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爱慕与迷恋——和田玉家乡见闻录中华民族自古爱玉,今日更甚。去年,收藏界传出消息:和田羊脂玉已卖到每千克20万元。和田城周围有两条源自巍巍昆仑的河流,北为喀拉喀什河,南为玉龙喀什河,它们在和田城东汇合后,称为和田河。今春和田市清理整顿挖宝行为,保护河床,保护玉源,行动刚刚生效。此番造访新疆之前,有信息表明和田羊脂玉价格已上升到每千克20万元,这已是羊脂玉有史以来最尊贵的时刻了。
爱慕与迷恋——和田玉家乡见闻录
中华民族自古爱玉,今日更甚。其中有些人对玉之爱,似已接近迷恋,甚至有些疯狂。去年,收藏界传出消息:和田羊脂玉已卖到每千克20万元。真是黄金有价玉无价,羊脂玉的价格已高过黄金。今年初夏昆仑解冻之时,我赴新疆公干,有意无意地作了一番有关和田玉的考察,记述于兹,与读者诸君分享所见所闻,也算是我对和田玉的一种探究。
玉店林立 美石多
新疆不愧为和田玉的家乡,走进新疆,随处可看到温润而晶莹的美玉,可以说是玉店林立,玉石交易十分活跃。
我的新疆之行是从喀什开始的。喀什是南疆的第一大城,距 ... 有1000多公里路程。这里 ... 气息非常浓郁。喀什在当地少数民族词汇里,是“玉石集散地”的意思。经营玉石的有专营店,也有在专营当地 ... 尔族古旧工艺品店里设专柜销售的,还有提着一串串挂件,在狭窄的老街里兜售的。
喀什有一处号称“中亚商贸集散地”的大巴扎(如同中原地带的集贸市场)。在这里,有卖玉件的,也有卖玉石的。大大小小卵石状的和田玉仔料,有的展示在玻璃柜里,有的直接装在大木盘里,任人观赏、摩挲、挑选。
从喀什乘车赴和田,500多公里的路程可以说是玉石之旅,在英吉沙县的英吉沙小刀厂的销售商店里,既有品种多样的英吉沙小刀,也有温润可人的和田玉仔料。而且,要价也不算十分昂贵。
车进和田,一条条街道上的和田玉店,店连店,店对店,仿佛这里满城都是玉店。下榻团结广场西南侧的玉都大酒店,酒店一楼的10余间门面开了五六家玉店,连酒店门厅的服务部也不卖烟酒副食,专卖和田玉件与玉石。
既卖玉件,也卖玉石,这是和田市玉店的一大特色。而和田市的玉巴扎里,摊位上大抵只卖玉石,而不卖玉件。这些玉石多系卵石状,有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碧玉,以青玉和青白玉居多。当然,内行人看得出来,其中也不乏鱼目混珠。
不仅在城镇,在玉龙喀什河刨玉的现场,在和田市周围的村庄里,三五成群,八九成堆的玉交易,可以说随处可见。
离开玉气荡漾的和田,走进 ... ,玉店也是扎堆地开。而且店里的玉件、玉原石,似比和田更胜一筹。和田的玉交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变相合奏;首府之城的玉交易,已有了一番挑选与淘汰。 ... 二道桥,是闻名域内外的大巴扎,玉石交易在那里自然也有一席之地。
和田河里刨玉忙
和田,古称于阗,是南疆古城。于阗,在当地人的古代词汇里,是产美玉的地方。中华民族爱玉、用玉、崇玉,至少已有8000年的历史。玉,像一根生命不息的管道,早已把昆仑北缘的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联结到了一起。
和田城周围有两条源自巍巍昆仑的河流,北为喀拉喀什河,南为玉龙喀什河,它们在和田城东汇合后,称为和田河。和田河往前进入塔里木河,而塔里木河最终消失在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
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不仅为和田河带来了昆仑山纯净而甘甜的雪水,还给和田河搬来了千年不绝的美玉。上天在造物时,给两条河明确地分了工。玉龙喀什河专工白玉、青白玉,喀拉喀什河精于墨玉。
近年,许许多多的人涌到了和田,涌进了玉龙喀什河。在宽阔、平坦的河床里,刨玉人最多时达到10万之众。据说那时玉龙喀什河里人潮汹涌,挖掘机密如森林。狂热的淘宝潮,几乎要把河床里数以十万年、百万年贮藏的玉料刨尽取干。
傍晚我来到玉龙喀什河,只见到干涸的、坦荡的河床上仍有三三两两的人在风沙中弯腰刨挖,远处挖掘机的钢铁长臂虽已稀疏,但仍依稀可见。灰蒙蒙的河床上,大坑小洞随处可见。只有河床的中央部位有一汪汪的小水凼,使人们没有忘记,这是一条河,但已退化为季节性河流了。
当地的朋友说,历代出玉的河床已被翻腾过好多遍了。高峰时,挖玉人何止10万,挖掘机何止数百。今春和田市清理整顿挖宝行为,保护河床,保护玉源,行动刚刚生效。目前,河床里已清静了许多。
次日,再次造访玉龙喀什河。蓝天白云,烈日当空,卵石密布的河床在日照的强光下,似有淡淡的烟雾,如同五彩云霭。烟霭之中,宽阔的河床上,远处影影绰绰,近处历历在目:或三五人、或五七人、或一人,刨石的、挖洞的、低头弯腰翻腾卵石的,都奔着一个“玉”字。这些人似乎互不干涉,各奔前程,就看谁的运气好了,看谁能找到那美丽、圆润的和田仔玉。在这些无序的作业点之间游动着寻寻觅觅的买玉人,刨玉现场的玉交易,显然不像店铺那样昂贵。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华民族自古爱玉崇玉,以此创造了那句名言:黄金有价玉无价!
其实,这种说法应该只流行在上流社会、贵族领域。据当地人讲,记忆中的和田玉真正值钱是近10年的事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偶尔在河水里捡到仔玉,鸡蛋大的仔料也就换一两个鸡蛋。上世纪80年代可换一袋粮食。现在,你拿鸡蛋大的金疙瘩去换鸡蛋大的白玉仔料,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呢?
此番造访新疆之前,有信息表明和田羊脂玉价格已上升到每千克20万元,这已是羊脂玉有史以来最尊贵的时刻了。如此天价,令人咋舌!然而,进疆之后,才知道每千克20万元,已落后于市场形势,和田羊脂玉、白玉,已被越来越膨胀的需求,或者说被狂热的市场推举到了新的价格巅峰。
喀什有一家很大的玉雕厂,参观这家玉雕厂和它的大型卖场,真的是让人长了见识。这家玉雕厂生产的佩件、把件品种很多,但价格很高。青玉、青白玉把件三五千元、七八千元不等,白玉件则动辄上万,一件二三十克的白玉把件,标价在6万元以上。温润诱人的白玉仔料吊坠干脆论克出售,每克要价280元。这样高昂的价格吓退了多数观光者,但业主似乎并不着急:白玉仔料越来越少了,现在嫌贵,将来怕是还要贵呢!
和田,如今不仅是和田玉出产的基地,也是和田玉最大的贸易集散地。这里的玉价影响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和田玉的价格,但也有人说,是外面的价格影响着这里的价格。
和田的玉价给人的印象是,玉雕厂玉价高于商店,商店的高于巴扎,巴扎高于民间零星的交易。
在和田一家有影响的玉雕工艺厂的卖场里,玉件被分成了两大部类,普品间的玉件大约是每克200元,精品间的白玉件也达到了喀什那家厂子的价格,大约每克280元左右。好在实际上是可以讲价的。1件白玉仔料的加工件,以玉牌为例,标价在1~6万元,可谈到8折成交。
和田的玉巴扎是专业的玉石交易市场,那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成交活跃。其货色主要是青玉、青白玉仔料原石和绺裂较多的白玉。这些仔料原石有大有小,小如豆子,可作胸坠;大如冬瓜,重数千克、数十千克。这些玉多半是当地人或外地淘玉人刚刚从河床里刨出来的。他们把品质一般乃至较差的,弄到巴扎去卖,而很可能把精品“捂”了起来。
在和田,白玉的价格可以说已经白热化了,但也并不完全无“漏”可捡。一位来自河南的买玉人说,到河床的刨玉现场,到沿河的村庄里,好眼力的买玉人,有时花几千元可以买到值几万元的原石。拳头大小的青白玉,少说也有六七百克,几百元就可以谈下来。
... 的玉价,标价似不比和田高多少,但比和田坚挺。和田的玉交易可以打折, ... 众多的和田玉店,折扣不如和田大。但和田也好, ... 也好,白玉的交易均已到以克论价的时代。业主们对每千克20万元的说法均表现为不屑一顾:什么20万元,如今是50万元了!
20万元、50万元指的应该是羊脂玉,每克200元以上,指的是白玉仔料。和田的河床被翻腾了一遍又一遍,仔料的确是很难得了,白玉仔料就更难得了。至于白玉仔料中的上好之物——羊脂玉,如今到哪里去找?这两类白玉之精华价格昂贵,但毕竟物有所值。问题是,白玉仔料与山料怎样区分?一般的白玉仔料与难得的羊脂白玉怎么界定?
乱花渐欲迷人眼,玉价纷纭待慧眼。玉的高价时代,爱玉、崇玉、藏玉的人们,要警惕陷阱,谨防忽悠。
此爱绵绵无绝期
爱玉的人愈来愈多,和田玉愈来愈少,这无疑是一个总的趋势。
但和田玉少到了什么程度?和田玉的品种很多,是整体地少,还是部分地少?这些疑问,涉及到当前收藏市场玉器价格的定位和价格的走向。和田玉的传世量、贮藏量,相当多的人说不清楚;或许还有人虽然比较明白,却不愿意说清楚,玻璃缸里观鱼,清澈透明,将会使玉器收藏市场少了许多猫腻与糊涂。
多方信息表明,对和田玉不能简单地说少。和田玉是软玉的一种,是公认最好的中国玉,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好的玉。全球范围内,软玉矿床不太广泛,规模一般较小,蕴藏量不多,因此软玉比较宝贵。
地质研究者和玉石矿藏专家认为,和田玉与俄罗斯、加拿大等地的软玉一样,具有矿藏规模小、采挖复杂的特点。
地质矿产专家唐延龄,长期在新疆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现为新疆宝石学会常务理事。他在著述中表明,和田玉矿床主要蕴藏在终年积雪的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山脉中,已发现的矿床有16处,其中6处尚未启动开采。他认为,顺着已经总结出的找玉轨迹找下去,还会发现一些新的和田玉矿床。
和田玉矿床有了大概的数量,和田玉矿的蕴藏量能不能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测算呢?唐延龄等玉矿专家在《中国和田玉》这部著述中,还真的对和田玉的蕴藏量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认为,正在开采的10处矿床,和田玉的保有资源量大约为3万吨。目前已知,但尚未开采的6处玉矿,玉石资源量预计为4万吨。可能发现的玉矿,专家们乐观地认为会达到35~50个,预计资源量达14万吨以上。按上述三类情况预计,持乐观观点的专家认为,和田玉的总蕴藏量可能还有21万吨以上,可供人类所用。
21万吨是什么概念?能切多少玉片,雕磨成多少玉牌、玉件?琢成多少玉器?据资料反映,和田玉山料目前的开采量每年最低10吨,最高100吨。照100吨计算,悠着点开采,我国和田玉还能开采2000多年。
如此说来,现在一些传媒起劲地吆喝和田玉资源接近枯竭,有些言过其实,甚至是有点为玉石商“做托”之嫌。21万吨不是太小的数字,我们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印证它的丰厚。有资料表明,新疆和田玉的开采史已有7000年之久,专家认为和田玉自开采以来,累计的开采量为1万吨。这1万吨,已让国中之人稍富者几乎人人手头有玉,国外也有不少收藏、流传。还有21个这么多,那将是何等丰富的收藏?
当然,21万吨是个理论数字,还存在变数。再者,玉矿深藏两座大山脉的雪线及雪线以上,地质十分复杂,交通极为不利,每年开采量有限。但不管怎么说,叫喊玉源紧张,推着玉价向前疯狂,市场炒作的成分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和田玉确有紧俏、资源急剧走向枯竭的部分——那就是和田仔料。它是山料的精灵。数十万年、数百万年前,山中的和田玉崩裂滚落于山涧,冰川、雪水将它们一步步地向前搬运,它们跌跌撞撞,相拥相碰,极其缓慢地进入了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它们的棱角磨去了,它们的野性消失了,它们被埋进了河床的沙砾层中。
那些刚刚进入山涧的下游、尚未进入主河道,稍稍磨圆了一些的玉石,被称作山流水。
当今的一些人(可以说不是和田玉的收藏者,而是和田玉的经营者)对玉的迷恋,可以说执着而近疯狂。数十里的白玉河、墨玉河,近几年已被人手和机械手翻腾了多少遍,连重一两克、只可做小吊坠的小仔料都被翻了出来。
那被翻腾过的河床里砂砾层中还像20年前那样,埋藏着光射牛头的玉石仔料吗?
早已有人逆流而上,搜寻玉河上游的山流水。山流水被逮光,倘再无山流水玉优雅而迂缓地顺流往下攒行,老的仔料翻得底朝天,新的来源被截断,世世代代产仔料的玉河,还会有仔料吗?
呜呼!老的仔料即将搜索殆尽,新的仔料无以成长。人们有理由担心:那温润的仔玉,会不会再无来者?
和田玉仔料的确愈来愈少,愈来愈金贵。和田玉仔料现在为每克200元以上,以致300多元。釜底抽薪无资源,这玉中精灵的价位无疑还将上升。再就是和田山料中的白玉,也是紧俏之物,因为白玉只占山料的10%左右。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