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當時,優波笈多尊者觀察小兒此生已是其最後身,得證道果。為了攝受度化小兒,尊者即至山中結跏趺坐,並變化成象、馬、車、步四種兵,圍捕人,山個個驚慌失措,便前往優波笈多尊者處,尊者乃現神通攝化人,並為之說法。於是,優波笈多尊者度此童子出家,並為其說法。於是優波笈多尊者便依照自己的慣例,凡度化一人證得阿羅漢果者,即取一籌投於石窟之中。

摩偷羅國有一位長者,生有一兒,扶養至一歲即夭折。此兒又投生至一位長者家,二歲又逝;再投生一位長者家,三歲又死;如是投生四處、五處、六處,都早夭而逝,後來於第七處投生,成長至七歲時,被賊人擄至山中。 當時,優波笈多尊者觀察小兒此生已是其最後身,得證道果。為了攝受度化小兒,尊者即至山中結跏趺坐,並變化成象、馬、車、步四種兵,圍捕賊人,山賊個個驚慌失措,便前往優波笈多尊者處,尊者乃現神通攝化賊人,並為之說法。賊人聞法悟入四真諦,發菩提心於佛法中出家修道,乃將小兒布施給尊者。於是,優波笈多尊者度此童子出家,並為其說法。小兒精進用功,思惟佛法義理,即證得阿羅漢果。 小兒證得阿羅漢果後即自思惟,觀察到其七世父母因為失子之痛而生大苦惱。於是他返還父母處,稟報雙親:「請父母不要憂愁、掛礙,不要苦惱。」父母看到兒子平安歸來,頓時生大歡喜心。羅漢小兒即為父母說解脫法,令雙親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果。 羅漢小兒又往第六父母處稟白:「請父母不要憂愁苦惱!我是您們先前所生、所愛護、扶養至六歲而死的小兒。」父母聽了此兒的解說,知道眼前之子,即是先前逝去的兒子再生為人,非常歡喜。羅漢小兒乃為父母說法,令雙親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果。羅漢小兒又往第五、第四、第三、第二、第一父母處,如是稟白,如是說法教化,使每一世的雙親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果。 於是優波笈多尊者便依照自己的慣例,凡度化一人證得阿羅漢果者,即取一籌投於石窟之中。 典故摘自:《阿育王經.卷第十.優波笈多弟子因緣第八.親情因緣》
省思 「孝」,德之本,善之始也。佛法云:「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孝順,除了衣食供養,若能讓父母親近三寶,聞清淨法而得解脫,心無掛礙、無煩無憂,又更為增上。至孝莫若如羅漢小兒,自身成就道果,更能為父母說法,令雙親心開意解,證得聖果。《華嚴經》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能使親長開智慧眼,發菩提心,福慧增長,乃至契入真如性海,永脫輪迴苦,此乃最上之孝!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无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