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多数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们都会知道「”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样的大一统王朝框架序列,但是对汉隋之间的「”两晋南北朝”和唐宋间的「”五代十国”就会显得较含糊一些。我国古代社会进入全盛时期是始于隋唐,有鉴于此,我特整理了以下一段话来表述隋唐大一统之前南北朝的王朝序列状况:北朝:北魏分东西,北周代西魏,北齐代东魏,北周灭北齐,然后,北周的隋国公建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多数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们都会知道「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样的大一统王朝框架序列,但是对汉隋之间的「 ”两晋南北朝”和唐宋间的「 ”五代十国”就会显得较含糊一些。 我国古代社会进入全盛时期是始于隋唐,有鉴于此,我特整理了以下一段话来表述隋唐大一统之前南北朝的王朝序列状况: 北朝:北魏分东西,北周代西魏,北齐代东魏,北周灭北齐,然后,北周的隋国公建立隋朝。 南朝:南齐代刘宋、南梁代南齐,南陈代南梁,隋陈终一统,然后,隋朝的唐国公建立唐朝。 如此一来,这百多年间的历史走向就够清晰了吧!不过,无论是隋朝还是唐朝,最后改朝换代的焦点都围绕在江南一带发生,到最后都「 ”岭南未有所附”(《隋书》)。 那时候的「 ”岭南”主要以南岭山脉内外的韶关、赣州为主要屏障,大军要从江南一带强渡南征的话,必会耗时费力。然而历史上,隋和唐都顺利接管了包括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在内的整个南中国,期间并没费多大力气,这中间又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 这里就得谈及一些炳义千秋的历史人物了,若非他们备受赞誉的历史作为,杨坚和李渊要「 ”攻下”整个南中国恐怕也非易事,生灵涂炭总是难以避免的。 南北朝末期,我国南部疆域的完整离不开陈霸先的守土平乱 陈霸先原为南梁武帝侄子萧映下属的小小传令吏,在萧映任广州刺史期间,他就曾平定过湖南安化等地的叛乱、由此获任高要郡守。 公元541年,南梁的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发生叛乱,当地土豪李贲赶跑了刺史,最后壮大到自称越帝。当时,越南南部的林邑也曾派兵与北部的梁军合围李贲,所有部队最后竟不知所踪! 身为高要郡守的陈霸先本不是什么大官,听闻梁武帝在平交州之乱时发生了广州兵变,于是主动出击、仅凭三千精兵就一解广州之围。梁武帝心中赞叹:「 ”这陈霸先到底什么人呀”,「 ”仍遣画工图高祖容貌而观之”。获得了皇帝的赏识,40岁的陈霸先开始迎来了他人生的巨大转折点! 545-547年间,陈霸先受命远征交州,在孤军深入无援的状况下一举斩 ... 李贲、平定了交州、九真、爱州等地的叛乱,使整个交趾重归南梁辖内。梁武帝因此加封陈霸先为振远将军、总督岭南的七郡 ... 。 过了一年,南梁爆发了「 ”侯景之乱”,连梁武帝萧衍都饿死在在动荡之中。陈霸先迫于稳定大局,联合梁元帝萧绎的部下王僧辩一起绞 ... 侯景,帮助南梁渡过了这次灭国危机。这王僧辩一直嫉妒陈霸先的威名,梁元帝死后,王僧辩就在北齐的支持下与陈霸先争权、立了北齐扶持的萧渊明为帝。 北齐是鲜卑化政权,一旦让北齐势力控制了朝廷,南梁这仅有的 ... 政权也就名存实亡了!有鉴于此,陈霸先只好袭 ... 王僧辩、改立萧方智为帝,从此掌握了南梁的实权。 陈霸先坐大之后,自然有萧家人不服造反,陈霸先又连连南征北战、最后整个南梁地盘尽归他所控制。公元557年,萧方智见大势至此,只好主动禅位给陈霸先,「 ”南陈”由此立国。 南陈对隋朝大一统的意义,在于大部疆域都和平过渡到了隋朝 当其时,高洋刚立北齐(550年),宇文觉刚立北周(556年),南北朝割据了一百多年,就只剩下北齐、北周、南陈三强并立了(当然,还有个微不足道的西梁),其中仅南陈为纯正的 ... 政权。公元577年,北周灭了北齐,天下间就只剩下北周与南陈的对峙。 南陈疆域基本继承自南梁,大半个南中国都是它的地域(北齐黄河以北的地方也曾是南陈的),以北周的实力来看,真要硬扛硬还真是旗鼓相当。 可惜陈霸先仅当了三年皇帝就去世了,到581年杨坚代周为帝时,南陈就只剩一个荒诞不经的陈后主在当政。这样的陈后主自然成不了杨坚的对手,陈霸先创下的半边中国疆域,仿佛就是专为隋朝而备似的。 隋朝大军压境之时,陈后主还在忙着欢度春节 南朝自刘宋承继东晋的疆域以来,一直传到了南陈,期间的政权虽走马灯般不断更迭,但抛离皇帝宗族来看,整个南朝基本都保持着一致的 ... 江山。 杨坚作为起家自北朝的 ... ,无法获得南边地域的话,他这隋朝自然也无法长久。公元589年正月,杨广带兵攻入了建康(南京),南陈宣告灭亡。 可是,南陈皇帝虽没了,它在南方的残余势力尚在。这时候,南陈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型王朝,对隋文帝来说就意义巨大了!原来,杨广在攻入建康时发现了一支来自岭南的扶南犀杖,它就是象征着岭南与南陈之间政权归属的一个信物、来自南方的冯氏家族。 扶南犀杖,应是类似佘太君的这种权杖 已灭国百余年的北燕冯氏后人如何左右着岭南大局? 我们可千万别小看这个冯氏家族,因为这也是一个王族后裔。 据《岭南史》载,公元437年时,北魏攻灭了北燕(今日辽东一带),北燕皇帝冯弘的儿子冯业带领数百人渡海南下刘宋,冯弘的一个女儿则成了北魏孝文帝的文明太后。当时的宋文帝刘义隆感念冯业的大德,于是就将岭南的新会郡(辖今日的五邑地区)封了给他、郡治盆允(今日的新会司前)。 冯氏在岭南的最初三代人历为怀北侯和新会太守,后有冯融任罗州刺史(辖廉江、茂名一带)、冯融的儿子冯宝则任了高凉太守(高州),冯氏的政治触角开始遍及岭南各地。 冯氏在岭南虽为世袭王侯却有职无权,冯融每想到这就坐卧不安,听闻附近的冼氏蛮族势力雄厚,于是就让冯宝入赘冼家,与冼氏女冼英成婚。 冯冼联姻:百姓们喜闻乐见的一个爱情故事 冯融这决定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冼氏掌管着蛮族部落十余万,虽世居山间,他们的一举一动却能牵动着整个岭南的安危;更何况,这冼英乃奇女子一名,所有赞美女性的用词一起套到她身上都不为过! 冯宝结亲冼氏后,加上他本人关心百姓疾苦,很快就在岭南积下了极佳口碑,被当时的梁武帝封为护国公。 陈霸先在岭南崛起之时,冯宝与冼英也提供过巨大的人力物力帮助,因此陈永定二年冯宝去世后,一时间「 ”岭表大乱”(《隋书》载):各地一看最强势的那个人没了,纷纷开始蠢蠢欲动。 这里所说的「 ”表”是「 ”华表、标杆”之义,象征着岭南的「 ”镇安之表”,由此可见,冯氏这支北燕后人在岭南有着何等影响力了。 ”岭表「 ”象征的是一种地方权力 值得今人铭记的「 ”巾帼第一人”冼夫人 冯宝去世后,面对一时间的乱象,冼英不得不接过夫君的旗帜继续稳定岭南大局。当时的广州刺史欧阳纥也趁机谋反,并借机拉拢冯宝的儿子冯仆。冼英说:「 ”我冯家历梁陈两代忠贞,岂可辄负国家?”于是一发兵就灭了欧阳纥。 冼英一战声名大动,被陈霸先册封为中郎将和石龙太夫人,从此有了「 ”冼夫人”一称。冯仆去世后、隋军相继攻入建康,岭南一时间失去了依附,于是各郡地皆奉冼夫人为尊、号为圣母。 杨广知道这扶南犀杖的来历后,「 ”以犀杖及兵符为信”送至冼夫人处。冼夫人见此信物,方确知陈已亡国,「 ”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然后决意归附了隋朝。当时,韦洸率领的隋军自南康(赣州)攻到南岭后,惧于冼夫人的势力一直「 ”逡巡不敢进”,出于稳定统一的大义,冼夫人先是派孙子冯魂将韦洸迎进了广州,接着又让孙子冯盎平定了番禺王仲宣的叛乱。 为晓以教化,冼夫人还「 ”亲被甲,乘介马”,与隋使裴矩一起巡视诸州,自此「 ”岭表遂定”。 隋文帝大感其功,拜冯盎为高州刺史、又追赠冯宝为谯国公,冼夫人也成了「 ”谯国夫人”。对于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的炳义千秋之举,周 ... 誉她为「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后世的梁红玉(宋)、秦良玉(明)等都只能瞻止其后。 唐灭隋后,武德四年,冯盎又承袭冼夫人的大局精神「 ”以南越之众降”,李渊授冯盎为上柱国、吴国公,领「 ”罗、春、白、崖、儋、林”等八州之地。贞观年间,冯盎已是「 ”奴婢万余人,所居地方二千里”(《旧唐书》卷109),估计其先祖北燕皇帝的日子都远不如他滋润了! 在冯氏的治理下,唐朝南部疆域地区的百姓安居乐业,”诘擿奸状,甚得其情「 ”,冯盎故后,也被唐太宗追赠左骑卫大将军和荆州都督。 从陈霸先的守土保疆到隋灭南陈、唐灭隋,整个南中国疆域一直都保持着刘宋以来的态势,没有因各种割据叛乱和改朝换代数历太多的战祸之苦,从今天视角看来,陈霸先及冯氏家族、冼夫人等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今人铭记。 若非他们的努力,越南或许早在南梁武帝时就分离出去了;隋朝和唐朝或者又得仿效汉朝征南越之举在南国大地大动干戈。如此历史,才是真正属于岭南人的不幸、也是隋唐大一统进程中的不幸。 由于自北魏刘宋直到隋朝,这期间的每一王朝都仅历数十年,因而唐朝在编修国史时就将隋朝列入了南北朝中的「 ”北史”之列、其国纪居北周之后。 不过对唐高祖李渊来说,杨坚之于他、就跟陈霸先之于杨坚类似,都是这大一统进程中功勋至伟的关键人物。 毛主席就在评价这时期的历史时持的也是如此态度,因为当中的南征北战战术及国家统一思想,《隋书》和《陈书》都曾是他号召干部们「 ”认真研读”的古代典籍之一。 「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本文标签:冼夫人陈高祖南北朝隋朝历史唐朝历史中国古代史隋唐中国历史隋朝隋书北齐梁高祖王僧辩历史书籍突厥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