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1958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十周年庆典,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决定:将过去二十多年间、流传于湖北洪湖老革命根据地的革命英雄故事,改编成歌剧进京献礼。献礼剧作与贺龙的不解之缘1928年1月下旬,南昌起义后,贺龙与周逸群等组成...湘西北特委,奉...中央指示,赴湘西领导武装斗争。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1958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十周年庆典,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决定:将过去二十多年间、流传于湖北洪湖老革命根据地的革命英雄故事,改编成歌剧进京献礼。 献礼剧作与贺龙的不解之缘 1928年1月下旬,南昌起义后,贺龙与周逸群等组成 ... 湘西北特委,奉 ... 中央指示,赴湘西领导武装斗争。 在贺龙、周逸群等 ... 人的领导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各县乡陆续建立、整编起来的赤卫队等革命武装,积极抵抗 ... 军队与地主武装的「 ”清剿”,在保卫红色政权的战斗中屡建功勋。 湖北 洪湖市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 20世纪50年代初,湖北省实验歌剧团的创作组成员们,曾赴洪湖地区采风,广泛搜集革命斗争故事和歌谣。创作了九场歌剧《洪湖赤卫军》。 随着国庆十周年将近,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决定,再创作一部独具特色的新歌剧作品。终于在1959年元旦前夕,完成了剧本的定稿本。歌剧的名字从《洪湖赤卫军》,改为了《洪湖赤卫队》。 歌剧的人物原型是谁? 《洪湖赤卫队》描写了洪湖地区赤卫队支书韩英,领导着农民武装力量,与地主彭霸天带领的白吉会斗智斗勇,最终与红军主力胜利会师的故事。 《洪湖赤卫队》中主人公韩英英勇不屈的形象,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是,大家纷纷猜测,韩英的原型究竟是谁呢? 在有关《洪湖赤卫队》韩英人物原型的诸多猜测中,钱瑛的名字被人们多次提及...... 钱瑛,1903年出生在湖北咸宁,她就读于湖北女子师范学校期间,加入中国 ... 。1931年,从莫斯科学习回国后,钱瑛被派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参加洪湖革命根据地和 ... 潜江县委的领导工作,并建立红军游击队,组织领导武装革命。 但也有人认为,韩英的人物形象与贺英也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贺英是贺龙元帅的姐姐,在贺龙的影响下,决心投身革命,在家乡桑植一带领导农民武装开展革命斗争。战斗中练得了一手好枪法,平常手提双枪,可左右开弓。1933年,由于叛徒出卖,贺英在掩护红军家属和伤病员突围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无论是智勇双全的钱瑛,还是视死如归的贺英,她们都是人们敬仰的巾帼英雄。作为一个文艺作品的形象,韩英集革命英勇于一身,集中体现了中国 ... 和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富强,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的不屈精神。 《洪湖水,浪打浪》歌声悠扬 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周恩来 ... 曾经毫不吝惜他的夸赞之词,赞扬这首《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真正的革命抒情歌曲,并且还多次在公众场合演唱起这支歌。 这首赞扬家乡、旋律优美的歌曲,其实改编自一首哀婉、忧伤的民谣。 1958年,主创人员张敬安在采风过程中,偶然间听到了一首流传于江汉平原上的民谣《襄河谣》。《襄河谣》描述的是,解放前由于 ... 的腐朽统治,襄河堤岸连年失修,以致洪水泛滥、百姓受灾的景象。其曲调本身透着浓浓的哀怨和悲苦。 王秀峰 歌剧《洪湖赤卫队》音乐指挥 《襄河谣》基本唱的就是比较痛苦的东西。作者把这个歌拿来,进行了加工、整理以后,就变成了《洪湖水,浪打浪》。虽然主旋律没什么大的变动,但是它的内涵,它的精神本质完全变了。它不再是悲哀的,而是一个非常明朗的、非常明亮的,热爱家乡的这种感觉。 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采取公开竞选的 ... ,选举《洪湖赤卫队》主要角色扮演者。24岁的沔(miǎn)阳姑娘王玉珍,依靠丰厚的舞台功底,扎实的唱功,以及明亮甜美的音色,脱颖而出,成为韩英的扮演者。 1959年金秋十月,歌剧《洪湖赤卫队》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进京演出,一举成名。 1960年1月5日,《洪湖赤卫队》被安排进中 ... 怀仁堂演出,这是这部歌剧的第一百场演出,当天演员们都充满了期待。 演出中,动情之处,演员们多次哽咽,声泪俱下。演出结束后,坐在前排中间的贺龙上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他激动地说:「 ”你们演得太好了,完全把洪湖人民当时的斗争情景演出来了。” 贺龙元帅与歌剧《洪湖赤卫队》演职人员合影 座谈会之后,为了庆贺《洪湖赤卫队》一百场演出成功,贺龙元帅在北京饭店专门设宴以示祝贺。宴会落座时,贺龙元帅请王玉珍等主要演员坐在他的身边,并起身斟满一杯酒,笑着向大家说道:「 ”感谢湖北人民排出了一台好戏,把洪湖人民斗争的历史搬上了舞台。”此外,他还提议将《洪湖赤卫队》拍成电影。 换角风波,周 ... 一锤定音 在贺龙元帅的提议之下,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武汉电影制片厂决定,将《洪湖赤卫队》改编成电影,由谢添出任导演。参与电影拍摄的演员,基本上都是歌剧的原班人马。然而当影片准备开拍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了...... 有人认为王玉珍长得不够漂亮,提出要将饰演韩英的王玉珍换掉,另找他人。由于分歧比较大,这一提议最后还反映到周恩来 ... 那里。 喜爱《洪湖赤卫队》的周 ... 得知此事后,严词反对。他严肃地说道:「 ”真是胡闹!演韩英是演英雄,又不是演美人。” 一个甲子 一段记忆 1960年9月,电影《洪湖赤卫队》开机。一支近百人的拍摄队伍,浩浩荡荡奔赴洪湖安营扎寨。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缺。由于吃不饱饭,加上每天将近20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演员们的身体都或多或少地出了状况。 扮演赤卫队队长刘闯的夏奎斌,体重从159斤降到了118斤,身上的肋骨都凸了出来,脸颊也凹陷了许多,以化妆师都无法化妆。不得已,为维护这一角色精神饱满的人物形象,剧组只好找来一团棉花塞到夏奎斌的嘴里,使他的腮帮子鼓起来。由于棉花在嘴里长时间摩擦,夏奎斌的嘴里常常起泡、出血。 扮演韩英的王玉珍,由于缺乏营养患了「 ”水肿”,身上一按就是一个印。为了使王玉珍不再「 ”胖”下去,符合角色在狱中吃苦受难的「 ”瘦弱”形象,导演谢添只得安排剧组,每天给王玉珍增加一小碟黄豆。多年以后,王玉珍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第一次吃黄豆,她是数着吃完的,一共28颗。 为塑造人物的饱满形象,扮演刘闯的夏奎斌嘴里塞满了棉花 至今,歌剧《洪湖赤卫队》已走过一个甲子。历经时间的洗练与雕琢,它以一种久盛不衰的姿态,以优秀保留剧目的沉甸甸的分量,已被载入中国歌剧发展的光辉史册。 敬请收看今晚(5月16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红色经典》之《洪湖赤卫队》 文字:李琦 编辑:张欣悦 主编:姜黎
本文标签:洪湖赤卫队韩英歌剧王玉珍贺龙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