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迁都,对于俄罗斯来说绝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在历史上俄国的首都始终徘徊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之间,但至少证明了这批远离欧洲中心的东斯拉夫人没有僵化到打死不挪窝的地步。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拉近与行政中心的距离来争取对远东的政策倾斜,更重要的是同时靠近中日两国,便于吸引外资加快开发。

迁都,对于俄罗斯来说绝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在历史上俄国的首都始终徘徊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之间,但至少证明了这批远离欧洲中心的东斯拉夫人没有僵化到打死不挪窝的地步。时至今日,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日渐狭小,远东又亟待开发,不少有识之士甚至干脆建议俄联邦将首都迁至亚洲部分。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拉近与行政中心的距离来争取对远东的政策倾斜,更重要的是同时靠近中日两国,便于吸引外资加快开发。然而稍微了解一下俄罗斯的历史就不难发现,这种说法更多的是好事者的一厢情愿,俄罗斯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绝无可能迁都亚洲,更不可能靠近中国。 地理中心VS人口中心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领土面积占据全球陆地七分之一,其中的75%分布在乌拉尔山以东,因此仅从地理角度来看,莫斯科当然不是俄国的中心。不过自东斯拉夫人形成国家以来,俄国的人口一直集中在东欧平原,即便哥萨克骑兵翻越乌拉尔山将整个西伯利亚收入囊中之后,这种「 ”西重东轻”的格局也没有得到改变。时至今日,俄罗斯全部人口不过1.44亿,而仅仅莫斯科一个城市就集中了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从以下的全俄人口分布图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种差异: 很显然,在面对地理中心与人口中心的抉择时,但凡有理智的人都会选择后者,毕竟再广大的面积也需要有人生存繁衍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在西伯利亚归属俄罗斯的数百年时间里,历任沙皇和 ... 们出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对其进行过全面开发。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无法像东欧平原一样承载足以维持国家运转的巨量人口,而且即便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远东的人口依然源源不断地流向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些西部城市。从可预见的未来来看,人口流失以及与之相伴的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将是制约远东发展的头号难题,这也决定了俄罗斯根本不具备将首都迁至亚洲部分的硬件基础。 传统积淀VS短期规划 远东部分的资源开发也好,吸引外资也罢,从本质上说都属于俄罗斯的短期规划,这与东欧区域千百年来形成的核心文化积淀不可同日而语。从国民心理上说,上到知识精英,下至贩夫走卒,没有一个俄国人会认为自己是个亚洲人。尽管不被正统的欧洲国家接受,但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决心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战略转向早在彼得大帝时期就已定型。为了打开通往西方文明的窗户,彼得义无反顾地把首都迁至圣彼得堡,而这是一座比莫斯科更加偏西的城市。 从文化基因上说,俄国人喜欢把他们从拜占庭帝国继承来的双头鹰徽章解释为「 ”一头望着欧洲,一头望着亚洲”,但在实际当中「 ”面向西方的头”显然比另外一只粗大的多。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宿敌土耳其颇为相像,奥斯曼帝国解体之后的土耳其疆域内只有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极少的领土停留在欧洲,但土耳其同样视自己为欧洲国家多过亚洲国家。因此当俄国人在祖居之地的东欧平原与尚未开发的西伯利亚之间抉择时,迁都远东显得极不成熟和欠缺考虑。 战略核心VS边缘角落 正如前文所讲,俄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欧洲国家,不过这个欧洲国家却与它的西方邻居有着太多不同。欧洲有句谚语:「 ”剖开一个俄罗斯人,就能看到一个鞑靼人”,俄国对四邻的蚕食早已令周遭国家对其深恶痛绝。因此,在西面俄罗斯面对着芬兰、波兰、土耳其等一众传统敌国,再往西则是英、法、德这些欧洲霸权;而在东面俄国需要注意的却只有中、日、朝等少数国家。很显然,轻重缓急一目了然,亚洲部分尽管地域广大,但在战略棋局上终究是边缘角落,这也导致其对欧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亚洲。反过来说,如果俄罗斯真将战略重心转向亚洲的话,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 乌拉尔山以西集中着全俄一半以上的重工业区和中心城市,如今在俄罗斯战略空间日益萎缩的前提下,坚守东欧实际上有着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从历史上看,俄国有过两次大举东迁的经历,分别是面对拿破仑与希特勒的兵锋而不得不做出的战略后撤,可一旦恢复元气立马卷土重来。可以设想,如果有朝一日俄罗斯真的迁都亚洲,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其欧洲部分全部沦丧,不得不向东另觅一处陪都,其情形多半会像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一样。但这样的话,俄罗斯便不再是一个欧洲国家,俄国也将不再称得上是「 ”俄国”,可惜在现代条件下对一个核武强国来说,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本文标签:莫斯科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