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末清初的古董商人(中)吴其贞,字公一,号寄谷。徽州休宁(或歙县)人,著名古董商。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问。其经常往来苏州、杭州、徽州、扬州和北京等地,经商之余留心鉴赏,并著有《书画记》六卷。此外书中还记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鉴定家、古董商和装裱师的情况,对研究当时的鉴藏历史极具参考价值。古制一千文钱为一缗。
明末清初的古董商人(中)
吴其贞,字公一,号寄谷。室名梅景 书屋、怡春堂。徽州休宁(或歙县)人,著名古董商。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问。其经常往来苏州、杭州、徽州、扬州和北京等地,经商之余留心鉴赏,并著有《书画记》六卷。书中所记书画详略依作品轻重而定。内容包括作品质地、品相、特色、款识、题跋、印鉴以及他人或自己的鉴定意见,还记录见阅某人、某时和某地。此外书中还记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鉴定家、古董商和装裱师的情况,对研究当时的鉴藏历史极具参考价值。
吴其贞书画鉴定颇为精准,他在《书画记》卷四中记载购藏陆机名迹《平复帖》(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众皆日伪物,但他独具慧眼,坚持定为真迹:“此帖人皆为弃物,予独爱赏,闻者莫不晒焉。后归王际之,售于冯涿州,得值三百缗,方为余吐气也。”古制一千文钱为一缗。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卷_—El:“钱一缗,值银一两。…‘弃物”竟值白银三百两,所以吴其贞应该有理由为自己的“好眼力”而感到“吐气”的。此帖后归梁清标收藏,梁氏亡故之后,又归安岐收藏,最后归清宫内府秘藏。是中国书法史上现存最早的名人墨迹,堪称稀世国宝。
吴其贞当时主要为徽州望族,两淮盐商、京城权贵提供书画作品,进而从中获利。他在《书画记》卷五中记载了用“捷径”的 ... 造就出一个“收藏大家”的“奇迹”:“扬州通判王公讳廷宾,字师臣,三韩生员,入旗出仕,官至山东臬司,降扬州通判。为人刚毅正直,士庶无不推重。近闲住无事,见时俗皆尚古玩,亦欲留心于此,然尚未讲究也。忽一日对余言:‘我欲大收古玩,非尔不能为我争先。肯则望将近日所得诸物及畴昔宅中者先让于我,以后所见他处者仍浼图之,其值一一如命,尊意若何?’余日:‘唯唯。’于是未几一周,所得之物皆为超等,遂成南北鉴赏大名。公之作用,可谓捷径矣!”今藏浙江省博物馆的元代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前段残卷《剩山图》,拖尾纸上就有王廷宾于康熙己酉的跋语,较详细地记述了他从吴其贞手中购藏《剩山图》之始末。亦可证吴氏《书画记》所言并非无据之谈。
吴其贞还是清初第一大收藏家梁清标购藏书画的代理人,他与苏州古董商人吴升、王际之(王济之)、梁家书画装裱师张黄美、顾勤等人共同为梁清标在江南、扬州等地收购书画,并深得梁氏信任。其中张黄美,石城人。在扬州设有装裱铺,原是王廷宾专用装裱师,也为王氏购买书画。据吴其贞在《书画记》中记载:“善于裱褙,幼为通判王公装潢,书画目力日隆。近日,游艺都门,得遇大司农梁公见爱,便为佳士。”张黄美不仅精于装裱,而且也会画山水。他居京城时与一些书画家多有交往,书画家们遂向梁清标推荐。在当时有一批书画装裱师也同时兼营书画买卖,张氏不过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而已。
张黄美同时兼任梁清标和王廷宾两家的书画买卖业务,南北双向交流。在北时多为梁氏,在南时多为王氏,或者将王氏藏品转卖给梁氏。但是王廷宾的经济实力、鉴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均无法与梁氏相比,后来张黄美将所遇见的许多名迹都专归梁清标收藏。其中著名的有: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仙姑吴彩鸾《小楷唐韵》、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米芾《临兰亭卷》、黄庭坚《残缺诗字卷》、李唐《长夏江寺图》、赵孟烦《鹊华秋色图》、方从义《云山图》、王蒙《太白山图》、钱选《仙居图》等等。梁氏在其《蕉林诗集》中有多首为张黄美所写的诗篇,其中《兴城道中喜广陵张黄美二首》云:“三日风涛阻,春寒拨尽灰。客随疏雨到,樽为故人开。夜话思千绪,乡书首屡回。感君存古道,冒险诉江来。…‘数上滕王阁,迎来剑水边。虚声惊羽檄,远道念风烟。袂接人情外,颜开图画前。何期归客棹,翻似米家船。”赞赏或感谢之情,溢满诗篇。又据吴其贞《书画记》中记载,另外还有苏州的王子慎与顾子东、顾千一父子在经营书画装裱的同时也从事书画买卖或收藏。
吴升,字子敏,吴郡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万历至康熙年间。以古董为业,尤精书画鉴定。有书画著录《大观录》二十卷传世,此书堪称明末清初书画著录书籍中的名著。《大观录》在乾隆时期曾遭禁毁,可能与书中有几则著录“春宫画”的文字有关。吴升的生平史料极少,有人怀疑他的祖辈可能亦是从徽州一带移居而来。王时敏第八子王损在《大观录序》中云:“我郡吴子敏自少好古,鼎彝法物皆善鉴识,尤以前贤书画甄别不爽。曾从余先奉常公及退谷、倦圃诸先辈游处。”从中可知,他与名画家王时敏、大鉴赏家孙承泽和曹溶等人多有交往。清初著名收藏家宋荦也在《大观录序》中曾云:“子敏雅有嗜古癖,得古人真迹断墨残楮,追其神,补其迹,因游艺苑间,遂推海内第一。游迹所至辄倾动其公卿,若孙退谷、梁真定诸前辈更相引重,共数晨夕者有年矣。”梁真定即梁清标,真定是其籍贯。宋荦说吴升的书画鉴赏水平“海内第一”,绝非过情之论。因为宋氏也是当时著名的大鉴赏家,一般的古董商人要想得到他的推崇和肯定绝非易事。
《大观录》著录书画的体例与吴其贞《书画记》基本相同,包括作品尺寸、材料质地、题跋文字、鉴藏印记、作者简介、藏家和自己的鉴定意见等,极为详尽地抄录了书画上所有的文字。有些狂草书迹之字极难辨认,而吴升均能一一释读,令人佩服。而且著录的书画数量远远超过了《书画记》。《大观录》中所著录的书画作品有许多名迹至今仍然存世,就使我们对吴升的鉴定水平有了更直接的了解,也使我们深感他的鉴定水平的确名不虚传,完全可称“海内第一”。所以他能够得到南北诸多收藏大家们的敬重,也是在情理之中。
《大观录》卷二十中著录有一幅《仇实父莲溪渔隐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后有名画家王翠的一段题跋:“乙*春,余适毗陵取道吴门。子敏兄携示仇君此图,甫展玩,竦然有异,亟叹日:‘吾师也!吾师也!’因询子敏从何入手?云顷在武塘以八金购得。余欲倍其值纳诸橐,子敏弗应。余将学米颠据船无聊,子敏始告余:‘是图携归吴中,诸鉴赏家竞嗤赝鼎,今得先生评定不特吐予疑也。”’虽此图后来未归王翠收藏,但王晕毅然为之题跋,推为真迹,“聊助张目”。此图后归梁清标收藏。对那些能够熟练地辨别艺术品的真伪并对某一门类的艺术品有着精深知识的人士,我们称之为鉴定家。而鉴定作品的真伪是一个古董商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它靠的是长期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来。吴升可堪称是当时同道中的佼佼者,所以他能够得到当时诸多南北大收藏家们的倚重,也因此能够见阅或经手过无数中国书画史上的赫赫名迹。
来源:《收藏·拍卖》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