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段学复,陕西华州人,数学家,[1]中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2]段学复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理论、代数李群、有限p群、群论与组合数学的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3]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在代数李群方面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了早期奠基性工作。在中国开辟了代数学群论等研究领域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研究群体。

段学复( 1914.7.29-2005.2.6),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数学家, [1] 中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民国三十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1959年加入了中国 ... 。 [2] 段学复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理论、代数李群、有限p群、群论与组合数学的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3] 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在代数李群方面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了早期奠基性工作。在中国开辟了代数学群论等研究领域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研究群体。在数学应用于国防科研和国防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14年(民国三年)7月29日,段学复出生在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 [4] 段学复 1917年(民国六年),段学复随父母定居北京。10岁之前,段学复一直在家由父亲教语文,从认方块字起,直到读一些经史书籍。 [2] 1924年(民国十三年)秋,段学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高小一年级。第二年又跳级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26年(民国十五年)暑假后,他因病休学一年。在中学的后五年中,他一直是在成绩优异、身体瘦弱的状态下度过的。 [3] [5] 1929年(民国十五年)秋,段学复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高中理科班。 [2]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高中毕业后段学复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称为「 ”算学系”)。 [3]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段学复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留校任助教。 [6]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29日,与母亲一起离开北平到西安,住在叔父家中。当年10月他来到由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工作。 [2]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段学复到达昆明,在西南联大一清华大学任教。 [2-3]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上半年,段学复考取了留英公费生。 [2]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9月,到达加拿大,进入多伦多大学。 [3]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3] [6]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5月底,段学复由普林斯顿西行,先后向阿廷、布饶尔等老师辞行,于7月间从旧金山乘船到达上海。10月,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代理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职务。 [2] [6] 左二施祥林,左四段学复 1950-1952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 [2] 1952年起,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 [6]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 ... )。 [6] 1956年,参加了国家「 ”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等全国科学规划及数学学科规划的制定和名词审定工作,参加了教育部和高教部的科研规划、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材编审工作。 [2-3] 1959年,夏天做直肠癌切除手术。 [3] 1960-1966年,段学复还兼任北京电视大学数学系主任,两次参加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工作,写文章、作报告,并撰写了《对称》一书,为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付出了心血。 [3] 1981年上半年,段学复主动辞去了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职务。 [2] 1982年,段学复主持中国数学会第一届全国代数学学术交流会。 [2] 1984年,主持北京国际群论讨论会,并主编了《会议论文集》。 [2] 1988年,参加编写《高等代数》。 [2] 2005年2月6日,逝世。
本文标签:数学数学家大学清华大学群论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