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内涵诠释>《庄子·齐物论》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这种理论哲学方面运用很广.>哲学探讨>论点>“庄周梦蝶”是庄子借由其故事所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其探讨的哲学课题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详细阐释>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它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追寻实质>表面看,庄子永远活泼潇洒,然实质上从庄子认为生的痛苦中不难看出,其哲学的人生观前提是持“有待”的悲观态度的。虽说《庄子》极具自由精神,也追求自由“无待”的人生,但这并非意味着人生本是自由的,庄子也并不否定这点。因此即便是在最具自由精神的《逍遥游》中他仍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业也。此虽免乎行,犹有可待者也。”——何其悲哀!连飞跃南冥的鹏鸟与御风而行的列子都谈不上逍遥,处处受制,那么渺小若在榆枋树间跳跃的蓬间小雀般的人又将会是何样的可怜!在此,庄子自由人生理想终究同现实隔着一段距离,“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的藐姑射山神人只是种虚拟的存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的却是支离疏、申徒嘉、子舆等受尽命运摆布与折磨的不幸者。在“庄周梦蝶”之前,罔两与景的对话中,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明确表达出庄子认为人生有待的悲剧宿命观,这实际就是“庄周梦蝶”中也隐含了的对存在认识的人生观前提,其中不辨蝶梦庄梦,不识蝶与周的真幻,不正反映出庄子感觉个体渺小和类如“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无知而不自由的悲观吗?因此,庄子不禁感怀而呼:“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在这种有待的悲观宿命论基础上,生的痛苦,人生的无常,不免在“庄周梦蝶”中隐约流露出“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的对人生真实性的怀疑。庄周将人的存在问题设置于梦境中,其实也是借寓言影射“人生如梦”。庄子重生,珍视而执着人生,所以便觉人生的短暂与生命的易逝,短促的人生就显得难以把握和难以认清,因此便会产生虚幻的感觉。而且,当人被作为存在者对存在进行追问时确实是难以明辨的,郭象云:“今之不识胡蝶,无异于梦之不识周也,而各适一时之志,则无以明胡蝶之不梦为周矣。世有梦经百年者,则无以明今之百年非假寐之梦者也。”由于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感性因素的存在,存在的真实性很容易迷失在现象世界中,人的自我意识也会迷失其中,难辩真伪。庄子极力追寻存在的真实,《齐物论》中的相对主义却把他拖入认识与思辨的无限循环之中,结果由于脱离了某个具体的客观时空条件而造成“我意识我活着”的存在意识暂时中止,存在的真实感也因此而失去了——以之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感受。对此,《庄子》中有两段文字与“庄周梦蝶”颇为相似,既可视为对寓言的敷演,也可看作对“人生如梦”的一种佐证:>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 ——《齐物论》>>当庄子以“庄周梦蝶”的方式来思考存在时,当其在“人生如梦”的虚幻中迷失自我时,他便有了一种失落的哀愁。叶朗讲,“闻一多说,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一种神圣的客愁。所以《庄子》是哲学,因为凡大哲学家都寻求人类的精神家园;《庄子》是诗,因为思念故乡是诗的情趣;《庄子》又是美,因为如康德所说,凡最高的美都使人惆怅,忽忽若有所失,如羁旅之思念家乡。”从“庄周梦蝶”中确能味出神圣的客愁与深深的惆怅,而且整部《庄子》似乎都有那种失落精神家园的“无家可归”:>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不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似是日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田子方》>个体的人被偶然地抛入世界(“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却在这偶然的现象世界中“沉沦”(“效物而动,日夜不隙,而不知其所终”)了。仔细咀嚼,“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是一种无缘的失落,庄子于蝶我表象中迷失自我也正是主体本真的失落。>同时,这里还存有认识本身的矛盾问题。“庄周梦蝶”中的迷失也就带有了一种浓厚的哲理意味——“看到人类的盲目和可悲,仰望着全宇宙的沉默,人类被遗弃给自己一个人而没有任何光明,就像是迷失在宇宙的一角,而不知道是谁把他安置在这里的,他是来做什么的,死后他又会变成什么,他也不可能有任何知识。”[7]人类整体的存在与追求似乎失去根本性的意义与价值依据,这是悲剧性的,反映在“庄周梦蝶”中便是追寻精神与失落情绪的并存。而且认识的局限也就造成人的“有待”和限制了人行动的自由。>尽管“庄周梦蝶”充满了悲剧意识,但庄子没有走向《列子》中“吾与汝亦幻也”的悲观主义或虚无主义,毕竟“人活着可以接受荒诞,但人不能生活在荒诞之中。”他仍承认“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庄子》具备了中国哲学那种乐观和超越的精神,它要由有限达至无限,所以他要“齐物我,一生死”以至“物化”之境。>另外,“庄周梦蝶”的超越反映到生死方面,也体现出中国哲学的乐观主义,或者说是“知天乐命”“安时处顺”,它毕竟只要达到哲学上的超越,而不求现实中积极的抗争:>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 ——《大宗师》>由此,庄子“以悲剧情绪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他从悲剧性宿命观转到了传统的“乐命知天”的乐观主义精神境界,这倒是与儒家的“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其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的礼乐精神颇为相通,其原因是与中国农业文明产生的巫史乐感文化的“和”的观念及“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分不开的——“对现世的执意追求,是儒道两家的共同愿望。就精神意向而言,这种愿望体现为把现世生命的快乐感受作为精神世界在世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人的人生观永远是乐观的。>于次,便又由乐感文化的审美超越及“天人和一”思维模式牵涉出了另一个问题。综上所述,“庄周梦蝶”以感性人生为出发点,以对个体存在的追问得出了人生的悲剧认识,而且庄子的醒意识也让他更显出一种遗世的悲哀。但具有浪漫主义自由气质的庄子却不沉沦其中,反要在现实感性生活中超越有限的悲剧人生,“以美启真”,把握存在的本真状态,追求一种自由的理想境界——人的诗意栖居。>换句话说:人首先必须存在,然后才有思想。存在是现实的,思想在现实中产生,但思想本身是虚幻的。人只有现实的存在需求得到满足、存在得到保证以后,才会产生虚幻的思想。因此,当庄周提出它与蝴蝶之间谁梦见谁的问题时,他存在的需求一定得到了满足,他现实的存在一定是有了保证,才会提出这个虚幻的问题和思想。但是:庄周所提出的虚幻问题或思想本身,即“我是不是存在”?其实是一个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得到证明的问题。而“庄周梦蝶”的问题之所以至今无解、之所以成为雅谈,就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到现实中去寻找证明,而是试图在虚幻的思想中追求答案,最后只能是沦为空想或雅谈。>>相关观点>公元1641年,西方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或作《第一哲学沉思集》(Méditations sur la philosophie première; en: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通过意识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这一论点是怀疑论的重要前提。>其原文如下:“直到现在,凡是我当作最真实、最可靠而接受过来的东西,我都是从感官或通过感官得来的。不过,我有时觉得这些感官是骗人的;为了小心谨慎起见,对于一经骗过我们的东西就决不完全加以信任。>可是,虽然感官有时在不明显和离得很远的东西上骗过我们,但是也许有很多别的东西,虽然我们通过感官认识它们,却没有理由怀疑它们:比如我在这里,坐在炉火旁边,穿着室内长袍,两只手上拿着这张纸,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怎么能否认这两只手和这个身体是属于我的呢,除非也许是我和那些疯子相比?那些疯子的大脑让胆汁的黑气扰乱和遮蔽得那么厉害,以致他们尽管很穷却经常以为自己是国王;尽管是 ... ,却经常以为自己穿红戴金;或者他们幻想自己是盆子、罐子,或者他们的身子是玻璃的。但是,怎么啦,那是一些疯子,如果我也和他们相比,那么我的荒诞程度也将不会小于他们了。>虽然如此,我在这里必须考虑到我是人,因而我有睡觉和在梦里出现跟疯子们醒着的时候所做的一模一样、有时甚至更加荒唐的事情的习惯。有多少次我夜里梦见我在这个地方,穿着衣服,在炉火旁边,虽然我是 ... 地躺在我的被窝里!我确实以为我并不是用睡着的眼睛看这张纸,我摇晃着的这个脑袋也并没有发昏,我故意地、自觉地伸出这只手,我感觉到了这只手,而出现在梦里的情况好像并不这么清楚,也不这么明白。但是,仔细想想,我就想起来我时常在睡梦中受过这样的一些假象的欺骗。想到这里,我就明显地看到没有什么确定不移的标记,也没有什么相当可靠的迹象使人能够从这上面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梦来,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吃惊到几乎能够让我相信我是在睡觉的程度。”(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第一个沉思》)>后世影响>概述>“庄周梦蝶”的故事因其深刻的意蕴,浪漫的情怀和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备受后世文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借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意象。>离愁别绪>庄子《齐物论》“梦蝶”的寓言故事充满了梦幻迷离: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又有什么分别呢?庄周的“蝴蝶梦”就像那只栩栩飞舞的蝴蝶一样让人梦魂牵绕,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醉,此后“梦”与“蝶”交织在一起,以其迷离的梦幻色彩为历代迁客骚人所吟唱,这一文学意象也变得越来越迷人而富有魅力。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人们虽然对蝴蝶有大量的描写,但把蝶与梦联系起来演绎庄周梦蝶的故事,借此抒怀的,应首推梁简文帝萧纲。他在《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简文帝虽贵为帝王,但身为傀儡的他终日如履薄冰,此时多么希望化为庄周梦中之蝶,来消解心中的忧愁。此后文人们往往借助“庄周梦蝶”的故事抒发他们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感叹。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成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灭时,整日也如在梦中:“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疑梦二首》)是蝴蝶化为庄周呢,还是庄周化为蝴蝶,谁又能分得清楚?纵然不是活在梦中,但又与梦有什么区别?人生真是一场梦。宋人梅尧臣对此也有深切的感受:“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人生就如蝴蝶梦,富贵名利作尘埃。因此诗人陆游在晚年告诫人们说:“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榛荒孰再游。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睡觉作》)在诗人们的笔下,庄周的蝴蝶梦充满了消极与迷离的色彩。>国破家亡,苟且偷生的日子更使南宋遗民们恍若隔世,因此留下了大量以蝴蝶梦来抒写自己梦魇般生活的诗歌。如俞德邻的“梦中知是蝶,还复是蒙庄”(《邻居》)、刘辰翁的“何日花开,作两蝴蝶”(《庄子像赞》)和方凤的《庄生梦蝶图》:“素来梦觉两俱空,开眼还如阖眼同。蝶是庄周周是蝶,百花无口 ... 春风”等等。人世间,哪有比国破家亡更让人痛苦的事情?忠君爱国的遗老们又无力扭转乾坤,只好将自己的迷惘、愁思与希望寄托于蝴蝶梦中。人生如梦、富贵何求的慨叹更弥漫在身心备受摧残的元代文人身上。在异族铁蹄统治下的 ... 政治上没有了出路,身心也备受摧残,因此庄周梦蝶的故事成了他们经常借以抒怀的主题。如卢挚的[双调·殿前欢]《庄周化蝶》:“酒新,一葫芦春醉海棠洲,一葫芦未饮香先透,俯仰曹丘,傲人间万户侯。重酣后,梦景皆虚谬,庄周化蝶,蝶化庄周。”曾瑞的[中吕·山坡羊]《蝶梦叟》:“虚名休就,眉头休皱,终身更不遇机毂,抱官囚,为谁愁,功名半纸难能够,争如漆园蝶梦叟。”人生如梦,功名何求,那万种愁思,不得已消在蝴蝶梦中。>思乡恋国>“蝴蝶梦”也常寄托着文人才子们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身陷异国他乡的庾信首先借用蝴蝶梦来抒写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独在异乡的哀愁。他在《拟咏怀》诗中这样写道:“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半夜里诗人不能入睡,愁上心头,幽咽的琴声传遍屋里,诗人听了倍感凄凉,那梦中的蝴蝶哪里是庄周,分明就是自己。天上的残月就像来时的初月,异乡的秋天多像家乡的秋天啊。这里作者把蝴蝶梦与初月、旧秋等一系列意象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秋日月夜怀乡图,渗透着作者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使人黯然泪下。唐人崔涂在《春夕旅怀》中通过蝴蝶梦也寄托了自己飘泊他乡、思念故土之情:“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远离家乡的诗人已是两鬓生白,三更月时枝上杜鹃的悲鸣声打破了诗人思乡的蝴蝶梦。另外欧阳修的《玉楼春》:“寻思还有旧家心,蝴蝶时时来役梦”和洪迈的《秋日漫兴》:“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等都通过蝴蝶梦寄寓了游子的乡关之思。>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忠臣节士们通过蝴蝶梦宣泄了他们保家卫国,眷念故国,怀念故土的复杂感情。辛弃疾抗金无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蝴蝶梦是他万斛愁般的真实写照:“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而《满江红》一词则表达了他对沦陷故土的思念:“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词中作者将蝴蝶梦、子规蹄、三更月等多种意象交织在一起,把对思念故土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南宋遗民汪元量的《满江红·吴山》一词更将这种感情推向了极致:>一霎浮云,都掩尽,日无光色。遥望处,浮屠对峙,梵王新阙。燕子自飞关北外,杨花闲度楼西侧。慨金鞍玉勒早朝人,经年歇。昭君去,空愁绝,文姬去,难言说,想琵琶哀怨,泪流成血。蝴蝶梦中千种恨,杜鹃声里三更月,最无情,鸿雁自南飞,音书缺。>词人将浮云蔽日、杜鹃啼血、鸿雁南飞等意象和昭君出塞、文姬蒙难等典故与蝴蝶梦有机地联系起来,将对故国的思念表达得如泣如诉,读之让人伤心欲绝、令人回肠荡气。>此外蝴蝶梦还寄予了文人们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黄庭坚在《红蕉洞独宿》中写道:“南床高卧读逍遥,真感生来不易销。枕落梦魂飞蛱蝶,灯残风雨送芭蕉。永怀玉树埋尘土,何异蒙鸠挂苇苕。衣笐妆台蛛结网,可怜无以永今朝。”(《山谷外集》卷十四)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独自夜宿红蕉洞,看到布满了蛛网的梳妆台,睹物思人,想起了早已离开人世的妻子,此时屋外雨打芭蕉,屋内烛灯如豆,孤苦伶仃的诗人,在这昏昏的灯光之下,也只有借蝴蝶梦才能暂时消解心中的悲苦与对亡妻的怀念吧。李商隐在他著名的爱情诗《锦瑟》中则运用梦蝶的故事写出了诗人对恋人的思念:“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蝴蝶梦抒写对友人的思念的例子也颇多。如李若水的《次韵高子文途中见寄》:“别后梦烦庄叟蝶,迩来书误子卿鸿”,向伯恭的《鹧鸪天·番禺齐安郡王席上赠故人》:“长怅恨,短姻缘,空余蝴蝶梦相连”和黄庭坚的《离亭燕·次韵答廖明略见寄》:“梦去倚君傍,蝴蝶归来清晓”等等,无一不用蝴蝶梦表达了与友人的友谊。>恬淡闲适>一部分诗人他们或隐居山林,或身在田园,过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劳作之余手捧《南华》,与庄蝶共舞,尽情陶醉于大自然中。在他们笔下,庄周梦蝶则脱去了上述忧伤的调子,透露着生活的恬淡与惬意。蝴蝶梦抒写着诗人们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唐人钱起在《衡门春夜》写道:“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宁唯北窗月,自为上皇人。丛筱轻新署,孤花占晚春。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诗人与清风、明月同在,无忧无虑得就像庄周梦中之蝶,率性天真,真得庄子之旨趣。又《题崔逸人山亭》:“药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羡君花下酒,蝴蝶梦中飞。”一条弯弯的小径长满了深红色的苔藓,推开窗户满眼翠绿,坐在花下自斟自饮,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蝴蝶梦中飞舞,只有这时诗人才真正体悟到庄子梦中周与、蝶与的乐趣。再看梅尧臣的《睡意》:“花时啼鸟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叶落夜雨声满阶,雪下晓寒低压屋。……且梦庄周化蝴蝶,焉顾仲尼讥朽木。”面对花鸟雨雪的自然风景,诗人身寓其中,乐此不疲,即使被孔子讥为朽木,也要享受庄周梦蝶的乐趣。诗人郑刚也乐此不疲:“老夫春睡美,蝴蝶是庄周。”(《幽趣》)还有的诗人虽然身在仕途,但却向往着田园生活。诗人权德舆说:“日抱汉阴瓮,或成蝴蝶梦。树老欲连云,竹深疑入洞。欢言交羽觞,列坐俨成行。歌吟不能去,待此明月光。”(《酬南园新亭宴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诗人官做得累了,闲暇之余与宾客一起来到修竹茂林之间,仰头望见烟雾迷蒙的中南峰,此时心境就像抱瓮灌园的汉阴丈人,一切机心欲望皆消。觥筹交错,放声歌唱,不知不觉已是月朗星稀,此时此刻,自己俨然像庄周梦中之蝶那样快乐。庄周通过梦蝶的寓言故事,意在阐述物我两忘,不以世事撄心,追求逍遥自由的哲学思想。纵观这些诗文,它们发挥了庄子的精神,赋予了梦中之蝶以欢乐的色彩,把庄周之蝶看作自由快乐的化身,享受着梦蝶自由飞舞之乐。>人生慨叹>此外诗人们还经常借庄周梦蝶的故事来吊古怀今,悲今伤古,咏叹人生。唐诗人李中《经古观有感》中这样写道:“漆园化蝶名空在,柱史犹龙去不归。丹井泉枯苔锁合,醮坛松折鹤来稀。回头因叹浮生事,梦里光阴疾若飞。”漆园化蝶的故事已过去多少年了,而当年的经古观如今已是泉枯松折,人生似幻,光箭若飞。苏轼在清淮楼上登高望远,面对远处的淮水也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慨叹:“观鱼惠子台芜没,梦蝶庄生冢木秋。惟有清淮供四望,年年依旧背城流。”(《题清淮楼》)物是人非,当年梦中化蝶的庄生墓上也已是秋草凋零,此时此情,诗人心中的苍凉又能与谁诉说。明人柳瑛在庄子台前凭吊庄子时同样抒写了此种感情:“每爱南华老氏流,平生心迹与天游。当年台榭遗荒壤,此日衣冠识古丘。梦蝶台存时世异,观鱼人去岁华悠。”(《庄台怀古》)诗人韩元吉更为简洁明了地说:“岁月催人易白头,只应蝴蝶梦为周。”(《病中放言五首》)蝴蝶梦寄寓了诗人们多少悲哀、无奈与迷惘,人生如梦的慨叹成了诗文中“庄周一句梦蝶”意象的重要内容。>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李商隐的《无题》中他对庄周有的评价。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庄周梦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古代罕见的可显影酒具——蝴蝶杯,绝迹多年,创新中将其复原

    本期深阅读为大家介绍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历史的饮器「”蝴蝶杯”。「”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因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誉为「”千金之宝”。从外观上看,这种杯子造型古朴,质地素雅光洁,与普通的酒具相比,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将酒在杯中斟满,只见一蝴蝶从杯底徐徐显现出来,起落于花丛之间,出神入化。等到杯内酒水饮尽,蝴蝶就消失了,杯底又恢复了最初的平静。蝴蝶杯

  2. 两大绝美坤伶言慧珠、童芷苓上海对台实录,最终胜者是谁呢?

    言慧珠定睛一看,竟是和自己一样身高马大的童芷苓。12月24日,以梅派青衣美艳坤伶为号召的言慧珠在黄金打炮,戏码竟也是《四郎探母》。而她言慧珠的铁镜公主,可是有口皆碑。曾经和言慧珠、童芷苓长期搭档的正宫须生纪玉良曾对人说,《四郎探母》唱过无数回,台上合作的公主,唯独慧珠最佳。这第一回合言慧珠算是占了上风。老板恨不得童芷苓使出三头六臂,十八般武艺。言慧珠在”黄金”贴的是双出。

  3. 史上最穷的文化大咖登场——庄子的寂寞人生

    庄周化蝶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殊不知它是庄周做过的一个梦中之物,但是庄周感到非常愉快和惬意,竟然忘了自己原来是人而不是蝴蝶;于是他便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不知道是自己在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怎么样,听着很拗口吧?没办法,要想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就得弄清这些稀奇古怪的事。庄子即庄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甚少,留到今天的资料绝大部分为野史所出。

  4. 工资少一半生命浪费一半?古代先贤怎么看待生命质量,也用钱衡量?

    俞敏洪先生又上热搜了,因为他提出的工资比同学少一半,生命就浪费一半的观点又引发了网友的争议。对于庄子来说,生命的质量在于自由自在,而不在于荣华富贵。在庄子的眼中荣华富贵更像是一种降低生命质量的因子,只会减分,而不会加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似乎古代的先贤没有一个将钱作为生命质量衡量目标。

  5. 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人之剑的剑道

    赵文王好爱剑术,纠集大量武士实战比试,每年死于剑下超过百人,诸侯见赵君昏庸都磨刀霍霍准备攻赵。赵太子悝很担心,听说庄子可以说服赵王不再比剑...人,于是携千金上门请庄子出马说服赵王。

  6. 敢怼蒋介石,戏讽沈从文,拖堂到半夜,最「 ”傲娇”大师还做过啥?

    壹丨为了学生,负了「”天子”又如何?1928年,合肥,安徽大学一纸写有迎接北伐军光头老大视察事宜的通知,从麻将桌上飞到痰盂里,随即一口老痰落在上面,「”大学不是衙门,不是他蒋某人想来就来的。”麻将声依然未曾中断。此时,二期北伐已经到了摘取胜利果实的时期,西北的老冯,山西的阎老酰早已改旗易帜,吴佩孚的第三师,孙传芳的浙闽军也早已经溃不成军,东北的奉张也已是强弩之末,眼看这要一统江山的大业即将完成,光

  7. 最「 ”傲娇”的国学大师丨敢怼天下最牛之人,能懂天下最难之事

    壹丨为了学生,负了「”天子”又如何?1928年,合肥,安徽大学一纸写有迎接北伐军光头老大视察事宜的通知,从麻将桌上飞到痰盂里,随即一口老痰落在上面,「”大学不是衙门,不是他蒋某人想来就来的。”麻将声依然未曾中断。此时,二期北伐已经到了摘取胜利果实的时期,西北的老冯,山西的阎老酰早已改旗易帜,吴佩孚的第三师,孙传芳的浙闽军也早已经溃不成军,东北的奉张也已是强弩之末,眼看这要一统江山的大业即将完成,光

  8. 晋代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为何当时许多儒士抨击批判老庄

    前言晋代的儒学在经历过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巅峰后开始逐渐衰落并被迫走下神坛。随之而起的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兴起,且被各个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士所接受、着迷。新旧交替间无疑是两家同样源远流长的学派间的碰撞。可为什么当时会有许多儒士深刻的批判抨击老庄,他们所言又有无道理?今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一、清谈之风魏晋时期道学界的标志性人物为何晏、王弼二人。其中英年早逝的王

  9. 民国时期北京的大饭庄子一个月能挣多少大洋?

    【聊聊民国大洋的那些事儿】在民国时期,市场上流通着很多个款式的银元,所谓银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洋,在民国民间市场上,可以看到最多的是袁世凯的袁大头,背面有一元的字样,还能见到印有孙中山头像孙大头,当然在一些港口城市中,也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大洋,比如墨西哥的鹰洋,还有来自于英国的大不列颠女神的站洋,当然在大清末期发行的光绪元宝也有不小的存世量,这个名字很好听,叫做龙洋(因为在银币的正面有一条龙),除此

  10. 历史回眸《靖远战事:平滩堡大庄子之战》

    靖远平滩堡大庄子战役,正是民国二十一年三月间的事。时,靖远县驻军是杂牌军王子元部,后归属陕军,称警三旅。王宗仁的目标是打垮王子元,夺取靖远城。由于时间短,平滩堡地方受的损失不大;一些青壮年被陕军抓去抬攻堡梯子,抬伤员,但均未受损伤;地方父老们出了一口长气,感到是不幸中之大幸。王宗仁企图扩大力量,在靖远建立据点,与孙蔚如、王子元发生矛盾,导致火力交锋,削弱了力量。

随机推荐

  1. 你是我的春天

    父亲便是我心中永远的春天。父亲微笑着弱弱的说:“儿子,我怎样会是你的春天呢?春天是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播种的季节啊,我怎样会是一个季节呢?”儿子倔强的用噙著泪水的眼睛看着父亲说:“你就是我的春天,你就是我的春天……”看着可爱的儿子,父亲说:“好吧,好吧,我是我儿子的春天。”我的父亲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些属性。正因我是他最小的儿子,父亲也将更多的爱给予了我。是啊,我长大了,父亲便也老去了。

  2. 晚上半夜经常醒怎么办?4招让你睡到大天亮!

    睡眠可以让我们一整天劳累的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睡眠睡的好还能让我们一整天的心情舒畅,保证第二天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一觉睡到大天亮,有什么好妙招?

  3. 祝福教师节的话

    祝福教师节的话1、我是一棵绿树,沐浴著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教师节又到,祝您教师节快乐。在这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真真切切的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到了,祝您工作顺心、万事随心、天天开心!又一年教师节,祝愿你在这个秋天幸福无比,快乐无边,教师节咱也乐乐。

  4. 布莱克·阿奎斯特·伍尔科特之家

    私人住宅布莱克·阿奎斯特·伍尔科特之家(或简称“伍尔科特之家”)是1902年为布莱克和亚当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雅各布·M·布雷克建造的。布莱克是一位著名法官理查德布莱克的儿子,他曾在斯波坎县和史蒂文斯县的高级法院任职。根据早期斯波坎历史学家纳尔逊·韦恩·达勒姆(NelsonWayneDurham)的说法,布莱克法官以“无懈可击的荣誉、无畏的行为和无懈可击的声誉”而闻名。伍尔科特的房子是典型的工匠风格

  5. 你说不如放屁

    过去有个说法;怕孩子不成人,就要先给孩子撞个名。直到他的驴放了个屁。老头才回过头说:别跟着我了,就叫放屁吧。老二也有了“放屁”这个名字。>可是好景不长,没有多久,放屁得了瘟症,找遍名医医治无效,一命呜乎了。气的大老婆痛哭不已。>小妾上前劝道:“姐姐节哀,放屁死了,咱还有你说哩。”大老婆边哭边说:“你说放屁不一样呀,你说不如放屁啊,你说不如放屁啊。”

  6. 千古奇冤丨这些坏人,竟然都是被抹黑的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被洗白,也有人被抹黑。但最无奈的是,大多数人了解历史并不是通过相对靠谱的书籍,而是胡编乱造的演义小说或影视剧,以此来评价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和故事。很多被后世人诟病的人其实没那么糟糕!甚至有些人在传统意义上都是大好人!今天,我们就来个真相大调查,揭开历史的面纱,看看那些被误解了、黑惨了的历史人物。

  7. 杨再思简介_杨再思葬于哪里_杨再思历史典故_杨再思后人

    后来,杨再思升任中书令,又改任侍中,进爵郑国公,并充任顺天皇后奉册使。唐中宗命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一同审理。杨再思毫无作为,致使王同皎被处斩,天下无不称怨。杨再思历仕两朝,前后担任宰相近十年,但却唯唯诺诺,从未举荐人才,只是一味的迎合皇帝,因而深受武则天、唐中宗的宠信。是年六月,杨再思病逝,追赠特进、并州大都督,谥号为恭,并陪葬乾陵。

  8. 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

    1939年3月28日佛朗哥的军队穿过街垒,控制了马德里,40多万共和军在一些城市相继投降,从此,长达32个月的西班牙内战结束。网络配图1936年1月15日,西班牙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统一战线组织——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同年2月16日,在议会选举中,西班牙人民阵线获胜,成立联合...。而1936年7月,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党徒发动武装叛乱。最后,佛朗哥政权在希特勒等人支持下,控制了西班牙,其内战由此结束。

  9. 女生伤感的说说句子-感人的情话

    总是希望回到最初相识的地点,如果能够再一次选择的话,以为可以爱得更单纯。十六、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伤感的句子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所有繁盛而离散的生命,都在那个夏至未曾到来的夏天一起扑向盛大的死亡。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

  10. 周文王姬昌是哪里人?揭周文王姬昌的出生地

    周文王,西周开国皇帝之父,因文王吞子及文王演周易而被大家熟悉,社会乃至是耳熟能详的地步,但是,关于周文王是哪里人恐怕知之甚少吧,那么,周文王是哪里人吗?周文王是哪里人?据说,周文王是岐山人,现在叫岐山县,位于富饶的关中平原西部,陜西省宝鸡市境内。到达豳地以后,周人开垦田地、营建房屋、并确立了一套举行祭祀、宴会的礼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