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怎样享誉全国的?

56年前的今天,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团八连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

   ... 一生只作诗赞颂过一个连队,那就是“南京路上好八连”。1949年7月,有一支连队受命担负上海南京路、外滩的巡逻执勤,维护社会治安和 ... 华东局、 ... 上海市委的警卫任务。这个连队就是后来以“身居闹市,一尘不染”闻名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

data-filtered="filtered"

  战士来到了“大上海”

  “南京路上好八连”原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连队:1947年8月6日,在山东莱阳城西水头沟小园村,几十个胶东农民子弟编在一起,组成了该团的四大队辎重连,1949年6月,改编为三营八连,向上海进发,开始担负保卫上海的任务。

   ... 曾把中国 ... 主政比作“进京赶考”,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复杂的“考场”要数上海,而上海最复杂的“考场”当属南京路。

  上海的南京路素有“十里洋场”之称,灯红酒绿,熙熙攘攘。上海解放后, ... 潜伏特务采用“腐蚀拉拢加破坏暗 ... ”策略实行骚扰,并预言“上海是个大染缸, ... ... 红的进来,不出3个月,就要黑的出去”。

  1949年7月,部队分配了在南京路上值勤的任务。但时间一长,情况便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战士看到男士女士手挽手进歌厅、电影院,有点羡慕了;当一些打扮时髦的女子经过时,也禁不住瞟上几眼。连队也开始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有人一次花几块钱到国际饭店开“洋荤”;有的不惜花5块钱到高级理发店理发;有人不抽老叶土烟,去买一块多钱一包的雪茄……

data-filtered="filtered" 连长 ... 在教新战士打草鞋

  这些情况,引起了八连首任指导员张成志的警惕,他在党支部会议上指出:南京路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来到这里我们就没有退路了,我们要让全连保持高度的警觉性,绝不能吃败仗。

  多次教育后,八连战士纷纷表示: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之后,官兵们开始自制针线包,衣服破了,缝缝补补再穿;扛着铁锹、推着粪车,步行到十几里远的郊区开荒种菜;开展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等竞赛活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八连官兵在艰苦奋斗的熔炉中锤炼出了“拒腐蚀,永不沾”的金刚之体。八连的先进事迹引起了部队宣传干事吕兴臣的注意。

data-filtered="filtered" 指导员王经文(右)教战士补衣服

  “好八连”精神把名扬

  1956年的一天,部队通讯员吕兴臣给联系部队的《解放日报》记者张锦堂送来一张新闻照片:灯红酒绿的南京路夜景中,一位战士手握钢枪正在站岗,神情威严。不日,照片以《南京路上的哨兵》为题在《解放日报》上刊登。

  有一天,吕兴臣到八连去,看到连长正帮助战士缝补衣服,感到新奇,就问怎么回事,结果发现连队每个战士都有针线包,战士衣服破了以后都是自己补,有的衬衫已补38个补丁。

  张锦堂一听,觉得是个好故事,建议吕兴臣把它写出来。吕兴臣写出了《针线包》,并记下了八连官兵自编的顺口溜:“针线包是百宝囊,战士拿它补衣裳。随破随缝多便当,光荣传统永不忘。”

  后来,第二篇稿子《行军锅》又诞生了。此后,第三篇,第四篇……

  到1959年春节前后,《解放日报》的一位老记者看到吕兴臣写的关于八连的系列文章后说,老吕写的小故事,能不能想办法找条红线串成一篇大通讯?于是,吕兴臣用了6个月的时间,深入八连,与官兵们一起生活,站岗,执行任务,最后将稿件的主题定为“身居闹市,拒腐蚀永不沾”。

  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报》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南京路上好八连》,同时配发社论《人民 ... 的光荣,上海人民学 ... 榜样》,这是八连事迹首次被完整地报道出来。

  这一年,正值全国粮食严重短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严重饥荒,“好八连”精神显示出难以估量的价值。八连的感人事迹,引起上海乃至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南京路上好八连”开始为全国人民所知晓。

data-filtered="filtered" 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扮演春妮的陶玉玲向好八连战士讲述剧情

  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0年, ... 司令员许世友带领军区机关 ... 以上干部到浙江沿海巡视,视察归来路过上海,下榻延安饭店。

  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王必成请许司令和其他干部吃饭。席间,王必成主动跟 ... 政治部文化部 ... 沈西蒙碰一杯酒:“沈西蒙啊,这下你要留下买路钱;你钱也不多,留不起,那就算了,但是你要帮我们做件事。你知道吗?上海有个好八连。你是文化 ... ,写了不少戏,也要为好八连写个戏啊!”

  新四军出身的剧作家沈西蒙写过《柳堡的故事》《东进序曲》等优秀作品。他回答:“好啊,但是我有个要求,我要到八连当兵,蹲一段时间,亲自体验一下生活。”

  回到南京没休整几天,沈西蒙就重返上海,住在八连一班,和战士们一起站岗、放哨,摸爬滚打在一起。后来,当时前线话剧团二队队长漠雁接受任务也住到八连体验生活。作为报道八连事迹“第一人”的吕兴臣,这次也受命参与创作剧本。三人在八连一住就是40多天,日夜切磋,于1961年共同完成了剧本《霓虹灯下的哨兵》。

  剧本写好了,交给话剧团彩排时,有人却说:“这是一株毒草。”原来,在话剧里,新战士童阿男与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小姐林媛媛谈情说爱,并公然出走;排长陈喜经不起诱惑,丢掉了从山东老区带来的土布袜子,要与乡下妻子春妮分手。在当时有些人看来,这些情节是给八连抹黑,给 ... 抹黑,不能上演!甚至有关领导还下了一道命令:《霓》剧稿本不许外传。

  事情反映到周恩来和陈毅那里,周恩来开玩笑说:“难道我们的战士都是铁打的,没有思想感情吗?”陈毅一听也生气了:“真是乱弹琴,战士就一点毛病都不许有?我看这种瞎指挥要不得。”

  1963年1月,周恩来到上海,正巧上海在举行华东话剧汇演,周恩来应邀出席观看。周恩来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让人打来 ... ,以 ... 总政治部的名义调《霓虹灯下的哨兵》到北京演出。

  2月20日,《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人员来到北京。22日、23日在总政话剧团剧院连演两场,引起很大轰动。

data-filtered="filtered" 命名大会上, ... 司令员许世友(左)授锦旗

  毛主席诗篇《八连颂》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颁布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团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八连指导员王经文和连长从国防部副 ... 兼 ... 司令员许世友手里接过锦旗。上海电视台及时拍摄了《国防部好八连命名大会》和《南京路上好八连》两条黑白电视新闻。

  1963年8月1日凌晨, ... 主席欣然挥就了诗篇《八连颂》: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 ... ,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963年11月29日晚,中 ... 怀仁堂上演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当剧中童阿男把军装一脱要离开连队时,毛主席看得十分着急,喃喃自语道:“童阿男,你可不能走啊!走要犯错误。”当童阿男重新回到连队时,毛主席面露笑容,微微点着头说:“回来就好,改了就好。”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走上舞台同演员一一握手,边走边说:“连长、赵大大,还有老班长,演得好。”

  《霓虹灯下的哨兵》拍成电影

  1963年年底,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开始拍摄。周恩来甚至要求一句台词不能变,一个演员不准换。1964年年初,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王苹任导演,沈西蒙等负责编写剧本,参加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出的原班人马,在南京路实地完成拍摄了同名电影,把话剧搬上了银幕,并在全国公映。

  “好八连”这个名字,就此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

(文综合自《解放日报》、冯乔、乐楚文章,图片为新华社资料照片)


 1955年授勋有多少人获得了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抗美援朝志愿军“冰雕连”:三个连队被冻死

著名的铁道游击队抗战胜利以后哪去了?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怎样享誉全国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这个连队, ... 为他们赋诗,周恩来亲切接见,国防部为其命名!

    面对这条灯红酒绿的南京路和敌对势力的香风毒雾,八连战士们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八连,成了中国人民...的一面旗帜。八连,还有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台好戏让周...深受感动,他对这支连队也多了一份关心。接到周...要接见他的消息后,他立刻登车前往。1963年4月12日,成为了刘仁福最激动、最难忘的日子,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一生能和周恩来见面。

  2.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怎样享誉全国的?

    56年前的今天,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团八连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这个连队就是后来以“身居闹市,一尘不染”闻名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八连的感人事迹,引起上海乃至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南京路上好八连”开始为全国人民所知晓。data-filtered="filtered"命名大会上,...司令员许世友(左)授锦旗毛主席诗篇《八连颂》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颁布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团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

随机推荐

  1. 梦见要饭_周公解梦梦到要饭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要饭好不好

    做梦梦见要饭好不好?梦见要饭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要饭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要饭,旅行会胜利,到达目的地后能发大财。求学者梦见要饭,预兆考试成绩一般。梦见要饭的,不久之后运气将会转好,工作和事业都会进步。梦见去要饭,人际关系良好。病人梦见去要饭,则近期运气非常盛,虽顺利,但避免言行过份,招惹是非。已婚女子梦见与乞丐吵嘴,预示丈夫会穷困潦倒。

  2. 数往知来造句_数往知来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数往知来shǔwǎngzhīlái数往知来的意思和解释: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数往知来的出处《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数往知来的例子数往知来造句数往知来造句相关结构上的对称性互文式成语的前后两个部分在构造上是对称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3. 梦见同父(母)异母(父)姐妹 梦见同父(母)异母(父)姐妹什么意思

    梦见同父(母)异母(父)姐妹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同父(母)异母(父)姐妹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同父(母)异母(父)的姐妹,预示难以避免的忧虑和烦恼。通过梦境,人们试图重新矫正这幅图案,或者证实遭受破坏的情景。男人梦见姐姐可能表示欺侮或者关怀,如果梦见妹妹,显示了自己容易遭损害的方面。女人梦见了妹妹意味着相互对立,如果梦见姐姐,则表示本领和能力。

  4. 现代电梯里的10个禁忌,*切记*

    1现代电梯都是采用的不锈钢箱体,表面光亮,尤其是夜里单独乘坐的时候切忌不要凝视自己的影像,据说持续五秒钟以上的凝视会见到可怕的东西。3如果在你即将进入电梯的时候发现里面唯一的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低着头,但是凝视着你,千万不要进电梯,借口按错了等下一趟吧。6和情况5差不多,在电梯里忌讳问别人时间,那样容易让人误解,同时如果真有鬼在身旁,告诉你的时间就是你的死期,切记。

  5. 英文甜言蜜语的话,I miss you

    Idon’tknowwhetherIreallyloveyou,butIknowIcannotloseyou.IftheearthisgoingtobedestroyedIwanttotellyouthatyouaretheonlyoneIwanttosee.3、我知道你最喜欢这首歌,我也知道你的心思,我想你。IknowyoulikethissongmostandIknowwhatyouarethinkingabout,too,Imissyou.4、遇上一个人要一分钟的时间,喜欢一个人只需一小时的时间,爱

  6. 爱德华·格里格: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在格里格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他在挪威威望很高,逝世后受到国葬。

  7. ​六场著名的世纪战役,一场打怕美国,一场警醒中国

    为了拿下这场战役,德国投入了50个师的兵力,并且配备了超过法军7倍的火炮力量。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志愿军肯定是惨败,然而在这场历时87天的战争中,美军每天的伤亡达到900人,被打怕了的美国人,只能在三八线前宣布停战。这场战争也让我们彻底警醒,一方面重新认识到美国的...实力,另一方面开始了奋起直追,这才有了现在我们国家强大的...实力。

  8. 做梦梦见水果刀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水果刀是小型厨房用刀。它在暗示些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解析有关梦见水果刀的梦境代表什么寓意吧。用于切割的器具在梦中象征分离或隔阂。梦见自己使用刀具表示梦者希望把自己从某件事中解放出来或是想要斩断自己同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关系。梦见自己被人用刀袭击,说明有人想要对梦者采取攻击行为。女子梦中的短刀表示她对暴力的恐惧。刀在梦中象征分割与离别。周公解梦告诉你梦见坡道有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9. 梦见DVD影碟机

    周公解梦梦见DVD影碟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DVD影碟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赵秉忠是什么人?最后死因是什么?坟墓在哪里?

    赵秉忠自幼勤奋好学,15岁补府学生。熹宗时,魏忠贤专擅朝政,陷害异己。1624年大臣杨涟上疏弹劾,列举魏忠贤24大罪状,草疏者即赵秉忠门生缪昌期。1625年,缪昌期受魏忠贤陷害,下狱论死。魏忠贤责问赵秉忠,赵不予理睬。魏忠贤因对赵秉忠怀恨在心,屡次在熹宗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赵秉忠看到朝政日非,魏忠贤又不断迫害,于是多次上疏请求告退,得到熹宗同意,晋礼部尚书致仕归里。1626年,赵秉忠愤懑而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