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而且,赫鲁晓夫被密谋推翻也并非仅此一次。赫鲁晓夫回国后,在莫洛托夫等人组织召开的会议上,以8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撤销赫鲁晓夫党内职务的决议。但赫鲁晓夫力挽狂澜,执意要求召开中央全会。在其后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奇迹般的反败为胜,挫败了莫洛托夫等人的企图。同时,赫鲁晓夫还取消了各级干部的福利待遇,如配车、津贴、住房补贴等。但赫鲁晓夫太过自信和轻敌。
1964年的赫鲁晓夫很忙,对外进行了多次外事访问,对内深入农村和科研院所考察,还抽空视察了苏联的导弹基地。同时,赫鲁晓夫还挤出时间,带着家人和亲信到了黑海边,度过了为期几周的旅行疗养。
这一年的赫鲁晓夫也非常风光,他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称号,让自己胸前的勋章增加到了27枚。苏联的宇宙飞船将3名宇航员成功送入了太空,绕地飞行17周,取得了对美国“太空竞赛”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赫鲁晓夫旧照)
也正是在这一年,赫鲁晓夫也非常倒霉。他的政治生命戛然而止,他“被退休”了。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主席团成员,密谋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把他从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拉下马来。他也成为了苏联历史上,非正常下台的苏共 ... 。
当然了,这并非是勃列日涅夫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以他为首的苏共高层共同谋划的结果。而且,赫鲁晓夫被密谋推翻也并非仅此一次。
早在1957年6月,赫鲁晓夫就遭遇了第一次“政变”。当时他正在芬兰进行国事访问,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等人经过秘密筹划,准备召开主席团会议,将赫鲁晓夫赶下台。
赫鲁晓夫回国后,在莫洛托夫等人组织召开的会议上,以8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撤销赫鲁晓夫党内职务的决议。
但赫鲁晓夫力挽狂澜,执意要求召开中央全会。在其后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奇迹般的反败为胜,挫败了莫洛托夫等人的企图。
但这一次,赫鲁晓夫却没能再次上演奇迹,他无奈地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炮制的“辞职声明”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么,为什么勃列日涅夫等人能轻易的扳倒如日中天的赫鲁晓夫呢?
(斯大林旧照)
关于赫鲁晓夫的倒台,原因是很复杂的。
一、赫鲁晓夫高调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自己却重蹈覆辙。
在苏共第20次党代会上,赫鲁晓夫凭借着一个政治家一往无前的勇气,以“秘密报告”的形式,揭露了斯大林时期的种种罪行。他在大会上慷慨陈词了近4个小时,尤其把斯大林执政时期大肆渲染个人崇拜的行为,批得体无完肤。并带头承诺,彻底摈弃个人独裁,实行集体领导。
但是,当赫鲁晓夫在剪除了贝利亚,粉碎了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的3人集团,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后,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斯大林的老路,陶醉于独裁者的一言堂和权欲的无限膨胀之中。
尤其是在下台的前两年,身兼苏共第一书记和苏联 ... 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随着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专横独断愈发突出。
他的眼里从来就没有主席团的存在。对主席团其他成员的意见,他也常常置若罔闻。在各种重要的会议上,他可以随意粗暴地打断别人的发言,也可以当众对其他政要肆意批评,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
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他也可以不顾国家和领导人的形象,在众目睽睽之下,脱掉臭烘烘的黑皮鞋,猛敲桌子。
于是,一个上台之初将个人独裁弃之如敝履的人,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专制者。到处都悬挂着赫鲁晓夫的画像,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对他的颂扬。他的事迹被拍摄成影片《我们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他的语录成为经典,被各种文件、书刊、讲话引用。
而此时的赫鲁晓夫,却失去了当初批判斯大林的勇气和魄力,在崇拜和独裁面前,被击垮了,显得软弱无力。
(赫鲁晓夫旧照)
二、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未能成功,导致国内经济不景气。
赫鲁晓夫为了提振苏联经济,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对农业的改革力度,非常大。
他先后提出开荒种地,强力推行种植玉米,取消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上交制度等。但是他的这些改革,多半都带有个人行政命令,并不切合苏联的实际情况。大面积垦荒的结果,带来了生态灾难。苏联大部分气温偏低的区域,也并不适合种植玉米等。
这些经济改革不但没有改观苏联的经济,反而在他执政期间,经济增长出现了下滑。
(勃烈日涅夫旧照)
三、赫鲁晓夫消领导干部终身制,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党内选举产生的各级干部,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经常更换。每次换届选举时,中央 ... 都要更换近25%。在他下台前的一次苏维埃代表选举中,有近70%的代表发生了变化。
同时,赫鲁晓夫还取消了各级干部的福利待遇,如配车、津贴、住房补贴等。
这样做的后果,就让一大部分官员站在了赫鲁晓夫的对面,对他的改革和其他政策产生了抵触情绪,也在无形中,催生了众多“倒赫派”。
因此,在1964年的那场不流血的“政变”中,主席团成员几乎全部成了赫鲁晓夫的对手,他面对的是众口一词的责难和批评,没有一个人对他予以声援。
实际上,赫鲁晓夫的下台,也和他太过“轻敌”有关。
早在勃烈日涅夫等人从1964年初策划“倒赫”密谋起,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就得到了消息,说有人在收集赫鲁晓夫的材料,准备将他赶下台。谢尔盖也在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了他的父亲。
但赫鲁晓夫太过自信和轻敌。一来,他有1957年挫败第一次“倒赫”的底气。二来,这些人中间,很多都是他亲自提拔的亲信,赫鲁晓夫不相信这些亲信们,会反戈一击。
但偏偏就是被赫鲁晓夫“拯救”的勃列日涅夫,拨通了他在黑海边休假别墅里的 ... ,把他骗回了莫斯科。并精心组织了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让赫鲁晓夫被突然的“逼宫”搞得狼狈不堪,毫无反抗之力,不得不束手就擒,接受“被退休”的现实。
就这样,执掌了11年苏联的赫鲁晓夫下台了。在度过了7年孤独郁闷的退休生活后,赫鲁晓夫于1971年9月11日黯然去世。
(参考资料:《赫鲁晓夫传》)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