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生)是济南历下人,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是一个极有修养的女子。自幼生活在富有诗气的家庭,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有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着「 ”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生)是济南历下人,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是一个极有修养的女子。 自幼生活在富有诗气的家庭,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有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让人爱不释手的诗词。 没能在现实中找到家的李清照,但她可以在诗词中找到自己的家,沉浸诗词,足够让她排解现实中的孤冷与空虚。「 ”梧桐更兼细雨,独自怎生得黑?”的黄昏,以生命谱写的诗,陪伴了多少孤独的灵魂。前期的甜和后期的凄形成了对比,从李清照的诗词,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她的一生。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两年,虽然赵明诚进入仕途,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两人过的比较简朴,并且立下了「 ”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虽然赵家的藏书很多,但是对于这一对夫妻来说,远远不够,于是便想方设法借书籍来满足自己。 即便生活简朴,也不影响两人的恩爱~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第一次相遇也是一见钟情。一天早晨,是个好天气,英姿飒爽的赵明诚来敲她家门时,十八岁的李清照正在荡秋千,难掩羞涩,小鹿乱撞的看着赵明诚,一紧张她连鞋子跑掉了都顾不得管,躲进了屋里。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真实的记录了与赵明诚的第一次相遇,世上有多少个一见钟情,都是出生于精英家庭,门当户对,书香门第,美满且幸福的姻缘。 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流连于古董市场,买她们喜欢的碑文和书画,沉浸于艺术当中无法自拔。「 ”赌书消得泼茶香”是他们的日常活动,两个人处于同一个世界志同道合,这一切都美好的有些不真实,爱情的力量往往是伟大的,让李清照的诗词更上一层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琴瑟和鸣,志同道合,所有世界形容美好的词,总在他们身上都不为过,美好的大街上的任何一个人,都羨慕他们的爱情。 可好景不长,命运明显在折腾人,先是李清照家道中落,偏偏赵明诚还罢免南京,还未到达目的地,便又接到去湖州的调令,两人急忙赶回,但由于途中染疾,赵明诚于八月十八日病死于南京。这一系列的变故,对于李清照来说,打击太大,接着大病一场,战事吃紧,李清照的行程越来越艰辛。 正处于颠沛流离的李清照,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张汝舟的人闯进了她的生活,他身上有一些赵明诚的影子,吸引了李清照,不顾一切嫁给了他,命运总是捉弄人,张汝舟并非良人,好吃懒做的公子哥,野蛮行径,家暴等等都让李清照受不了,告发张汝舟,并要求离婚。 由于大宋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坐三年牢,后经过亲友们的大力营救,在被关押九天后释放,出狱后的李清照不似从前,只能够装得下悲伤,只能沉浸在诗的世界里,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回想到前面的种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这首词被很多人所喜爱,她在哪里,南宋词坛的高峰就在哪里,即便李清照的晚年生活不如意,却一点都不影响她对文学的追求。
本文标签:李清照赵明诚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