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如果能够从头到尾通稿读来当然最好,它真是能够使你在头脑中建构起我们民族历史的时空经纬与文明框架,而这对我们文博工作者及历史、文物爱好者是何其重要的功课和修养。
时空经纬与文明框架
尽管当下图书业已极尽发达以至过剩,尽管我们绝大多数家庭都已拥有差不多的图书储备以至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已经有了过得去的书斋书架,而且架满以至可以坐拥书城(想一想这曾是我们无数人梦中的期想),然而,我们却几乎不读书了。我们早已陷落在现代文明的湿地泥潭,气喘嘘嘘。时代真是变了,恰如《茶馆》里常四爷的叹息——花生仁有了,牙又没了。读书的基本条件是闲暇宁静,而现代文明把我们改造得忙忙乱乱浮躁紧张,滚滚物欲侵扰得我们懵懵懂懂晕头转向。在当初那个书籍匮乏的时代,偏偏大家都在读书,也居然都能找到一点儿书读,而那找到且读过的一点儿书恰恰对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构成了影响。很快书就多起来,很快书就不再主要用来读了。大众不读了,知识分子也不读了。读书成了少数人的奢侈行为或专业工作。然而大家都会觉得“不是不想读书”,人们一直都在买书,买了搁着,留着日后读的,那点儿原本可能用于读书的时间和精力早被来自四面八方日渐新鲜的诱惑占领。早在1991年,我曾在诗集《情况》的跋语中发出过“到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把一本书读完”的感慨。的确,进入上世纪90年代,出版界开始觉醒,称社会进入一个“读图时代”,一时间图版盛行,图册满地。人们不再关心掷地有声的文字,不再追索文字的内涵和魅力,甚至不习惯也根本不能够多看文字,而是越来越习惯于翻图,心不在焉地翻图。难道这就是我们时代知识的命运和境地?又一个十年倏忽过去,人间又不相同——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短信的时代!短信这玩意儿真是奇妙,它将主动与被动绝妙结合,有机同构,拓展了两者之间的弹性时间、空间和度数。君不见短信已经改变着我们的现实生活。回看“短信”两个字也真奇妙,这简直就是我们时代、我们当下社会意识形态的浓缩与抽象。
可以回到正题了——对于文博工作者和历史、文物爱好者,《中国历史地图集》实在应该是必备之册。这套工具书性质的图册是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初版,谭其骧主编。通书治学严谨,印制精良,装订典雅,古色古香。人类动物生活在地球上已经太久,无论何一种族人群,地理当然是从来重要,甚至头等重要。对于我们后人,历史地理可以说是前人留下来的最重要的遗产之一。中国人的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可谓先进,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了杰出的地理著作《禹贡》、《山海经》,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如该书前言所说“不仅记叙了西汉时代的地理,同时又是一部用西汉地理注释前代地名的历史地理著作。郦道元的《水经注》,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存古迹,述往事。唐宋以来传世的著名的舆地书,祖述班、郦,几乎无一不是由当世追溯到往古。中国古代所谓舆地之学,审其内容,几乎都与历史地理密切相关”。“公元三世纪西晋裴秀用‘制图六体’制成的《禹贡地域图》,公元八世纪唐中叶贾耽用古墨今朱法绘成的《海内华夷图》,都是在世界地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历史地图。此二图久以亡佚(见存西安碑林伪齐时上石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是贾氏图的缩本),而将近九百年前北宋元符中税安礼所绘《历代地理指掌图》,‘始自帝喾’,迄于北宋,‘著其因革,刊其异同’,共有图四十四幅,至今犹有翻刻本传世。税氏以后直到清末,传世的木刻本历史地图集不下十余种”。至清代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始于春秋,止于明代,古今对照,朱墨套印,见于《左传》、《战国策》和各史《地理志》的地名,基本上都上了图,这是历史地图绘制史上的理程碑。”而《中国历史地图册》则是直正以现代制图技术绘制,集顾颉刚、范文澜、吴晗、尹达、谭其骧等两代学人理想,上百位专家心血,历时半个世纪艰辛玉成的空前巨著。先后参与工作的有数百人,单位十几个。在第八册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庞大的工作人员名单,面对这个名单,我们不能不肃然起敬。
这皇皇八册历史地图,为我们构筑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时空经纬与文明框架。历史的延革、朝代的更易、都邑的迁徙、地名的改变,让我随时感受到文明与历史的悠远、凝固和永恒的同时,也随时感受到生命与时间的缥缈、模糊和疑问。这样的大书是随时可读可用也永远读不完用不尽的。如果能够从头到尾通稿读来当然最好,它真是能够使你在头脑中建构起我们民族历史的时空经纬与文明框架,而这对我们文博工作者及历史、文物爱好者是何其重要的功课和修养。可惜,大部分人没有力气通读,我本人也至今功课未补。好在这部大书主体是图而文字简短,无论读图时代还是短信时代以至将来的后短信时代抑或其它什么时代,它都不会过季,它是我们永恒的遗产也是我们永远的工具。
(路东之 私立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
编辑:朱磊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