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第二十五章一唐末中央政治评议南衙是指唐朝文武百官议政的所在。北司即内侍省,因设在皇宫北面,故名之北司。北司是侍奉后宫饮食起居的机构,省内清一色的是宦官,由内侍监、少监、内侍等宦官负责,职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晒扫庭院、内库出纳以及其他杂务。作为皇室的奴仆,他们地位卑贱,人物卑琐,品级低下,与位居南衙的高官大员自然不能相提并论。这是发生在唐朝末年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第二次宦官时代。

第二十五章【南衙北司之争】一唐末中央政治评议 南衙是指唐朝文武百官议政的所在。帝王将相高官大员在其中处理军国政务,并向全国发号施令,是全国的最高权力中心。 北司即内侍省,因设在皇宫北面,故名之北司。北司是侍奉后宫饮食起居的机构,省内清一色的是宦官,由内侍监、少监、内侍等宦官负责,职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晒扫庭院、内库出纳以及其他杂务。 下设掖庭局、宫闹局、内仆局、内府局、太子内坊局等部门。作为皇室的奴仆,他们地位卑贱,人物卑琐,品级低下,与位居南衙的高官大员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可是时非昔比,有朝一日,进士出身的高官大员竟然匍匐在宦官脚下,仰其鼻息。这是发生在唐朝末年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第二次宦官时代。 唐玄宗时期,宦官数量增加到3000人,其中有些宦官还有品级,仅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1000多人。宦官高力士尤其受到玄宗重用,凡是四方上奏的文表奏章,玄宗先让高力土批阅,往往小事立决,大事才交给皇帝决定。 许多朝廷官员开始巴结高力士,连皇太子李享都以「 ”二哥”呼之而不名,一些公主驸马称之为「 ”老太爷”。当然,高力士并没有专权独断,真正揭开宦官专权大幕的是安史之乱。 由于皇帝对将领们充满猜忌,开始重用宦官。尤其是宦官李辅国在灵武拥立肃宗即位,使皇帝对宦官的信赖程度加深,开始任命宦官临军,监视统兵将领。 当时肃宗以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宦官李辅国为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所有兵符军号均由其掌管,实际握有指挥大权。郭子仪领军时,唐肃宗又以宦官鱼朝恩为「 ”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时常对郭子仪的作战行动进行掣肘。代宗李豫即位后,在所有军队中都设有宦官监军,防止将领叛变。 但是这样的安排结果却适得其反,宦官监军时,往往抽调大批精锐作为自己的卫队, ... 将领统带的都是老弱病残。 宦官根本不懂 ... 指挥,却干预将领的用兵。遇到战争胜利,则把战功归到自己头上,一旦 ... 失利,就把责任推到将领身上。因此,统兵将领对这些宦官多加蔑视。 潞州节度使刘悟就因为监军刘承恩经常肆意 ... 他,一怒之下,拔刀将其 ... 死。 ... 掉监军形同造反,刘悟只好造反。 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勇将,满门忠烈,为国捐躯者达46人,可是宦官骆奉仙却诬告他造反,仆固怀恩不愿冤死于监狱,于是被迫「 ”造反”。 德宗时期设立护军中尉两人、中护军两人,全部由宦官担任,统领负责警卫京师的禁军队伍。此后,宦官掌管禁军成为制度。宦官以这一武力为基础,开始走向篡权干政之路。代宗时还以宦官两人充当内枢密使,主掌机密,承宣诏命,这两人和护军中尉合称「 ”四贵”。 宦官掌握武力,又掌管机密,口含天宪,就可以肆意弄权。他们有权任免将相大臣,地方上的节度使也多从禁军将领中选拔,并且成为他们的政治同盟者。 如此一来,宦官势力遍及朝野,遥相呼应,盘根错节,难以撼动。南衙的朝官们,无拳无勇,无兵无将,只得看宦官们的脸色行事,南衙逐渐演变成了北司的从属机关,具体承か一些北司交代的事务。 家奴一跃成为王朝的主人,并左右皇帝的废立。唐朝的穆亲、敬宗等七个皇帝基本上都是由宦官拥立的,顺宗、宪宗和敬宗则死于宦官之手。 由此可见,唐朝的宦官势力有多大宦官专权给唐朝政治带来很大伤害。唐朝皇室和南衙的大臣不甘心成为宦官的傀儡,因此,统治集团内部经常发生反对宦官集团的斗争,即南衙反对北司的斗争。 宦官北司的势力兴起,虽操纵君主废立,然而有些皇帝不愿甘当傀儡,与南衙官员联合起来,与北司相抗衡。 第一次发生在唐顺宗时期。顺宗重用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进行政治革新,首要目标就是除掉宦官势力。经过周密策划,王叔文计划派老将范希朝、韩泰接管禁军,翦除宦官的武装。 但是禁军中布满了宦官势力,这一计划没有成功。由于急于求成,暴露了政治意图,宦官开始反击。他们策动地方节度使韦皋、裴均等人向朝廷施加压力,要求顺宗归政于太子。 迫于藩镇压カ,不得已,顺宗让位于太子,以求平安。接着宦官对王叔文等人进行清算,改革派随之土崩瓦解。 第二次斗争发生在文宗李昂时期。唐文宗的爷爷唐宪宗是被宦官拥立上台的,虽然对付沈镇很有成绩,结果却被宦官 ... 死,他的父亲唐穆宗也是宦官手中的玩物。 穆宗死后,唐文宗的哥哥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敬宗上台两年又被太监 ... 害,穆宗的次子李昂又被宦官拥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宗。文宗亲眼目睹了这些宫闱政变,胆战心惊之余,决心除掉宦官,为祖宗报仇雪恨。 于是重用郑注、李训两人,准备再次与宦官势力相搏。郑注和李训二人都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 他们先拿与宦官有勾结的朝臣开刀,把他们一个个赶出朝廷,同时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拉拢宦官中势力最大的神策军中财王守澄(神策军是保卫皇帝的禁军,藩镇中也有许多悍将出身于神策军),先后用计处死了与王守澄争权的大宦官韦元素、杨承和。 接着拉拢王守澄手下的宦官仇士良,让王守澄升任神策军观军容使,把王原来的职务神策军中尉让给仇士良,剥夺了王的兵权,然后用一杯毒酒结果了王守澄的性命。 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丝毫没有引起其他宦官的警觉。可是到后来依然功亏一篑。李训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设计了「 ”天降甘露”的骗局,邀请大小宦官前来观看,然后一网打尽.可惜被大宦官仇士良看出破绽,他和宦官们劫持了文宗,然后指挥禁军大肆屠 ... ,李训、郑注等人被 ... ,死于这场事变的朝臣不计其数,史称「 ”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 从此以后,李唐王朝不思振作,甘愿做宦官的傀儡.如唐懿宗就终日宴游,不理朝政,「 ”天下事皆决于北司”。 唐僖宗时,宦官和朝臣的斗争又趋激烈,他们各自拉拢藩镇势力以为援手.宦官韩全诲勾结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宰相崔胤拉拢定武军节度使朱温,两大集团互相争斗,势同水火.后来李茂贞失败,朱温对宦官大开 ... 戒,将他们「 ”斩 ... 略尽”接着又大肆屠戮朝臣,并且听从谋士李振的建议,将他们的身体全部抛进黄河,使他们由「 ”清流”完全变成「 ”浊流”。 从此以后,「 ”朝内缙绅为之一空”。南衙北司的斗争也随之成为历史。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阅读!喜欢看《中国古代官制》的朋友,请关注松山五哥,点击文章,从第一章蛮荒时代到清朝 ... ,每一章都像一集电影。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中国古代官场,看历史兴衰。
本文标签:宦官专权唐朝历史太监王守澄神策军中国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