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一门四藏家——清代杨氏藏书杨以增山东聊城人。任官其间,正值社会动乱,各家藏书多有散出,其中相当部分为以增所得,由此奠定了海源阁藏书的基础。及至以增子绍和,藏书又有进一步发展。端华与弟肃顺及怡亲王戴垣被诛,乐善堂九楹藏书始流落民间,而海源阁插架由是益富,大有驾南北藏家而上之势。海源阁遗书,现主要见藏於北京图书馆和台湾省中央图书馆。
一门四藏家——清代杨氏藏书
杨以增(1787--1856)山东聊城人。字益之,又字至堂,号冬樵,山东聊城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至江南河道总督。以增平生无他嗜,一专於书。任官其间,正值社会动乱,各家藏书多有散出,其中相当部分为以增所得,由此奠定了海源阁藏书的基础。杨以增藏书主要得自汪士钟艺术书舍。咸丰辛亥(1851)壬子(1852)间,吴门汪氏艺芸书舍书散出,时以增官江南河道总督,所得甚多。汪氏艺芸书舍,源自黄丕烈百宋一厘及袁氏五砚楼诸家旧藏,宋元佳刻极多,故倍受书林关注,除以增所得外,馀归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上海郁氏家稼堂。此后,以增又多方搜罗,诸如鲍氏知不足斋、秦氏石研斋、方氏碧琳琅馆以及海宁陈仲鱼、阳湖孙渊如、大兴朱行君等名家旧物,均可在海源阁找到踪影,是为海源阁藏书的一大特色。以增收藏既富,乃别辟"宋存书室"贮天水旧籍,而以元本、校本、影宋钞本附之,复以收得宋本《毛诗》、《周礼》、《仪礼》、《礼记》、两《汉书》、《三国志》,颜其室为"四经四史之斋"。
及至以增子绍和,藏书又有进一步发展。杨绍和(1832--1875)字彦合,号勰卿,以增仲子。咸丰二年(1852)举於乡,官户部郎中,同治四年(1865)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绍和为官京师时,适清宗室端华乐善堂书散出,绍和觅得极多。乐善堂书源於崑山徐健庵、泰兴季沧苇,而徐、季之书又得自於毛氏汲古阁和钱曾述古堂。端华与弟肃顺及怡亲王戴垣被诛,乐善堂九楹藏书始流落民间,而海源阁插架由是益富,大有驾南北藏家而上之势。杨绍和著有《楹书隅录》五卷、《续编四卷》、《海源阁藏书目》一卷和《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四卷。及绍和子杨保彝(1852--1910),就绍和《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拾遗补阙,撰写《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著录善本之书四 ... 部一一三二八卷,海源阁孤本秘籍,大体与焉。又有《海源阁书目》六册,抄本存山东省图书馆。
海源阁藏书散出於第四代传人杨敬夫之时,原因凡四:一是咸丰十一年,捻军自皖入鲁,抵杨氏别业陶南山馆,与清兵激战,杨氏别业遂陷兵燹,所藏秘籍损失殆半;二是一九二九年土匪王金发陷聊城,司令部即设於杨宅内,海源阁珍藏惨遭糟蹋,乃至以阁书炊火;三是一九三零年土匪王冠军陷聊城,尽攫善本秘籍、碑贴子画;囊括而北;四是一九三零年"九·一八"事变后杨敬夫因生计,自售於一九二七年移藏於天津的珍本九十二种。时传沅叔亲临津沽,雅意延访,并就所经眼宋元本三十种,撰写《海源阁藏书记略》。海源阁遗书,现主要见藏於北京图书馆和台湾省中央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