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腊八节几月几日?关于腊八节的六个传说故事

  腊月节是什么时候?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自从古代的先秦起,腊八节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www.lishirenzhi.com)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

  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节几月几日?关于腊八节的六个传说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2012年十二月初八

    2012年十二月初八也就是公历的公元2013年01月19日,农历12月(小)08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2. 佛陀故事会:渐渐遗忘的腊八 一碗腊八粥造就的成道日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3. 腊八节的六个传说故事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4. 风俗故事:腊八熬粥祈吉祥

    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是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节日。而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了。它最早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都要熬制腊八粥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寺院在腊八那天,用香谷果实熬成粥,馈赠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一直熬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熬好后的腊八粥,先敬神祭祖,之后赠送亲友,且一定要在中午前送去,最后才轮到自家人食用。

  5. 持準提咒迴向消业生西

    氏今方二十岁,来日似长。余掩关持诵时,曾默祝若干日后氏能步出于庭,以为消业之证。既而期满数日,氏不觉勉出厅事;余窃喜陀罗尼力果不可思议,进期氏之定业可移也。而氏闻众齐称洪名,苦若顿失,神转清朗。十九之夕,氏颇有所见:或常人一二,或妙女成双。历五句锺,氏乃怡然脱去。日过午,氏额并冷,而顶犹温。是又与生西公案合。以气绝论氏之生西,盖当腊月念日巳时云。生也是日,婚已是日,西归也是日。

  6. 一碗腊八粥造就的成道日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7. 腊八粥的传说与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

    佛陀接受牧羊女供养乳糜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8. 腊八节的起源与腊八粥的传说

    古时寺僧煮腊八粥分赠信徒农历十二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9.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明月亦见老,依山消瘦了。纵云袖翩跹,穷白首烂漫,终究二十八春风非明月,等闲认得昨日面。

  10. 腊月二十八写桃符

    腊月二十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二十八的俗称;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民谣“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根据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日历传统来源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随机推荐

  1. 阿史那贺鲁

    阿史那贺鲁,(?贺鲁率执舍地、处木昆、婆鼻3部归属唐朝。正值唐朝发兵讨龟兹王,即以贺鲁为昆丘道行军总管,进军龟兹。龟兹平,唐以贺鲁所属为瑶池都督府,任贺鲁为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唐太宗...死,贺鲁渐有反唐之心,谋取西、庭二州。唐派梁建方、契苾何力等率唐兵与回纥兵西进,652年,败贺鲁所属的处月部。唐设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以统贺鲁之众。

  2. 梦到统治者、总统、主席、首相,梦见统治者、总统、主席、首相,统治者、总统、主席、首相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统治者、总统、主席、首相,梦见统治者、总统、主席、首相,统治者、总统、主席、首相相关的周公解梦统治者梦见人民对自己的统治极为不满,意味着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梦见国家的统治制度发生了变化,预示能获得国家的最高荣誉。梦见与首相握手,朋友运上升的前兆。梦见与历史上的名人会见,亲友将遭受病难的预兆。

  3. 三国时期的两位同名将领,对刘备的影响都很大

    子渊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对同名人物更有意思,恰好都与蜀主刘备有着不小的关系。在“襄樊之战”期间,关羽惨遭魏吴两国的夹击,败走麦城之时被事先埋伏于此的马忠用绊马索生擒活捉。据《三国志·马忠传》记载,刘备在夷陵遭遇惨败,巴郡太守阎芝抽调了一些乡兵,令马忠负责驰援。在任期间,马忠主张安抚为主,积极对南蛮进行教化工作。不过在三国演义之中,蜀汉马忠的戏份不多,所以反倒被世人遗忘。

  4. 星星之火是什么意思?

    【拼音】xīngxīngzhīhuǒ【解释】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出处】《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星星之火的故事【例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关】百度“星星之火”

  5. 寒姓 起名 给姓寒的男孩起名字_姓名测试

    寒春寒嘉任寒聿锋寒亦菲寒赛寒圳棋寒学群寒雨沁寒栩龙寒梦杰寒玟海寒顺权寒昆锋寒奎寒依可寒沥诚寒勇寒炎蔓寒冬斌寒臣寒源一寒涵寒梦二寒凌芸寒睿克寒昊瑞寒若敏寒基玮寒军仪寒静晗寒守真寒彦淇寒培福寒晨逍寒堰寒和浩寒存巖寒进寒秋秋寒世民寒清源寒爱陶寒华意寒凝枫寒昶旭寒贤策寒长谨寒维克寒一笑寒欣乐寒炳寒宝蕴寒铭馨寒予同寒云浩寒维灏寒振宇寒韬寒勇德寒科寒祖龙寒鸣斐寒语涵寒方荣寒耀乐寒一斐寒子奕寒智勇寒谢昕寒卫占寒

  6. 梦见被小白兔追

    周公解梦梦见被小白兔追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小白兔追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十月革命中的“中国军团”:跃马扬鞭,挥戈 ... 敌,战功赫赫

    中国在俄的参战部队和劳工无法撤回国内,处境艰难。因铁路被破坏,列车无法继续前行。由于张福荣领导的中国军人战绩突出,执委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对其进行了嘉奖,并决定将俄罗斯乌拉尔—伏尔加地区加入红军的各支中国国际志愿队合编组成“中国军团”,任命张福荣为军团长,归布柳赫尔指挥。面对装备精良的白卫军,红军虽奋勇拼...,但伤亡惨重。

  8. 很多人说李白的剑术高超,位居唐朝第二,那他用的是什么剑?

    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能文能武,就比如大名鼎鼎的宋代岳飞,不仅能文武功也很高强,岳飞除了能带兵抗击金国之外,还写了《满江红》至今还流传在我们生活中,不过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大名人,那就是李白,很多人都说他剑术高超,还是唐朝的第二高手,那么他用的是什么剑呢?李白作为大唐的鬼才当然也是有佩剑的习惯,而且他也非常喜欢剑,而且他写的《全唐诗》中就提起过103次剑,可见李白非常爱好剑,他的师傅第一剑客裴旻,也

  9. 梦见挖山梦到挖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挖山好不好

    做梦梦见挖山好不好?梦见挖山,近期吃苦精神佳,耐性较好。梦见挖土,表示自己不久会有收获。梦见拾穗梦到拾穗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拾穗好不好梦见在挖土,表示你将会得到好子女,如果梦中你挖了土又填上,表示你在投资上将有回收;如果梦中的你也被土给埋了,表示你将会有一笔钱财收入。梦见使用铁锹掘土,表示朋友之间可能会分裂。

  10. [专家点评] 清叶道本 雪窗仕女图

    [专家点评]清叶道本雪窗仕女图雪窗仕女图(细部)冷铨,其人画史失载,据聂崇正先生考证,冷铨为冷枚之子,为皇亲贵族作画。冷铨字右衡,胶州人,大约活动于雍正、乾隆时期。冷铨亦擅长仕女画,画风工整细腻,一如其父。这幅仕女图绢本,设色,纵121、横62.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幅右下方署“胶西冷铨”。钤有“冷铨之印”和“右衡”二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