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夺位的过程中,僧人道衍起了很大作用。>>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因道衍功高,授之以僧录司左善世之职。成祖和他谈话时,亦称之为少师,而不呼其名字。>>这时的姚广孝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自己早年的夙愿,并完全可以在永乐时期的政治舞台上表演一番了。姚广孝只好换掉身上的僧服,再去请求会见。这时的姚广孝好像对自己的前半生的所作所为有所悔恨。
在夺位的过程中,僧人道衍起了很大作用。>>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因道衍功高,授之以僧录司左善世之职。永乐二年(14O4年)四月,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姚,赐名广孝。成祖和他谈话时,亦称之为少师,而不呼其名字。>> 这时的姚广孝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自己早年的夙愿,并完全可以在永乐时期的政治舞台上表演一番了。然而,事实却不如他想像的那样,人们对他的行为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姚广孝有个姐姐,听说他助燕王起兵时,就曾发出“和尚慈悲如是乎”的感叹。当他功成业就,衣锦还乡,希图光宗耀祖时,他的姐姐不但不前往迎接,反而在他要求会见时,闭门不纳,还嘲讽地说:“贵人来何为?”姚广孝只好换掉身上的僧服,再去请求会见。他的姐姐仍旧不接见,过了很长时间才得入中堂。广孝想行拜礼,他的姐姐却说:“你不要拜。学佛不能坚持到底,姐姐怎能有这样的弟弟!”他在家乡访其好友王宾,王宾也不见,只是遥遥地看着他:“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广孝只得惭愧而退。>> 看来,他的抱负虽然实现,但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认为他的行为背离了身披的袈裟。这时,他性格的两重性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一方面他受宠于朱棣,为心腹谋士,助其起兵成功,位居高官,实现了昔日的理想,使他感到最大的快慰;另一方面,他也亲眼看见,在自己策划下的这场战争中,给无辜百姓带来的灾难,使他们惨遭杀戮,田野荒芜,这不能不使一个从十四岁就出家为僧,接受佛家说教,时刻叨念应以慈悲为怀的人,在良心上受到谴责。友人的拒而不见,亲人的弃而不纳,对他又是何等大的打击!“何如东流水,写此长恨端”的诗句,就表达了他的忏悔心情。>> 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曾有过大作为的政治家和谋略家,此刻能静心反思,急流勇退,确也十分难能可贵。永乐皇帝让他蓄发还俗,他不愿意;特赐他宅第于京师崇文门右,他也不接受;为他卜妻择偶,他更谢不奉诏。他仍旧是“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而辎衣”。这时的姚广孝好像对自己的前半生的所作所为有所悔恨。从而想抛却尘世的权欲,世态的炎凉,而在佛门这块“净土”中安度晚年,“超度”在自己策划的战争中丧命的无数苍生。据进士刘湄金说:“姚广孝隐茜泾后,有幽居诗两句云:‘春燕雏成辞旧垒,午鸡啼罢啄阴价。:因杀业太甚,故终身为僧而不改。”>> 姚广孝在永乐初年曾出赈苏、湖,到达长洲时,还曾以皇帝赐给自己的金帛散给宗族乡人。此后重修《太祖实录》,广孝为监修;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其时北疆不宁,永乐帝多次出塞亲征,广孝都留京师辅佐太子。永乐五年(14O7年),皇长孙出阁就学,广孝侍书。此后,他就退隐了。>> 姚广孝好学工诗,著有《独庵集》,后人合刻其诗文称《逃虚子集》,晚年著有《道余录》,专诋程朱。他还曾注释过《金刚经》。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