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人真的懂奥数是什么东西吗?地球知识局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NO.684-奥数与数学 >作者:常教员 >制图:孙绿 / 编辑:酸奶没泡沫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也就是中国人简称的奥数竞赛,是一项很特别的竞赛,在中国奥数一度引发群体性的追捧,也被视为“高智商”的象征。中国小选手在奥赛赛场上的表现,也经常被引为国家的骄傲,也给全世界留下了中国人“数学好”的印象。 >美丽的奥数标志 >但奥数强了,真的意味着国家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研究水平也强了么?又或者说,这真的能代表中国人对数学很有兴趣了吗?今年中国队在奥数赛场上输给了美国队,居然引起了国内的哗然,这样浮躁的心态,似乎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  >异军突起的中国奥数 >奥数竞赛最早来自于19世纪的匈牙利,当时的匈牙利,数学天才辈出,近代科学史上赫赫有名的费叶尔、哈尔、黎兹等都是匈牙利人。而数学研究能力的增强也让匈牙利得到了科技方面的进步,能够和母国奥地利平起平坐,让欧洲各国都觉得羡慕。 >而探究匈牙利的科技进步之谜,各国领导人发现数学竞赛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匈牙利从1894年开始,在国内组织中学生数学竞赛,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可以以竞赛为目标锻炼数学头脑,并且选拔出好的数学苗子进一步培养。 >认真学习 >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学习 >很多国家都开始抄这个 ... ,一直到了1934年,认为数学将会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的苏联,在列宁格勒大学办了中学数学奥林匹克大赛,把数学竞赛和奥运会联系在一起,既显示了数学比赛的国际性,也为苏联找到了对抗西方社会影响力的一个新的招牌。 >由于冠以了数学奥林匹克的名头,参与其中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这场比赛也变得更像一场国际盛会而不只是苏东集团的狂欢。到了50年代,参与的国家已经达到了20个。但是奥数竞赛好像对西方国家不是那么友好,在1980年代以前,获得团体冠军的基本上都是苏东集团的国家,以苏联、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这几个国家为多。 >跑着跑着 数学就好了 >苏联老大哥也领跑美国了 >至于后面两位是谁 >无所谓的 >1986年,中国开始正式组团参加奥数大赛,为了提高奥数竞赛的水平,国家会对选 ... 的小选手进行集训,结果这样的激励果然培养出了一批数理头脑过人的高手,帮助中国从1989年开始在奥数赛场上崭露头角,不断拿下团体冠军,“保二争一”开始成为常态。 >这样的成绩可是比让人揪心的国足强多了。咒 ... 中国足球烂泥扶不上墙的同时,很多人也把目光投向了奥数赛场,把参赛孩子们的成绩列为国家的骄傲。这样的描述,无论是在媒体报道还是民间呼声中都是很常见的。 >奥数题库 >文科生表示还没看 >看了也看不懂 >人们对奥数的这份热情是值得鼓励的。有了社会的关注,人才才会有荣誉感,更多顶尖的头脑才能投身在这个系统中。 >可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奥数本身,真的让中国的数学变强了吗? >  >教育的缺位 >奥数竞赛对于很多国家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以兴趣为主导的活动。虽然参加竞赛可能会被数学领域的权威相中,从而进入相关的研究领域,但这并不呈正相关。也有很多学生纯粹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而参赛。 >好几十年前就开始举办奥数了 >但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参加奥数比赛很有可能是他们绕开竞争激烈的考试主战场,另辟蹊径地改良人生轨迹的 ... 。 >总的来说,虽然中国的奥数成绩表现很好,但数学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更多的人只是把数学当成了实现目的的工具,而不是一门有价值、有趣味的自然科学。奥数在这个环节上几乎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反而似乎有一些情绪上的负面价值。 >这一点,在普通教育环节也并没有做得更好。 >学数学 >是为了考试拿高分! >总不见得是为了热爱 >东亚的教育体系本就擅长概念分析和结果导向,老师喜欢做的两件事,就是让学生背诵出有用的概念,并且利用这些概念去解释题目。而关于什么是“有用的概念”,定义也很简单,高考会考的就是有用的概念。 >没有人喜欢机械地劳动,而基础教育体系偏偏就把数学学习变成了一项机械的劳动,兴趣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是你们敢说没趣么? >时至今日,很多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最头疼的也仍然是数学。每年高考期间,网上热议作文题和英语作文的人不在少数,讨论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的却只有数学老师们。 >无论是对奥数成绩的欢呼,还是对高考数学的哀叹,都掩盖不了一个痛苦的事实: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爱数学,也并不知道这门学科的美在什么地方。 >数学很美 还能撩妹 >追求无用之用 >但其实数学是一门有其内在美的学科。 >数学是最简洁的。用一两个公式或者公理进行推导,最终就能够用来解释大千世界的所有变化。如果有人觉得数学公式一定是一堆庞杂的内容,越复杂越好,那这人肯定是没学好数学。 >老师仿佛说得很好 >学生们也仿佛都听懂了 >数学又是最华丽的。在现实世界里,事物的变化终究有限,在只有数字的数学世界里进行推理演算能够得到的结果才是无尽的。正如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其实是只有黑白两子和棋盘组成的围棋。 >数学是最超然的。一颗发达的数理头脑往往已经超越了生活里的琐碎,进入了一个新维度的世界。数学理解力超群的天才,对世界的理解与常人完全不同。 >数学家眼中的11维空间 >数学又是最实用的。数学的进步才能带来物理的突破,而物理的突破很有可能是解锁下一个人类科学纪元的开始,可以说现代世界的所有进步最终都可以归功于数学。 >体会不到数学的美,是因为太多人并不了解这门学科,可能也不愿意花心思去了解它。其实到了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人能够离开数学而生存了,只是人们往往不自知。新科技时代的三大标识ABC(AI-人工智能 Bigdata-大数据 Cloud-云技术)无一不需要强大的数学运算作为基础,也许能在未来突破技术停滞的量子计算机,本质上也会是一个数学现象。 >再不学数学,可能真的就晚了。 >马云在杭州跟数学专家交流 >这几天我们关注到了一个有趣的新闻:阿里巴巴要举办一场全球数学竞赛,并且设下了一百万奖学金,邀请全球数学爱好者和专家参与其中。这场阿里数学大赛,对参赛者不设门槛,初赛的题目也相当生活,每个人都能写出自己的答案。阿里巴巴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让全社会看到基础科学尤其是数学的价值。不参加奥数比赛,不靠数学谋生的我们,仍然可以拥抱纯粹的数学之美。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END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人真的懂奥数是什么东西吗?地球知识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一位民国数学家,他身边人全是大师,杨振宁:当年读他文章受教了

    民国时期的大师,多如繁星,每一位都是名满天下的人物,在皓月之光的照耀下,还有一些知名度不那么高的教育家,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只是知名度不高罢了,今天野哥的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声传播不那么广泛,但是却一直未我国教育作出贡献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叫刘薰宇。杂志面世以来,得到了广大的师生好评,除了刘薰宇等人外,还吸引不少各个领域的大咖来为《中学生》杂志撰稿。

  2. 1500年前的数学家如何计算球体积?中国古代这三位真是数学神仙

    《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古人结绳和契刻的方式记数和记事。西安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有直线、三角、方、菱形及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同时期人们创造了画圆和画方的工具规和工具矩,中国的数学可以追溯到5000到6000年前。半坡陶符光影图然而,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古代数学其实不是数学,最多被称为算术或者算学,不同于西方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基于逻辑推理下的数学。比如:勾股定理,无论是

  3. 从「 ”轻重缓急”看古代数理文化中的数的维度思考

    轻重缓急这个成语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通常被解释为: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这种解释实际并不是很确切。轻重、缓急两个思考的侧面被分隔开来,但是古代的数理文化并非这种理解。轻重缓解的二维思考按照轻重缓急的方式进行的四种分类基于线性逻辑思考,事情可以被这样

  4. 1+1为什么等于2?你真的了解哥德巴赫猜想吗

    陈景润证明的不是1+1=2,也不是1+2=3,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要理解1+1的意思,首先要回到哥德巴赫本身。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然而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5. 160年前德国一文科生提出的数学理论,至今无人能够证明

    费马的这一断定,直到他去世300多年后,人们才第做出了一次证明。和上述两位数学家一样神奇的是,德国的一位文科生,像费马一样提出了一个数学猜想,而这个猜想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证明。根据现有的数据,截止2017年,从哥廷根大学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奖人数为45人,数量为德国第2位、世界第15位。

  6. 97岁杨振宁:和爱因斯坦交谈1.5小时,我却没有得到智慧,很遗憾

    我国历史上杨振宁的出现,应该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他23岁留美,在35岁的时候就获得了诺贝尔奖,其成就可想而知。那么他和爱因斯坦是怎样扯上关系的呢?两人在爱因斯坦的办公室里,与他谈了一个半小时。

  7. 他的文史、英语双满分,数学只有0分,被北大拒绝却被清华录取

    提及到我国近代的「”偏科学霸”们,大家心中肯定有很多人选。臧克家先生、钱钟书先生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天要说的这位「”偏科学霸”却有点儿不一样,让咱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吧。这位「”偏科学霸”叫做吴晗。吴晗,浙江省义乌市人。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尤其是在研究明史上,吴晗是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其他「”偏科学霸”不一样的是,吴晗在小的时候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吴晗的父亲是秀才出身

  8. 韩信的数学天赋究竟有多厉害?他留下两道题,到现在都是经典

    韩信的数学天赋究竟有多厉害?他留下两道题,到现在都是经典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天赋毋庸置疑,在跟随刘邦之后,韩信也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韩信也因为超高的...天赋被人们誉为「”兵仙”,不过韩信除了超高的...天赋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赋,韩信的一生曾留下两道著名的数学题,至今都被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第一道数学题就是韩信点兵的故事,一次,韩信率军碰上了龙且的军队,双方

  9. 高斯不敢发表的数学原理,他发表后被权威打压,死后十二年被承认

    1823年一位三十岁出头的数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几何学原理》,当这篇论文被送到俄罗斯科学院进行审读时,在场的专家给出了一致的评价——狗屁不通。托西蒙诺夫、古普费尔和博拉斯曼纷纷对此表示惊讶,随后就给予了全盘否定。他的名字,他学校的名字,他研究的课题,被全天下的人知道了,罗巴切夫斯基、喀山大学、非欧几何。

  10. 渣男之神薛定谔、牛顿心眼超级小:让人想不到的科学家的黑历史

    拍马高手伽利略溜须拍马的事儿可能大家都干过,拍的最理直气壮当然是李诗仙。

随机推荐

  1. 梦见自己对朋友发怒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对朋友发怒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对朋友发怒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天京陷落后,太平军除了败亡,还留下一个谜一样的宝藏

    关于太平天国最后的宝藏的有无一直是有争议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盛极一时。洪秀全在南京经营十多载,统辖的全都是江南富庶之地,按理说是不差钱的。即便朝廷诸王挥霍无度,连年战争有损耗,应该也是有所结余的。

  3. 【螺髻梵志】的意思是什么?【螺髻梵志】是什么意思?

    螺髻梵志的拼音luójìfànzhì螺髻梵志是什么意思螺髻梵志luójìfànzhì相传古印度梵天王留顶发,结成螺形,称为螺髻。梵志多效作螺髻,故称螺髻梵志,或称编发梵志。梵志,古印度「外道」出家者的通称。

  4. 在命理预测时,流年是最重要的元素,任何一种元素都超不过它

    流年的巨大作用在命理演算系统中,流年是最重要的元素,命局中其他任何一种元素都不能超过它的作用。流年是运动变化的,这种运动变化直接决定着命运的运动变化走向及其结果。

  5. 李之藻的简介 李之藻与利玛窦有什么关系历史名人

    两人见面后,意气相投,李之藻对利玛窦多有照顾。据说,李之藻病情一度极为严重,甚至还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后事全权交给利玛窦处理。他去世后,李之藻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料理利玛窦后世的责任。不仅如此,李之藻还自己出资购买了极为贵重的棺材,安放利玛窦的遗体,还请人绘制了利玛窦的画像供人凭吊。

  6. 心理解梦分析梦见死人有何预兆

    因为这两个字包含着好多不一样的场景,陈鹏解梦就此为大家一一道来。那陈鹏告诉你,这个梦意味着是一种值得别人托付的家庭,这是能获得很多人尊重和帮扶的家庭,若这个人是自己...死在家里的,则是凶梦,因为这个梦代表的是内心的怯弱,无能,当然各种不顺。

  7. 找女朋友的话 你就像那冬天的一把火

    4、你的一笑,让我开心了好多天,可你的一哭,让我惭愧了很多年,期待着和你心手相牵,走过生命中的一年又一年。今天的日子,有你,我依然快乐。

  8. 【陆地棉】的意思是什么?【陆地棉】是什么意思?

    灌木状,在中国作一年生草本栽培。株型大,嫩枝和叶均被茸毛。叶掌状,裂片呈宽三角形或柳叶形。苞叶心脏形,有锯齿;花大,乳白色,通常无红斑。蒴果(铃)大,卵形或卵圆形,表面平滑,油腺不明显,毛籽,极少光籽,纤维细长,可纺细纱。为世界上栽培最广的棉种。用陆地棉造句1.美国长绒陆地棉2.佐治亚短绒陆地棉>词条推荐

  9. 昨晚梦见棺材

    周公解梦昨晚梦见棺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昨晚梦到棺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圣保罗圣殿的改造

    1876年,位于克利夫兰的圣保罗圣公会在凯斯大道(东40街)和欧几里得大道东南角的东行途中第三站。圣保罗教堂建于1846年,位于苏必利尔大道和西六街的美国之家酒店,在租用的房间里举行礼拜,直到在治安官(东四街)和欧几里得大道建成一座框架教堂。1851年,圣保罗在同一地点修建了一座砖砌的哥特式教堂,直到1876年才为教会服务,当杰出的成员说服教会官员在百万富翁排中间的欧几里得大道东边的地方建造时,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