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孙本文:「 ” ... 学界的泰斗”

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孙本文是中国早期社会学领军人物,曾长期担任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 ” ... 学社”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时,孙本文出任第一届理事长,可见其在 ... 学领域中的地位。 孙本文 孙本文(1892—1979)字时哲,原名斌甫,因仰慕孙文而自改其名,江苏吴江人,1892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一个书香世家,其祖上大都是秀才出身,父亲是私塾先生,曾担任过新式学堂的教师和校长,孙本文自幼随父习读《百家姓》、《千字文》、《诗经》等传统启蒙读物。 孙文本于1906年入读吴江县「 ”明体学堂”,一年之后又转入吴江县江震小学读书,1909年考入位于苏州的「 ”江南两级师范学堂”,当时师范学堂是可以免除学费和食宿费用的,孙本文深受家庭的影响,希望自己将来也从事教育工作。 1915年,孙本文从已经更名为「 ”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在自己母校任教,但其不满足于当一名小学教员,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在江南地区颇有名气又减免食宿费的「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但当时南高师因刚恢复办学,只招预科生和专科生,遂又将求学目标锁定为北京大学。 1915年9月,孙本文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即哲学系),当时入学考试题目非常深奥,仍然采用前清考进士「 ”殿试”策问体裁,许多考生面对考题都无所适从,但孙本文却能从容应对,不但顺利入学,而且还得了全额奖学金,解除了学费上的后顾之忧,因为孙本文已于1913年与吴钜儒结婚。 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始建于1912年,1914年才开始正式招生,是中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被称为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孙本文与冯友兰、稽文甫等人都是同班同学,老师主要有康宝忠、陈汉章、刘师培、黄侃等人。 北京大学哲学门第一届师生合影 其中以康宝忠对孙本文影响最大,康宝忠于1916年在北京大学首设社会学课程,用中文讲授社会学,被学界誉为是「 ”中国第一位社会学家”,因为在此之前,只有外籍教授讲授过社会学课程。 孙本文通过康宝忠教授介绍,开始接触美国社会学家弗兰克林·亨利·吉丁斯的「 ”同类意识论”,并喜读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埃尔伍德的著作,但非常可惜的是,康宝忠教授于1919年11月突发疾病而英年早逝。 孙文本曾担任哲学班班长,他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始终考取第一名并免交全部学费,由于对社会学兴趣浓厚,因此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曾与同学傅斯年、张申府、狄膺、杨亮功等共同发起成立了「 ”北京大学消费公社”。 1918年夏,孙本文从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毕业,当年毕业生仅有13人,孙本文、冯友兰均以甲等成绩毕业,所不同的是,孙文本以社会学见长,而冯友兰则以哲学立世。 孙本文(后排右一)北大毕业时合影 孙本文于当年9月应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担任国文教员,并兼授哲学概论等课程,两年后在兄长和弟弟的支持下,于1920年秋参加了江苏省公费留美生考试,由于只有两三个留美名额,考试竞争异常激烈,但孙本文以深厚的学养功底高中榜首。 1921年4月,孙本文与潘菽、吴有训等人结伴在上海乘「 ”南京号”邮轮赴美,入读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攻读社会学和社会调查,并兼修教育学理论,1922年6月即获得伊利诺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随后又入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 1924年7月,孙本文转入纽约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彭德尔教授指导下,撰写完成了《美国对华舆论之分析》博士论文,这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心理社会学方面的专著。 1925年7月,孙本文获得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于当年9月到美国社会学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整个中国学界像孙本文这样接受了中外名校完整学历教育,也是不多见的。 《社会学上之文化论》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科学,是国际公认的五大社会科学之一(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人类学),起源于1838年的法国,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现代学科,自从十九世纪末由外籍教师传入中国,期间经历了并不平坦的发展历程,既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 但以中国人的视角和理念,常把社会学归于冷门学科,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不被国家和民众所重视,但当年孙本文以社会学研究为志向,并最终成为 ... 学领域里的领军人物。 1926年初,孙本文学成归国后曾在私立大夏大学短暂执教,1926年9月又应李登辉之聘出任私立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复旦社会学系始建于1925年,但是在复旦公学时代,就曾有人开设社会学讲座,也有人称王宠惠是中国人讲授社会学第一人。 复旦大学旧址 孙本文很快就在复旦大学崭露头角,不仅教学十分出色,而且经常发表学术文章,并相继出版了《社会学上的文化论》、《社会问题》、《社会学ABC》、《人口论ABC》、《文化与社会》五部社会学专著,在学界引起反响,尤其是对 ... 学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社会学ABC》是一本经典的社会学通俗读物,出版之后曾风靡一时且经久不衰。 1928年9月,孙文本与吴泽霖、吴景超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了社会学学术团体「 ”东南社会学社”,1930年2月8日又在「 ”东南社会学社”基础上发起成立了「 ” ... 学社”,第一届理事会由孙本文、许仕廉、吴景超、吴泽霖、陈达、陶孟和、潘光旦、游嘉德、钱振亚等9名社会学家组成,孙本文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每年在南京、上海、北平举行一次年会,并创办了学会刊物《社会学刊》,由孙本文亲自担任主编。 孙本文(前排右三)参加第一届年会 1929年2月,孙本文应张乃燕校长之聘出任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组建社会学系,此后即长期主持社会学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是其学术上的黄金时代,曾先后发表了社会学专著20余部,其中《社会学原理》更是一部社会学的入门典籍,被学人认为是「 ”同类书籍中无出其右者”,也被国民 ... 教育部列为「 ”大学丛书”,是当时大学社会学系的通用教材,多次被再版发行,至今仍被许多大学社会学系列为重要的参考书籍。 孙本文的《社会心理学》被中国学界誉为社会学领域的扛鼎之作,而《现代 ... 问题》四册(分别探讨了中国家庭问题、人口问题、农村问题和劳资问题)是中国第一部对社会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不朽之作。 《现代 ... 问题》 孙本文其他代表性著作还有《当代 ... 学》、《社会思想》、《近代社会学发展史》、《世界社会学之派别及其现状》等,而由其担任主编的著作就有5部之多,此外还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孙本文的著述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 ... 学宝库,也奠定了 ... 学的基础,被誉为「 ” ... 学界的泰斗”。 1941年,国民 ... 教育部在全国大学各学科领域分别遴选一位最杰出教授,全国共有30位优秀教授当选,并由教育部直接聘任,这些人被称为「 ”教授中的教授”,月薪为600银元,另有不菲的车马费,与当时大学校长待遇相同,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里,国家能够专门拿出一笔不菲的经费,以奖励中国最优秀的教授,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这一群体的殷切期望,而孙本文是社会学领域唯一的当选者。 孙本文全家在重庆时合影 但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中央研究院于1948年遴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时,社会学学科进入候选人名单的有陈达、陶孟和、潘光旦、凌纯声、吴景超,而孙本文竟然没有进入候选人名单,最终当选为第一届院士者只有陈达和陶孟和。 孙本文创立了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并长期担任系主任一职,但即便在那个年代,中央大学社会学系也是几起几落,孙本文曾为保留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做过不懈努力,1930年5月至1931年底,孙本文曾应蒋梦麟之邀出任国民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而孙本文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依然在中央大学兼课,由此可见孙本文对社会学的热爱。 孙本文 1932年9月至1934年2月,孙本文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邀出任教务长一职,他所提出的唯一任职条件,就是要求罗家伦恢复中央大学社会学系。 1941年7月,顾孟余出任中央大学校长时,孙本文被聘为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兼附中校长,顾孟余与孙本文有师生之谊,孙本文在北京大学求学时,顾孟余是北大文科德文门主任,孙本文一生淡漠官场,但是只要与社会学和教育有关的工作,孙本文都极力去尽职尽责做好,他也曾是「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9名董事之一。 孙本文(左一)参加基金会会议 1949年初,中国人民 ... 逼近南京城下,时任中央大学校长周鸿经及其他校领导不辞而别,全校陷入群龙无首状态,而国民 ... 教育部也试图将中央大学迁至福建或台湾省,在这种复杂和动荡的局面之下,孙本文挺身出任中央大学维持会主席,以自己的勇气和担当,替自己的学生周鸿经收拾残局,并率领全校师生日夜护校,等待和迎接南京的解放,将中国第一高等学府完整地交给了新政权。 孙本文与夫人吴钜儒合影 1949年5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正式接管了中央大学,当年8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由梁希教授出任南京大学校务 ... 会主席,孙本文的老同学潘菽于1951年7月出任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被拆分,以金陵大学原校址作为南京大学校址,而原中央大学四牌楼校址则留给了南京工学院,社会学系被撤销,教了一辈子社会学的孙本文被迫改行教授其他学科,曾经在世界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 ... 学彻底消亡,许多优秀的社会学学者被打入冷宫,甚至被打成右派。 孙本文夫妇与抗美援朝归来的儿子合影 已是花甲之年的孙本文不再被重用,甚至被迫对 ... 学进行全面地批判和反思,并彻底否定自己一生所学和所教的社会学,不但批判国际社会学领域里的学说和学者,更重要的是要剖析自己的社会学的教学生涯,与过去的一切彻底划清界限。 当年「 ”教授中的教授”如今只是一名普通教授,其所获政治荣誉也仅是江苏省政协 ... ,当社会学在中国得以逐渐恢复之时,孙本文已经是耄耋之人了, 并于1979年2月21日在南京逝世。 孙文本文集 孙本文是 ... 学最主要的奠基人之一,在 ... 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其名字却长期湮没在岁月中,除了社会学领域学者和社会学专业学生之外,普通民众很少有人知道孙本文的名字。

孙本文:「 ” ... 学界的泰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近代大师: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81人名单

    近代中国人才辈出,因此,在当时中国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就汇集了在文、理、工、医等各学科方向能够独当一面的卓越人才。中央研究院于1928年成立,然而直到20年后的1948年3月,才正式召开了院士评议会,当选出首届院士,共81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合影具体名单如下:姜立夫,数学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

  2. 政治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解读政治学的学科内容!

    我之前为大家概略的解读过「”政治”。政治作为人类活动的制高点,那么政治学这门学科到底又讲的是什么呢?这门学科又是做什么的呢?本文就主要解读政治学的学科内容。(本文首先讲一下政治学的发展概况,其次就是政治学的基本框架,最后讲一下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及交叉学科。)政治学的发展概况前几天刚刚去世的,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当代社会科学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倡导

  3. 中国有所大学堪称名校「 ”祖师爷”,拆出4所「 ”985”,7所「 ”211”

    提到「”985”,「”211”相信很多人都会认识,但是提到中国历史上有一所高等大学,堪称名校的「”祖师爷”,到今天为止,拆出4所「”985”重点大学,7所「”211”重点大学,它就是「”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系科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建立于1902年,原名为三江师范学堂,随后于1921年在教育家郭秉文先生倡导下,以南京当时最高学

  4. 孙本文:「 ” ... 学界的泰斗”

    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孙本文是中国早期社会学领军人物,曾长期担任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学社”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时,孙本文出任第一届理事长,可见其在...学领域中的地位。孙本文孙本文(1892—1979)字时哲,原名斌甫,因仰慕孙文而自改其名,江苏吴江人,1892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一个书香世家,其祖上大都是秀才出身,父亲是私塾先生,曾担任过新式学堂的教师

  5. 这位美女数学考了零分,却被破格录取,进了北京大学

    晚年的张充和更是被称之为国民最后一个才女。可是说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奉献了一生。在当时考北大需要考四门功课:数学、历史、国文、英语,可是,张充和从小到大只学过国学,英语和历史勉强可以接受算文科的,可是对于数学却一窍不通。最后考完试后的张充和果然不出所料,数学考了零分。可是国文却考了满分。

  6. 毛主席与中国大学结下不解之缘,看他当年亲笔提名的大学!有远见

    看看毛主席亲笔题名的大学有哪些?1·北京大学1949年,统帅千军万马夺取全国解放的...,再次来到阔别30年的古都北京。

  7. 第五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全球产业高峰论坛盛大举行 诺辉健康助力「 ”学、研、产、资”体

    本报讯2019年11月8日至9日,第五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全球产业高峰论坛在杭州盛大开幕。论坛自2015年创立至今,每年举办一次,现已成为北京大学在生命科学产业领域规模最大的论坛。

  8. 过云楼之争 引发优先购买权热议

    过云楼之争引发优先购买权热议北京大学提出优先购买权程序是否合法?过云楼事件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北京大学属不属于国家文博机构、凤凰集团事后才假借南京图书馆文博机构名义行使优先购买权是否合法成为了该事件中另一个争论焦点。他表示过云楼藏书之争,如需要确定有权行使优先购买权的适格主体,也只能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而不是北京大学。

  9. 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

    在105年前的今天,1912年5月15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网络配图1912年5月15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大学,1898年7月3日开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是其立学宗旨。初拟设大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10科,以达“总古今,包中外,该体用,贯粗精”之目的。招收官僚子弟及各省中学堂毕业生入学。

  10. 历史上的今天1月4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京大学正式就任校长一职。他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根据“网罗众家”的原则,蔡元培就职不到10天,就聘请了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由上海迁至北京。蔡元培又聘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胡适为文科教授兼文科研究所哲学门主任,钱玄同为文科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教员,刘半农、周作人为文科教授。鲁迅此时仍在教育部任职,但和北大进步教授保持着密切联系。

随机推荐

  1. 梦见鸡冠花

    周公解梦梦见鸡冠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鸡冠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以镒称铢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ǐyìchēngzhū【解释】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出处】《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例子】无【相关】百度“以镒称铢”

  3. 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2100多年来,关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热点,今天,最爱君也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曾国藩放弃称帝、激流勇退的原因所在。其实,在太平天国陨落前,想劝曾国藩自立称帝的人,已是一拨接一拨。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垂帘听政的慈禧等人碍于帝国动荡,无奈下授予曾国藩“节制四省军政大权”,但为了抑制曾国藩、分化湘军,慈禧也在湘军内部,不断地扶持曾国藩的反对派和敌对势力。

  4. 定彦平:隋朝第一高手,一生只败给过自己!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他曾两次打败杨林是隋朝第一高手,一生只败给过自己!他的绿沉四尖枪是隋朝一绝,同杨林、邱瑞等并称兴隋九老,为隋朝开国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在前朝曾两次打败杨林,因他的双枪变幻莫测而被评为隋朝天下第一。杨林深知定彦平武功高强,又是自己的结义兄弟便去请他前来相助,为一字长蛇阵的阵胆。定彦平负伤而走,心灰意冷从此看透人间悲喜,出家为僧,法号自然,外号云龙僧。

  5. 《大学》中“三纲领”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三纲领八条目的治国平天下的准则。

  6. 貂蝉的真实身份:吕布的随军“慰安妇”?

       据《三国演义》记载,吕布共有两位妻子,即正妻严氏,次妻曹豹之女曹氏。而使其为之神魂颠倒的美女貂蝉却是没有过多的记载,也没有说明貂蝉是否就是吕布的妻子。但在史料中却有着这样的记载,吕布有一个不知名的随军妻子,不知道此人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貂蝉呢?  中国&l...

  7. 读书是私事

    “读书无用论”盛行之际,我便养成了一大偏见:读书是私事。这却不是说,那样一种“私读”就好像是私下里自娱...的勾当。每读一本书,如交一个人,差不多就是一种遭遇。同理,“私读”也总是游离于“系统学习”之外。在我看来,大多数书籍写出来都不是为了给专家学者“研读”或给教主信徒“颂读”的,所以我所说的“私读”倒恐怕是阅读一词的本来含义吧?但那“读书人”已不是一种“身份”,长叹声也绝非出自“身份意识”。

  8. 生命生命读后感

    生命生命读后感参考读后感一;生命的触发——读《生命生命》有感“生命”是什么呢?现实的人或许会想:“生命,不就是要经过生老病死吗?”诚实的人更会想:“生命,不就是有血有肉吗?”

  9. 梦见自己的母亲去世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的母亲去世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的母亲去世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大德故事:七岁就想出家

    七岁的灵裕叹息说。灵裕六岁的时候,就向父母提过出家受戒的要求。父母那时瞪大了惊异的眼睛看着灵裕,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六岁的儿子会提出如此不同寻常的请求,父母早就把振兴门第的希望寄托在灵裕的身上,他们怎么会允许灵裕出家呢!灵裕出家的要求多次被拒绝后,他就想寻找时机,逃出家门。父亲的病稍一好转,灵裕就不辞而别,到应觉寺投明宝禅师出了家。大家一致推举灵裕为法主,首先登席讲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