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放生·护生·环保

放生有时并不能真正积功德,反倒鼓励不肖商人捕捉野生动物,甚至破坏山林的生态。我们何不从放生到护生,一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 北投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把信众捐来作为放生的钱共一百三十万元,转请台北市立动物园兴建了七座鸟园,专门收容为人弃养或遭人伤害的稀有鸟类,这些鸟园叫做“护生鸟园”。 我读到这个报道,忍不住喝彩,佛教界千余年来讲“放生”,已经成为积习难改的行为,由于放生积功德的观念,鼓励了那些不肖的商人捕捉野生动物来卖给佛教徒,动物在捉放之间吃尽苦头,甚至横死山林。也由于放生,放鸟则破坏山林的生态,放鱼则破坏河流的生物链,非但被放的鱼、鸟、乌龟不能得救,反而害了山林河流里原住的动物。又由于被放生的动物都是繁殖畜养,根本没有野生的能力,每次有佛教徒放生就尸横遍野,令人不忍卒睹。 放生已经成为环境森林破坏的大问题。我的弟弟从前住在阿里山,他说阿里山是佛教徒放生的热门地区,放生活动几乎五日无之,每回放生法会过后,佛教徒呼啸而去,留下满地的鸟雀,或挣扎死去,或奄奄一息,或成为野猫野狗的食物,连非佛教徒看到那种“惨烈”的画面都会落泪,搞不懂为什么慈悲的佛教徒竟有如此无知野蛮的行为。 我也曾问过许多环保专家、生物专家,谈起佛教徒的放生行为,他们也都表示,在山林溪流胡乱放生是愚蠢的行为,对环境与生物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前,我也时常参加放生活动,虽然眼见许多动物当场死亡,有些师父告诉我们:“它们是当场得到超度,转生善处了。”我心里虽然有许多疑惑,但也曾想:放生最可贵的不在行为,而在慈悲之念,如果人有一念之仁,放生的功德就圆满了。 后来我逐渐发现,我们佛教徒讲放生,大部分不是为了真实清净的慈悲之念,而是为了做自己功德的一念之私。例如我们平常并不做慈悲的事,一旦事业不顺利了,就去放生;一旦家人生病了,就去放生;一旦发财了想做一点功德,也去放生;于是无数的生灵成为我们功德的筹码,我们以鸟、兽、虫、鱼的生命来作为我们自私的赌注。久而久之,很慈悲的放生行为竟成为生命的悲歌。 从慈悲变成悲哀,从“一念之仁”到“一念之私”,想必是佛教徒所不愿见的。 现在,我们到全省各地的水库,几乎在水库旁边都有整条街在卖“活鱼三吃”,一天要宰 ... 几吨的活鱼,有一次我问鱼店的老板:“这水库怎么可能有这么多活鱼呢?是不是从外地市场运来卖的?”鱼店老板的回答大出我的意料,他说:“怎么不会有呢?我们这水库的上游,常常有佛教徒整卡车整卡车的载鲤鱼来放生呢!” 弟弟告诉我,在阿里山也有许多人架鸟网,以捕捉那些放生的鸟类维持生活,如果抓到那还活蹦乱跳的小鸟,就再卖给人放生,如果抓到奄奄一息,甚至死亡的小鸟,就卖给山产店烤小鸟。 这是放生所带来的实情,却很少人去思考。更严重的是环境的破坏,放生的人大概都假想鱼鸟在河海森林都可以活得很好,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想像把数万只猪牛鸡鸭放到山林的情景,就可以知道,长期被人类豢养的动物根本早就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即使它们能够存活,也会使环境失衡,从前福寿螺、巴西龟、食人鱼对环境的破坏可为殷鉴。 放生行为带来的缺失既是罄竹难书,而放生的利益只是为了自私的功德,为什么佛教徒还如此热衷于放生呢?是不是有什么方式可以取代放生呢?是不是大家都愿意对放生做更深入的思考呢? 我觉得北投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提倡的“护生”,就比放生更有意义,可以取代传统放生的观念,鼓励佛教徒一起从事惜生、护生的工作,比放生的行为更重要,当然也更有功德。 推动以护生代替放生的圣严法师说:佛教一千多年来提倡放生,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鼓励大家不要滥捕、滥 ... 。可是,在今天的社会,放生已变成是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 例如三年前我们还在放生乌龟,每次抓到的乌龟,身上都刻了好多字,不知被人家放过多少次了,在被人抓抓放放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生态不对的话,会死掉——部分。 鱼也有相同的情形。鱼类原属于自然界的,但现在有许多是人工培养的,人工养的鱼再放回自然界去,一定会死掉,而且会对当地的水造成污染。 鸟类也是。过去我们买山产店的鸟回去放生,甚至现在每年佛菩萨生日、纪念日的时候,很多寺院仍然会举行放生。于是在放生日的前几天,山产店就会派出很多人到中南部去捕鸟,抓了再送到台北的寺院门口,卖给佛教徒放生。这种行为不是在放生,而是在 ... 生。根据专家研究,这种把自然界的鸟抓来再放生,一百只鸟中,存活只有三十只,甚至会低到只有五六只存活。若是买人工养的名贵的鸟来放生,一百只当中的存活率等于零。 所以,我们现在大声疾呼,放生的观念应该要改变,是要保护自然才对。 要改变长久以来的“放生观念”,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这里面要有理性的思维,并且承认从前我们的放生观念是有缺失的。如果我们能从这一点来认识、来觉醒,才是最大的功德。 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则轶事,说他的爱妾是虔诚佛教徒,热衷于放生,有一天到山林里放生回来,看见庭中一群蚂蚁正在争食掉落的糖,她一举脚把蚂蚁都踩死了。 苏东坡看见了,不禁感叹地说:“你放生是为了慈悲,原是好事,但是为何独厚禽鸟,而薄待于蚂蚁,这不是真实的慈悲呀!” 放生原是慈悲的好事,是由真实的慈悲心来发展;我们今日既然看到放生带来严重的问题,应该闻过则喜,一起使“放生”成为“护生”,甚至呼吁佛教徒共同为“环境保护”而努力。只有人人保护环境,建立当下与永远的净土,生灵才可以得到真正的保护。 有远见的法师大德都主张以“护生”、“环保”来取代传统的放生,像圣严法师就把一九九二年定为北投佛教文化馆、农禅寺、中华佛教研究所的“环保年”,希望佛教徒实践环保工作,不要透支自然资源,使子子孙孙都有资源可用,他不断地呼吁我们佛教徒“要节约,戒贪,戒 ... ,少用自然资源,才愈能够对我们未来的天国也好,未来的净土也好,积存愈大的功德。” 像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也在演讲开示时一再呼吁弟子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说:“我们要存着一份戒惧谨慎的恭敬心,尊重天地万物。”使慈济人都能大力推动环保理念,甚至实践资源回收,使回收的资源转化为真正慈济利生的事业。 在现代,当我们说到功德,应该分成两方面,一是来自于人心的净化,使人人生起仁民爱物的心;二是来自于环境的净化,使众生都能活在清净的环境中,免于恐惧,这才是真功德。 我们何不从放生到护生,然后一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  【省思】放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放生的真正功德在哪里?在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世人大肆捕 ... 野生动物的当今时代,该如何继续承和发扬佛教放生的传统精神呢?本文作者从护生、环保角度对当今人们采用的传统放生方式在现时代所造成的一定的负面后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我们深思。放生的基本精神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仍然应该坚持放生,但正确合理的发心和回向、对放生时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以及对放生后动物生存状况的考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放生真成了作者所说的一些人为谋取个人功德的自私的筹码,放生时随便找个地方一放生就以为大功告成了,丝毫不考量放生后动物的死活以及放生行为对生态环境、对净化人心的影响,那样实际上也背离了大乘佛教的大慈大悲精神,恐难以获得真正的功德。当然,完全以护生、环保取代传统放生未免有些过,如在某些未遭破坏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传统放生仍然是十分必要、不可取代的。 将放生与护生、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许才是比较合理地适应现时代的放生精神吧!古代大德尚建有专门的放生池,现代的佛弟子为什么不能发愿建立专门的护生园呢!或许有地方 ... 部门不重视、有限制等原因,但真正贯彻佛教慈悲精神的放生应该在放生的行为中感动世人、转变人的麻木之心的。真正的放生自始至终都应该是佛教大慈大悲精神的积极体现啊!如果佛教的不断放生 ... 了一些不肖商人总是捕捉鸟类等野生动物来卖给佛教徒“做功德”,真正的慈悲精神又从何处体现出来呢?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放生·护生·环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吴越国的开国皇帝钱镠有哪些轶事典故?如何评价钱镠?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是吴越王钱镠于公元907年所建。吴越国以杭州为国都,历三代五王,一共存在了72年。在历史上,两浙百姓都习惯称呼吴越王钱镠为海龙王、不睡龙。  作为吴越的开国皇帝,钱镠身上发生了许多有趣又神奇的事。比如,年轻时候的钱镠很喜欢和临安县录事...

  2. 埃贡·席勒:只有无知的人才会嘲笑我的艺术作品

    席勒的自信决定了他的艺术,席勒的预言成为现实,席勒的市场价值还在走高。>席勒少年时已经被称为绘画“神童”,只要能画画,他似乎不在乎人们和社会如何看待他和他的行为。他甚至清楚地知道知道这可能给妻子造成危险,在一封信中,他要妻子出门当心,可能瓦利会在附近等她闹事。>>席勒遂成为他的人生理想,狂热的理想,燃烧他的整个人生,直到生命的最后,到确定能够买回《瓦利》为止。

  3. 梦见有钱人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有钱人,预示你的事业有望获得成功。梦见自己变成有钱人,而且用钱去帮助朋友、家人或赞助别人等,意味着你会有好运气。梦见自己成了有钱人,暗示你可能会遇到经济困难,需要大量钱财。有钱人梦见得到了财富,预示着你能交好运。女人梦见有很多财产,说明你会为孩子的安全担扰。商人梦见有很多财产,提醒着你生意会亏损。梦见在雨中奔跑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4. 过真正快乐的生活

    无德禅师又接着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这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之中。必须改变自己对原有生活的观念、态度,这样生活的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能快乐;爱情要奉献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

  5. 梦见花鸟

    周公解梦梦见花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花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一: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7.硫粉在空气中

  7. “收藏大王”仇焱之

    “收藏大王”仇焱之仇焱之,江苏太仓人。民国35年以200万法币独资开设“仇焱记”于嵩山路44号。南下的香港第一代收藏家仇焱之13岁于上海一家古玩店当学徒,其掌柜对古陶瓷鉴定十分善道。倾尽所囊“收养”中国瓷器繁忙的生意之余,仇焱之始终笔耕不辍,于1950年相继出版了《抗希斋珍藏明全代景德镇名瓷影谱》、《斋珍藏历代名瓷影谱》,成为国外专业人士研究中国官窑瓷器最有价值的书目之一。

  8. 剥极将复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ōjíjiāngfù【解释】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出处】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隋炀帝艳情篇什,同符后主,而边塞诸作,铿然独异,剥极将复之候也。”【例子】无【相关】百度“剥极将复”

  9. 刘徽发明牟合方盖,祖冲之儿子彻底解决遗留问题

    牟合方盖最初是由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提出,他在为《九章算术》做批注的时候发现计算球体体积...有误,继而发明了牟合方盖的...。

  10. “大定通宝”背“申酉”银质大钱的话题

    文章列举了金代金世宗大定时期“大定通宝”钱币的各个版别,考证了“大定通宝”背“申酉”银质大钱的出处。笔者九年前同样藏得一枚“大定通宝”背“申酉”银质大钱。如果将笔者这枚“大定通宝”背“申酉”银质大钱同丁福保书中“大定通宝”背“申酉”当十大钱的图拓相比对,其形制规格、文字大样基本一致,只是书中的钱币没有标注所用材质,至此多年的疑惑尽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