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千古龙血帝王情

千古龙血帝王情

王前锋

康熙帝坐在上书房,御览礼部呈送上来的进士卷子,好钦定状元。其中一份卷子让他大为惊讶,倒不是别的,而是因为这份卷子不是按常规的浓墨书写,却呈现淡淡的霞色,如血。

这就奇怪了,说是舞弊吧,可谁有这样的胆子,这样明显的卷子又怎么呈送得上龙廷御案?康熙百思不得其解,就叫来礼部考官龙额图。龙额图一见大惊,却也不知底细,因为殿试的主考官是皇帝,连皇帝自己负责的事情自己都不知道,他当然也不知道。但有一点他向皇上作了禀报,就是在礼部读卷的时候,读卷大臣并没有向他呈报有这样另类的红卷存在。

专门负责誊录的几名官员被传唤到君王跟前,康熙将卷子掷给他们,喝一声:“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吧?”

原来这进士卷子在读阅之前,为了不让读卷官员认出考生字迹,以杜绝 ... ,除了封弥糊名,即平常所说的密封之外,还派小楷写得好的专人将所有考生的卷子重抄一遍。这样,字迹是一致的,墨色也应该是一致的。

负责誊录这份卷子的官员名叫汪士礼,出自徽州,官做得不大,但却儒雅,虽无实权,却深受皇上赏识,并受君王影响,从而养成一雅好,就是和皇上一样喜欢收藏笔墨纸砚,一些从家乡来的考生也将从老家带来的文房四宝赠送给他,不图别的,只图个乡情热闹。

汪士礼跪在康熙面前,一字一板地说:“臣在誊录到这份卷子时,已至三更,眼看就剩下这一份了,本想一口气给誊完,可是朦朦胧胧感觉有个人进来了,看穿戴好像是古代的帝王,我就想抬头仔细看一下,可是实在抵不住突然袭来的瞌睡,就往桌上一趴睡过去了。第二天醒来,发现昨晚的墨汁已干,正打算重新研墨,却发现面前另有一砚新墨,当时并没在意,只当是下人给我研的,于是早膳也没用,就将这份卷子誊录好了。在礼部读阅时也无异样,没想到现在到了君王跟前会变成这个样子……”

康熙度量他的话,好像说得不假,却又将信将疑,就说:“你将那砚墨拿过来给朕看看。”

传下话去不久,即有家人将那砚墨端了过来。墨仍滋润,有一股异香,如茶如酒,亦如夜来香,闻了令人神清气爽,浑身通透。康熙心中暗自讶异,亲自摆好纸笔,跟汪士礼说:“你再来写几个字给朕看看。”

汪士礼不敢怠慢,就在宣纸上写了“山河一统”四个大字。字色黑亮如漆,润泽饱满异常,可大家等了半天,却并不见得这几个字有什么变化,更不见有什么血色出现。

康熙不悦,对汪士礼说:“可见你对朕说的全是假话。”

汪士礼又往君王面前扑通一跪:“为人臣者忠君为本,臣若有半句假话,愿受天惩……”

龙额图趁机进言说:“听说民间有砚名血,砚之如丹砂,书之如明霞……可臣就是不曾见过。不知此砚可是?”

也有大胆的抄录官员奉承道“这卷子在君王面前变成红色,就是一种祥瑞……”

可康熙并不是好糊弄的,他看了大家一眼,心中若有所思。他刚入主中原不久,招纳贤才为的是稳固江山万世基业,但若有人想趁科举之机弄虚作假, ... ,他势必重惩。但为了服人,重惩必重证据。

他让龙额图将这名考生的原卷给取了过来。

这名考生名叫江自清。隶属徽州府,歙县人,康熙一想汪士礼也是那里人,他看了看汪士礼,猜疑其中必有隐情。可当他俯身审视考生江自清的卷面,却让康熙大吃一惊,因为他原来卷上的字迹比汪士礼抄写的要好很多,蝇头小楷,个个珠圆玉润,如蓓蕾初开,墨香轻漾,令康熙爱不释手。也就是说,汪士礼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份卷子再作什么修饰或作个什么红色墨记。

到这时,康熙才将文章的内容细品了一遍,不品倒罢,一品康熙却陡然变了脸色。

乍看是一篇好文,盛赞满清大一统,但其中“浊非浊,清非清,浊清自明……”一句触动了康熙敏感的神经,这是什么话?这不是 ... 我大清吗!于是将龙牙一咬,脸色一黑:“着查江南考生江自清,与汪士礼一道送交顺天府严加论处!”

康熙这一发怒,汪士礼和江自清肯定难免一死,就是其他的涉考人员包括旗人龙额图在内也难免要受到牵连。

有两个太监上来,正要拉汪士礼出去,可事情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那铺在案上的“山河一统”四个大字在浑然不觉之中居然变成了霞色,如血。

康熙第一个发现了这种变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怔了一怔,挥了一下手,制止了太监。

众人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 康熙端起那砚古来,放在眼底下仔细端详,觉得这方砚不同寻常,砚上有山,山上有云朵,云朵中有白鹤,配以芝兰,令人见而忘俗,而那砚池,却似人的泪眼。他又让人将那墨汁洗干净了,再拿过来看,这才发现这个砚处处不同于它砚。似玉质,实又非玉,墨绿里间杂淡淡的红,淡淡的彩,似有血液在流动。看砚色约有千年之久,应是一方古砚。康熙见过也收过很多名砚,独此难以辨识,心中不由大惑,忍不住问汪士礼:“这块砚得自哪里?”

汪士礼见皇上的语言温和了许多,便答道:“微臣不敢相瞒,这块砚就是江南考生江自清亲手送给微臣的。”

康熙更为不解:“他为什么要送给你这方砚?不怕招来嫌疑吗?”

“微臣只是个抄写的,就是想舞弊也无能为力,何况微臣一向深受皇家恩典,一心只念忠君报国。再说江自清是江南第一才子,名播一方,为人洒脱飘逸,他根本不屑于用这种手法来取得功名,所以我才敢于接受他的这方砚。本来我想用此砚研墨录卷,可由于太过珍爱,到底没有舍得用它,用真丝将它包裹珍藏于红木柜中。可奇怪的就是在我睡着之时,那个古代君王的魅影出现,这砚便呈现在我的案上,并且砚池有墨,我也为此感到困惑不解。”

康熙置砚于案,沉吟半晌,这砚既然来自徽州歙砚之乡,照说就是歙砚,可这的确又不是歙砚的质料,凭他的经验,这应该是名砚中的名砚,上品中的上品。研出的墨有异香,还有帝王的魅影出现,心想有这等奇事,到底是祥瑞还是异端忌心中难免惴惴不安。便让龙额图急召江南考生江自清。

数百名下手遍访京华旅舍,好不容易才将滞留在京等待发榜的江自清找到,将他带到康熙跟前。

康熙见他发顶乌黑,英气逼人,便说:“你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只见对方方头大脸,面相大善,肤色不白却极健康滋润,康熙不由心中暗喜。便问:“你将这么好的砚送给汪士礼,不怕招来众人的嫌忌和非议吗?”

江自清开口答道:“非议自口,嫌忌自心,是清是浊,浊清自明。”江自清回答得语音清朗,不卑不亢,掷地有声。

康熙一听这话好像就是他的卷子上的,心中又生不悦,说:“你是想利用‘浊非浊’、‘清非清’、明出‘浊清’来 ... 朕的大清吗?此等雕虫小技,你认为朕不能识。你想步《南山集》案的后尘吗?你不知道朕是一个 ... 人好手吗?”

江自清脸色没有稍改:“伏惟君王,此语典出《书》经,说的是浊水不是真浊,因为水浊鱼肥,清风也不是一无所用,清风可以化雨,膏泽万民。臣用此语,实是对君王的真心拥戴.望君王明察。”

康熙听此,不仅没有息怒,反而怒气更盛:“你认为你是江南第一才子,饱渎诗书,朕还要你来教化不成?再说你既然诗书满腹,为什么要用送砚这种手段来谋取功名,你不觉得你的这种做法很卑劣吗?”

那江自清满面涨红,回道:“陛下是用‘君王之心度小人之腹’,我送汪先生这一方砚,只是想证明一件流传千占的传奇……”

那康熙本想问明此砚的传奇由来,没想到江自清居然说出这等话来,不等江自清说完,叫一声:“大胆,自古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哪有反过来说的?你是说朕是小人吗?来人啦,将此人和汪士礼一道送刑部大狱……”

康熙盛怒未消,本想将江自清处死,但想到此人既是江南第一才子, ... 了怕失太多人心,又怕涉有夺砚之嫌,便放宽一等。

毕竟心中有事,到了次年,康熙便带了那方砚顺船南下,到了徽州,便青衣小帽,领一小童,弃舟登岸。

街市繁华,一片歌舞升平景象。康熙心里窃喜。便领小童走进一家小巷深处的古砚斋。

斋主一见康熙出示的那方砚,不由一愣,看看四下无人,便将他引至后堂,坐定,泡上好茶,这才动问:“敢问先生,这方砚得自哪里?”

康熙一笑:“友人相赠,此人在京赴试,相识于京都旅舍,说话投机,性格对路,遂成好友。后此人得罪当朝皇上,被送大狱,而他遗留下来的这方砚便由其家僮代送给我了。想来恐不名贵,否则其家僮一定会带它远遁他乡,而不会在我的手上了。”

那斋主一听,回说:“先生差矣,此为千古名砚。遗世仅此一方。”

康熙拈须:“先生知道此砚的来历?不妨道来一听。让我长长见识。”

那斋主喝了一口茶,说道:“广东端砚,徽州歙砚,甘肃洮河砚,还有山西的澄泥砚为中国四大名砚,可是这方砚却在这四大名砚之上,不是徽州人就不知道它的来历和名贵,有些人也知道,不过只是当作传奇听听而已。”那斋主看了一眼康熙,接着说,“先生有贵人之相,能有此砚,就是命中注定。但这好比是一匹名马,不知此砚来历,就好比名马没有好鞍。我不如成全先生,将鞍子送与先生。” 康熙一拱手:“多谢多谢!” 斋主说,这徽州在宋之前叫歙州,歙山之下有一小镇,镇上有一百年老店,老店有一对夫妻,专挑歙石,以制歙砚为生,它嫩润而坚,滑如肌肤,声如金玉,色如长空,美如天月,其纹理自然,观之悦目,赏之悦心,用之悦意,研之墨意盎然,其色温润澄洁,书之笔走龙蛇,得心应手.墨随意达……家传秘技,砚名四方,生意兴隆异常。 这一年,老夫妻在歙山之上得一歙石,其形其色都是百年难遇,遂用多年功夫将它制成一方巨砚,因价钱昂贵,无人能买。放置数年之后,适逢南唐后主李煜到小镇游赏,看到此砚后,执意要买。好不容易才盼来了一个买主,一家人自是喜不自禁,可是一听说是后主李煜来买,没想到砚主却又执意不卖。

李煜本是文弱书生,但毕竟是一国之主,见到砚主如此不给面子,心中不由恼怒。便说:“在这南唐国土,没有我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砚主说:“君王何谈来买,就是奉送,小人也是心甘情愿的。但君王是一国之主,不去用心治国,却将心思花在这风花雪月之上,恐不是子民的福气。砚池虽小,关涉家国大事,因此小人不卖!”谁知李煜一听,不仅不感服,反而来了犟脾气,派人硬将这块巨砚给抬到宫中?

不久山河破碎,国灭家亡。到这时,后主李煜才领悟到歙山砚主是一鬲人,可惜一切悔之晚矣。临出宫门之前,他向宋人提出一个请求,就是要见那位高人一面。见面时,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块美石送给了那位高人,以作迟来的报答。砚主见那块石上有斑斑血迹浸染,甚为不解,那随人便告诉他,这是后主李煜得知国破之后,怀万般悔恨之情,以头撞石所致:现在这块美石送给你,希望能凿之成砚,鉴之于后人……

后来这块美石便按李煜之意凿之成砚。因为浸染了李煜之血,便叫龙血砚。其特点是这块砚可以研墨成血,书之为霞……但一直不能得以验证。后又经一高人指点,说这砚上浸染的是龙血,只有真龙天子见之,才能出现霞色血字……

斋主深叹一口气“此砚传到今人身上,也不知是几世几代,但此人将此名砚带到京都,一定是想面见君王,以验证其传奇真假……”

说罢悯然,半晌不曾出声。

康熙听到这里,头上不禁有涔涔汗出,连忙告退。急回京都,令刑部快快放人。谁知那江自清英雄气短,一口气不接,竟死于狱中。好在那汪士礼还在,康熙亲自迎他出狱,将那方名砚璧归于他,并官升三级。同时厚葬江白清,昭告徽州府,厚养其父母,免除江氏一族所有赋税以谢天下。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千古龙血帝王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2.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3.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6. 忘了入仕初衷 索额图如此从能臣---功臣---权臣蜕变为罪臣

    除了这四人,其他十几位,都在康熙年间极有作为,以治国安邦、收复失地、造福朝野留名史册。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传播,人们更多知道了康熙朝重臣索额图的大名和他的故事。

  7. 舅舅求康熙 ... 自己的儿子,康熙不忍心 ... ,雍正却不客气

    佟国维姐姐是康熙的亲生母亲,佟国维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康熙班师回朝后,为佟国纲举行国葬。佟国纲作为康熙的舅舅,鄂伦岱是康熙的表弟,舅舅竟然求康熙...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康熙十分为难。康熙念及佟氏一族是自己的母族,不忍心下此...手,因此将鄂伦岱囚禁一段时间后,又放了出来。康熙虽然没...鄂伦岱,但在雍正登基后,鄂伦岱很快被...,原因是鄂伦岱是八阿哥胤禩的党羽。

  8. 历史上的纪昀与和珅,不是敌对关系,辟谣

    近年来,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导致纪晓岚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便私以为纪晓岚是个为官清廉的大臣,而和珅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二人一生都是死对头,纪晓岚还每次都能制住和珅,以灵巧计谋每每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而和珅却总是吃瘪。但其实,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民间传说《纪晓岚智斗和珅》来编排的,就连野史都算不上。

  9. 历史上令人捧腹大笑的乌龙事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NO1:两江总督唐文尧「”白菜”天天吃要说乌龙,清朝时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事件可能是最「”弄巧成拙”的了,古代做官讲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是说在古代即使当个清官,三年下来装紧裤腰包十来万两百银也不算过分。但在雍正时期就出现了一件怪事,两江总督唐文尧清廉到天天吃大白菜,而且是顿顿吃,当年消息还是挺闭塞的,一直吃到第三年,这事才传到了雍正爷的耳朵里,两江总督可是个不小的官,顿顿吃白菜

  10. 故宫半解: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

    箭亭是清朝皇帝带领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将武备馆开设在箭亭真是非常恰当。武备馆中最主要的展品就是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清朝是马背王朝,不算开国皇帝,就是康熙和乾隆也是骑射功夫娴熟。

随机推荐

  1. 女人梦见蛇怀孕

    周公解梦女人梦见蛇怀孕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女人梦到蛇怀孕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李靖简介 唐代时期文武兼备著名军事家李靖生平

    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今传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可能系宋人所撰,盗用李靖之名,不足为据。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3. 印祖故事:成立佛教慈幼院教养孤儿使长成(48)

    民国十二年春,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地任心白[1]居士多次向印光大师以及冯梦华、王一亭等老先生提议,在三汊河法云寺放生池区域内成立佛教慈幼院,收留教养孤儿,让他们读书学艺,能自食其力,不至流为饿莩与匪类。致彼祖宗断祭祀,兼使国家少人民。建立佛教慈幼院的倡议得到大家热烈反响。任心白居士牺牲在商务印书馆的主要职位,赴南京担任佛教慈幼院院长。佛教慈幼院成立后,担任院长。

  4. 情侣互对爱情宣言 幸福就是

    我没太多承诺,没有甜言蜜语,只因真爱无需太多言语表达!开一付爱情灵药:真心一片,温柔二钱,尊重三分,体贴四味,谅解五两。以健康为药引,以似水柔情送服之,剂量不限,多多益善。长期服用可白头偕老。可爱的你偷走我的情、盗走我的心,我决定告你上法庭,该判你什么罪呢?

  5. 第一次见他

    第一次见他今天是--阿丰到成都来的日子。有一次,一个叫"NKE"的突然插了句话:"水煮肉片,酸菜鱼,零点难吃。我双手飞快地在键盘上敲着:"张云将水煮肉片和酸菜鱼全部吃光光,正打着嗝,忽见他七窍冒出了鲜血、眼珠暴出,不信任地嘶叫着:啊--有--毒--?这第一次见面,怎么能够不露一手呢?"阿丰潇洒地将旅行包甩到肩上,"不过,比我想象中的丑多了,哈哈······"见我作势要打他,一边闪躲着,一边笑我。

  6. 多谢观音菩萨

    前天我女儿发烧,说是细菌感染,检查不到其他原因,但是反复发烧,晚上我去买退热贴,边走边念观音菩萨名号,刚好见到一佛友銮,平时不出门的人居然在街上遇到,一说起,她跟我回去,连退热贴都不买了,教我边念阿弥陀佛边打女儿小手心到前小手臂处,然后用万金油擦肚,喂水,果然十分钟不到退热.多谢观音菩萨,多谢药师如来,多谢佛友銮。

  7. 香槟对心脏健康有好处

    据新华社电英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适量饮用香槟酒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脏健康有好处。饮用香槟酒时,酒中含有的多酚会进入血液循环,并对血液循环系统产生作用,延长一氧化氮分子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使一氧化氮分子得以在更长时间里发挥作用,改善血液流动状况,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但研究人员也指出,香槟酒的饮用量应控制在每天两杯左右,此外每天饮用香槟酒的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8. 斩钉截铁的近义词

    斩钉截铁的近义词斩钉截铁斩钢截铁直截了当刀切斧砍直接了当当机立断干净俐落干脆俐落刚毅果决当机立断直截了当刀切斧砍直接了当干净俐落干脆俐落刚毅果决刀切斧砍当机立断刚毅果决干净利落斩钢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我喜欢那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9. 钱和雨

    有一次,美国总统卡特乘坐一架飞机降落在饱受旱灾之苦的得克萨斯某镇之前,该镇忽然下起了一场雨。卡特踏上滑溜溜的机场跑道,向聚集在那里前来迎接他的农民微笑着说:“你们或者要钱或者要雨,”接着说,“我拿不出钱,所以我只好带来了雨。”

  10. 什么神奇力量造成了楼兰古国的突然神秘消亡:源于自然科学的秘密

    古楼兰自1901年被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发现以来,深受国内外探险家、学者、游客的广泛青睐,有的趋之若鹜争相前往探险觅宝,有的想一睹为快尘封沙海千年之久的楼兰王国,而更多的则是去探寻曾经作为西域强国的楼兰古国突然神秘消亡之谜,而并非古楼兰帝国的灭亡问题。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