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笏板(奏板)简介 道士朝谒启奏尊神时所持上窄下宽的弧形条板,称之为「笏」,或称为「简」。这是延袭古代臣子朝觐皇帝时,固定手持之物。因此也有因其为朝奏所持之板,而称「朝板」、「奏板」;也有以其为手执之简,而称「手简」。 道士所用笏板多为木制,也有象牙材质,而称「牙笏」...
笏板(奏板)简介
道士朝谒启奏尊神时所持上窄下宽的弧形条板,称之为「笏」,或称为「简」。这是延袭古代臣子朝觐皇帝时,固定手持之物。因此也有因其为朝奏所持之板,而称「朝板」、「奏板」;也有以其为手执之简,而称「手简」。
道士所用笏板多为木制,也有象牙材质,而称「牙笏」或「象笏」。虽然明代规定四品以上官员才能持执牙笏,五品以下则持木笏,但是道教文献却未见到相关笏板材质或使用资格的规范。只有以玉石作为材质的「玉笏」多为神灵所用,道教尊神朝觐至上神元始天尊时亦须持笏。
早在萧梁时期(公元502年至557年),茅山道士陶弘景所编辑的《登真隐诀》已经记载当时道士进入静室朝拜尊神,向其启奏之时,便须「两手执笏」。道士执笏如同古代官员,必须两手握持笏板下沿,置于胸前,而令两肘自然垂下。如此持法,笏板上段恰恰可以遮掩口鼻,以此预防启奏之时口中秽气可能冲犯香炉烟气,因此冒犯天颜。除此之外,两手「执简当心」也有规范道士仪态的作用,执简道士的双手便不能任意摆放,这也可以让道众在朝礼尊神时维持虔敬之心。(《道教源流》、《道藏秘要》)除此之外,根据《礼记》或《释名》的记载,笏板也具有备忘录的功能。古代官员可以将所欲启奏的事项暂记于笏板之上;当代道士则多以笏板掩藏仪式过程所要施行的诸种密诀,包括必须密念的咒语或点按的指诀。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