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医·学佛·学生死

学医·学佛·学生死“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鱼水,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每当晚课念到此段时,心里总有无限的感慨,不禁眼眶热而鼻酸。就这么一天的生命又过去了!这么美好的一天,又蹉跎过了!在菩提道上依然停滞不前,甚至退步,实在觉得惶恐。回首来时,一万七千多个日子,不知不觉在我手中溜过去。展望未来不多的日子,不禁心慌。“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如果今世又空过了,不知更待何时,才能再得人身,再闻佛法。这个“了生死,出三界”千载难逢的机会,又要枉失了吗?每思于此,就不禁使人毛骨悚然了。大约在三十五年前,在先严的鼓励下,为完成他老人家未竟学医的志愿,靠了运气,糊里糊涂走进医院的大门。在学医的过程中,或许因缘不具足,或是悟力太钝,只一味追求高超的医术,想要病人的病治好就满意,并不顾到病人的感觉及痛楚。直到专门从事癌症的化学治疗后,才渐渐发觉医学的能力,是这么有限。即使暂时将肿瘤控制下,但是病人已受尽化疗千辛万苦的折磨,换来骨瘦如材,不成人形,奄奄一息的身体,况且不知道癌症何时会再复发。可是那时候还是总认为能够让病人多存活一天,就是做医生的成就,以此为豪,不管活着的品质如何。等到有一天,自己的亲人也得了癌症,大梦突然惊醒!原来人生有这般无奈,也有这么大的讽刺。别人所谓的“治疗专家”,面对自己家人的癌症,一点办法也没有,即使缓解症状的痛苦,也做得很有限。更何况是延长生命呢?眼睁睁的看家人从活生生,受尽病魔的折磨,至离开尘世。这件致命的一击,使我更觉“骨肉至亲,无能代替也无能为力”的真理,也让我反省以前的观念是否有偏差,也更让我有接近佛法的因缘。感谢这些家人,活菩萨的示现,让我有机会步上菩萨的大道。《无量寿经》云:“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年寿旋尽,无可奈何。”“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这些章句,就是人生最真实的写照,都深深震憾人心,如刀割般的深刻。从我接触的病人中,一旦被告知是癌症,他们都像晴天霹雳般,被雷电一击,无法自处。他们都有无限的埋怨与自责,为什么不幸的事情,会降临到他的身上,而不在别人呢?他们自认为并没有做什么坏事,或害过别人,上苍为什么要惩罚他呢?真不公平。他们会责怪风水不好,促成祖先生气,没有给他保佑。接着会怀疑是否误诊了,到处到各大医院求证,即使证明诊断无误,也会到处寻求秘方,不愿接受正统的疗法。等到给“癌仙”敲了一大笔,人财两失,已剩下奄奄一息,最后身心俱疲,怀着一颗不甘愿的心,死不阖眼,离开人世,这就是一般癌症病人,最常见的途径。殊不知这些种种问题,即使医学再进步,也无法解决这一切,而是要回归到佛法,从“宇宙人生的实相—真实的现象”去探讨,才能得到究竟圆满的答案。佛法常告诉我们,“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因果通三世,是铁的定律。我们以前已经种下这种恶因,应该欢欢喜喜接受这恶果,更应该认识,生命的无常。三界如火宅,不要多留恋。唯有静下心来,好好念佛,求了生死,出三界,才是正确的当务之急。转眼间已学佛快十年,希望在善知识指引下,没有走了偏差,但总觉得自己的学佛功力仍很差。退退进进,无始劫所积下的无明烦恼习气仍然很重,更不时的来困扰我。很幸运的从行医中,可更贴近看人生的百态与实相—生老病死的痛楚,学到如何不再执着这个五蕴假合的色身。三天不洗澡,即恶臭难闻:一天不喝水,生死难维持:一口气不来,即人天永隔。真是人命在呼吸之间。所以现在我在睡前,就常想到“明早能否醒过来?还有什么事好让你烦恼,让您惦念呢?”自然而然就睡着了,不再挂碍世间的一切事。佛教对生死有一个名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当你彻底了解到一切法—包括色身,缘聚缘灭,无有自性,你就不会再执着于生死,不再畏惧生死。那么生死的解脱就现眼前,你就会自在无碍,快乐无比。就如同广钦老和尚所示“呒来,呒去,呒代志。”只是我们庸人自扰罢了。这一世,既然已得到可以修行的假色身,又因为学医,更能发现人生痛楚的一面,更由于学佛,知道人生就如佛陀在地藏经所述,有三苦八苦,千苦万苦,一个标致的人身可以被病魔折磨,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直等到生离死别的一刻,又要大声号哭一场,生者情何以堪,值得吗?我常问自己?希望在有生之年,贡献一点剩余价值于宇宙人生,一切随顺与随缘。同时回向众生,其余时间用于努力学佛,如果有一天得到顽疾,也不希望接受现代医学高科技的治疗及折磨,更不会去求秘方及民俗疗法,来延续生命,更绝不接受维生的工具—机器与管子。当缘尽时刻来临,不再留恋人世,放下万缘,更希望周遭的人以欢欣的心情,为我念佛,送我一程。不要悲伤,为我能潇洒人生走一回,奔向西方净土而高兴。因我心愿已足,无怨无悔。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学医·学佛·学生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金门炮战后彭德怀提何条件 让 ... 军队恢复补给

    核心提示:10月6日,国防...彭德怀发表《告台湾省同胞书》,提出即日起一周内停止炮击,让...军队恢复补给,但以美国人不得护航为条件。>三天之内,约有10万发炮弹射向金门岛,重创...驻守部队。此后至9月18日,...陆海军联合作战,击沉、击伤...军舰两艘,并封锁金门。持续3分钟的战斗,...空军2毁1伤而败北,我军无一损伤。

  2. 梦见与同行吵架

    周公解梦梦见与同行吵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与同行吵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形容向往的词语是什么 | 历史新知网

    形容向往的词语是什么令人神往使人很向往。日近长安远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

  4. 你如何应付不讲理的上司?

    大多时候,人与人之间都是泛泛之交,而且很可能遇到那种特别不讲理的人,假如再是自己的上司,那真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如果你真得遇到了一个不讲理的上司,该如何应付呢?对于这样信赖性强的上司,你只要请半个月的假,他就会对你举手投降了。应对这样的上司,最好是尽量敬而远之,特别是在他不开心的时候,尽量不要在他的视线里出现就好了。

  5. 新县长的同学聚会故事

    老刘在城区有几个当官的同学和朋友,在单位都是一把手。大狗是校长的小名,校长是老刘小时候的同学。>老刘又向市里某局一位姓刘的副局长发去信息:“我是老刘,现在市委党校学习,有时间聚聚吗?”刘副局长是老刘高中时的同学,两人还坐过一年的同桌。>老刘不甘心,又向在市委办当科长的大学同学老赵发去信息:“老赵,我在市党校学习,有空咱哥俩坐一下。”

  6. 大学生就业调查

    大学生就业调查参考一: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本科生签约率为39,未签约率为59,另有2的本科毕业生虽已签约但被雇主解约。近日,易才网就此现象进行了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专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求职的三个环节上问题比较严重。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

  7. 梦见进厕所

    周公解梦梦见进厕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进厕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带有狮字的成语

    包含有“狮”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狮子大开口——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人中狮子——像狮子是兽中之王那样。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河东狮吼——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河东狮子——旧指妒悍的妇女。

  9. 明代后宫皇后嫔妃服饰区别及种类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明代开始整体上大致恢复...衣冠,发展了新的明朝服饰。明朝后宫皇后嫔妃服饰又有何区别呢?明代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服礼眼,戴凤冠。清代皇后冠服并无严格的礼服与常服之分。皇后有朝冠、吉服冠。明朝宫廷服饰皇后的朝褂有三种,朝袍有三种,还有龙褂两种,龙袍三种。后宫皇后以下各有名分的嫔妃都有规定的服饰等次,她们都属于内官,在制度上占一席之地。这也是明朝宫廷服饰有别于民间的一个方面。

  10. 笑死人的搞笑一句搞笑对话 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感人的情话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不要小看弟,弟可是...。不要羨慕爸,爸只是个神话。不要忘记爷,爷落下一只鞋。女人阴笑,我是她哥。一天下午,女子监狱的女囚犯正在打架。从前有一双皮鞋,两只鞋子彼此相爱。霸王哭了:十万人马,还有马呢虞姬含泪大王,这不是还有你嘛Morefrommysite笑死人的搞笑个性签名-感人的情话20个幸福的瞬间-感人的情话女生买裤子...价全过程,女孩子学着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