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天圣令与唐宋史研究问题空间的拓展

1999年上海师范大学戴建国教授率先披露了在天一阁发现明钞本北宋《天圣令》的情况,随后陆续发表校录的令文。《天圣令》的发现和整理刊布,日渐引起了海内外唐宋史学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 ...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课题组整理的《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以下简称《校证》)一书,其中不仅包括明钞本《天圣令》的影印本、校录本和清本,还附带有该课题组花费巨大心血所完成的《唐令复原研究》。这可以说是《天圣令》研究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成果。2008年6月,由 ...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唐研究》编委会联合主办的“《天圣令》研究———唐宋礼法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是在《校证》问世后第一次大规模的专题研讨会。 学术研究的重要进展,往往因新资料的发现而取得。就唐史研究而言,20世纪的学术创新很大程度上是由敦煌、吐鲁番文献的出土和整理刊布而推动的。随着《天圣令》的发现和研究的展开,唐宋史研究也将呈现出新的问题空间和研究视野。当前,《天圣令》的研究刚刚开始,而且由于受到日本学界关于唐令复原和日唐律令比较研究的影响,相关研究主要还集中在文献学和法制史的领域。而随着对《天圣令》的特性及其史料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围绕《天圣令》而展开的研究,将从文献整理和唐令复原的传统话题,进一步向唐宋制度的实际运行及制度与社会的变迁拓展。 >近年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尤其是唐宋政治制度史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职官制度史转向“活的制度史”(邓小南语),即关注制度的实际运作及运行机制的变迁。在这样的研究范式中,“政务运行”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已经引起了唐宋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参见游自勇:《动态的政治制度史———评刘后滨〈唐代中书门 ... 制研究〉》,《唐研究》第十三卷)。要研究政务运行,就必须把对制度的关注点从机构和官职转到事务及其处理机制上来。而传世史料尤其是正史《职官志》和《百官志》的特点是重人而不重事。即使是《唐六典》《唐会要》和《宋会要辑稿》等,对各级官僚机构及相关官职所掌事务有程度不同的记载,但也还是以职官为中心,往往失于笼统或流于分散,不易呈现出事务或政务运行的具体过程及完整环节。 >因此,在有关唐宋政务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就特别依赖于政务文书,以此发掘出政务裁决的具体程式及政务运行机制。在唐代制度史的研究中,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中保存的各种公文书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宋代制度史的研究中,一些传世告身资料和碑刻史料中包含的文书,以及如日本僧侣成寻的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等文献中收录的大量公凭和文书,也日渐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文书资料和制度规定之间,还是缺少一些必要的史料环节,在描述一些方面政务运行机制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还要进行曲折的推断甚至是猜测。 >唐代令文对国家政务各个方面的规定是具体而详备的,至少在唐前期,各级官员都是按照令文的规定来处理政务的。《唐六典》卷六“刑部郎中之职”条载,“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式以轨物程事”。用以“设范立制”的令,完全按照国家政务的类别,规定了各类政务的处理规定和裁决机制。唐朝令的篇目和卷数,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大体上说有三十多篇。相对于日本学者在《唐令拾遗》和《唐令拾遗补》中复原的唐令,《天圣令》中所保留的唐令被认为是唐令的原文,具有原始资料的价值,而且其残存的部分比《唐令拾遗补》相关篇目复原出的令文要多出许多。尽管只是残卷,但残存的十二篇《令》特别为经济制度和一些社会制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新材料(参见黄正建:《天一阁藏〈天圣令(附唐令)〉的发现与整理》,《 ... 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9日)。 >《天圣令》残卷的发现和整理刊布,对于唐代政务运行机制的研究来说,实际上就在传世的编撰史料和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档案文献之间,架起了会通相关史料的津梁。如果仅仅依据“以令式分入六司”编撰而成的《唐六典》来串连零散的出土档案文献,国家政务尤其是对于地方和基层政务来说,运行中的一些具体环节和程式,是无法复原的。而在《天圣令》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于一些以往较少关注或泛泛而论的问题,探讨的深度和细节性将有很大的改观。 >关于唐宋变革,近年来的研究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进展。从内藤湖南、陈寅恪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在社会发展阶段及其不同的时代特性,尤其着力于变革始于何时或变革过程导致的根本转变发生在何时。而随着政治制度史和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和转型,各项具体制度和各方面社会管理规定在唐宋间的演变,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由于《天圣令》同时包含唐、宋两种《令》,透过宋代“不行”的令文,分析其不行用的制度和社会背景,以及透过宋代行用的令文中如何“以新制参定”而改动唐令中的关键字词,分析这个改动背后的原因。如此深入下去,则唐宋之间许多具体而细微的变化就能够立体地呈现出来。 >通过《天圣令》及宋代的附令敕等法令来研究唐宋变革,涉及的问题非常繁多而具体,无论是宋代“在行”或“不行”的部分,几乎每一条令文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复杂的历史变革过程。由于北宋时期对唐代法令特别推崇,甚至有意模仿,所以,《宋刑统》和《天圣令》等法典,都基本套用了唐代律、令的结构和框架。而《天圣令》与南宋的《庆元条法事类》差别反而很大。这就容易给人如下感觉,即:唐代和北宋之间在制度上没有什么重大变革,而两宋之间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也许是个错觉,毕竟法令的变化不等于实际运行中的制度的变化。 总体上看,北宋的法令和制度相对于唐代来说,既有因为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带来的演进,也有因为统治区域在地理空间上的不同而导致的变迁。(刘后滨)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天圣令与唐宋史研究问题空间的拓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千古奸相李林甫为何能保国家繁荣,他究竟有何能耐?

    影视作品中的李林甫一提到唐朝丞相李林甫,大家或许就联想到「”坏人、奸诈、祸国”这些词。的确,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奸相,他贪恋权力,不择手段……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唐朝担任宰相18年又7个月,是唐朝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张九龄,姚崇等人都只是做了几年。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唐玄宗如此赏识呢?主持修订法律条文,领衔完成《唐六典》唐玄宗时期,国家发展遭遇了许多困难。正当唐玄宗苦思冥想国家前途的时

  2. 唐代交通线:驿站制度和过所制度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在当时人看来,如此大的帝国治理难度一定很大,为了稳定帝国边界,秦始皇多在各地修路以确保秦军可以迅速抵达各地,及时控制帝国。许多年后,唐王朝建立,唐王朝是一个版图远远大于秦汉的帝国,面对着边境问题以及地方治理问题,唐王朝必须整顿好相应的交通问题,因此就产生了驿站制度和过所制度。然而这两种制度基本上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效力,对于民生没有太大帮助。

  3. 「 ”千牛卫”到底是多大官,为何李元芳常将它挂在嘴边?看完后懂了

    看过《神探狄仁杰》的人应该知道,狄仁杰的小弟李元芳在对人表明自己的身份时,总说自己的「”千牛卫”大将军,听上去感觉还挺高大上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千牛卫”到底是个多大官呢?为何李元芳要经常将它挂在嘴边呢?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唐朝的官制说起了!李元芳——剧照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宦官权势显赫,而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它们掌握了军权。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掌握禁军主力「”神策军”。其次便是飞龙使一职也有宦

  4. 三伏天也要放假?闲说古代官员是如何休假的

    上朝古代京官上班从上朝开始在汉朝之前,放假制度还不太完善,实际上工作制度也不是那么完善,所以官员基本是有事可以告假,具体怎么操作就看情况了。直到汉朝,才把放假的规定整体落实,并写进了法律中。

  5. 唐六典

    《唐六典》以唐代诸司及各级官佐为纲目,正文记叙中央、地方各级官府的组织规模、官员编制及其职权范围,所叙诸官司的职掌,多直接当时颁行的令、式,均属第一手资料。由于这些令式和典籍至今多有亡佚,所以《唐六典》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唐六典》最早的刻本是北宋元丰三年本,已佚。《唐六典》在国外流传甚早,约在9世纪末成书的《日本见在书目》,即著录有《唐六典》一书。

  6. 天圣令与唐宋史研究问题空间的拓展

    《天圣令》的发现和整理刊布,日渐引起了海内外唐宋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这可以说是《天圣令》研究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成果。随着《天圣令》的发现和研究的展开,唐宋史研究也将呈现出新的问题空间和研究视野。而随着对《天圣令》的特性及其史料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围绕《天圣令》而展开的研究,将从文献整理和唐令复原的传统话题,进一步向唐宋制度的实际运行及制度与社会的变迁拓展。

  7. 大唐军队明明轻视用弩,为何江淮弩手却成天下精兵?

    但是唐代又有很多弩手的出彩记录,比如江淮弩手是天下精锐。>区区数百弩手迫使敌人数万大军知难而退,足见在守城方面江淮弩手号称为天下精兵的确是当之无愧的。这说明,唐延对江淮弩手的态度从仰仗转向疑惧,江淮弩手失去朝延的支持,其衰落已成定局。

  8. 【吏部郎】的意思是什么?【吏部郎】是什么意思?

    《晋书毕卓传》:「太兴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赏谢朓之功,迁尚书吏部郎。」胡三省注:「《唐六典》曰:吏部郎,职在选举。魏·晋用人,妙于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历代品秩皆高于诸曹郎。」吏部郎的拼音lìbùláng吏部郎是什么意思吏部郎lìbùláng古官名。东汉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

  9. 【六典】的意思是什么?【六典】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六典liùdiǎn1.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隋书后妃传序》:「开皇二年,著内官之式……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六典」是:一典琮,掌琮玺器玩;二典赞,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三典栉,掌巾栉膏沐;四典器,掌樽彝器皿;五典执,掌扇伞灯烛;六典会,掌财帛出入。

  10. 【六印】的意思是什么?【六印】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六印liùyìn1.谓六国相印。《史记封禅书》:「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栾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司马贞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也。」3.唐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随机推荐

  1. 慈父往生纪实

    助念从十三日开始,十六日早晨父亲如期往生。次日,我在庭院闻到异香阵阵,预感父亲往生在即。十三日,父亲饮食减少,日泄四、五次。自父卧床,我将塑封小型阿弥陀佛接引像贴在床侧,有时将佛像贴在输液瓶上,令其随点滴频率诵念佛号。我如实将病情告诉父亲,说∶现在已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只有念佛求往生。瑞象既现,父亲往生在即。上午十时许,父亲断外气五个多小时後,我掀开往生被,父亲面带笑容,面无皱纹,比生时还显年轻。

  2.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木瓜的吃法

    木瓜原产自美洲的热带地区,它的作用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助消化、促进伤口愈合、通便等。木瓜富含维生素C,其含量是苹果的48倍,有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木瓜富含17种以上氨基酸及钙、铁等,还含有木瓜蛋白酶等,有“百益果王”之称。木瓜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高,既可鲜吃或榨汁,又可做佳肴。木瓜以无斑点、果蒂部分无腐烂的为佳。因此买木瓜时最好选择青木瓜,而不是成熟后的红木瓜。

  3. 最大的贫穷是爱的不在。尚未发展爱的能力的人

    尚未发展爱的能力的人活在他自己的私人地狱里。一个充满了爱的人是生活在天堂的。你可以看着一个人,好像他是一棵奇妙的和独一无二的植物一样,一棵植物有能力制造花蜜和毒素两者。

  4. 圣诞节祝贺语

    圣诞节祝贺语1、圣诞快乐不只这样的日子才会想起你,而是这样的日子才能正大光明地骚扰你,告诉你,圣诞要快乐!四面八方全送到金银财宝当头照,圣诞节快乐。

  5. 女皇武则天首席男宠冯小宝暴死瑶光殿之谜

     女皇武则天首席男宠冯小宝暴死瑶光殿之谜  有人说,武则天包养男宠是心思需求,有人说是生理需求,有人说是二者统筹。从历史年表看,唐高宗李治死于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这一年,武则天61岁。事实上,在李治驾崩前的二圣临朝时期,武则天就没有正常的性生活了。  李...

  6. 企业命名的 ... _起名大全

    企业命名的...企业的命名是每个经营者很重视的一件事。企业的命名并没有绝对的成功法则,因为其中牵涉到太多不可控制的变数,例如喜好或创意等,以下仅简单将命名的基本流程与注意事项作一番归纳和概述。了解企业的经营特色赵姓男孩名字大全_起名大全了解企业经营的特色是规划命名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命名的方向一方面可以作为创意的起点,一方面作为命名的重要依据。

  7. 倚天屠龙记里的​常遇春​跟历史上的​常遇春​是一个人吗

    这本书详细的讲解了常遇春的生平以及常遇春后代的一些情况。长篇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也有关于常遇春这个人物的刻画,倚天屠龙记中的常遇春,以历史人物常遇春为原型,刻画了一个性格色彩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倚天屠龙记中,常遇春是明教的一员,对人忠肝义胆,重情重义。胡青牛是常遇春的师叔,两人同是明教中人。

  8. 梦见化妆品被抢走

    周公解梦梦见化妆品被抢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化妆品被抢走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梦见血是什么意思

    梦见血是什么意思?梦见自己因病做手术流血,表示梦者对工作的担心和不满。梦见自己在喝血,预示著发财,是祥兆,但是血液流失,则预示著失败和破产。梦见血受损,预示著失败。梦见床铺或衣服上有血迹,会患重病,或受刑事案件牵连。

  10. 历史上和珅 ... 敛财,你以为乾隆会不知道吗

    和珅纪晓岚>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迅速的抄了大贪官和珅的家,粗略统计,有10亿-12亿两白银,要知道>当时清...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才8000万两,所以,才有了那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相信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都知道,纪晓岚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和珅袒护官员,狼狈为奸>但乾隆皇帝的表现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哈哈,没看见,没看见,你们玩的高兴就好>>和珅纪晓岚>不是不知道,只是君王的权术比较高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