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而左宗棠率领湖南的清军,与江忠源配合,追到了湖北。经过八个月的艰苦鏖战,终于将太平军驱逐出武汉。授权左宗棠近一年,因指挥得力,战功显赫,刚拿下武汉,他就被提拔为署理湖广总督。他留左宗棠守湖南,自己亲率清军主力,转战湖北。不料,他却在湖北黄安田家镇,被太平军大败,只好灰头土脸的退回武昌城坚守。

(接上) 1853年二月,太平军出湖南,入湖北后,连克汉阳、汉口,半个月后攻占武昌,占领了第一座省城。而左宗棠率领湖南的清军,与江忠源配合,追到了湖北。经过八个月的艰苦鏖战,终于将太平军驱逐出武汉。而以上这些战斗,虽然战果颇丰,但相对于后来大开大合的大战,只能算是左宗棠人生战事的演习,为日后积累了很多经验。 此时,最幸运的人就要数张亮基了。授权左宗棠近一年,因指挥得力,战功显赫,刚拿下武汉,他就被提拔为署理湖广总督(指代理总督,辖区湖南、湖北,也叫两湖总督)。他留左宗棠守湖南,自己亲率清军主力,转战湖北。不料,他却在湖北黄安田家镇,被太平军大败,只好灰头土脸的退回武昌城坚守。 1853年十月十七日,朝廷下旨,免去了张亮基署两 ... 督,改授山东巡抚。朝廷不好直接批评张亮基,堂皇的理由是他善于守城,故派往山东济南府,以防太平军北上。接替他做两湖总督的人是吴文镕,这就需要再表一表这个人了。 吴文镕,江苏仪征人,181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做过道光帝的侍读学士。1839年,顺利升任福建巡抚,并做过浙江巡抚,云贵总督等。吴文镕是 ... ,学问做得尤其好,是个学究型的官员。但是,他带兵打仗显然不在行,虽然与湘官集团关系不错,与胡林翼也有私交。但他可能出于学院派的高傲,觉得左宗棠非进士出身,所以不想用,连个邀请函都没发。 张亮基虽然因左宗棠有功,向朝廷奏保了他「 ”知县加同知衔”(从六品官),也邀请他同赴山东。但左宗棠此时已深谙了官场关系的复杂与微妙,且他事业的根基在湖南,于是他只得辞归,回湘阴继续做隐士了。 虽然左宗棠被迫退隐,有些不甘心。但是「 ”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照我!新任的两湖总督缺乏底层生活经验,眼界抬得老高,做事也不接地气。并且,吴大人也是运气背,他的搭档是湖北巡抚崇纶,武举人出身,满洲正黄旗人。崇纶算得上根正苗红的满清八旗子弟了,一身江湖气,打仗不行,但欺压百姓和官场内斗,倒是拿手好戏。 学究碰上武举人,真是秀才遇到兵,两人严重气味不相投。尤其崇纶又是正黄旗出身,有专折上奏皇帝之权,也不把吴文镕这个 ... 顶头上司放在眼里。因此,他俩相互扯皮、摩擦不断。在此太平军横行天下、兵荒马乱之际,除了江忠源、左宗棠给他们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外,其他的八旗军和绿营兵,均是折戟沉沙,各种被虐。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就不再详述了。 1854年2月7日,吴文镕亲自带兵进攻黄州,结果全线溃败。学究总督无奈,「 ”扑通”一声,投水塘自尽了。而崇纶也是畏战胆寒,在武昌城死守半年后,城被攻破,他弃城逃往陕西。被曾国藩参了一本后,皇帝急命捉拿问罪,他不得已服毒自尽。 此时的两湖之地已成为 ... 桶、绞刑架,各路官员谁也不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还记得上文提到过的骆秉章吗?因为长沙城被围,以及后来的两湖大乱,本来被革职留用的他,是要调离湖南,去京城候任的。但骆秉章因故一年多没走成,此时皇帝也是急于无人可用。于是,1853年初,朝廷又再次任命骆秉章为湖南巡抚,负责镇压湖南的太平军。 骆秉章(1793年至1866年),广东花县人(与洪秀全是同乡),字吁门,183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外官曾任湖北、云南藩司,1853年实授湖南巡抚。一段时间后,摆在骆秉章面前的,是异常凶险的局面:两湖总督、湖北巡抚等均战败 ... 。唯一能打胜仗的江忠源,此时已授湖北按察使(相当于现在主管治安、司法的副 ... ),调往江西驰援,帮办向荣(后面会详述此人)的江南大营军务。两湖之地,已大部分为太平军所占。 并且,两个成功与失败的鲜明案例就摆在骆秉章面前:一个是张亮基成功保命升官的案例,另一个是吴文镕弃用左宗棠,兵败 ... 的案例。还有他自己1850年抗击太平军不力,被革职留用的教训。以上这些,都使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想尽一切办法,请左宗棠再次出山相助。 另一方面,左宗棠这边也很尴尬。第一次与张亮基合作一年,二人都履行了承诺,配合得天衣无缝。左宗棠关于兵事的主意、策略,张亮基全部接受;上报朝廷的奏章,张亮基全部放手给他办理。因此,左宗棠既感激又兴奋,加班加点,埋头苦干,用智慧和 ... ,把死气沉沉的清军盘活了。但事功虽大,巡抚张亮基一走,马上人走茶凉,左宗棠的事业也散了。 左宗棠对于朝廷而言,还只是个小举人、小幕僚,随时可能被抛弃。更为凶险的是,左宗棠第一次出山,彻底与太平军结下了梁子。尤其是1854年一月,江忠源在江西泸州兵败城破,跳水 ... 了。他虽被朝廷追赠为总督,子嗣封将军世袭罔替,赐谥号忠烈,灵位安放于大清昭忠祠。但江忠源死后,太平军已全线攻入湖南,左宗棠的家乡及隐居之地,很可能尽失。正如胡林翼所说:「 ”设楚地尽沦于贼,柳庄白水其独免乎?”而且,太平军拿下湘阴县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 ”清妖坐探”的罪名,悬赏捉拿左宗棠 ... 头。 综上,两方面都有需求,要走到一起合作。但左宗棠有诸葛亮情结,且要拿到充分的授权,所以必要的「 ”三请”还是要有的。第一请,骆秉章刚上任巡抚,马上派人去湘阴礼聘。左宗棠见信和礼品后,略有感动,但婉言谢绝了。骆秉章也不灰心,向朝廷保奏左宗棠「 ”以直隶州升用”(六品官)。左宗棠得知后又辞谢了,他不愿离开湖南。 第二请,民间的传说是这样的:一天,左宗棠正在白水洞后山喂鸡,忽见一位穷人老者来讨钱,就顺手给了12文。但老者不接,开口就要加钱说:「 ”孔子弟子三千,孟子门徒三千,请先生再赏三千”。左宗棠一看,来人不一般,便请进洞里。老者进门后观望,则见到了林则徐的手书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老者端详了一番后,叹道:「 ”可惜呀,林公看错了人,重托也要被辜负了!”左宗棠于是追问道:看错了什么人?怎么被辜负了?老者摇摇头说:一个叫「 ”五画生”(左字)的人,自比「 ”今亮”,可实际上与「 ”古亮”差太远了。「 ”今亮”说什么「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其实就只会吹牛。如今湖湘危急,天下苍生危急,他却只敢纸上写写、门上挂挂而已。这难道不是看错了人吗? 而左宗棠却哈哈一笑说,老兄你就别再兜圈子了,露出真容吧,我请你喝两杯。以上是坊间的笑谈,这故事中的老者就是骆秉章。总之,骆秉章亲自登门去请左宗棠,但左宗棠可能还是对他第一次做巡抚时,不愿意用自己有顾虑,这次也没成功。 第三请,被太平军通缉后,左宗棠为躲避搜捕,被迫带着妻子、女婿陶桄等逃到长沙。而此时的骆秉章,一直派人盯着左宗棠的一举一动,他得知后大喜过望。这一日上午,左宗棠正在家中继续埋头研究分省地图,忽然听见外面有些吵嚷。不一会儿,周夫人进门道:「 ”陶家的老管家急切的想见你。”左宗棠忙走出来,只见老管家心急火燎的说:「 ”左老爷,您快救救我家少爷。”左宗棠问:「 ”桄儿怎么了?”老管家继续说:「 ”少爷被巡抚衙门的人抓走了,他们说长毛兵犯湖南,要陶家助饷10万两,不交银子就不放人。”老管家此时已满头大汗,粗声说道:「 ”陶老爷以前为官清廉,哪里有那么多银子啊?今晨少爷被抓走后,少奶奶都急得哭晕好几次了。” 左宗棠一听勃然大怒,喊道:「 ”骆秉章说抓人就抓人,真不是东西。你先回去让瑜儿(指左孝瑜)安心,我这就去找巡抚骆秉章,他凭什么逼良民助饷?”周诒端也十分着急,忙叮嘱他说:「 ”你去了要好好地和骆大人说话,桄儿现在攥在人家手里,闹僵了吃亏的是咱们。” 于是左宗棠快马加鞭,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巡抚衙门。他径直往签押房里闯,此时骆秉章已得报后迎了出来。左宗棠见了他,瞪着眼道:「 ”你抓了陶公的公子,我的女婿陶桄,怎么还像没事人似的?”骆秉章一脸无辜状,故意道:「 ”谁那么大的胆子,敢抓陶文毅公的公子,你们谁抓的啊?快站出来。”群僚们都摇头不语。 接着骆秉章笑眯眯地说:「 ”先生的爱婿在我府上,但可不是被抓来的,是请来的。不信你与我一起去后院瞧瞧。”到了后院,左宗棠见陶桄正在书房里读书,茶点俱全,还有下人服侍,俨然是贵宾,气也消了大半。问道:「 ”桄儿,你没事吧?”陶桄答道:「 ”小婿被抚台大人请进府,他说这里有很多藏书,可以随便看,我在此已看了大半天了。” 左宗棠这才恍然大悟道:「 ”骆抚台,你这是在算计我呢?”骆秉章于是深揖拱手道:「 ”左先生,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不然您怎么肯出山啊?非常时期,请您体谅,成全我骆某的一片诚心吧!” 就这样,左宗棠因为已困在长沙,身不由己;且像张亮基一样,在得到了骆秉章的充分授权和保持独立性后,答应了骆秉章再次出山相助的请求。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是:左宗棠的老同学胡林翼,此时因为在贵州剿匪有功,擢贵东道员,奉调带勇赴湖南、湖北抗击太平军;他的另一个好友郭嵩焘,也于1853年初,劝动了曾国藩创办湘军,并加入曾府做幕僚,湘军集团已初步成型。左宗棠二次出山襄助骆秉章,也把骆秉章拉进了湘军集团。(本回完) (第6回 大角力,命悬一线。敬请期待。)
本文标签:骆秉章左宗棠太平军中国近代史张亮基历史复兴之路华夏文明大棋局张亮江忠源吴文閒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国革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