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江南民众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于成龙在外做官多年,但是到老了仍是,一贫如洗。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穷的二品官员。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生于明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于成龙明十二年(1639年)举副 员,清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 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 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着耕 读生活,受到较正规的教育。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 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 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从仆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毅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 步。> > 三年之间,于成龙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的新气象。> > 从此,于成龙多次得到破格提 拔,最后出任总制两江总督,成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社会上的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 开刀,惩一儆百。并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 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 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众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 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 > 于成龙在外做官多年,但是到老了仍是,一贫如洗。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穷的二品官员。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