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樊圻 茂林村居图轴

[专家点评]清樊圻茂林村居图轴清代画家樊圻的茂林村居图轴。此画山峰如削,直指青天,密林浓荫,沉郁华滋,村舍则有桥梁道路可通,天然好景自出。构图奇兀,风格峻爽,用笔劲硬,以墨色烘染,石体清润厚重。此幅作于清顺治十七年为其45岁盛年之作。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山水取法董、巨、黄、王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为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之一。擅画山水、人物、花卉,无不极妙。

[专家点评] 明王鏊 行书轴

[专家点评]明王鏊行书轴王鏊行书轴内容为七言律诗并有长跋,书于绢上,纵145.8厘米、横37.5厘米。王鏊字济之,别号守溪,学者称震济先生。成化十一年进士。武宗时入阁,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改武英殿大学士,卒后赠太傅,谥文恪。王鏊有书名,书法清劲爽健,结字纵长严谨,得峭拔风神。不足处似清健有余,沉稳不足,笔画略见干涩,这或许与硬毫书有关耳。

[专家点评] 清晚期 景德镇窑汪友棠浅绛彩山水狮耳瓶

[专家点评]清晚期景德镇窑汪友棠浅绛彩山水狮耳瓶这件清晚期浅绛彩狮耳瓶,方口,束颈,折肩,直壁腹,是清末浅绛彩之典型器皿,胎釉好,品相佳。此图画于戊申年即光绪三十四年,属汪氏之精品。汪友棠,字汪棣,斋名“修竹草舍”,安徽黟县碧山人,程门之弟子。工山水、花鸟、人物。传世作品较多,活跃于光绪至民国初年,为浅绛彩名家。

[专家点评] 明 竹根雕张果老骑驴

[专家点评]明竹根雕张果老骑驴张果老是八仙人物之一,在民间,有关他的故事流传甚广。至于张果老倒骑驴子,传说也很多。张果老掐指一算,就知道韩湘子在黄山,于是驾仙驴找到了韩湘子,硬逼他回仙界。张果老骑驴前面走,韩湘子跟在后面。张果老也恋黄山景色,又怕韩湘子溜掉,于是,干脆磨转身腰,倒骑驴子,相传韩湘子倒骑驴子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张果老低头坐于驴上,略带醉意,似乎被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所迷倒。

[专家点评] 商代晚期 铜太阳形器

[专家点评]商代晚期铜太阳形器古蜀人崇拜太阳神,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太阳形器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件青铜器直径85厘米,中部呈半球状突起,周围有五条幅呈放射状,外侧有一圆圈和条幅相连接,这个造型与先民所作崖画中的太阳形状相似,在太阳器上残留着彩绘的痕迹,其用于祭祀的功能是明显的。太阳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崇拜形式之一。

[专家点评] 明 水晶兔镇纸

[专家点评]明水晶兔镇纸文房用品中用来压纸的用品,可分为压尺和镇纸两类。镇纸又叫书镇,早期多用铜、玉...,以后材料使用开始广泛起来,如石、瓷、木、水晶等。造型多用动物形象如鹿、兔、马、牛、等。这只明代水晶兔镇纸为茶晶,高3.1长5.8厘米。造型写实,雕琢简练。该兔具有衢州出土南宋玉兔的某些工艺特征,但更多是明代工艺手法,如兔头部微微抬起,眼部简洁的上下两道弧线以及尾部的处理表现等。

[专家点评] 明万历 黑漆描金药柜

[专家点评]明万历黑漆描金药柜这件明万历黑漆描金药柜规格为78.9×57×94.1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顾名思义,药柜当然是用来放置药物的,而药的品种繁多,因此,这件药柜虽不大,却有100个抽屉,让人惊叹不已。除木工...精良外,它的漆艺亦让人赞赏,黑漆描金组合,华贵大方,画工繁缛的特征,符合明代晚期工艺的风格。

[专家点评] 明 朱漆高束腰供桌

[专家点评]明朱漆高束腰供桌明朱漆高束腰供桌长85、宽52、高93公分。桌面二板拼接四边出委角。边抹冰盘上缘打一洼槽,后向下内缩至底起一边线。高束腰部分有踩委角线的柱形外露腿足上部,与带起线鱼门洞的条环板,长边开三个,短边开一双。高束腰下的混面托腮裹腿做嵌入外露腿足上端然后两端相接。桌下承以一台座,四角亦为委角并安壶门线条明确的牙子,与桌身设计相互呼应。

[专家点评] 史前 三叉形器

[专家点评]史前三叉形器三叉形器(底部)公元1987年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三叉形玉饰,造型类似“山”字,分三个方叉,中间低,两侧高。两侧较高的方叉上分别饰以神面纹,该纹饰较为独特,仅有一眼及眉毛,上戴花冠,有可能为侧面的神人头像,中间矮叉上饰头戴花冠的神人正面头像,高鼻梁、阔嘴,玉饰下部雕琢兽面纹,双眼高凸,圆睁,并用弧线勾画眼眶,阔嘴中显露一对獠牙。这些特点正是新石器晚期玉器所共有的。

[专家点评] 清雍正 景德镇窑广彩开光人物瓶

[专家点评]清雍正景德镇窑广彩开光人物瓶这件雍正广彩瓶高36.3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4厘米。广彩,创自清代中叶,当时将景德镇所烧白瓷运至广州,雇工匠设厂加工彩绘,开炉烘烧,制成彩瓷出口。这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沿用民间传统的瓜果花鸟图案,并仿照织锦图案,以金色作锦地,行话称“织金”,多为线描与平涂相结合,花纹布满器体,绚采华丽,辉煌夺目。