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第二次中英战争中,两广总督叶名琛在面对英军的进攻时,表现得非常奇怪。

在第二次中英战争中,两广总督叶名琛在面对英军的进攻时,表现得非常奇怪。他「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最后导致广州沦陷。他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反常的举动呢? (叶名琛旧照) 叶名琛是湖北汉阳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酷爱藏书,叶名琛从小耳濡目染,对读书有着极大兴趣,在年少时便以诗文名噪一时。 学而优则仕。叶名琛的科考之路极为通顺,他在18岁之前,就考取了贡生,26岁考取进士。由于官运亨通,到他38岁时,已经被封为广东巡抚了。 叶名琛之所以官运亨通,除了他的确很有能力外,还与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有关。 叶名琛家中经商,在汉阳有老字号药房等产业,家境非常优渥。但叶名琛平时极为俭朴,因此深得同样追求俭朴的道光喜爱。1874年,道光封他做了广东巡抚。 第一次 ... 战争后,清廷被迫打开国门,同意开放五口通商。 叶名琛所在的广州,更是重要的经商口岸。但百姓听闻后,非常 ... ,坚决不同意洋人入城经商。 叶名琛亦不赞同向洋人开放港口。所以,在他做巡抚时,与负责通商事宜的代理两广总督徐广缙一起,在和洋人交涉时,坚决要求把「 ”洋人不得入城”的条件,写在条约中。 自然,好不容易打开清廷国门的洋人,是绝对不同意的。于是,叶名琛便暗中联系各地团练十万余人,围攻洋人船只,以示众怒不可犯。 由于人数悬殊,洋人害怕,也就不再催促入城之事。 道光听闻此事,龙心大悦,下诏夸赞叶名琛「 ”不折一兵,不发一矢,中外绥靖,可以久安,实深嘉悦!”并将他封为子爵。 汉官历来在朝堂多被排斥,像叶名琛这样被封爵的,那是相当罕见的。 (道光剧照) 1850年,道光病逝,咸丰继承大统。 咸丰继位不久,便爆发了太平军起义。随之,各地农民军起义不断。咸丰不断派兵镇压,然而,清军根本挡不住起义军的步伐。 为此,咸丰怒不可遏,许多总督、巡抚由于镇压不力,纷纷被革职流放,但叶名琛却是个例外。 叶名琛所在的广州,由于是经商贸易集中地,所以成为农民军的必争之地。但叶名琛镇压农民军起义很有经验,他不光数次化险为夷,解了围城之困,还痛下 ... 手,对农民军进行残酷镇压。因此,他保住了广州,同时还确保了丰厚的税赋,保障了清廷的财政收入,为咸丰解了燃眉之急。 1852年8月,咸丰将徐广缙调往湖南,镇压洪秀全起义。叶名琛因此被提拔为两广总督,兼督办五口通商事务的钦差大臣。 1856年10月,一艘名为「 ”亚罗号”的商船停泊在广州港口。广州水师上船查验后,发现该船执照已过期11天。同时,船主本是清国人,但却和英国做些走私 ... 的勾当。另外,其中有两名水手有海盗嫌疑。所以按律法,广州水师将船上12名中国水手全部扣押。 事情发生后,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坚称此船为英属船只,清国无权扣人。并要求叶名琛在24小时内迅速放人,并公开向英国道歉。 叶名琛不像有些官员谈洋人色变,更不怕洋人上门挑事。他在查明情况后,据理力争,最后同意释放12名水手,但绝不道歉。 英国由于久不能入城经商,早就恼羞成怒,于是借机将船舰开进珠江港口,炮轰广州总督府,引发了第二次 ... 战争。 (中英战争) 战争爆发后,叶名琛积极备战。除了发布悬赏 ... 敌告示外,还迅速把2万多团练 ... 起来,准备应战。同时,由于他大力倡议,各地民团也纷纷自发响应,一时「 ”城厢内外,各榜长红,约剿 ... 外人,同仇敌忾”,显得颇有气势。 但这时候,叶名琛在面对洋人的进攻时,却做出了一些反常的举动。并对手下说,对英国人「 ”听彼所为”,还表示:「 ”敌船入内,不可放炮还击。” 那么,叶名琛为何会有这样反常的举动呢? 原来,叶名琛虽说学识渊博,但他却很迷信,在总督衙门里,他特意建了一处「 ”长春仙馆”,里面供奉着李太白和吕洞宾二仙。 叶名琛所有政务 ... ,都会找此「 ”二仙”占卜一番,再定行动。 这次洋人进攻,叶名琛亦早早卜了一卦,卜得十五日内无事,所以面对洋人的炮声隆隆,他丝毫不打算应战。 虽然各地民团和团练对洋人有所还击,但在洋枪洋炮的面前,手拿锄头镰刀的民团,又怎么抵挡得住呢,所以仅过了14日,广州就沦陷了。 按说,做清廷的官员,想要留下声名,在城破之后,顶好是战死。再不济,殉城而死也行,比如浙江巡抚王有龄,城破之后以身殉节。 但在这场战争中,叶名琛既不积极应战,又不和洋人求和,城破之后,又不以身殉城,反而戴着顶戴花翎,穿着朝服,端坐在总督府中,静等洋人的到来。 (咸丰剧照) 由于叶名琛是一品大员,洋人担心就地关押他,会有人来解救他。 经过商量后,最终把他关到了印度加尔各答的一处房子中。 叶名琛一直希望有机会见到洋人的君王,并向其君王晓以大义。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希望几乎无法实现。所以,他常自比「 ”海上苏武”,有时亦写诗以文天祥自喻。 很快,叶名琛所带的粮食就要吃完了,叶名琛的情绪一天比一天低落,他自觉既不能见洋人君王,徒留在此,生又有何用?于是他便效仿伯夷叔齐,绝食而死,临死前只留下一句:「 ”辜负皇上天恩,死不瞑目!” 叶名琛死后,洋人深赞他的气节,把他的尸体送回了广州。 然而对于魂归故里的叶名琛,不论是清廷还是百姓,都对此极为冷淡。 原来,早在叶名琛被俘后,咸丰帝不仅不积极营救,还担心洋人会用他来要挟清廷,便以「 ”办事乖谬,罪无可辞”为由,将他革职定罪,并向洋人宣称,叶名琛只是草民和罪人,他的生死无关清廷利益。 广州百姓也深以叶名琛误国为恨,说他「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实属「 ”古之所无,今之罕有”,因此戏谑他为「 ”六不都督”。 最终,还是在叶名琛的几个亲戚的帮助下,他才得以草草下葬。 (参考史料:《原来如此:叶名琛传》)
本文标签:叶名琛历史咸丰道光总督清朝历史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