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元照律师小时候出家,学问智慧都很高,对戒律的修持很严格、很清净。元照律师受到这段文章影响,也发愿不要往生极乐世界,愿在三恶道救度众生。从此以后,元照律师如果看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毁谤、轻视对方,认为这是逃避、是小乘。元照大师这才发现多年来那种愿心,其实是很脆弱的。这样说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便是元照律师一生学佛智慧的结晶。

宋朝有位有名的出家人,也是一位高僧,就是「元照律师」。 元照律师小时候出家,学问智慧都很高,对戒律的修持很严格、很清净。他有次看到北朝时代慧布禅师的传记,慧布禅师本身有修持也很有愿力,他说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享乐,不如发大悲心,在三恶道救度痛苦众生,岂非更符合佛陀的本怀,符合学佛的意义呢?元照律师受到这段文章影响,也发愿不要往生极乐世界,愿在三恶道救度众生。 从此以后,元照律师如果看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毁谤、轻视对方,认为这是逃避、是小乘。 有一天他自己身染重病,非常痛苦,神识茫茫渺渺,这时自己既没办法起大悲心,也没办法思惟所谓不增不减的空义。元照大师这才发现多年来那种愿心,其实是很脆弱的。那种想法并不符合自己的根性,法不应机,当时假如自己断气了,不知道能去哪里? 病好之后,他对以前的观念深自忏悔、痛责。后来他看到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其中写道:「初发心的菩萨还没得到无生法忍,需要经常跟在佛的身边。」意思是说,要先往生极乐世界跟随阿弥陀佛,这样不但不会退失,而且会上进。又看到《净土十疑论》里说:「具足烦恼的凡夫,虽然有大悲心,愿意出生在娑婆世界救度痛苦众生,但这是做不到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要好好抚养,如果离开父母,婴儿就没办法成长会死亡;或像一只刚出生的小鸟,必须依靠树枝,不能因为它是一只鸟,就把它抛到空中去。」 元照律师非常认同,知道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就尽弃所学,此后专看净土经论,专念弥陀名号,终此一生没再离开过这个法门。 后来又看到善导大师所写的:「凡是专修念佛,十人即十人往生,一百人即一百人往生;但是如果杂修,那恐怕一百人不到一二人往生,一千人不到三五人往生。」元照律师就依据善导大师的开示,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样说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便是元照律师一生学佛智慧的结晶。 佛法看人的价值与世俗不同。世俗往往以赚多少钱、什么地位、或什么样的学位来衡量,但佛法看人生的标准刚好相反。 佛法看人生就是说,要知道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把解脱生死轮回,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事,如果这样,就算没受过教育不识字,佛陀也会称赞他是有智慧的人。否则就算有好几个博士学位,佛陀也会说他是个愚痴的人。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极乐世界文化佛教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