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和平的代价:教授总统的理想与现实

1919年5月4日,上万名北京市民齐聚街头,向北洋 ... 发出强烈 ... ,著名的「 ” ... 运动”就此爆发。 「 ” ... 运动”被誉为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的起因是当年一月份召开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应邀出席。本以为可以在巴黎扬眉吐气,谁料人家根本就不把你放在眼里,该收的权利一样没收回来,山东也落入日本人之手。 就在半年前,北京的高校还专门为庆祝一战胜利放假三天,由于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大伙儿满心欢喜的认为中国已经崛起,从此可以不再受列强的摆布。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巴黎和会的失败,摧毁了中国人美好的幻觉,也终于认清了「 ”弱国无外交”这一残酷的现实。 不过,当初给中国人这份幻觉的,除了战胜国的身份,一个美国人同样「 ”功不可没”,他便是托马斯·伍德·威尔逊,美国第28任总统。 1/5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教授总统 说起威尔逊总统,你可能觉得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美国一座著名的高校——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如今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高校,从这里走出过无数学术巨匠。然而在19世纪末,它只是一所不起眼的私立学校。1890年,年轻的伍德·威尔逊成为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出版了大量专著,有的至今仍作为美国高校的教材,是当时美国政治学领域的权威人物。 1902年,威尔逊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并决心把普林斯顿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他不遗余力地开展学科建设,先后花100万元成立理学院,300万元成立工学院,250万元成立研究生院,又花300万元进行了校园的改扩建,还将教授的工资提高了近一倍。 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期间的伍德·威尔逊 伍德·威尔逊的这个大学校长当了八年,由于他的努力,普林斯顿实现了向研究型高校的转变。仅仅作为大学校长,威尔逊便足以名垂史册。可到了1910年,他决定从政了,威尔逊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正式参选新泽西州州长。 走出象牙塔拥抱复杂的政治世界,这本身就需要不小的勇气。不过,威尔逊却轻松击败了竞争对手,他的教授身份正是获胜的原因之一。由于把前半生献给了象牙塔,威尔逊得以超脱于党派利益之上,他本人也在竞选中强调:自己从不受任何政党大佬的摆布。换句话说,别的政客都是拿了谁的好处替谁说话,而我威尔逊只根据原则办事。 政治是肮脏的,威尔逊的这一立场,不啻为政治界的一股清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威尔逊理想主义的一面,这种理想主义在为他赢得好感的同时,也影响了威尔逊日后的一系列政治与外交决策。三年后,威尔逊当选为美国总统。 从大学校长到美国总统,威尔逊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他的理想主义让人们对这位新总统多了一份期待。在选民眼中,威尔逊是一位睿智的学者型总统,与美国历史上其他领导人不同,他不仅有着知识分子的学识与远见,而且没有政治包袱,可以全心全意地为了「 ”公共利益”服务。 但就在威尔逊当选总统后两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彼此大打出手,大洋彼岸硝烟弥漫。 第一次世界大战宣传地图 在20世纪以前,欧洲在美国人心中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从文治武功到科学技术,都远远的超过美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高校都没有能力培养出自己的博士生,到了威尔逊这一代,美国才有了首批本土培养的博士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美国人对欧洲的看法,至少欧洲人不再如他们想象地那般高贵了。英法德等国家正在为自己的自私和贪婪付出代价,而美国要做的便是置身事外,你们打你们的,我只管一心一意搞建设。 2/5 威尔逊主义 和前几任美国总统一样,威尔逊开始时奉行所谓的「 ”孤立主义”原则,尽可能不插手外国事务,对大多数战争都保持中立态度。理由很简单,我美国既远离欧亚大陆,又是个新兴国家,发展经济是我的第一要务,何必去掺和其他国家的是是非非呢? 可到了一战时期就不同了,美国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即便你不想多管闲事,别人也迟早会来打你的主意。比方说,德国潜艇经常向载有美国公民的英国船只发动袭击,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而德国的潜艇战还威胁了大西洋的航运,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商业利益。威尔逊意识到,美国终究不能将这个世界置之度外。1917年,他正式宣布美国参战,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 美国的参战立刻改变了一战的格局,1918年11月11日,随着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由于战事不发生在美国国内,美国本土几乎没有受任何影响,相反,英法等欧洲老牌列强还欠了美国一 ... 外债,大战使欧洲经济陷入泥潭,却让美国的经济增长了3倍。 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战胜国的身份,美国人在参加之后的巴黎和会时就有了底气。但威尔逊觉得,既然美国已经在国际上扮演了全新的角色,承蒙大家如此看得起,美国就得展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啊。于是在一战结束前不久,威尔逊发出了一份和平方案,史称「 ”十四点方案”。 这套方案本质上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重新界定,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首先是各国之间不能搞秘密外交,所有的协议必须公开。而在此之前,国家之间凡有矛盾冲突,大伙都是关在小黑屋里悄悄商量。为了杜绝内部交易发生,最好的办法是保证一切公正、透明、公开。 第二个方面最具吸引力,威尔逊主张:世界上所有民族只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治理国家,他国不得干涉。总之就是自家的事由自己人管,外国人不许插手。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威尔逊呼吁成立国际联盟,以保障各国的 ... 与领土完整。国际联盟相当于世界法庭,谁违反了原则,就对谁实施惩罚。 「 ”十四点方案”的公布,让世界各国感到振聋发聩,尤其是一战的战败国与长时间饱受列强欺凌的第三世界国家,更从中看到了赢回尊严的希望。威尔逊总统一夜之间成了各国人民的大救星,改变世界的重任仿佛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当时中国人对威尔逊的崇拜,从「 ” ... ”期间大学生喊的口号可见一斑,他们 ... 到美国大使馆门前,高喊着「 ”威尔逊大总统万岁!”俨然把他当成了一位圣人。陈独秀对威尔逊的评价是:他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召开时,全中国都把目光投向了威尔逊,期待他能为受尽屈辱的中国人讨回公道。 3/5 理想主义的困境 「 ”十四点方案”,又被后世称作「 ”威尔逊主义”,今天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是完全基于道德的政治主张。它打破了一战前世界各国依靠实力决定话语权的局面,首次把国际秩序上升到法理的高度,呼吁各国团结在彼此尊重,互不侵犯的原则之下,建立永久和平。 战争结束后不久,威尔逊主义广受欢迎,美国也因此被戴上了救世主的高帽子,其实不只是咱们中国人,全世界都对威尔逊总统膜拜有加。威尔逊刚到巴黎参加和谈的时候,大街上到处挂着赞美他的横幅,意大利士兵高喊着支持威尔逊的口号,法国农民则对着他的照片下跪祈祷。 巴黎和会现场:前排左边起第五位为威尔逊总统 你可不要把这种行为简单的理解为愚昧,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一些国家造成的创伤,甚至比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要严重。通过这场战争,欧洲国家看清了彼此贪虐的嘴脸,也对战争产生了由衷的恐惧,所以,无论从情绪上还是理智上,他们都赞成威尔逊的主张,至少同意将其作为各国协商共事的纲领。 但是越崇高的理想,落到现实层面矛盾就越大。 首先是逻辑上的问题,威尔逊提出民族自决的主张,但对于民族的定义却很模糊,民族究竟该以什么来划分?是根据国家,人种还是语言?即便能够对民族进行清晰的界定,那么有些国家是多民族混居的,难道也要允许这些民族建立自己的国家吗? 举个例子,当时有爱尔兰人想 ... ,于是他们找到了威尔逊,你不是主张民族自决吗?能否说服英国 ... 允许我们独立呢?威尔逊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给爱尔兰代表的答复是:你们生活在民主国家,应该以民主的方式来解决。 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对于威尔逊的民族自决虽然口头上赞同,但内心深处是不愿接受的,为啥呢?因为英法在全球拥有大片的殖民地,如果允许这些殖民地独立,岂不损害了两国巨大的海外利益?即便拿美国自己来说,它的境内有那么多印第安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北美大陆,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如果印第安人宣布独立,请问你威尔逊总统会同意吗? 威尔逊主义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无法协调各方冲突,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听起来很美好的东西,在处理现实难题时往往很不靠谱。比方说,威尔逊对战败国德国持同情态度,他认为德国不应该进行战后赔偿,但是法国就不同意了,我们法国在战争里付出了那么多,谁来补偿我们?最后,威尔逊总统不得不妥协,德国割地赔款加大幅裁军,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所以,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最终把所有人都给得罪了。作为战胜国的英法认为他不切实际,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觉得自己被骗了,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也感觉希望落空,所谓民族自决,不过是唬人的把戏而已。 4/5 国际联盟的结局 讲完了威尔逊主义的困境,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衍生品——国际联盟。和威尔逊的主张一样,国际联盟最初也被寄予厚望,人们期待它能成为替世界伸张正义的法庭。 国际联盟总部 然而,这个由威尔逊总统提倡建立的国际联盟,美国人自己就不愿加入。在《国联盟约》中,美国原本与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一起,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谁料威尔逊刚回国,他的提议就被参议院否决了,因为美国不想因为插足国际事务被英法等国牵着鼻子走。 所以最终,美国没有加入国联,不仅如此,国联还因为意识形态原因,把当时的另一个世界大国——苏联排斥在外。没有了美国和苏联,国际联盟实际上由英法两国唱主角。 那么国际联盟有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呢?我们还是举个中国人熟悉的例子: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中国士兵破坏南满铁路为由,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地区, ... 军队未及反抗便悉数撤离。次年3月1日,日本扶持清废帝溥仪登基,宣布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人的野心路人皆知,无非是想借伪满洲国实现对东北的全面控制。 伪满洲国成立之初,除了德国和意大利这些日本的盟友,其他国家都不予承认。蒋介石 ... 不愿意出兵抗击侵略者,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 国联派了个调查团,对东北地区进行了短暂的考察,对伪满洲国的合法性予以明确否认,责成日本尽快将土地归还中国。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日本人这回不干了,他们对此的回应是:直接退出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不仅没能维护和平,甚至对主要成员国的侵略罪行也无能为力。 有了日本这个「 ”榜样”,国联的另一个常任理事国意大利也开始蠢蠢欲动,1935年,墨索里尼派40万大军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人打仗打不过欧洲列强,就只能靠欺负非洲的平民百姓过过瘾,他们对当地的村庄与民用设施狂轰滥炸,还使用了化学武器。 墨索里尼的行为受到全世界的谴责,国际联盟虽然对意大利采取了制裁措施,却未能阻止埃塞俄比亚落入意大利人的掌控。英国还拟定了一项将埃塞俄比亚领土一分为二的计划,这份计划以出卖 ... 为代价来维持平衡,遭到了天下人的齐声唾 ... 。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以促进和平为宗旨的国际联盟,其成立的这几十年间,恰恰是全世界离和平最远的几十年,各大洲频频爆发侵略战争与地区冲突,而国际联盟的做法除了予以道德谴责,就是给一些不痛不痒的制裁,对阻止战争没产生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二战爆发后,国际联盟形同虚设,最终在1946年宣布解散。到头来,威尔逊所倡导的国际秩序没有丝毫兑现,国际联盟土崩瓦解,一度被人们顶礼膜拜的「 ”十四点方案”,最后也沦为了摆设。 5/5 决策中的最优解与次优解 作为政治家,威尔逊在国内的支持者并不多,他的理想主义屡遭指摘,被认为有故意凸显优越感之嫌。 此外,总统的协调能力也让人不敢恭维,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他,瞧不起一干政客,把他们都当做趋炎附势之徒,不愿意讨好这帮人。所以威尔逊的身边没几个朋友,他的很多政策方案都遭到国会的否决。 要知道,这种超然物外的公正与洒脱,有助于威尔逊赢得选举,但是在执政之后,威尔逊就必须懂得妥协。 遗憾的是,威尔逊不善于拉拢别人,他是民主党的首脑,所以在参加巴黎和会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共和党人。这让共和党大为恼火,既然总统去巴黎是为了给民主党挣面子,就别指望我共和党能为你做什么了。 威尔逊天真地以为,只要道理在自己这一边,人们就会发自内心的支持他,跟随他。但现实是,理想主义者无论多么政治正确,永远只能做个孤家寡人。 今天,人们多给威尔逊主义贴上「 ”不切实际”、「 ”一厢情愿”甚至「 ”阴险伪善”等标签。然而,自威尔逊1924年去世之后,美国人对他的评价很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说,威尔逊主义是「 ”天才的愿景”,「 ”在对更美好,更和平世界的希望中注入了美国实力”。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威尔逊主义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原则本身,而是它对现实的解释力。一项好的政策,应该能促进双赢,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即实现帕累托最优。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就是在不损害他人的情况下,所有人的情况已达到最好。 但是在现实中,尤其在国际政治中,帕累托最优很难实现。首先,人们无法判断究竟什么样的状态才算「 ”最好”。其次,由于国与国之间会有竞争,大家相互制约,所以往往难以形成最优解,而只能寻求次优解。 这恰恰是一战之前的国际局势,大国凭借实力划分地盘,相互掣肘,小国则处在大国的庇护之下,或者被吞并,或者沦为傀儡。但这仅仅是次优解,大国想成为更大的霸主,小国则希望获得独立,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接受当前的现实。 威尔逊主义打破了这种局面,他尝试为国际社会设计一个皆大欢喜的最优解,国家独立,民族自决,有什么分歧大家公开商量,这个想法的出发点很好,但有个前提,就是总体的利益存量必须有所增加,否则,各国就没有改善的余地,只能在仅剩的存量间作交换。 然而,一战已经耗尽了欧洲列强的经济存量,想要改善任何一方的状况,要么大家各退一步,共做牺牲;要么以牺牲某国的利益为代价,补偿另一个国家。无论何种方案都不是帕累托最优解,所以必然有国家不满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就源于此。 所以,无论多么理想主义的方案,若仅仅是利益的重新洗牌,它的价值终究有限,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所谓领导者的责任,不仅是提供一套抽象的原则,而是能让所有人在你提供的平台里有一种获得感。

和平的代价:教授总统的理想与现实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美国十大杰出总统之威尔逊: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

    1912年,威尔逊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他毫无困难地赢得了竞选胜利,成为美国第28任总统。他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学术成就最高的一位总统,他是唯一一位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直到1917年,美国一直恪守中立宣言,甚至在发生了卢西塔尼亚号事件后,威尔逊总统仍顶住压力,保持中立。

  2. 和平的代价:教授总统的理想与现实

    1919年5月4日,上万名北京市民齐聚街头,向北洋...发出强烈...,著名的「”...运动”就此爆发。「”...运动”被誉为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的起因是当年一月份召开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应邀出席。本以为可以在巴黎扬眉吐气,谁料人家根本就不把你放在眼里,该收的权利一样没收回来,山东也落入日本人之手。就在半年前,北京的高校还专门为庆祝一战胜利放假三天,由于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大

  3. 别人都那么想,我偏这么想

    有人请教对管理很有研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每次我召集下属开会,总是有许多人心不在焉,请问有什么...能够让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好好地开会?”>威尔逊听了很快地回答:“这并不难啊!只要撤掉会议记录员,告诉大家以后在会议结束之后,才宣布由哪一位参与开会的人担任记录员。”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有智慧的人变戏法,一定是跳出大家都这么做的一个架构,其巧妙就在“别人都那么想,我偏这么想!”

  4. 你相信命运,我不信!

    命运一天威尔逊先生在大街上碰到一个乞讨的盲人,很可怜他,就给他一张大钞。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23年前希尔顿的那次事故!”威尔逊先生一惊,问道:“你是在那次...中失明的吗?”威尔逊先生冷冷地说:“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希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身上踏过去的。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也忘不了!”

  5. 閑暇时光也是发展自我的机会

    威尔逊1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外面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威尔逊每天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閑暇时光的价值。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閑暇时光,不要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

  6. 相同的遭遇、不同的人生

    威尔逊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如今终于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威尔逊叹了口气,接过了打火机:“我不会用的,但我愿意帮你。”盲人见引起了威尔逊的注意,便喋喋不休地讲起了自己的遭遇,希望博得这位富人的同情,得到更多的好处。盲人还要继续讲下去,威尔逊却冷冷地打断了他的话头:“你在撒谎。事情不是这样的。”我们不知道威尔逊先生以怎样的方式,克服怎样的困难,去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且能够成功。

  7.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出生

    1856年12月2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出生于弗吉尼亚州斯汤顿的一个牧师家庭。1883年,伍德罗·威尔逊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院,并在3年后获得历史与政治科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是唯一一位葬于此的美国总统。>1961年12月28日,坐落于特区附近的伍德罗·威尔逊大桥开通。>1962年历史学家对31位总统的投票排名,威尔逊高居前4位,仅次于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8. 议员的位置

    威尔逊接任新泽西州州长的新闻发布会刚开完,就接到来自华盛顿的...,说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即他的一位好朋友刚刚去世了。威尔逊深为震动,立即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好吧,”威尔逊对那人迫不急待的态度感到非常恶心,他慢吞吞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没有意见的。”

  9. 有关于伍德罗·威尔逊的轶事有哪些 对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随后响起一阵威尔逊在国会所不曾体验过的雷鸣般的掌声。议员们的掌声热烈而持久,以至于威尔逊因急于开始他的讲话而等得有些不耐烦。而令他担忧的并不是因此造成的船只或财产损失,却是将被这些无差别攻击所夺去的无辜生命。威尔逊宣称,尽管他之前的想法是保持武装中立国地位,但这已显然变得不合时宜。作为美国总统,威尔逊支持他的阁僚在各自所辖的机关内实施种族隔离。对于有些部门来说这是1863年来的头一次。

  10. 伍德罗·威尔逊有多少子女 在位期间的举措都有哪些

    威尔逊为仅有的三位任内丧偶的总统之一。1919年10月3日,62岁的威尔逊发生了一次极为严重的中风,导致左半身不遂。在此后的任期中,威尔逊始终处于显著的半残疾状态。威尔逊通过和议会内占多数地位的民主党合作才设法通过了一个妥协案。最高法院批准了法案;这一事件帮助威尔逊争取连任赢得了...的支持。英国宣布对德封锁,严禁一切装载战争禁运物资的中立船只驶往德国。

随机推荐

  1. 梦见寒冻梦到寒冻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寒冻好不好

    做梦梦见寒冻好不好?梦见寒冻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寒冻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寒冻,预示著有好运气,但商人病人梦见则不吉。已婚女人梦见刮寒风,冻得身体直哆嗦,很快要应邀回娘家。原版周公解梦梦见和女友横穿山洪梦到和女友横穿山洪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和女友横穿山洪好不好梦寒冻,吉,主好运将回。唯经商、疾病不吉。

  2. 云愁海思是什么意思?

    【拼音】yúnchóuhǎisī【解释】如云似海的愁思。【出处】唐·李白《飞龙引》之一:“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例子】无【相关】百度“云愁海思”

  3. 历史上的这一天:9月24日——尼尔·拉法夫遇害

    历史上的今天:1971年9月24日1971年9月24日是尼尔·拉法夫的32岁生日。当他在威斯康星州布朗县的森西巴野生动物保护区工作后没有回家时,他的妻子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她报了警,他们开始搜寻失踪的游戏管理员。很快就发现尼尔最后一次在保护区张贴标语。第二天早上,拉法夫的皮卡车被发现在一个偏远的沼泽地区,附近,拉法夫的无头尸体被发现埋在一个浅墓穴里。他的头部也最终被发现在附近,从一支0.22口径的枪

  4. 梦见绿树

    周公解梦梦见绿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绿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周公解梦梦见小偷 梦见自己是小偷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对“梦见小偷”的解释:1、梦见己身做喊所求得–梦见自己看见小偷,大声喊叫,愿望即将实现。

  6. 完全出乎意料,美国下一任总统候选人出来了,这个华人呼声很高

    但是无论其表示出怎样的政策,现如今还是空空而谈,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希望这位候选人在当上总统之后能够彻底的改变世界的环境,让美国此前的嚣张气焰改变一下,但是无论怎么说如今还没有开始进行大选,目前各位候选人依旧在不断的努力当中,而美国民众要做的也就是认认真真的选一个能够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领导人了,否则美方的经济将会一蹶不振。

  7. 杨广是如何两面三刀谋夺太子之位的?

    由是,太子杨勇就成为他打击的目标,在通往太子之位的艰难征途上,杨广费尽心机地导演了一场两面三刀的谋夺闹剧。>这一切,让本来就善于玩弄阴谋,搞两面三刀的晋王杨广知道后,更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加紧了谋夺太子之位的步伐。杨广于是先派心腹宇文述携金银珠宝结交杨约,再由杨约将皇后有废立太子之意转告杨素,并让杨素帮助晋王杨广谋夺太子之位。杨素更是配合皇后和杨广,到处收集太子的材料,对太子肆意诋毁。

  8. 梦见牙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牙齿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牙齿是什么意思梦见牙齿,通常预示你会遇到困难,需要努力去加以征服。梦见自己的牙齿脱落,表示将会与人发生争吵,或有水难之虞。病人梦见自己生出牙齿,则表示病快痊愈了,亦有长寿的意思。老人梦见长牙齿,预示健康长寿。《敦煌本梦书》梦见牙齿落者,大衰。妇女梦见吞牙齿入肚则与怀孕有关。

  9. 拍案叫绝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pāiànjiàojué【解释】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出处】唐·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例子】使人见之,一个个欢欣鼓舞,快意舒怀,不禁拍案叫绝。(清·陈忱《水浒后传》之一回)【近义词】赞不绝口,交口称誉,叹为观止【反义词】破口大...【相关】百度“拍案叫绝”

  10. 仁安羌大捷的真正指挥人是谁 刘放吾简介

    刘放吾,原名刘继枢,别号不羁,湖南桂阳人。参加两次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英缅抗战,曾率部解救英军7000人。1994年6月29日病逝洛杉机。在去世两年前,台湾省当局为其补发一枚迟到整50年的荣誉---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人物生平>著书纪念>刘放吾将军的后代基本定居在美国,刘放吾将军次子刘伟民先生特著书《刘放吾将军与缅甸仁安羌大捷》以纪念刘放吾将军,并将缅甸仁安羌大捷的战史内幕公布于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