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小李杜”中的杜牧为何对前辈诗人白居易耿耿于怀?

杜牧是晚唐时期诗人的杰出代表,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而我们大诗人白居易呢,与他们都有点渊源,其中有点蹊跷的是,白居易很欣赏后生李商隐,甚至有来生给李商隐做「 ”儿子”的荒唐之念。 而作为晚辈的杜牧一直对白居易耿耿于怀,难道是为了白居易在自己和李商隐之间厚此薄彼吗? 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 01 白居易曾作诗讽刺杜牧的爷爷杜佑 说起杜佑,那可是中唐时期朝廷的大腕级人物,为大唐帝国的延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一部《通典》给我国历史留下了国宝式经典文献。 说也奇怪,杜佑这老头也有点「 ”居功自傲”的架势,公元806年,71岁身居宰相的杜佑又被新皇帝唐宪宗进封司徒,没有退休之意,仍然照常上下班。 七十多岁这在古代可算是高寿,并且在朝堂中也是一「 ”景”,不免引起年轻后生的怨言,光占据高位不让路,年轻人急呀。 公元810年,白居易已经从基层周至县尉返回京城任职左拾遗,又迁翰林学士。这期间,他的政治讽喻诗是主打名片,针对「 ”七十当官不退休”现象,写了一首诗,名曰《不致仕》。 致仕的意思呢,就是辞官退休,不致仕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 诗歌是这样写的: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其中「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两句诗写的多么直白,也是白居易诗歌平实如话的体现,七十岁退休,朝廷有规定,年纪大了仍然贪恋官位,势必会影响年轻人的生长进步。 其中"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还成为传诵一时的治家伦理名句。 白居易在诗中能勇敢提出当时封建社会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实属不易。 「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一句呢,白居易还列举了西汉时期疏广、疏受两位贤者高官主动告老还乡的典故,劝说当时年老不休的官员。 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在诗中没有点名讽刺谁,只是对这种现象表示不满。 民国大师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第五章新乐府诗《司天台》解说中,提出了白居易借此诗批评杜佑之论。原文是这样说的: 当日杜歧公(杜佑)年过七十尚不致仕,深为时论所非,乐天秦中吟《不致仕》一首,显为其事而发,宜新乐府中有此一篇也。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唐朝文学家李肇《唐国史补》中的记载: 高贞公致仕,制云:「 ”以年致政,抑有前闻。近代寡廉,罕由斯道。”是时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 当时,李肇也与白居易同朝为官,唐宪宗元和时期任左司郎中、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 李肇作为局内人,他的证词还是相当有份量的。 杜牧在当时属于贵族子弟,当宰相的爷爷受到外人的讽刺,这是不容沉默的,也在心里扎下了对白居易仇恨的根。 这如同和人交往的第一印象,往往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觉。 比白居易小30岁的杜牧,就因为一首诗《不致仕》,把白居易打进了自己人生旅途的「 ”文字狱”。 02 白居易的诗作风格,在杜牧看来是「 ”另类” 白居易的诗歌觉大多数是通俗易懂的,老人小孩都能听懂、并且喜欢他的诗歌,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白居易诗歌的传播力、影响力可以说是空前的。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早期也有「 ”元浅白俗”的说法。 这是与白居易早年生活的颠沛流离有密切关系的,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吃透了民间的疾苦,敢于以群众语言畅诉民生民计,希望上达视听,引起皇帝的注意,也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是有进步意义的。 而杜牧呢,从小无忧无虑,受到的是传统的贵族家庭教育,是没有基层生活锻炼的。写诗作文,都要在「 ”雅”字上有所追求,对「 ”俗”呢,更是嗤之以鼻。 杜牧在《献诗启》一文中,表明自己创作诗歌的态度是:「 ”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绮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其中「 ”习俗”呢,就是指的白居易。从内心里,他是排斥的。 清代学者宋育仁《三唐诗品》中这样说到: 其出与元、白同源,古风愈况,时伤浮露,无复春容。律诗、绝句情韵覃渊,足以方驾龙标,囊括温、李。 白居易与杜牧都是尊崇杜甫诗歌的,白居易更是引领了新乐府运动,改革了中唐时期的诗歌文风。 杜牧号称「 ”小杜甫”,也不是简单一说,他也是中规中矩的杜甫诗歌传承人。 也可能是「 ”文人相轻”的缘故,杜牧对白居易这位同宗的老前辈就是不感冒。 以至于杜牧的好友李戡病死之后,杜牧为其撰写墓志铭,其中转述了李戡的观点: 痛自元和已来,有元、白诗者,鲜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流于民间,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 对于白居易诗歌的评判,杜牧竟然郑重其事将它写进了墓志铭,显然这不仅是亡友李戡的观点,也是杜牧他自己的观点。 正因为如此,在心底早就有怨恨之心的杜牧,看待白居易为「 ”另类”,也属于杜牧自己的理所当然了。 03 好友张祜的怀才不遇,增加了杜牧仇白的「 ”砝码” 张祜在唐朝诗人中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首《何满子》诗名冠宫词之首。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同时,这也说明了张祜的诗歌才华是不容质疑的。 公元844年,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才跟张祜有了第一次接触,可是他们犹如一见如故,又在诗歌写作上意气相投,很快就成为私交密友。 而此时呢,白居易已经72岁了,杜牧也42岁了。就在这时张祜向杜牧诉说了怀才不遇的「 ”冤屈”。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822年,白居易主动请求离京外放,做了杭州刺史。这在当时也需要勇气和胆识的。 因为在州县累积做到刺史,这属于升迁;而外放呢,就是降职调配了。 再说也巧,此时张祜到了杭州,想通过贡举考试后,再参加进士考试。进士功名这可是古代当官的「 ”敲门砖”。 不料,白居易在经过一番考试之后,却选取另一个举子徐凝为解元,张祜名落孙山。 而徐凝也是一代名才,他的一句「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使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了绝妙的注解。 可惜的是,张祜的仕途之路,从此遥遥无期。 当时,朝廷的高官令狐楚也十分欣赏张祜的文才,曾经亲自上书皇帝,竭力举荐张祜,称赞其诗歌为「 ”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但是,当皇帝想要启用张祜时,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却又落井下石,对皇帝说「 ”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并以录用张祜可能导致天下「 ”风教”沦丧,加以阻挠。 其实,这还是朝中官斗,当时元稹已经是宰相了,张祜也成了「 ”牺牲品”。 杜牧呢,又把账算在了白居易头上。 实际上这与白居易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杜牧写了一首《登池州九峰寄张祜》诗,极力发泄对白居易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对好友张祜进行安慰: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结语 白居易与杜牧都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著名诗人,尤其是白居易更甚,他的诗论进一步开拓了现实主义诗歌的视野,对我国近现代诗歌文学发展影响很大。 杜牧呢,从看待白居易的目光中,我们也发觉了错误的执着对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反面制约性有多么大。 究其一生,杜牧和他的好友张祜一样,郁郁终生,也应验了「 ”富不过三代”这句古老俗语。 当然,历史总归过去,时间洗涤了一切所谓的误会,但是对于我们今人来说,反思也是一味促进剂,适当的理解和包容才是人生走下去的切实真谛。 文|鹤鸣甘棠 参考文献:360百科、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清代宋育仁《三唐诗品》、唐朝李肇《唐国史补》等

「 ”小李杜”中的杜牧为何对前辈诗人白居易耿耿于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4.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5.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6.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一首诗道破玄机

    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至于是不是赞美项羽的诗词没什么稀奇,不过看到古人翻来覆去的写项羽该不该渡不渡江倒是挺有意思。有人赞扬项羽有气节宁死不渡江,又有人说项羽你傻呀为什么不渡江。还有人说,你以为项羽真傻呀,他其实什么都想到了,所以不能渡江。古人的咏史诗经常为了博眼球而作翻案文章,不同的诗人吟咏历史人物时,常常写出不同角度的历史观,读一读也挺有意思。一、李清照的赞扬:生当

  7. 神仙都长什么样?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俊道骨仙风,有的丑陋吓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古人最初把神仙想象为一位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不食人间烟火,还可以乘云驾气、御龙飞天的完美神人形象。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死不但是修炼方士的追求,更是古代帝王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东汉中叶,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于蜀地鹤鸣山修炼,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并授诸品经箓、

  8.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9. 残酷真相:这个社会正在「 ”惩罚”阅读经典的人

    作者:拙棘本号原创编辑:吴伟雷蒙·威廉斯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每个年代都有文人哀叹,自己小时候那个田园诗般的老英格兰已经消失了,工商业的发展使英格兰变成了一个冷漠、粗鄙的国家,而有趣的是,他们童年时代的老英格兰却是上一辈文人眼中污浊败坏的新英格兰,相应地,上一辈文人也在美化自己童年时代的英格兰,认为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10.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胡适母亲的三个教子秘诀

    胡适,现代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幼年在家塾念书,13岁到上海求学。19岁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后改读文科。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随机推荐

  1. 微信长一点的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

    能够相伴一生的情感,难道不值得珍惜吗?在一起的时光总是美好的。真的,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事情请别说分手。

  2. 谁知道有关蔬菜瓜果的诗词蔬菜瓜果越常 | 历史新知网

    蔬菜瓜果越常见越好。

  3. 鬼装大脸

    某晚师生正在灯下论文,有个鬼从窗棂里伸进头来。张先生斜眼微笑,顺手拿起自己新作的《桔膜编》给它看,问道:“认得这些字吗?”接又伸出两个指头弹那鬼的脸,发出破牛皮似的声响。>那鬼羞惭极了,脸皮缩小得像粒豆子。张先生抽出佩刀砍去,只听“铮”的一声,原来是枚小铜钱。

  4. 4食物多吃不长肉 防病排毒

    你知道有什么食物可以排毒,并且多吃也不会长胖吗?以下几种食物可让你身体排除毒素,同时还不长肉,快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外,鲜蔬果汁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能阻断亚硝胺对机体的危害,还能改变血液的酸堿度,有利于防病排毒。

  5. 调停两用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tiáotíngliǎngyòng【解释】指居间观望,骑墙投机。【出处】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例子】无【相关】百度“调停两用”

  6. 初中历史中考审题歌诀

     初中历史中考审题歌诀  四本教材要带齐,不必紧张深呼吸。  考试内容你熟悉,迎接考试心欢喜。  做题先简后做难,时间对半不超时。  审题划出主体问,关键词句和分值。  时间地点和国家,人物事件和地区。  选择注意逆向问,做完涂卡不耗时。  归纳问题多人物,叙...

  7. 李自成灭明朝进北京后,为何没有最终统一天下?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做的一手好广告的闯王李自成带着农民起义军一路从西北...进了北京城,逼得操劳十七年的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大明276年江山断送「”贼”手。后来李自成却被吴三桂「”引诱”至山海关,不幸被清军和吴军联合绞...,大顺政权随之夭折。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但历史上也有疑问。李自成消灭明朝占领北京后,为何没有最终统一天下?李自成历史不是没给李自成机会

  8. 74年前,遭遇原 ... 轰炸的日本长崎,现在什么样了?

    1945年5月8日,二战欧洲战场随着德国的偷袭而结束。在太平洋战场上只剩下日本继续负隅顽抗,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美国当局制定了对日投放原...几乎。

  9. 【漓澌】的意思是什么?【漓澌】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漓澌」在《汉语大词典》第8201页第6卷218漓澌lísī形容水迅速流尽。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文澜惊滉瀁,墨浪注漓澌。」漓澌的拼音lísī漓澌是什么意思★「漓澌」在《汉语大词典》第8201页第6卷218漓澌lísī形容水迅速流尽。

  10. 南齐东昏炀侯萧宝卷简介 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

    被杀,年号永元,被杀后追贬为东昏侯,谥号炀。>人物生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朝多奢侈腐靡,萧宝卷尤甚。萧宝卷又极其吝啬钱财。萧衍掌权后,授意宣德太后褫夺萧宝卷的帝号,追封为东昏侯,但陵墓仍按皇帝的级别修筑而成。>东昏侯也是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之一。萧宝卷的生母刘惠端早亡,由潘妃抚养。之后萧宝卷被废为涪陵王,萧衍将其降为东昏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