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上的今天6月16日 《国际歌》诞生之日

1888年06月16日 《国际歌》诞生

在126年前的今天,1888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七),《国际歌》诞生。

1888年6月16日,人类歌曲史上最有威力的、影响最深远的歌曲——《国际歌》的曲子,在一个工人作曲家的笔下诞生了。从此,这首战歌响遍了全世界。

《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鲍狄埃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但是,这首诗整整经过16个年头,才出现在由朋友集资出版的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中。又过了一个年头,有人将这个诗集给了工人作曲家狄盖特,劝他在那里面找些歌词来作曲。

狄盖特于1848年10月8日出生在比利时根特城工人家庭,后全家迁居法国里尔。7岁就进工厂做童工,12岁才进工人夜校。他很聪明,16岁考进了里尔市立艺术学院的夜学部,学习绘画和音乐,18岁获得学院的音乐一等奖。他终于成了业余的工人作曲家。

狄盖特拿着这本诗集,回到家里一翻开,立即被吸引住了,特别是那首《国际歌》,他更加喜欢。他觉得那首歌词很适合于写成合唱歌曲。歌词激励着他,他以满腔的 ... ,一夜不眠,谱成了那首气壮山河的曲子。第二天晚上,他在一个酒馆里试唱。6月23日,他在卖报人的庆祝会上正式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接着以狄·盖特假名出版,印了6000份。

《国际歌》出版不久,就遭到统治阶级的迫害,发行人因为这首歌被判刑。狄盖特一生清苦,1932年9月26日病逝。但是,不管统治阶级怎样禁止和迫害,这首歌还是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响遍全世界,永唱不息。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今天6月16日 《国际歌》诞生之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2.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3.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4. 《烟花易冷》这首歌唱出了对历史沧桑、兴衰无常的追问

    宋文帝时期,一守城将军奉命驻守洛阳城,其间邂逅当地一名女子,一见如故,很快便私订终身。

  5. 想爱而不能爱,林徽因病中写下这首凄美情词,如一曲清泉流过心间

    对于林徽因来说,写诗完全是出于兴趣,而那个让她爱上诗的男人是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时才16岁,对方的一首首情诗将她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诗境中。虽然两人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林徽因余生都没有放下过诗歌。让我们来品一品:作为一首现代诗,林徽因这首诗的工整度是相当高的,充满了古诗的韵味。关门的波斯菊花海诗中描写的是一种想爱而不能的情绪,有人觉得林徽因写的就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但作者从来没有这样表示过。

  6.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7.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8. 唐朝诗人众多,为什么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真能预言未来么

    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无数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苏轼,能吟诗作赋的亦不在少数,但被奉为「”诗仙”的唯有李白一人。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凭的不只是他留传于世的诗词佳作,还有他那扑朔迷离的身世和颇具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诗词优美自然,诗句如行云流水,清新俊雅,且大气磅礴。「”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李白在朝为官并非靠的金榜题名,只因识得番邦文字被贺知章推荐给了唐玄宗,玄宗赐其进士及第并做了翰林学士,虽无

  9. 历史上的今天丨为何至今仍然还有人不断为秦桧翻案?

    1.公元1155年,宋朝奸臣秦桧去世2.公元1787年,照相机的发明者达盖尔出生3.公元1836年,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出生4.公元1928年,米老鼠诞生5.公元1962年,对原...做出突出贡献的玻尔逝世6.公元1978年,美国「”人民圣殿教”900多信徒集体...7.公元1984年,飞乐音响公司发行我国第一批股票8.公元1986年,《「”八六三”计划纲要》发布9.公元1987年,移动...网「

  10.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改革1(备考10月自考)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他对梅尧臣与苏舜钦的推崇、对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褒扬提携,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文、宋诗能够自具面目而独

随机推荐

  1. 培植善心,坚持行善有善报

    培植善心,坚持行善有善报《周易》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例如京剧《奇双会》的唱词中有“结草衔环”之句,就是用成语典故来说明有恩必报和善有善报。它启示我们,只要培植善心,坚持行善,就必有善报。当然,倘若从施恩者的角度来说,“衔环”也可以表示善有善报之意。这两个典故都勉励世人,要培植善心,一心向善,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因为只有播种善因,就能收获善果。

  2. 总有一些风景 让你想起某些好时光-感人的情话

    十六、不要指望别人你要努力你想要的要你自己给自己十七、【再找不到第二个你我措手不及。

  3. 一个坏印象

    有六个人搭乘火车旅行,坐在同一车箱内。其中五个很安静,也很规矩。但第六个是个粗鲁的年轻人,给其他乘客招惹了许多麻烦。最后,这位年轻人在一个车站带着两个沉重的皮箱下了车。没有一个旅客帮他的忙。>年轻人转过身子,拎着两个沉甸甸的皮箱,匆匆赶了回来。>当火车再次启动时,叫他回来的旅客打开窗户说:“一个极坏的印象!”

  4.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兵。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复多尔衮书史可法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

  5. 伤感说说看完想哭的 如果说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感人的情话

    一、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柔软的所在,记录著过往的点滴。

  6. 大汉帝国那些事儿之五,王者归来,沛县起义

    陈胜吴广闹革命,革命的春风很快的吹到了沛县,这个时候的沛县县长大人正与萧何曹参二人坐在一起,商量对侧,毕竟嘛,沛县县长只是个文弱书生出生的,对于行军打仗却一点都不入道,眼看周边城池纷纷起义,要么和秦军对着干,要么和起义军对着干,而自己十数年的寒窗苦读,贵为秦国父母官,自己如何做抉择?最后他还是将目光放在了萧何的身上,毕竟嘛,萧何入境在他的眼中,已然成了主心骨,询问了个来回,却听萧何说。

  7. 大放厥词成语故事_成语“大放厥词”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大放厥词 【拼音】dàfàngjuécí 【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故事】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

  8. 【炉氲】的意思是什么?【炉氲】是什么意思?

    ●唐张籍《宛转行》:「炉氲暗徘徊,寒灯背斜光。」★「炉氲」在《汉语大词典》第9916页第7卷314参见:炉氲词条推荐

  9. 商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商朝是继夏朝灭亡的一个朝代,它也是中国历史的第二个朝代。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商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经过11次战争,无敌于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缗氏的反叛,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三年,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时,曾发生过有诸侯不朝的情况。

  10. 国庆节的由来100字

    国庆节的由来100字参考一: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心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经由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央人民政府透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