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之死

  吕布(?——198年12月),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坐骑赤兔宝马,手持方天画戟,天下无双,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曾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年末)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吕布虽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故除其勇武为人所记,个性却并不为人所喜。
  吕布曾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任骑都尉、主簿。汉灵帝死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并为执金吾。董卓入京后令其诱杀丁原。董卓得势后收吕布为义子,任中郎将,封都亭侯。
  董卓脾气暴臊,与吕布的“父子情谊”其实甚为薄弱。189年,在司徒王允的挑拨下,吕布诛杀董卓。王允在事成后封吕布为将军,假节钺,仪比三司,进封温侯,故吕布又称“吕温候”。史书记载吕布与董卓婢女有染,其名不详——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该婢女名貂蝉,是王允的义女,受王允所托以美色离间吕、董,及吕布杀死董卓后,更成为吕布之妻。
  董卓死后1个月,旧部攻入京城,吕布战败,于是仓皇出逃。吕布出京后曾先后投靠军阀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刘备等。与当时的另一大军阀曹操多次作战。汉建安三年,曹操部队攻打吕布的根据地—下邳,由于吕布无谋而多猜忌,诸将各自猜疑,故每战多败。曹操围攻三个月,上下离心,其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当时吕布与其麾下登上白门楼,曾命其左右取下他的首级去见曹操,但是左右不忍,于是下来投降曹操。投降后吕布请求曹操留用而免死,刘备却提醒曹操吕布为人无信,多次背叛,最后曹操将吕布缢死。
  吕布遭刘备陷害被杀始末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曹瞒传》。,这是人们对三国时期吕布盖世武功的称颂。然而吕布的操行所为却为后人所不齿。《三国志·吕布传》(以下引文皆省略《三国志》)中陈寿评曰:“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卷九中对吕布也大加鞭挞,认为“吕布不死,天下无可定乱之机,吕布殪,而天下之乱始有乍息之时”。我认为,陈寿、王夫之所论较为偏颇,有失公允。首先,吕布并非导致汉末大乱的罪魁,吕布死,天下之乱也并没有终止。其次,吕布的“轻狡反复”也是事出有因,有时责任还不一定由吕布来承担,汉魏之际各种政治势力的分合聚散是当时社会运作的常态。为此,笔者试作如下分析。
  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被认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历来评论者在这一点上紧抓住吕布的小辫子不放,认为吕布忘恩负义。吕布杀丁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矛盾日益尖锐,势如水火。少帝初立,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从,何进遂“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资治通鉴》卷五十九。,何进所召的“四方猛将”,主要包括董卓与丁原所控制的凉州与并州两大军事集团。丁原任并州刺史,利用一些以武力见长的僚佐,组建了一支势力强劲的以丁原为首的并州军事集团。吕布是该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吕布传》云:“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董卓虽以并州牧的官职率兵进京,但其所率的武装是从凉州带到并州的,因此属于凉州军事集团。
  在何进的召唤下,丁原、董卓各自率自己的地方武装进京,获得了干预朝廷中枢的机会。但董卓较丁原抢先一步进京,并且将少帝、太后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然而,董卓初入京师时,兵力有限。据《董卓传》注引《九州春秋》所载:“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可见,董卓在军事上并不具备同其他地方武装相抗衡的优势。虽然在何进被宦官杀死后,何进、何苗兄弟二府(大将军、车骑将军府)之兵无所从属,皆归董卓,但毕竟不是董卓的嫡系。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董卓也不一定十分相信他们。董卓要扩充军事势力,必须拉拢或兼并并州军事集团。以丁原为首的并州军和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军虽分属不同的集团,但由于所处的地域都是“边鄙”,凉、并二州在东汉末年是羌胡与 *** 长期杂居的地区,“习于夷风”,长于勇武而短于“学术”,在时人看来,并、凉将士属于“天下之权勇”,为“百姓素所畏服”。《三国志》卷十六《郑浑传》注引《张璠汉纪》。两个集团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习俗及军事实力。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董卓为何要诛杀丁原,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董卓杀丁原很可能是因为丁原不愿意合作或臣服。然而董卓兵力有限,与同是劲旅的并州兵团开战并无胜算。如果两败俱伤,反而让关东军事集团得益,这是董卓不愿看到的。因此董卓决意使用阴谋手段诛杀丁原并控制其武装。董卓能否铲除丁原,关键在于吕布。因为吕布“骁武,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三国志》卷七《吕布传》。丁原,是并州军集团中首屈一指的猛将。同时,吕布又深得丁原的信任,丁原“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董卓如何诱使吕布杀死丁原,史籍的记载十分简略,“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三国志》卷七《吕布传》……问题的关键是要探讨史籍中没有披露的内容,即吕布为何会倒戈,叛丁原而投董卓。我认为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
  其一,董卓当时官拜前将军,封斄乡侯兼并州牧,丁原初为骑都尉,后迁执金吾。以官位而论,董卓在丁原之上,而且董卓进京后迅速挟持了少帝、太后,掌控了朝廷中枢,具有政治上的优势。董卓以上令下,命吕布诛丁原,吕布是不能违抗的。因为吕布并非丁原的私人武装——部曲,而是汉官吏。其实归顺董卓的也不止吕布一人,史载“(何)进、(何)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三国志》卷六《董卓传》……
  其三,吕布投靠董卓,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即吕布、董卓所在的并、凉二州,东汉后期是“羌患”蔓延的主要战场。并州境内原本有许多内徙的匈奴人,后来又涌入大量羌胡。羌胡与 *** 长期杂居,董卓与吕布皆“习于夷风”,史载“卓有才武,臂力少比,足带两鞬,左右驰射”。《三国志》卷六《董卓传》。可见董卓与吕布皆以骁勇善战闻名乡里。最初又担任低级军职。吕布、董卓早年经历相似,因此气味相投,有共同语言并非偶然。另外,董卓曾在并州作战,又担任过并州刺史,吕布是五原九原人,五原郡属于并州,因此很可能两人不但认识而且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否则,董卓为何对吕布“甚爱信之,誓为父子”。董卓甚至“行止常以布自卫”《三国志》卷七《吕布传》。,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吕布,应该是最好的证明。
  其四,董卓初入洛阳,其暴政恶行并没有即刻显现。相反,董卓进京后所做的头几件事,名声还是相当不错的。据《后汉书·董卓传》云:“卓擢用群士,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毖、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其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董卓所选拔的人,基本上都是名士和名门之后,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过人之处,也颇有人望。而他自己的部属却都被任命为低级职位。《资治通鉴》卷五十九又曰:“董卓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陈蕃、窦武乃天下名士,声望极高,在党锢之祸时为宦官所枉杀,当时天下士人百姓皆冤之,此等天下大冤而今在董卓手上一朝得雪。大儒蔡邕,因得罪权贵亡命江湖十余年。董卓进京后,马上予以重用。蔡邕赴京后,“署祭酒,甚见敬重”,随之“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这时的董卓俨然是一个贤臣模样,不但能够礼贤下士,还能纳谏——“(蔡)邕亦每存匡益”《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谁又能知道他后来会如此暴虐无道呢?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政治昏暗,董卓的到来甚至使一部分人对其抱有革新政治的幻想,故吕布其时叛丁原投董卓并不一定是见利忘义的行为。
  吕布投靠董卓后,便陷入了复杂的政治旋涡之中,因吕布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故常被人当成工具加以利用。《后汉书·王允传》谓:“允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吕布传》云:“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说明在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王允的心目中,吕布不过是一名“剑客”,而他之所以厚加接纳,目的在于实现他的政治图谋,即利用吕布来刺杀董卓。
  吕布杀董卓是人心所向,因此获得了很高的声望,但他也得罪了凉州军事集团。“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三国志》卷七《吕布传》。
  李傕只用了十天时间就打败了吕布,攻克了长安。吕布被迫东走。吕布投奔袁术,袁术拒而不纳,于是改投袁绍。袁绍收留吕布是为了对付黑山军张燕。吕布作战英勇,助袁绍大破张燕。但“外宽内忌”的袁绍反而嫉恨吕布勇猛,恐日后难以驾驭。吕布察觉后“求去”,袁绍却“阴遣壮士夜掩杀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详细记载了这件事的经过:“布求还洛,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砍布床被,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乃闭城门,布遂引去。”吕布有功于袁绍,袁绍却如此对待他,孰是孰非,可谓不言自明了。在吕布同刘备的关系上,人们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完全站在刘备的立场上,指责吕布如何背信弃义。其实,这大大有悖于史实。吕布被张邈等人推为兖州牧后,便开始与曹操为敌,吕布虽然骁勇善战,但终非杰出的军事家曹操的对手。吕布在兖州争夺战中被曹操打败,只得投奔刘备。吕布同刘备初次见面,对刘备是敬重有加。《吕布传》注引《英雄记》曰:“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就吕布来说,他对刘备应该说是尊敬的。吕布与刘备同是北地人,再加之在军中,所以他在军帐中请刘备入后室,应该说是表示亲密无间的意思。吕布长刘备两岁,他称刘备为弟也不为过。哪知道刘备却不以为然,大概是觉得吕布来投靠自己,却喊自己为“弟”,又看不惯吕布命妻子“向拜,酌酒饮食”的举止,所以觉得吕布“语言无常”,因此“外然之而内不说”。
  吕布后来夺取刘备所占据的徐州,也是事出有因。刘备与袁术作战,后方下邳空虚,城中出现内乱。于是就有人来请吕布入城。“备中郎将丹阳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阳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阳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阳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从这段史料中可知,下邳城不是吕布夺取的,而是刘备部将请吕布入城的。徐州兵将开门迎吕布自有其道理:一是说明张飞等人统治徐州,不得人心;二是徐州人仰慕吕布之名声,不然不会有“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之说。
  吕布占领徐州后,刘备陷入了困境,“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面对刘备的狼狈处境,吕布并没有落井下石。相反以刺史之礼相待之。“(吕)布令(刘)备还州,并势击(袁)术,具刺史车马僮仆,发遣备妻子部曲家属于泗水上,祖道相乐。”《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注引《英雄记》。吕布这样做,手下人不是没有反对意见。《先主传》注引《魏书》载:“诸将谓布曰:‘备数反复难养,宜早图之。’布不听,以状语备。备心不安而求自诧,使人说布,求屯小沛,布乃遣之。”可见,吕布还是颇有容人之量的,说他对刘备是英雄相惜也不为过。当然,吕布此举也有他的政治目的,就是利用刘备来抗衡袁术。当袁术派大将纪灵率军三万来进攻刘备时,“备求救于布,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灵等闻布至,皆敛兵不敢复攻。布于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支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三国志》卷七《吕布传》。吕布不用一兵一卒就调停了袁、刘二家的冲突,这体现了他具有运用巧妙的政治手段来处理军事斗争的智慧。
  当然,在汉末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智谋之士云集。以吕布这样的小智小谋并不足以应付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局面。吕布在和曹操的较量中,时常上当受骗。但从中我们仍可看出吕布的器量和性格。例如,陈圭、陈登父子暗中与曹操勾结,出卖吕布。吕布并没有察觉,反而被陈登的几句花言巧语所蒙蔽。“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还,布怒,拔戟砍几曰:‘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卿为吾言,其说云何?’登不为动容,徐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同上。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吕布的胸襟器量,还说明了此人是个直肚肠,动辄发怒,人言有理便意解。而且他对曹操的“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一说是认同的。
  当吕布为曹操所擒,命在旦夕之时,吕布曾向曹操建议:“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吕布自视甚高,有不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的傲气。在不经意中说出,他欲为朝廷重臣,助操平定天下。对吕布的这番话,“太祖有疑色”《三国志》卷七《吕布传》。,说明曹操颇有几分赞同。
  吕布的为人亦有不少可取之处。可以说,还是深得部下爱戴的。例如,他战败后,手下大将高顺等不降,陈宫慷慨赴死,都说明他颇得人心。当曹操兵围下邳城时,“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资治通鉴》卷六十二。从“左右不忍”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吕布和部下的关系是融洽的,否则当此危急关头,手下人何不卖主,将吕布的人头献给曹操,以获取荣华富贵。吕布在大难临头之际,“令左右取其首诣操”亦足以说明他并非贪生怕死之徒,不然就先降了曹操,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级呢。至于他后来“下降”,是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下。吕布对操言道:“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可见其在言辞间还是有一股霸气。其实,曹操本不想杀吕布,“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献帝春秋》。但刘备却在旁言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三国志》卷七《吕布传》。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一是吕布曾夺取刘备的地盘,备当然怀恨在心;二是刘备担心如果吕布为曹操所用,则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曹操势力的强大,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威胁。曹操一向主张唯才是举,善于选拔人才,再加上“操之驭将,自古少有”《三国志》卷五十二《诸葛瑾传》……如果操不杀吕布,让其为己效力,也许会使吕布成就一番功业。
  吕布为何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吕布盘踞的徐州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自曹操为父报仇,大肆屠戮徐州士民后,长期的战乱使徐州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缺乏巩固的根据地及可依靠的后方,制约着吕布集团力量的发展。从主观上看,吕布行事优柔寡断“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同②……部将高顺忠心耿耿,吕布不能用;谋士陈宫屡出奇策,吕布不肯信。高顺常谏吕布:“‘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陈宫被俘后也对曹操说:“但坐此人(指吕布——笔者注)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擒也。”《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鱼氏典略》。二人的确说出了导致吕布败亡的致命伤。
  总体来看,吕布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颇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无割地称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并无大恶,从未有过类似于曹操的屠城坑卒残暴之事。所以我认为陈寿作出的吕布“轻狡反复,唯利是视”的评价并不十分公允。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他们之间只有利益,没有诚信。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者多矣,岂独吕布哉!刘备、张绣、马超、公孙渊等哪一个不是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与他们相比,吕布缺乏的仅是权术和战略眼光,所以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吕布死在哪里?名将吕布遭刘备陷害被杀始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这个金字塔位于中国,发现者是一个外国人,与埃及同出一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外国的空军飞行员来到了我国,并且在路过西安的时候,非常惊喜地发现地面居然有一个金字塔式建筑,并且把这件事情带回了国内,后来陆续有不少的美国人来旅游,确认了金字塔同样存在于中国,原来这所谓的金字塔是秦汉时期的帝陵,里面埋葬的是秦朝与汉朝的一些皇帝,而它们的外形同样是四条边的一个金字塔,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7.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8.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9.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李存孝在历史上是什么人?与项羽齐名,逼死黄巢、打败王彦章

    与项羽齐名,逼死黄巢、打败王彦章,李存孝究竟什么人的故事大家喜欢吗?最后的决战时刻,刘邦追击项羽,项羽回击刘邦,刘邦立刻大败。现实中很多人都将李存孝做过的事情按到李元霸身上去了。为了不让李存孝埋没在历史的潮流中,今日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他吧!他在与赵犨相识时,碰巧送给了他一份大礼——击败了黄巢的军队并且擒获了亲信大将。

  2. 梦见求签

    周公解梦梦见求签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求签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轮船招商局:险些被李鸿章彻底卖掉的大清国企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李鸿章与清朝的洋务运动?作为晚清名臣的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不仅创立了淮军和北洋水师,还是北洋通商大臣和直隶总督。但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其风评在生前就被定义为典型的卖国贼。其实早在1884年7月29日,李鸿章就曾参与一桩在上海进行的秘密交易。来自美国的旗昌洋行,计划买下了清...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最终,

  4. 力姓女孩起名大全_姓名测试

    力姝婷力金霞力诗悦力秀玉力琳力力雯婷力坷莹力莹一力曦文力汝英力瑛予力黎玲力悦潼力胤蓉力燕华力素娟力妍茗力花力诗玲力舒萍力梅琼力海颖力诗雪力倩芸力春颖力季娟力瑶娟力煜萍力素美力金娥力晓莹力冰玉力玲英力洁红力邦玉力思瑶力荟娟力雅文力丽婷力国芳力晓蓉力媛陶力亚芬力释嫣力少英力红玲力小红力乐燕力新艳力瑞芳力歆倩力倩姝力亚芳力丹丽力子燕力金燕力筱妍力雪梅力玲华力红艳力郁英力鹦萍力晓玲力赛娜力仁妍力问秀力瑞英

  5. 妙莲老和尚讲故事:我们家都是坏人

    妙莲老和尚说故事-我们家都是坏人处世珍宝学认错怪罪他人多烦恼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在世间要如何度脱这个人生。最怕错了而不认错,还要讲别人错,这样子不但兄弟吵架,甚至母女、父子都会吵架。和和气气的这家人都说:「我是坏人,事情做错了都是我做的!」你看这样是不是坏人?在人间,「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做错事还不认错,那是最讨人厌的。老和尚今天把这宝物送给你们。

  6. 国王欲建王宫,却不知如何选址,学者得知后笑道:你必须 ... 四只羊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古城,有一座名叫埃米尔夏宫的古建筑,大约在公元1912年,布哈拉酋长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阿里姆下令修建了这座建筑。

  7. 折槁振落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zhégǎozhènluò。比喻轻易不费力。

  8. 教你打造职场女人最好运的面相_看相大全

    教你打造职场女人最好运的面相部位之一——额头额头是很多女孩子最容易忽视的部位之一,特别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女学生们会在职场面试的时候仍然以刘海示人,这样的装扮虽然清纯可爱,但是会让面试官产生不成熟、不干练的感觉。部位之三——脸部轮廓据坚果儿调查:面试官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中“脸部轮廓”占了百分之八十的评价因素。有很多女孩子都认为脸部轮廓是天生的,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职场最受宠的女人面相_看相大全

  9. 埃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玛特 玛特的故事

    她是智慧之神图特的妻子,拉的女儿,其名暗示真实及正义,秩序。玛特在对死者进行审判和灵魂的称量时,在审判厅的中间放置一座巨大的天平,旁边站著真理和正义之神玛特,准备秤量死者的心脏。她是古埃及神话中的真理和秩序女神,象徵至高无上的法律,真理和正义。审判厅中,两个完全一样的玛特立于两端,故此厅又称“双公正之厅”。据说,诸神都喜欢以真理和正义来教养自己,因此,在崇拜仪式中,真正使神欢悦的是玛特的雕像。

  10. 妖怪来了

    妖怪来了聪明又善良的小猴子东东和它的好朋友大象、刺猬、蜥蜴、花豹、老虎、小老鼠、小黄莺、大公鸡等动物住在一起,过着愉快的生活。「大家不要说话,别让怪兽发现了。」东东小声地说。在这危险的时刻,突然一个身手矫健的影子出现,原来是勇敢的小猴子东东跑到妖怪身旁去了。「怪物!你为什么要来欺负我们?」东东用手指着怪物大叫。天黑之后,动物们迅速的跑到陷阱的地方...,等待东东把怪物引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