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哪位猛将进棺材又复活 许世友闻讯喝二斤烧酒庆贺

核心提示:许世友得知刘昌毅又活过来后,高兴地说:“我就说嘛,刘昌毅不会走的!”据说他听说刘昌毅没死后,一个人独自喝了二斤四川老烧酒“庆祝”。 刘昌毅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一点资讯·陈冠任,原题:这位猛将装进棺材又复活,许世友闻讯独喝二斤烧酒庆贺! 刘昌毅是一位有名的猛将,在红军时期就有“猛张飞”的绰号。他打仗一个特点,就是敢拼老命,受伤也不下火线。对此,红9军副军长许世友多次 ... 他: “受伤了,还不下火线,总有一天炮弹炸死你!” 许世友说归说,可是,刘昌毅还是刘昌毅,多次火线负伤,还是我行我素。 果然,刘昌毅被许世友说中了。 1933年10月,红军在万源附近与刘存厚的川军扛上了,突破不过去。刘昌毅的火爆脾气一上来,请示团长后,就带领营敢死队突然 ... 出去,撕开了一个口子。 可是,“啪”一颗 ... 击中了刘昌毅的手臂,一个敌兵刺过来,幸好通信员胡少荣冲上来,把那个敌兵刺死了。然后,胡少荣拉住刘昌毅:“营长,你受伤了,快下去!” “去你的!”刘昌毅一脚把他踹到了一个沟边,自己跳到了一个高处,“轰隆”,一颗迫击炮炮弹骤然飞来,在距他不远的地方爆炸! “营长!”胡少荣喊着扑了上去。 但为时已晚,刘昌毅已经被炸得血肉模糊,昏迷过去了。 胡少荣立即把他扛了下去。 团长又派人将刘昌毅送往野战医院。 医生一检查,刘昌毅身上已经有了十几处伤,下巴被一块弹片削去一截,一块弹片打进嘴里,满嘴牙齿打掉了一半,最致命的是他的头部一块弹片击中了要害处。 刘昌毅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失血太多。”找来几个战士给他输血。可是,没有验血的设备,血一输进去,刘昌毅的头一歪,鼻孔中没气了。 但是,他没呼吸了,体温一直还有,身体也不变僵硬。 许世友知道后,赶过来,对医生说:“刘昌毅不能死,必须把他救活!” 军长余天云也说:“刘昌毅一个人抵得上一团,必须让他活着。” 可是,抢救了两天,刘昌毅的身体终于开始逐渐凉了,医生说:“已经断气了,准备后事吧。” 于是,有人把他装进了一具棺材。 由于刘昌毅是营长,平时爱兵如子,营部的几个人要求与他告别一下。 其中,就有把他救下火线的胡少荣。 他一见着棺材就哭,嚷着说:“营长呀,许副军长叫你受了伤,就下火线。这话你就是不爱听,这次被炮弹炸中了吧!炮弹不长眼睛呀!你就是不信,这回要信了吧……”他越哭越伤心,“营长,你最爱枪,这把勃朗宁是你的,你就带上去吧!” 他这么一哭,大家都说:“营长不能没有枪。”于是,七手八脚把棺材揭开。胡少荣于是把这一把刘昌毅用过的勃朗宁,放到他的手上,突然蹦出一声尖叫:“他还活着!” 众人吓了一跳! 胡少荣又说:“营长还活着!” 大家立即围过来一看,刘昌毅的鼻子居然在微微地一张一合。 ?原来,胡少荣把枪放到刘昌毅手中时,他居然手指合拢,把枪把子给握住了! “营长没死!营长没死!”众人嚷起来,立即七手八脚地一起把刘昌毅从棺材中抬出来,喊医生过来。 经过医生的抢救,刘昌毅竟然在棺材中睡了一天后,又活过来了。 许世友得知刘昌毅又活过来后,高兴地说:“我就说嘛,刘昌毅不会走的!”据说他听说刘昌毅没死后,一个人独自喝了二斤四川老烧酒“庆祝”。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哪位猛将进棺材又复活 许世友闻讯喝二斤烧酒庆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淮海战后中央出于何战略考虑放弃取消三野番号的计划

    原题:差点被取消番号的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编制的变迁史——兼论华东野战军主力是否改编过晋冀鲁豫野战军张雄文文字太长,先发个目录:一、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各自征战时期,陈毅和粟裕分别领军1、华中军区与华中野战军2、山东军区与山东野战军二、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联合作战时期,陈毅居领导位置,粟裕负责战役指挥三、华东野战军时期1、「”七月分兵”前,继续实施特殊指挥体制,陈毅居领导位置,粟裕

  2. 他师从清朝武举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做了黄埔教官,后授衔上将

    我国武林界一直都有「”南拳北腿”的说法,我军开国将帅中也有不少武林高手,其中有两个人最能代表「”南拳北腿”,北腿就是大名鼎鼎的许世友,而南拳则非陈奇涵莫属。陈奇涵虽然名声不响,但他的资历却非常深,这一点光从年龄上就能看出来,在开国将帅中,只有朱老总、贺龙、刘伯承、张云逸等几个人的年纪比他大。而且陈奇涵还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教过林帅、郭天民、刘志丹、伍中豪等名将。有趣的是,在红军时期,陈奇涵成为了林帅

  3. 许世友起初最服张国焘,和毛主席深谈后说主席真有水平比老张强

    1922年,许世友回到阔别八年的家,生活的艰辛比八年前愈加沉重,母亲病倒在床,妹妹也患有重疾,全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1924年秋,许世友又去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当兵,并担任排长。1926年8月,已是连长的许世友接受革命思想,当年9月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革命。红四方面军成立后,许世友任红四军第12师34团团长。1933年7月,许世友任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副军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

  4. 许世友的急中生智瞒过了陈毅,振奋士气全歼了张灵甫的整编74师

    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开国上将中最早当连长、营长的人,也是入党最早,资历最老,建功最早、出名最早的人。许世友身先士卒,在同敌人短兵相接时,挥舞大刀,进行惨烈的肉搏战,结果竟将那把纯钢的大刀砍得缺锋卷刃。此战结束后,勇立头功的许世友被提升为红四方面军王牌第四军军长。许世友命令部队构筑了一条2500米长的菱形战壕,壕边移栽了一丛丛红柳稞,村口还挖了陷阱,上盖木板,再覆以干沙。

  5. 许世友血债血还,攻破济南城后,抓住一人立即枪毙

    作者:魏士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自古,历朝历代的军法军规都视「”...俘”为大忌。可是历史上,也不乏野蛮之军滥...俘虏的暴行。我军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有着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对待俘虏一贯采取非常宽大的优待政策。但是对罪大恶极的敌人,同样是严厉惩处的。在通过细致的调查和公正的审判后,隐藏在俘虏中的首恶要犯,也逃脱不了正义的裁决。解放战争时期的蒋军阵营,是一个龙蛇混杂、乌七八糟的污水潭,多数蒋军

  6. 许世友由衷钦佩周 ... :无论酒量还是武功,我都不是对手

    尤其...晚年时苍老憔悴、忧心忡忡的样子,谁看了都心疼。

  7. 此人是许世友最看重的一员猛将,毛主席想调走他,许世友不愿放人

    能成为许世友麾下的一员战士也是非常幸运,在这样一位厉害的将军旗下自然少不了勇猛的战士,那么在众多的英勇战士之中,许世友最看重的是谁呢?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聂凤智才知道他的留下是因为许世友给毛主席撒了个谎说是聂凤智身体不好,暂时不能去东北了。

  8. 对越作战「 ” ... 头令”出自何处?许世友暴怒:怕死鬼!统统 ... 头

    作者:风影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开国上将许世友,从战士到军长期间,七次参加敢死队,五次任大刀敢死队队长,人称「”大刀敢死队长”】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已是74岁高龄。这位老将比西线总指挥杨得志年长6岁,甚至比镇南关抗法英雄、著名老将冯子材1885年领兵大败法军时,还要大7岁。许世友也成为我军军史上亲临一线指挥的最大年龄将领。年龄虽然偏大,但许世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刚烈

  9. 对越自卫反击战,上将许世友下达《十 ... 令》

    题记:在回顾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的过程当中,人们听了很多亲历者对战争的感受,而其中很多人都提到了一个《十...令》,让他们心头一震。所谓《十...令》,其实就是中国人民...东线指挥官许世友,在战前颁布的十条战场纪律。...主席对许世友十分信赖,曾命他镇守南京十八年。越南有华侨150余万人,南北部实现统一后,越南武装人员肆无忌惮地进入华人住宅,没收所有财产。中国...曾三次秘密照会越南...,...对华人的迫害,但根本无济于事。

  10. 他常用枪法教训人,部下许世友背了黑锅。他 ... 总政委遭其马鞭怒抽

    开国中将倪志亮,是开国将军中唯一的北京人。倪志亮在鄂豫皖的资历比徐向前都老,以至于建国后整理红四方面军资料时,涉及到最早的部分,问徐向前元帅时,徐向前就答:找倪志亮嘛,他清楚。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倪志亮曾长期担任方面军的总参谋长,他手下后来走出了2位开国大将和15位开国上将。倪志亮由于早年在皖军与陕军都干过,倪志亮不免染上了一些军阀习气。就是他的警卫员犯了过错,他也习惯拿枪教训。

随机推荐

  1. 培植善心,坚持行善有善报

    培植善心,坚持行善有善报《周易》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例如京剧《奇双会》的唱词中有“结草衔环”之句,就是用成语典故来说明有恩必报和善有善报。它启示我们,只要培植善心,坚持行善,就必有善报。当然,倘若从施恩者的角度来说,“衔环”也可以表示善有善报之意。这两个典故都勉励世人,要培植善心,一心向善,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因为只有播种善因,就能收获善果。

  2. 总有一些风景 让你想起某些好时光-感人的情话

    十六、不要指望别人你要努力你想要的要你自己给自己十七、【再找不到第二个你我措手不及。

  3. 一个坏印象

    有六个人搭乘火车旅行,坐在同一车箱内。其中五个很安静,也很规矩。但第六个是个粗鲁的年轻人,给其他乘客招惹了许多麻烦。最后,这位年轻人在一个车站带着两个沉重的皮箱下了车。没有一个旅客帮他的忙。>年轻人转过身子,拎着两个沉甸甸的皮箱,匆匆赶了回来。>当火车再次启动时,叫他回来的旅客打开窗户说:“一个极坏的印象!”

  4.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兵。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复多尔衮书史可法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

  5. 伤感说说看完想哭的 如果说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感人的情话

    一、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柔软的所在,记录著过往的点滴。

  6. 大汉帝国那些事儿之五,王者归来,沛县起义

    陈胜吴广闹革命,革命的春风很快的吹到了沛县,这个时候的沛县县长大人正与萧何曹参二人坐在一起,商量对侧,毕竟嘛,沛县县长只是个文弱书生出生的,对于行军打仗却一点都不入道,眼看周边城池纷纷起义,要么和秦军对着干,要么和起义军对着干,而自己十数年的寒窗苦读,贵为秦国父母官,自己如何做抉择?最后他还是将目光放在了萧何的身上,毕竟嘛,萧何入境在他的眼中,已然成了主心骨,询问了个来回,却听萧何说。

  7. 大放厥词成语故事_成语“大放厥词”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大放厥词 【拼音】dàfàngjuécí 【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故事】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

  8. 【炉氲】的意思是什么?【炉氲】是什么意思?

    ●唐张籍《宛转行》:「炉氲暗徘徊,寒灯背斜光。」★「炉氲」在《汉语大词典》第9916页第7卷314参见:炉氲词条推荐

  9. 商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商朝是继夏朝灭亡的一个朝代,它也是中国历史的第二个朝代。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商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经过11次战争,无敌于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缗氏的反叛,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三年,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时,曾发生过有诸侯不朝的情况。

  10. 国庆节的由来100字

    国庆节的由来100字参考一: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心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经由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央人民政府透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