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本节在第二节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此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重点、难点

  在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故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通过简单应用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

  二定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定律的探索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四、教法与学法

  “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高一学生创造力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理论的能力很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推理能力较弱,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规律能力不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虽简单完美,记住也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联系,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对于我们偏远地区的城步苗乡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何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科学,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讲解、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从学生的认识心理出发,采用设问引入——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交流合作——得出规律——巩固练习——加强应用的教学程序。让学生观察与提问相结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效果适当讲解、引导、纠错、分析,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物理内涵加以深化。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首先利用多媒体观看火箭升天、运动员刘翔在110米栏比赛的起跑、奥运会上女子100米赛跑的起跑等录像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些因素决定?进而让学生回顾上节实验的结论,共同探讨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外力、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目的:通过实际生活现象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质量的关系来完成牛顿第二定律探究任务的引入)

  (二)新课进行:

  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l、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应该怎样表述?

  2、它的比例式如何表示?

  3、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4、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记忆相关的知识)

  过渡: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规律又将如何表述?

  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总结: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目的:培养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的能力)

  实例探究与巩固练习

  讨论a和F合的关系,并判断下面哪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E、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F、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

  教师总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具有矢量性、瞬时性

  和独立性,牛顿第二定律是由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下导出的,但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推广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以及应用于变力作用的某一瞬时。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2、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有关比例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教师总结:定义力的单位“牛顿”使得k=l,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形式F=ma。使用简捷的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特征之一,但应知道它所对应的文字内容和意义。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地面上放一木箱,质量为40kg,用100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推木箱,如图所示,恰好使木箱匀速前进。若用此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取g=10m/s2,sin37°=0。6,cos37°=0。8)

  (三)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略

  六、教学后记

  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方法:

  我是通过定律的辨析和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的,当然另外还需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使学生明确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应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并着实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将活的规律变成死的公式。

  有待思考的教学问题: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比较精确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但是对于我们地处偏僻的城步苗乡来说,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学生素质,我们要想在教学中充分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在此,我恳请在座的领导与教育专家多关爱我们苗乡教育,同时非常感谢各位对我的鼓励与支持。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胡克:牛顿剽窃他的研究成果,死不承认,在他死后烧毁他的实验室

    如果说17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是谁?那当然是牛顿莫属。

  2. 牛顿犯了一个错误,制造出了大型天文望远镜,我们现在还在用

    牛顿可以说一个天才型的科学家,他的很多研究成果,30岁之前就已经全部奠定了,尤其是在23岁左右他就发现了光学的一个大秘密。这个秘密是如此的惊人以至于牛顿自己都不敢相信,而且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然而又是因为这个错误,让它造出了大型天文望远镜。

  3. 渣男之神薛定谔、牛顿心眼超级小:让人想不到的科学家的黑历史

    拍马高手伽利略溜须拍马的事儿可能大家都干过,拍的最理直气壮当然是李诗仙。

  4. 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没有任何发现」而获诺贝尔奖的实验

    回看历史,我们关注最多的是那些在科学史上取得成功的人物、实验和理论,这些成功让我们掌握和理解了一些事物的新现象、新规律和对宇宙的新认识,但科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无数的失败中一步步走出来的。

  5. 为何这辆马车是「 ”移动博物馆”?牛顿发现重力的果树都是车的配件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最好的文化载体,它承担着传播文化的职责。我们常见的博物馆都有具体地址以及相应的建筑。但各位读者,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有一辆马车被称为「”移动的历史博物馆”,牛顿发现重力的苹果树都是它车上的配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一下:(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这辆马车的名字是「”黄金马车”

  6. 艾萨克·牛顿在英国历史庄园发现的“涂鸦”

    艾萨克·牛顿爵士的一幅画,由戈弗雷·克内勒爵士创作,日期为1689年。戈弗雷克内勒爵士,高耸的思想家艾萨克牛顿爵士雕刻了一个现在几乎看不见的风车涂鸦到他童年的家中的石墙,根据国家信托的新闻稿。这幅画是在伍尔斯特霍普庄园发现的,在英格兰林肯郡,牛顿出生于1642年,说保护英国房屋和其他遗产的国家信托基金会。“YoungNewton”牛顿于1642年圣诞节出生于庄园,并在庄园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初几年。

  7. 惯性&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牛顿扩展了伽利略早期的工作,根据俄勒冈大学物理学教授格雷戈Bothun的说法,伽利略发展了第一个精确的质量运动定律。牛顿还对笛卡尔的著作进行了批判和扩展,笛卡尔在1644年出版了一套自然定律,那是牛顿出生两年后。笛卡尔定律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非常相似。惯性参考系这一大质量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变化的特性称为惯性,这就导致了惯性参考系的概念。牛顿从未明确地描述过惯性参考系,但它们是他第一运动定律的自然结果。

  8. 力、质量和加速度: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描述了这种情况。笛卡尔定律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非常相似。加速度和速度牛顿第二定律说,当一个恒定的力作用在一个大质量物体上时,它使其以恒定的速率加速,即改变其速度。在这种情况下,重力引起的恒定加速度写成g,牛顿第二定律变成F=mg。牛顿第二定律火箭在太空中飞行包含了牛顿的所有三个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描述了这种情况,由瑞秋·罗斯补充报道,现场科学贡献者。

  9. 等反作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艾萨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描述了外力作用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大质量物体时所发生的情况。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描述了这种情况。原因是两种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火箭在太空中飞行包含了牛顿的所有三个运动定律。这就是为什么牛顿第三定律被认为是火箭科学的基本原理。

  10. 最好的科学书籍

    我们的作家扫描了我们的档案,寻找我们最喜欢的科学书籍,其中讲故事和科学和历史本身一样引人入胜,所以你不必仔细检查亚马逊的精选或库存书架。包装火星玛丽罗奇是一系列一词一书的作者,这些书着眼于科学的陌生面2011年出版的《为火星打包》打破了书名潮流,但没有主题。我们每天都要检查超过1.3亿件产品,以获得最优惠的价格。一半是历史,一半是科学,这本书一点也不枯燥。

随机推荐

  1. 梦见油漆:追求完美,心有虚荣

    油漆是一种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的建筑涂料,是人们居家环境的助手,具有理想的美化作用。如果梦见自己给家具上油漆,那就意味着做梦人对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或完成的某种工作不是很满意,希望可以修改到完美,或者可以被接受的程度;如果梦见自己总是对油漆的物品不满意,那就意味着做梦人的虚荣心太强烈了,暗示做梦人应该马上修正自己过于强烈的虚荣心理,否则会因此而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最终损害自己的追求。

  2.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野心有多大?差点提前一百年当上秦始皇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恵文王执政时,任用张仪为相,连横破坏各国的合纵抗秦活动。

  3. 凑不起来

    一位公子赴考,一篇文章想了好久也没做出来。两个仆人跑到考场门口,见考生们纷纷走出来。天色渐暗,公子还呆呆地坐在考场里。仆人焦急地朝里面张望。

  4. 为了避免被吃掉,蝌蚪对逃跑的车辆并不挑剔

    一只蝌蚪骑在一只成年雄性新热带毒蛙的背上。丽莎M舒尔特,秘鲁新生毒蛙有相当的胃口。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被遗弃的蝌蚪不会等待它们的父亲回来,因为它们有被食人兄弟吃掉的风险。研究人员注意到,蝌蚪走近这三个物种的成虫,试图爬上青蛙的背。

  5. 梦见芝麻长在地里

    周公解梦梦见芝麻长在地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芝麻长在地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古诗

    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7. 高阳酒徒成语故事_成语“高阳酒徒”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高阳酒徒 【拼音】gāoyángjiǔtú 【解释】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郦食其)...

  8. 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派系,因段为安徽人而安徽又简称皖而得名。北洋军阀1916年袁世凯死后,掌握北京...大权的段祺瑞,急欲取得日本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奥宣战,但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军阀击败。段祺瑞被迫下野,皖系重要头目被通缉,安福国会被解散。北京...由直系控制,皖系军阀从此走向衰亡。

  9. 限油健康知识:每天别超过两汤勺

    当然,想要健康的饮食,减少下馆子的次数,也是减少油脂摄入的一个重要内容。北京市将在居民家庭中普及一种标有刻度的小油壶,以帮助居民控制每日的食油量,推广限油。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专家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取的油脂不应超过25克,而多数家庭的用油量远远超过了该标准。

  10. 让我们为正确的事情争论吧

    我们似乎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所做的事情的基本原因受到质疑。这包括我们的国家民用航天计划,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从事了一个长期的反咬和肚脐凝视。这场“辩论”大多集中在两点中的一个或两个:建造什么火箭和去哪里,而不是可持续性。在一个资源有限的时代,我们的挑战是创造一个有价值的空间方案,其支出率在人们认为可以负担得起的水平或低于这一水平。考虑到这一现实(无论该机构的主导方向或对预计的深空目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