是要「 ”鉴焉”。《楚辞》中也说「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这里也要冻饮,而不是直接吃冰。 到了清朝,人们对于冰在食品上的使用也主要是冰镇水果、冰镇酸梅汤等冷饮,也不是直接食用的。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帝都护城河 古人为什么不直接食用藏冰呢? 人们在读这些关于藏冰的文献时,往往忽视了这些冰的来源。这些冰都是从哪里来的?《礼记》里面明确地指出:这些冰是在「 ”水泽腹坚”的时候,从露天的「 ”水泽”中取来的。这里的水没有经过煮熟是达不到饮用的标准的,直接吃了会生病的,以前的医疗条件不好,一个腹泻有可能就丧命了,他们才不会拿着自己的性命冒险,去吃这种不卫生的冰了。 看着很干净的水 你想不想吃用这里的水做的冰棍儿呢? 古人可以直饮的水主要是雨水、井水、泉水,靠近江河地方的人,为了保证引水安全,也是近江穿井,吃井水更安全一些。就是吃井水,井也是要淘的,保持清洁。 《本草拾遗》中记载:夏冰,味甘,大寒,无毒。去热除烦,暑月食之,与气候相反,入腹冷热相激,非所宜也。止可隐映饮食,取其气之冷耳。若敲碎食之,暂时爽快,久当成疾。 这里面说的很明白,只可以「 ”隐映饮食”,就是说把冰和饮食放在一起冰一下,让食物取其冷气,并且明确告诫不能「 ”敲碎食之”。 就地藏冰 另外,像是《楚辞》中也有用冰的记录,楚国在历史上还是血吸虫病的疫区,从楚地野外取的冰自然不能直接食用了,都是采用冰鉴来冷藏食物后再吃的。 《周礼》中关于凌人的职责,除了冬采冰、春开窖、夏颁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秋天要负责刷洗冰窖,为冬天存冰做准备。为何要刷洗呢?里面有些保温用的树枝、干草,一夏天中,腐烂变质了,即便是冰本身不脏,也会在储存过程中被二次污染,直接食用是不安全的。 冰窖改成了餐厅 周朝的事情太过久远,我们看看记录较为详细的清朝的取冰过程为不卫生。 清朝取冰是在腊八这一天开始,但是取冰的准备工作在秋天就开始了。因为城里的冰是就近在护城河里取的,护城河里面的水干不干净,大家平常都能看得见,那水能喝么?秋天,护城河里面原来的水要放净,清理河道,引进相对干净的水,取出来之后,是就地挖土坑掩埋的。宫里的冰始取自太液池,工部都水司组织冰户采集,由「 ”謻门”运进宫里的冰窖储存。(参考《帝京岁时纪胜》)大家看看这些取冰的水源地和储存的方式都是不太卫生的,古人用这种 ... 取的冰是不适宜直接食用的,只能用来冰镇食物和饮料。 来,吃一块吧,可凉快了。 那么古人是绝对不食冰吗?苏合山是什么? 《野宴图》 在西安附近发现的一处墓葬中,有一副壁画,就是后世所称的《野宴图》中,出现了一种特别的食品:苏合山。在桌子中间那个像假山一样的食品。 唐朝王泠然有一首《苏合山赋》,里面记录了他有一次吃苏合山的经历。 苏合山赋 苏合山赋 我们大家在读这篇赋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赋名《苏合山赋》,赋中第三行简称了苏山。 2、他作为一个客人并没有见到苏合山 ... 的过程,看到苏合山的样子后他想到了「 ”素手淋沥而象起,元冬涸沍而体成” 3、苏合山的味道是「 ”味兼金房之蜜”,也就是甜的,里面肯定加了蜂蜜。口感是「 ”非固非吝,触皓齿而便消”。 4、苏合山外面装饰了「 ”装彩树而形绮,杂红花而色斑”。 冰淇淋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这种食品有苏合山、苏山、酥山的叫法。 苏合山应该是最完整的叫法,后来简化成苏山,再后来人们根据它的 ... 食材,叫为酥山。 那这个苏合是从哪里来呢?我们最常听到的是苏合香,这是一种香料,来自一种金缕梅科的树的树脂,因为这种香料来自苏合国,所以就成为苏合香。那苏合国是哪里呢?就是伊朗。 《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晋代郭义恭《广志》:「 ”苏合出大秦,或云苏合国 。人采之,筌(笮)其汁以为香膏,卖滓与贾客。或云合诸香草,煎为苏合,非自然一种也。” 那么苏合山有没有可能是从伊朗传来的呢?就像是我们平常吃的石榴,原来叫安石榴,因为是从涂林安石国传来(晋代,张华《博物志》),后来简化为石榴。 伊朗冰屋遗址 伊朗有没有藏冰用冰的历史呢?他们还真有类似的历史。伊朗在公元前400年出现的藏冰的冰窖,是晚于我国的。在伊朗梅博德这个地方有一座1800年的衰落的古城遗址,里面就有遗留的藏冰冰屋。但是他们的冰不是取自天然河流(这个地方也没有河流),而是将井水倒入人工修建的水池中,等到结冰后,取出放入冰屋储存,原理上他们的冰是可以食用的。 伊朗冰屋 冰屋内部 伊朗一直有 ... 冰淇淋的习俗,而且它们的冰淇淋除了用奶之外,还会再上面撒红花。我们不能确定《苏合山赋》里面的「 ”杂红花”是否就是伊朗人习惯上用的藏红花,还是红颜色的花,但是撒花这种做法是一样的。 伊朗冰淇淋有撒藏红花的习惯 伊朗冰淇淋与其他地区的冰淇淋不同,它由牛奶和乳制品(酥)制成,并且要撒上藏红花、玫瑰水、开心果,被誉为世界上最好吃的五十种冰淇淋之一。但是我国关于这种类似冰淇淋的食品的记载,仅仅出现在唐朝和元朝这两个与西域文化沟通较为频繁的朝代。 伊朗冰淇淋 酥山这种叫法,有的人说是按照 ... 的食材,上面会淋奶油。在三国之前,奶及奶制品在汉地是不太受重视的,因此在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压根儿没有酥这个字,最早出现酥这个字是南梁顾野王的《玉篇》中有记载:酥者,酪也。 左边的蒙古文念特伦,右边那个念苏 那这个酥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现在喝的一种牛奶叫特仑苏。「 ”特伦”在蒙古语中是极好的意思。而「 ”苏”呢?在蒙古语中就是牛奶的意思。这个只是一个音译,发音是「 ”su”。蒙古人是鲜卑的一支蒙兀室韦,他们的语言,尤其是最基本的元素,像是牛奶这种单词是一样的。酥这个字出现的背景也是在三国到晋朝期间,鲜卑南下逐渐融汇到汉族的背景下产生的,也反映了民族融合的一个自然过程。(王玲:《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胡汉饮食文化交流》,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酥这个词被转化成汉语之后,又开始专指奶制品了。 游牧民族没有藏冰的习俗,因此,不可能是他们发明了苏合山。那能不能说我国的苏合山就是伊朗发明的呢?还是有些疑问,伊朗的冰不可能运到中国来,他们在中国也不可能建他们在国内的那种冰屋子,原材料还是天然冰,不能直接食用,而且口感上也说不通。 刨冰的口感与冰淇淋相去甚远 关于苏合山 ... ... 的疑问 我们回过头去看《苏合山赋》,实际上王泠然是不知道苏合山的 ... ... 的,他认为是「 ”元冬涸沍而体成”。但是我们这里就有了几个疑问。 1、为什么吃苏合山没有拉肚子的记载?这种苏合山是用取自「 ”山泽”的冰做的么? 2、古代藏冰量那么大,都可以放在大盘里乘凉,为何《云仙杂记》中记载:「 ”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那么多客人,就上了一盘苏合山?要不要这幺小气? 而且《云仙杂记》中为什么说是「 ”冰雪”,而不是「 ”冰”,冰和雪的差别很大,雪因为比较松散,也没有办法在冰窖中储藏很久。这种「 ”冰雪”又是什么? 刨冰可以嚼 3、苏合山如果是冰敲碎了做的,它的口感为什么是:非固非吝,触皓齿而便消,我们吃过刨冰的都知道,因为冻的冰是比较硬的,刨下来的冰不免有颗粒比较大的,吃的时候会有扎的感觉,还可以嚼。绝对不是「 ”非固非吝,触皓齿而便消”。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唐朝有刨子,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刨子是元代的,随着经商的色目人从罗马传来。那唐朝时他们怎么把冰弄碎的呢? 元代的刨子 唯一能解释这个疑问的就是下面我们要引出的话题。 硝石制冰、价格昂贵 唐朝时,人们开始开采硝石,在接触硝石的过程中,发现硝石溶于水时,吸收周围的热量,会产生冰霜,这个发现大于在唐朝中后期。 硝石 因为传统的取冰 ... ,无法控制冰的可食用性。但是如果用硝石把饮用水凝结成冰,那么食用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在凝结之前,就可以用奶、香料和蜜给水调好味再冻。 先把这些调好味的水放入一个小一点的容器,再放入一个盛着水的大一些的容器中。不断向大容器中投硝石,就可以慢慢将小容器中的原料液体冻成冰,而这种冰与冬天取的冰不一样,它并不很结实,是一种沙沙的比较松散的冰晶,有点像投在水里的雪,跟王泠然吃到的「 ”非固非吝,触皓齿而便消”是一样的。也就可以理解《云仙杂记》中为什么说「 ”长安冰雪”了。 口感是更柔和的冰晶 为了保证原料液体顺利结冰,在放入大容器之前,还要把原料液体用真冰降温到十度以下,才能结出冰霜来。 这种苏合山的 ... 需要大量硝石,这是管制原料,还要用到真冰,所以造价才会这么高,以至于「 ”价等金璧”。在《野宴图》中,九个人才上了一盘苏合山,在王泠然的《苏合山赋》中,他也只吃了一筷子而已。 苏合山 利用硝石制造 ... 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这个是中国的原创。 ... 苏合山的理念可能是从伊朗传来,由于我们中国的采冰方式与伊朗的不同,伊朗原来的 ... 苏合山的 ... 在中国行不通。于是两个文明的成果在此进行交汇融合,使用硝石制冰做出唐朝的苏合山,也是一种创新,唐朝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各种文化有机会在长安这个国际化的大舞台上,展现、相遇、碰撞、融合,并且结出崭新的成果的基础上的。 冰酪应该是加奶的刨冰 后世的冰酪 唐朝这种硝石制冰的 ... ,由于造价昂贵,后世就渐渐不用了。 宋朝时用冰,还是用之前的冰镇的 ... 。把饮食调配好,放到冰池中镇一下就吃。反正得凉即可,用不着那么凉。宋孝宗有一次饮冰水腹泻,这个冰水也不像是我们现在这样的直接把冰块放在水里的冰水,而是冰过的水。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羞》记载:「 ”宝历元年,内出清风饭制度,赐御庖,令造进。法用水晶饭、龙睛粉、龙脑末、牛酪浆,调事毕,入金提缸,垂下冰池,待其冷透供进,惟大暑方作。” 但是我们不排除,在宋朝时,人们制冰藏冰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注意制冰所用的水的清洁性,已经开始有了大量的可食用冰,因为在文献中,除了有各种「 ”香饮子”「 ”冰水”之外,还有冰雪食品,如「 ”乳糖真雪”、「 ”冰雪甘草汤”、「 ”冰雪冷元子”。 到了元代,关于食冰的记载就很清楚了。元朝宫廷内有「 ”冰酪”(陈基:色映金盘分外近,恩兼冰酪赐来初。) 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中记载:「 ”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 ... 冰。”这时的欧洲还是没有奶冰的,这种理念就应该是元代时传到欧洲,逐渐发展出近现代的冰淇淋。 元朝之后,中国的用冰又恢复到了之前的冰镇饮食的状况,以至于清末的李鸿章在出使国外的时候,见到冰淇淋冒气以为是热的,怕烫到,还要吹一下。 来一份冰淇淋清凉一下吧。 原创不易,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冰淇淋的演化史:从冰鉴饮食到苏合山、冰饮子、冰酪,再到冰淇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2.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3.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6. 忘了入仕初衷 索额图如此从能臣---功臣---权臣蜕变为罪臣

    除了这四人,其他十几位,都在康熙年间极有作为,以治国安邦、收复失地、造福朝野留名史册。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传播,人们更多知道了康熙朝重臣索额图的大名和他的故事。

  7. 舅舅求康熙 ... 自己的儿子,康熙不忍心 ... ,雍正却不客气

    佟国维姐姐是康熙的亲生母亲,佟国维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康熙班师回朝后,为佟国纲举行国葬。佟国纲作为康熙的舅舅,鄂伦岱是康熙的表弟,舅舅竟然求康熙...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康熙十分为难。康熙念及佟氏一族是自己的母族,不忍心下此...手,因此将鄂伦岱囚禁一段时间后,又放了出来。康熙虽然没...鄂伦岱,但在雍正登基后,鄂伦岱很快被...,原因是鄂伦岱是八阿哥胤禩的党羽。

  8. 历史上的纪昀与和珅,不是敌对关系,辟谣

    近年来,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导致纪晓岚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便私以为纪晓岚是个为官清廉的大臣,而和珅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二人一生都是死对头,纪晓岚还每次都能制住和珅,以灵巧计谋每每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而和珅却总是吃瘪。但其实,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民间传说《纪晓岚智斗和珅》来编排的,就连野史都算不上。

  9. 历史上令人捧腹大笑的乌龙事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NO1:两江总督唐文尧「”白菜”天天吃要说乌龙,清朝时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事件可能是最「”弄巧成拙”的了,古代做官讲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是说在古代即使当个清官,三年下来装紧裤腰包十来万两百银也不算过分。但在雍正时期就出现了一件怪事,两江总督唐文尧清廉到天天吃大白菜,而且是顿顿吃,当年消息还是挺闭塞的,一直吃到第三年,这事才传到了雍正爷的耳朵里,两江总督可是个不小的官,顿顿吃白菜

  10. 故宫半解: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

    箭亭是清朝皇帝带领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将武备馆开设在箭亭真是非常恰当。武备馆中最主要的展品就是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清朝是马背王朝,不算开国皇帝,就是康熙和乾隆也是骑射功夫娴熟。

随机推荐

  1. 大秦帝国的崛起:凭什么秦国能够统一中原,山东六国只能衰亡?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大秦帝国灭亡山东六国的事情。但在国际势力和地位上,秦国并不入中原国家的眼,楚国这个被嫌弃的国家也对秦国不理不睬。秦国的崛起,源自于周王迁都和允许秦国向西发展,两条行政命令。但自从春秋秦国参与对晋国的霸权之争后,秦国便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它的综合实力也不断下降。秦国的韧劲在六国中是数一数二的,比之山东六国,他们更有一种危机感,从一开始不受待见,到现在诸国相侵犯。

  2. 嫂子,你们可好

    >听说司机里有贵嫂的相好,湘嫂便嘱咐她,说:“这样吧,你让相好的准备一个特殊标记,到时我好辨认。”>湘嫂听了,声嘶力竭地哭喊起来:“你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他们是得救了,可又有谁去救我的丈夫呀!”司机们“放水”的时候,总会说起曾经在这里摆摊的湘嫂和贵嫂,心里念叨着:“嫂子,你们可好?”

  3. 【鸾环】的意思是什么?【鸾环】是什么意思?

    ●唐杜牧《扬州》诗之二:「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冯集梧注:「《异物志》:翠鸟形如鸾,翡赤而翠青,其羽可以为饰。曹植《洛神赋》:‘或拾翠羽。’江总诗:‘数钱拾翠争佳丽。’」★「鸾环」在《汉语大词典》第17982页第12卷1181参见:鸾环鸾环是什么意思鸾环luánhuán用翠鸟之羽做成的环形饰物。

  4.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六

    五人表示愿意执行这一神圣任务。这样决定下来,王师及大臣们才辞别太子,悲泣而还。经过一番论议问答,太子知迦兰仙人所修之道亦非究竟,即便告辞前行。天龙八部见菩萨如是勤苦精进,功勋道德巍巍,无不欢喜赞叹,而来供养奉事。憍陈如等五人见太子尚且如此,亦皆发心仿效,与太子一起共修苦行,不离其侧;并派遣一人还宫向王师大臣汇报太子修习苦行的情形,又由王师向国王转告上事。因嘱令宫人把此事转告波阇波提及耶输陀罗。

  5. 许多声称对食物过敏的人实际上没有

    虽然其中一些可能是合法的,但许多声称食物过敏的说法可能是错误的警报。这是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食物过敏,而几乎有两倍的人误认为自己是食物过敏。“KDSPE”“KDSPs”贝类是美国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影响到大约700万名成年人。KDSPE“KDSPs”“如果食物过敏被证实,理解管理也很重要,包括识别过敏反应的症状以及如何以及何时使用肾上腺素。”

  6. 梦见多人被大水冲走_周公解梦梦到多人被大水冲走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多人被大水冲走好不好

    打算出门的人梦见多人被大水冲走,建议变更日期出发。怀有身孕的人梦见多人被大水冲走,预示生男,夏占生女。创业的人梦见多人被大水冲走,代表营利方面无法支配,透支多而亏本。谈婚论嫁的人梦见多人被大水冲走,说明保养身体,和气谦虚相处,婚姻可成。准备考试的人梦见多人被大水冲走,意味着不能专心应考,录取机会不大。

  7. 祝福朋友幸福的话

    祝福朋友幸福的话1、男怕入错行;女怕选错郎。我祝福你的一生既是成功的也是幸福快乐的!愿我的朋友一生平安快乐,永远幸福!

  8. 梦见酸梅汤

    周公解梦梦见酸梅汤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酸梅汤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有关于朋友的说说语录-感人的情话

    爱因斯坦二、缺乏真正的朋友及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培根三、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孟郊十、酒肉朋友易找;患难之交难逢。孟郊十四、朋友本有通财之谊,但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马克思十七、信任一位虚伪的朋友,增加一个敌对的证人。不过只有毫无嫉妒之心能衷心祝愿你幸福的人,才堪称真正的朋友。培根二十八、万两黄金容易得;一个知心最难寻。

  10. 世人只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卻少有人知後一句的苦,都是淚

    古詩詞的世界裏,有許多出了名的悔恨,而且不少是一悔就驚豔了千年。先有李商隱《嫦娥》中的一悔,“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的悔恨到了李商隱筆下,化爲了夜夜的悽美;後有無名氏所作,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此話一出,世人的執行力立馬就起來了;還有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個悔到底是真還是一時相思的賭氣話,不得而知,但確實說中了不少女子的心思。然這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