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摘要截图对于我国初诊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采用氟马替尼治疗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疗效均优于伊马替尼,两种疗法的安全性相当。然而,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产生了耐药性。临床前研究显示,氟马替尼的疗效优于伊马替尼。奇点糕从一线发回的照片在这项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中,研究者验证了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中国初诊CML-C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9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已经进行到第二天了,相信关注肿瘤领域的朋友们,一定能从这场盛会中收获很多。 在6月1日下午进行的血液肿瘤口头报告专场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丽教授,向与会者展示了一项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摘要号7004)结果。 摘要截图 对于我国初诊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采用氟马替尼治疗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疗效均优于伊马替尼,两种疗法的安全性相当。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发病基础。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能够竞争性靶向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开启了CML治疗的新时代,被推荐为初诊CML-CP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 然而,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产生了耐药性。而氟马替尼作为伊马替尼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BCR-ABL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前研究显示,氟马替尼的疗效优于伊马替尼。 奇点糕从一线发回的照片 在这项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中,研究者验证了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中国初诊CML-C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者将患者根据Sokal风险评分风险并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600mg/d剂量的氟马替尼治疗、400mg/d剂量的伊马替尼治疗。 主要终点为6个月和12个月时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MR=BCR-ABL IS≤0.1%)率。 研究共纳入400例患者且每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当,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共有393名,其中氟马替尼组196名,伊马替尼组197名。 分析发现,与伊马替尼组相比,氟马替尼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MMR率明显更高,分别为6个月的[33.7%(95%CI 27.06-40.29)vs 18.3%(12.88-23.67);P=0.0005]、12个月的[48.5%(41.47-55.47)vs 33.0%(26.43-39.56);P=0.0021]。达到了主要终点。 即使在3个月时,氟马替尼组的MMR率也明显更高[8.2%(4.33-12.00)vs 2.0%(0.06-4.00);P=0.0058]。 更重要的是,氟马替尼组较伊马替尼组12个月时达到完全分子学缓解(BCR-ABL IS≤0.0032%)的患者明显更多。 研究还发现,对于3个月时的早期分子学缓解率(BCR-ABL IS≤10%)[82.1%(76.78-87.50)vs 53.3%(46.33-60.27);P早期完全细胞遗传性缓解率[60.71%(53.88-67.55)vs 49.75%(42.76-56.73);P=0.0332],氟马替尼组也显著高于伊马替尼组。 在安全性方面,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有着相似的特征,两组3级或4级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相当(56.57% vs 41.38%)。 不过,在一些非血液学和血液学不良事件方面,氟马替尼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例如皮疹(4.59% vs 12.63%;P=0.0064)、眼睑水肿(0.51 vs 14.65;P 两组都没有发现特异性TEAE。 总体来看,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氟马替尼可以作为初诊CML-CP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更多2019ASCO报道尽在瞬息。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临床实验粒细胞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